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调研报告>《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6 07:43:3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政协关于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协关于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政协关于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为进一步关心关注幼儿的成长教育环境,了解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和不足,全面掌握我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根据县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县政协科教文卫和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徐治国副主席的带领下,于3月14日至15日,对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县教体局关于我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总体介绍,与相关局领导及部分乡镇中心校分管负责人、幼儿园园长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了上派镇、桃花工业园、柿树岗乡、官亭镇部分幼儿教育机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情况,全面摸清了我县学前教育当前状况,并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地梳理总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自20xx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县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办园,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xx年底,我县已顺利完成学前教育第一、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政府直接投资达1.35亿元。共新建标准公办中心幼儿园17所,覆盖全县各乡镇;安置点配套幼儿园14所;改扩建幼儿园6所;另有商业小区配建幼儿园近20所。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100所,其中公办园28所,民办园72所;此外还有小学附属幼儿园和教学点16个;无证园47所,其中看护点20个。全县共有民办普惠性幼儿园42所;有县级一类园19所,市级一类园9所。目前在园幼儿共22671人,其中公办园(含附属园)4225人,民办园(含看护点和无证园)1844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94%,提前实现了省里提出的到2020年不低于90%的目标。各级各类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1037人,其中公办园275人(在编152人,其余为自聘教师),民办园762人(含看护点和无证园)。

  为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县教体局向县政府、县编委积极争取,组建了“学前教育办公室”,作为局属常设二级机构并明确了专门工作人员。在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中,县教体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对全县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县局、乡镇中心校、幼儿园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奖惩考核和评比评价机制,同时通过组建“肥西县幼教辅导网”等形式,采取组长园、中心园、普通园三级辐射,以园带园促进共同提升。近年来,我县学前教育工作在各类比赛、评比活动中屡获殊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我县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将这一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但因起步较晚,推进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难点问题,如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无证幼儿园大量存在且取缔难、幼儿园设计建造不专业、幼儿园管理机制欠科学、幼教资源分布不均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当前,就我县而言,亟待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公办园自聘教师难。我县现有公办幼儿园28所,153个班级,在编教师仅152人。按照上级要求,幼儿园每班要配备“两教一保”,即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所以我县公办园教师缺口很大,各幼儿园只能自行招聘幼儿教师。但招聘幼教非常困难,有的意向人员到幼儿园看了一眼即转身离去,有的在了解了相关情况、条件后放弃应聘,有的虽然应聘却并不安心,很快离职。究其原因,一是薪酬待遇低,普遍只有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且大部分没有办理社保,还享受不了住房、交通等补贴待遇。而如果到我县桃花等近城地区高价民办幼儿园就职,则每月薪酬可达三四千元,如果到合肥市区就职,则更可高达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但对编外聘用人员充满诱惑,连一些公办园的在编教师也受其吸引,放弃“铁饭碗”。二是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条件简陋,影响上下班和生活质量,缺乏吸引力。三是招聘幼教大多面向年轻人,许多未婚青年担心长期投身农村地区,会影响自己择偶成家,转而到城市求职应聘。

  2、对公办园、民办普惠园的扶持力度不够。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学前教育,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安排专项资金,落实了对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的“生均补贴”政策。对公办园按每年每名幼儿1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B类民办普惠园按每年每名幼儿200元标准补贴,C类民办普惠园补贴标准为每年每名幼儿16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的变化,目前的生均补贴对幼儿园的高额运营成本来说显得杯水车薪,基本上已起不到“扶持”的作用。此外,对民办普惠园给予生均补贴,除了是对公益事业的扶持奖补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鼓励更多的企业、公民投资创办普惠性幼儿园。县政府在省、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我县到2020年末公办园、民办普惠园占比要达到90%,而我县目前仅为70%,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民办普惠园数量逐年增加,但因为补贴标准过低,无法形成有效激励,我县的民办普惠园近两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3、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问题有待落实。根据市政府要求,20xx年后新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应在建成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及时将幼儿园以及相关建设资料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开设公办幼儿园或对外招租创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但我县对这一规定尚未执行到位,已经建成的两处小区配套幼儿园一直没有移交,均由开发商自行对外租赁,且均开办成高价园;对另外10余处在建待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也因缺少详细操作规程,县教体局一直无法介入。应当如何落实上级文件规定,以及具体移交的程序、内容、方法,我县尚没有政策跟进。

  三、对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出台“三项举措”,打造优质幼教人才队伍。人员队伍数量不足和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人员不稳定、人才留不住、招聘幼教难、队伍老龄化已成为全县公办幼儿园的共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县政府通过以下“三项举措”,着力解决或缓解幼教队伍问题。一是提高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现有队伍。不但要提高工资标准,同时要在交通、住宿等方面为幼教人员提供政策倾斜,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幼教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对待,解决幼教人员现实困难,防止人才流失。二是增加公办幼儿园编制,优化队伍质量。我县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与中小学教师编制没有划分开来,大量编制被中小学使用,挤占了幼儿园教师的入职空间。建议对公办幼儿园教师单独核编,进一步增加编制,着重招收年轻教师和优秀人才,一方面扩大数量,优化队伍年龄结构;另一方面引进人才,优化队伍整体质量,并从中选择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园长替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规范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畅通进人渠道。对公办教师数量仍不能满足上级要求或工作需求的幼儿园,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的方式解决,但必须改变目前由各园自行招聘的“办法不一、待遇不一、保障不一”局面。建议由县教体局会同县人社局,结合幼教工作实际,定期统一组织招聘,统一底薪,统一办理“五险一金”,再统一分配就职。招聘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在全县教育资金中切块安排,减轻幼儿园压力。

  2、针对“三类园种”,加大对公办园、普惠园的扶持力度。对公办幼儿园给予生均补贴,我县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县,兄弟县区没有同类情形可比。但每年生均100元的标准过低,既然是“试点”,就应当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在实践中寻求最佳方案,建议按照略低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生均补贴标准,予以适当提高。对民办普惠园的生均补贴,我县目前的标准是B类园每生每年200元、C类园每生每年160元,而市区的标准是每生每年1400元。结合我县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以及百强县的综合实力,建议按照略低于市区的标准,将B类民办普惠园生均补贴标准提高至1000-1200元每生每年,C类园提高至800-1000元每生每年。通过提高三个园种的生均补贴标准,真正实现补贴资金的扶持作用,进一步调动公、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方的积极性,实现施惠于民的目标。

  3、把握“三个阶段”,全面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工作。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前,要由县教体局会同规划、国土部门共同对幼儿园建设事宜审核批准,同时由县教体局全面参与幼儿园建设方案设计,可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把关,确保设计的专业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过程中,县教体局要适时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建设单位的错漏失误,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可知会建设、规划部门或上报县政府对开发商、建设单位作出处理;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竣工并通过验收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向县教体局整体移交。建议县政府及时出台规定,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要求,细化工作办法,对具体的移交时限、移交内容、移交程序等作出详细安排并尽快抓好落实。对之前建成并已经投入运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以及目前已经在建但尚未完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问题,也要同时作出规定,一并予以解决。

  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围绕地区关于重视幼儿学前教育的主导精神,政协地工委副主任刘建新同志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顾问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于9月14日至18日赴两县一市,采取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重点询问等形式,就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实地走访15所幼儿园。其中,哈密市6所,巴里坤县6所,伊吾县3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哈密市户籍学龄前儿童12978名,市区现共有40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占总数的12.5%;民办35所,占总数的87.5%。市区在园幼儿9548人,其中公办幼儿2310人,占市区入园幼儿总数的24.2%;民办园在园幼儿7238人,占75.8%;巴里坤县全县幼儿园15所。公办14所、民办1所,入园幼儿2361名,学前1年毛入园率100%。学前2年毛入园率92%;伊吾县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050人,学前两年毛入园率为122.7%。

  近几年来,由于地委、行署、各县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河南援疆给力,地区学前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是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大。县市乡镇均已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学前教育及学前双语教育的工程体系。部分园所硬件建设水平和设备配置规格令人震惊。

  二是学前教育队伍建设初具成效。在地区范围内,初步建立起两支能够胜任工作,承担幼儿学前教育和双语推广任务的骨干队伍以及以园长为代表的领导队伍和以幼儿保教及双语教师为标志的幼教师资队伍。巴里坤县在政府主导、城乡均衡发展、办园条件标准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园长选聘五个方面成绩突出,社会反映好。全县大专以上、幼师专业学历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的83%。

  三是教学设备配备较齐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明显改善。县市两级幼儿园,基础设施基本齐全,乡镇村级幼儿园逐步完善。伊吾县20xx年起全县实现“全覆盖、全公办、全免费”。走在全地区乃至全疆的最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办园数量太少,民办园占比过大。特别是哈密市表现的尤为突出。地区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哈密市,难点也在哈密市。

  二是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办园质量参差不齐。

  三是 “入园难、入园贵、入好园”的问题仍然存在。

  四是由学校代管和附设幼儿园这两种模式在全地区数量较大(哈密市30所,巴里坤县23所,伊吾县7所)。存在:不能享受中央、自治区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无法以独立园资格配置教师编制;幼儿园作息时间,校园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倾向小学化;幼儿和小学生在同一食堂吃饭,不能合理享受伙食补助等问题。

  五是师资缺编是困扰学前教育的瓶颈。目前,全地区城市公办和农村双语教师缺额总数为571名。

  六是幼儿园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规范。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小区,都建有幼儿园,一个小区因不同的开发商开发,建有两个或多个幼儿园,造成资源浪费。需认真研究、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三、对策与建议

  1、明确幼儿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从人才培养和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意义讲,幼儿学前教育特别是学前双语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九年义务教育,义务后教育,高等教育这个结构阶梯的基础当之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只是义务后教育的一个分流。因此,学前教育的定位应当是作为义务教育之基础的准义务教育。发展方向应当是向义务教育靠拢,成为义务教育向低端的延伸。逐渐彰显学前教育的国民性和公益性社会效果。

  2、千方百计增加幼儿园及学前双语师资编制,基本保证幼儿保教人员的合理配置。办好任何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当前制约地区公办园教育质量和发展进程的首先因素是严重的师资缺编。国家《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和自治区“基本标准(试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每班配备2名专职教师和1名保教员,或配备3名专职教师”。目前各园均采用自聘办法解决困难。例如地区中心幼儿园缺额100名教师,现自聘94名。全地区聘用教师(无编制)比例大多在50%甚至以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另一个原因是河南援疆的公办幼儿园均无编制。伊吾县援建6所,地方财政建2所,这8所幼儿园均无编制,但都已开园运行,实际上只能靠自聘应急。由于师资缺编,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违反规定的“大班额”实况。文件规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实际情况是普遍超员,有的幼儿园甚至出现40人以上的状况。鉴于幼儿园保教人员普遍缺额,现有在岗人员工作严重超时、超负荷加班、授课,应当允许发给加班费和超课时补贴。合理解决现实困难,稳定教师队伍,维护劳动者尊严。

  3、实施“全地区户籍幼儿园保教费等全免,由财政负担”的惠民政策应有所侧重。为使改革红利惠用全民,触及全社会,让每个家庭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地区决定实施全地区户籍幼儿园保教费等全免的政策。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首先确定各个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级别,然后依据不同级别的收费标准,就保教费一项予以全免,伙食费等还是采取补助的方式,更为合理,才能更好地激励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4、将地区公办幼儿园改变为全额事业单位。自治区各地州市仅哈密行政区辖内的公办幼儿园为“差额”,这和哈密经济社会地位不相称。今天“差额”就是落后;“差额”是国家、地方财力不支时的历史产物,不代表文明。今天就哈密地区财政能力而言,那个20%不应当收到“十三五”去;既然保教费全区免收,唯独公办园20%仍向百姓收取,自相矛盾。

  5、对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进行大数据管理。公办、民办、教师、幼儿,均对其实名制信息数据管理,建立完备的学前教育信息总库。在地区教育局内设带编专干,组建并主管以下两个专业机构的日常工作。

  ①权威性办园质量评估机构。

  ②专业性财账监审机构。两机构在原有内设机构科室中挂牌,全年常设,有计划对每个园进行评估和监审,建档立卡,定期不定期向地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向社会公示,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评估内容有:园长资质、师资质量、园舍硬件、设施设备、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财账规范、伙食营养、家长反馈等,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建立两种机制。

  ①奖励机制。对优秀园、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给予奖励。

  ②安全事故主体责任机制。做到职责明晰、法人法制。

  6、稳步、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一是加大学前老师的师资培训力度。培训经费原则上由财政负担。二是加快推进幼儿园与学校分离,在短时间内基本实现独立法人,独立办园。三是切实改变目前尚不合理的公、民办园比例,逐步实现“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学习教育新格局。四是建议在民办园中,选择档次较高、师资力量较强,服务质量过硬的幼儿园,试办一所档次高、有特色、优量质的幼儿园,高位发展,与内地名流接轨,以适应高收入家庭和特殊人群需求。同时,提升哈密地区学前教育水准。

  7、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住建、规划等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布局规划,以利长远。要按照哈地党发〔20xx〕17号文件规定,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对当前民办幼儿园进行合理的合并、裁撤,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对新建小区要合理布局,避免漏建或不合理配建。兵团开发建设的住宅区,也应当由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十三师做好前置审核工作。在同一个小区由两个开发商开发建设的,有建幼儿园项目的,可会同教育、住建、民政等部门,认真研究,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议将一个幼儿园建成养老院。

  8、积极开展 “公办民营”办园模式试点。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的民办园(师范幼儿园、五中幼儿园),可试点公办民营的模式,既能理顺产、权、利三者关系,又能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公益事业建设。严格落实《哈密地区关于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哈地党发〔20xx〕17号文件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无偿使用”的规定精神,对民办园予以大力支持。

  9、关于幼儿园孩子的伙食费。我们的意见倾向于“不免”。理由有四:

  ①学前教育属社会公益性事业,不是慈善机构。作为家长承担子女的生活费,既是义务也是责任。不能设想作为父母在其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没有存在感。

  ②现有一餐一点,两餐一点,三餐一点,三餐两点多种情况,如果全免,就全地区而言,有失公平。

  ③园方可能考虑成本,家长也可能非理性欲望,引发社会矛盾。最终是好心出钱,却惹来麻烦。很多时候,是非是源自对一些人的出乎意料。故建议此措推迟考虑。

  ④免费和补助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政策概念。建议在地区范围内一律按两餐一点标准发给本地户籍入园幼儿伙食补助金。对于特困家庭,可以考虑全额补助。

  总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地区学前教育将会取得更大成效,特别是实施免费惠民之后,许多问题将有效解决。所谓“入园难”,实际是指哈密市公办园入之很难。家长选择了公办、收费低于民办;前者是信任,后者是利益。免费之后,公办园增加,入园难的问题将得以消解。所谓“入园贵”,是指哈密城区民办园收费较高,因此反映入园贵。免费之后,此问题不复存在。最后的可能是“入好园”相对不易。这是学前教育免费之后释放正能量的新常态,今后公办园会面临挑战,民办园将面临优胜劣汰之势。学前教育的宏观调控既体现政策惠民的幸福实感,又将深度激活各类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

  根据县政协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3月底由王丕和副主席带队,抽调县政协有关委办、县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红泉镇董山、盐锅峡镇朱王、县城星光、新区太极等11所城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幼儿园,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班)102所,其中公办23所,公建民营12所,民办14所,小学和教学点附设幼儿班53个。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共有幼儿教师549人,其中公办教师202人,临聘34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81人,占69.4%,幼师专业201人,占36.6%,取得教师资格证409人。在园幼儿7159人,其中小班1712人,中班2442人,大班300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有关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主要目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幼教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园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公建民营相结合的办园格局,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程度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教育优先”的工作共识,坚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并举,建设管理与创新、改革并重,在扩大县城幼儿园规模,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并在教育局设立幼教股,配齐配强人员,强化管理和业务指导,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二是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县上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学前教育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和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配套项目,使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建成1所村级幼儿园,规模较大的教学点都设置了幼儿班,使园所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两倍。民办幼儿园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为弥补公办幼儿园发展不足、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幼儿入园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入园率位列全州前列。三是投资力度大。先后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5所,改扩建32所,并配套了保教及办公设施。按人均1000元标准,每年落实保教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免除课本费97.3万元。发放家庭困难幼儿资助金35万元,为民办幼儿园争取省级奖补资金94.04万元。四是办园形式活。为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部门立足我县实际,不断更新理念,调整思路,采取公办、民办、企业办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尤其是针对我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教师短缺的实际,20xx年率先在全省尝试公建民营办园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园途径,得到了省州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这几年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大,学前教育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一是幼儿教师数量少。全县在园幼儿7159人,按照国家规定每班“2教1保”和城市1:10、农村1:12的师生比要求,应配备700多名教师,而我县幼儿教师只有549人,缺口较大。像盐锅峡镇焦家等4个刘盐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配套幼儿园已高标准建成,办公及保教设施也已配备到位,但因没有教师,无法开园。二是专业老师缺。全县幼儿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81人,占69.4%,幼师专业201人,仅占36.6%。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教学点附设班幼师绝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部分年龄偏大,只能教一些识字、数学等方面的知识,音乐、舞蹈、绘画、游戏等兴趣课无法开展。个别民办幼儿园为降低成本,聘用附近初、高中生担任教师,保教质量无法保证。三是临聘幼师待遇低。全县临聘幼师347名,月工资仅在1500—2300元之间,且一年只发10个月工资,待遇低,留不住人,队伍不稳定。

  (二)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均衡。一是乡村弱、城镇挤现象突出。随着全县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城人口剧增,川南片、新区各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由于收费、师资和办园条件的差异、以及家长心理因素等影响,都想让子女在公办幼儿园入园,导致机关、红花和太极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县城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民办和农村幼儿园条件差。民办幼儿园大多是租赁场地,由于先天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加之受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设施简陋、活动空间小,功能室缺、教玩具少。农村部分公办幼儿园、小学和教学点附设班也存在类似问题,没有完全按幼儿园规范化建设,食品、卫生、消防等方面措施薄弱,存在安全隐患。

  (三)小学化倾向突出,保教质量有待提高。我县学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公建民营和民办幼儿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办园者为争夺生源,在教育教学上迎合家长心理不按幼儿成长规律,不注重幼儿基本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热衷于识字、拼音、算数等教学,使幼儿失去了童趣,导致幼儿过早地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未来健康发展。

  (四)经费投入不足,正常运行困难。由于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财政除公办教职工工资和免除课本费外,公共经费投入有限。幼儿园仅靠保教费维持正常运转,存在很多问题。像太极幼儿园招聘教师20名,仅工资支出要占保教费的一半,还需水、电、暖等生活性支出,改善办园条件、开展教研活动缺乏资金保障。民办幼儿园除教职工工资外,还要支付房屋租赁费等其他费用,运转也很艰难。尤其是幼儿数在50人以下的幼儿园维持运转步履艰难,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园通过压缩老师数量、降低工资和幼儿伙食标准等办法维持运转,条件艰苦,办园质量堪忧。鹭岛幼儿园建设已全面完工,秋季开园在即,办公及配套设施费用还没到位,新修的机关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搬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专业老师紧缺是影响保教质量的根本因素。今后要通过积极向上反映汇报,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招录时争取更多幼师名额,逐步解决幼师紧缺的问题。对财政供养专业老师根据幼儿园规模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每一个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专业老师,再通过传、帮、带,提高保教水平。要加大转岗力度,对全县富余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再调配到幼儿园从事保育、教学和保卫等工作,缓解幼儿园建设快、老师缺、配备跟不上的问题。二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在继续选派园长、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计划的同时,县教育局要制定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与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汇报和省内外幼师专业院校的合作,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幼儿园所有非专业老师至少在高校集中培训一次。并通过“走下去、送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巡回支教、结对帮扶、研讨交流等活动,切实提升幼师业务水平。三要提高准入门槛。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民办和公建民营幼儿园教师的监管力度,设置门槛,杜绝非专业和未经培训就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象。同时,要加大与省内外开设幼师专业院校的沟通衔接力度,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本地区幼师毕业生到我县幼儿园任教,解决招聘老师难、专业老师缺的问题。

  (二)调整结构,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一是将幼儿园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将幼儿园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础教育总体规划。力争在每个有需要的村都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解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的问题。县城要配套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小区内配套的`幼儿园,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正常开办。建议在川南和新区分别再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不断满足“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缓解太极、红花、机关幼儿园的大班额现象。二是进一步创新办园模式。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县内外学前优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名园办分园、县乡园办分园、承办新园、合作办园等集团化、多样化办园形式,切实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幼儿入园需求,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三)增加投入,持续提升办园水平。一是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统筹和投入力度,新增教育财政经费适当向学前教育倾斜。对公建民营和民办幼儿园要通过争取省级、设立县级以奖代补资金、补充教师、减免相关费用、配发保教器材等措施办法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使其有信心、有能力办园、办好园,提升办园质量。对公办幼儿园和教学点附设班,在冬季取暖费和临聘教师工资上给予适当补贴。二是逐步提高临聘老师待遇。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补贴最低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等,逐年提高临聘幼师待遇,使他们安心扎根幼儿教育事业。三是解决鹭岛、机关幼儿园经费问题。政府及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尽快解决鹭岛、机关幼儿园办公及保教设施购置经费,确保按期开园招生。

  (四)建全机制,确保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一要建立科学保教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体系,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设置课程,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防止和纠正“保姆式”、“小学化”现象。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互动交流,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学奠定良好基础。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考核评估,完善奖惩、激励、扶持等措施,将学前教育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并与中小学同管理、同考核、同奖惩,切实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要强化监管机制。按照我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和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的相关规定,要加强对幼儿园招生、保教、食品、卫生、安全、收费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使其依法办园、规范办园,提高办园水平。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特别是对一些条件简陋,在食品、交通等方面有安全隐患的民办幼儿园,教育部门要联合食药、公安等部门加强日常监管,限期进行整改。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审批、条件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办园场所,依法进行清理整顿。

【政协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18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4-20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18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3-12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4-13

县农村淘宝调研报告05-18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06-10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4-03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4-02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