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中医夏至养生

中医夏至养生

时间:2023-06-20 18:56:02 毅霖 节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夏至养生

  在夏至这样炎热的节气下,我们要如何顺应天时做好养生工作呢?今天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医夏至养生,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夏至养生

  中医夏至养生原则

  1、清热、祛湿、防蚊

  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夏至节气后,不仅应该防暑清热,也应注意祛湿防蚊。清热可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等沏水代替茶水饮用,祛湿可用丁香、藿香、艾叶、薄荷等芳香化湿避秽祛浊的中药制成香囊随身携带。由于最近雨水偏多,蚊虫大量繁殖,想要驱蚊,同时避免蚊虫引发的疾病,家中防盗门上可以挂些艾叶,或于居室或办公室内点燃艾条,也可买些白芷、木香、薄荷、丁香或是艾叶回家,用纱布缝成小包将它们装入,制成“防蚊包”,在蚊虫多时携带防蚊。

  2、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

  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贪凉,很容易引起夏日感冒。所以,晚上睡觉时胸腹部要盖好被子;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等。另外,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可使睡眠更加香甜。

  3、“苦夏”远离寒凉

  对于很多人来说,夏至夏至,意味着苦夏已至。“苦夏”指的是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倦乏、精神不振等现象。不过,苦夏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应对恶劣环境时的一种本能反应,症状轻的不需特别对待,症状稍重的属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调整改善。

  调整的重点,在于远离寒凉。许多人认为,为了对付“苦夏”,应该多吃凉快的食物,让身体感觉凉爽一些。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原因在于,中医认为暑湿为阴邪,易伤人脾阳,脾阳一旦为湿所困,便会让身体的运化异常,人也表现得纳谷不香,食欲不振等,也就是“苦夏”了。

  因此,要防“苦夏”,除了饮食清淡有营养、睡眠充足不熬夜外,少吃寒凉之物,不对着空调吹—总之不过于贪凉也十分重要。

  4、老年人防疾病

  夏至时节,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身体不能顺应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容易损耗阴津,导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而空调、电风扇等又会损伤人体阳气,增加患中风的几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当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物模糊、频繁打哈欠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应该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山楂等。此外,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具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位之一,平时可常按。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中冲穴约1分钟,再换手进行。

  5、饮食多吃“苦”

  饮食宜多吃“苦”,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具有调和脾胃、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至养生饮食原则

  1、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2、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3、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间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辨证施膳。

  拓展:

  如何运动养脾胃?

  (1)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2)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旋转按压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养脾胃吃什么?

  高粱。高粱味甘、入脾和胃经,所以对于健脾以及胃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脾胃比较虚弱,消化不佳的人。而且高粱里面含有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尼克酸。对于脾胃虚、以及患有慢性腹泻的患者来说,经常食用高粱,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

  红枣。红枣里面含有糖、钙、铁以及维生素C等,可以帮助人体补益脾胃。此外,红枣还有助于强身保肝以及抗变态反应。所以,日常适量的食用一些红枣对于对于脾胃虚弱以及容易感冒的人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3薏米。薏米也就是薏仁米,味甘性微寒,可以帮助键盘以及清热。对于生活中岭南地区的人,因为湿气比较重,所以很多人都会吃薏米以帮助自己去湿。需要注意的是,薏米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健脾。但是因为它的性偏凉。对于阴虚体质的人不是和长期的食用。

  夏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的到来预示天气达到最热,这个时候防暑成为了“头等任务”,除了防暑之外,还有一些养生事项需要注意,比如防伤湿,防受凉等,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大暑如何养生。

  1、防伤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2、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防受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

  淋雨后要及时更衣,注意保暖。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4、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不少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这往往是因为三伏天容易让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夏季如何避暑

  1、脉点降温

  小时候生病后,妈妈可能会在你额头敷一条凉毛巾。给脉点降温的原理与此相同。每小时约1分钟让凉水流过你的手腕,为你的脉点降温。在太阳穴或者脸颊喷水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2、多餐少食

  吃饭后是否会感觉到很热?这不光是因为食物是热的。丰盛而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助燃了你身体的代谢之火。解决方法是多餐少食,这样你会感觉更凉爽一点,而且还有利于健康。

【中医夏至养生】相关文章:

夏至养生汤05-30

夏至节气养生方法02-28

关于夏至养生常识07-19

中医春季养生保健04-26

中医春季饮食养生04-22

中医秋季养生小常识05-09

秋季中医养生小常识05-09

中医养生活动方案05-14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03-02

养生保健的中医小常识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