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及赏析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5-08 15:21:3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及赏析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及赏析1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

  宋代:黄庭坚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时分,山色清幽,江声寂静,卷起白天遮阳的帘子,等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突然江边并排停泊的两只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吹笛人在向远方的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

  往事历历在目,在梦中还随心可见,那些荣华富贵都是醉乡乱眼中的幻像而已。长期以来都是因为耿介不屈的性格惹了这么多烦心事。还不如天性无情,那样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了。

  注释

  ⑴李和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⑵相与:共同,一道。

  ⑶待得:等到。月华:月光,借代月亮本身。

  ⑷可怜:可爱。

  ⑸故人:旧交,老友。

  ⑹随心:顺遂心意。

  ⑺繁华:繁荣美盛。

  ⑻风流:指高洁不群的品格和耿介不屈的性格,是诗人所苦苦追求的理想,并非指风流韵事。恼人病:意即恼杀人,这里是正话反说。

  ⑼天性: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鉴赏

  古人有以诗代简(书信)的习惯,如杜甫就有《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等诗。在黄庭坚这组诗的第一首中,诗人以托景寄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睽别已久的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

  太和县地处赣江边,有山有水,景色优美。诗的一二两句“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诗人用生花妙笔向友人描绘了一幅秋江晚景图。此情此景,最容易引起怀远之情。突然,江边并排的两只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这笛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引起诗人的共鸣,使他也沉浸在深切的对友人的思念之中。此处暗用向秀闻笛思秘康之典,令人不觉。

  诗的一二两句,在技巧上运用了诗人所倡导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答洪驹父书》)的方法。杜甫《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诗中有“湖水(一作月)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二句,黄庭坚进行一番脱胎换骨,取其“相与清”三字,并以杜甫与友人于湖边月下共叙友情,来反衬此时此地思念远方友人的寂寥寡欢。欧阳修《临江仙》词中有“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之句,黄庭坚则直接袭用其中“待得月华生”五字。这首诗虽用了“古人之陈言”,但用得妥贴,并无拼凑之痕。

  在组诗第二首中,诗人尽情地向友人倾诉自己心情的苦闷。黄庭坚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他洁身自好,不随流俗,常常因所追求的理想无法实现而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于是在参禅、饮酒中寻求解脱。这首诗就真切地反映了这种内心的庸苦。

  这首绝句一二两句对仗工整,感慨深沉。茫茫往事,只能到梦中去追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往事能“随心”见,可见日间思念之切。而现实中所谓繁华,在醉人眼里,不过是混沌一片罢了。诗人对朋友交情的诚笃,对富贵荣华的淡漠,于此可见。“梦中”句写已往之事,即使在梦里还能随心凸现,为人忠鲠真切一语道出,“醉里”句暗写时局纷纭,新贵迭进,但在诗人看来只是醉乡乱眼的幻象而已。“乱眼”在更多时间是冷眼,黄庭坚入苏东坡门下,一生颠沛,而这一联诗正可作其行事立身的注解,可见其发自肺腑。

  诗的三四两句自诉品格坚毅文采俊朗,与时世的污浊格格不入,有与东坡“聪明误”相近的感慨,郁忿中深寓“荷出淤泥,松薄霜雪”的自赏,作者在其它的一些诗作如“我官尘土间,强折腰不弯”(《送陈季常归洛》)里对这种理想进行了直白的注释。所谓举世漫涎不足与之庄言,这是典型的例子。此联说自己“长为风流”(品德美好而且忠贞不渝)却于己于人有碍,因而不如“无情”省心。其作用是,在内容上揭示了自己对社会现实(“梦里繁华”)不愿阿附曲从的主旨,在表达技巧上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取得了较正面直说更深的感染力。

  黄庭坚的好友张耒在《读黄鲁直诗》中曾颂扬他:“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诗人因理想无法达到而深感痛苦。而第四句“不如天性总无情”更是一句反话。说来沉痛之至,比正面直陈具有更感人的艺术力量。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原文及赏析2

  妈,我长大了,再也不用您跟在后面嘘寒问暖了。昔日的我曾惹你生气,也曾做过许多傻事,那时我还小,伤了您的心,以后我再也不会了。妈,我长大了。

  妈,您十七岁就进了供销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老爸在北京当兵,几年还不回来一次,您有要上班又要带孩子,一家人的生活仅靠您微薄的工资维持。老爸复员回来正赶上改革开放,本可以到城市发展,可经历过“文革”的您和老爸却非要留在基层做奉献。每月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够一千元,还得供我和姐姐上学,这么多年也没什么积蓄。

  妈,您身体不好,患高血压、脑血栓,咱家穷,没钱治,以至于现在落下个偏瘫。姐姐扔下书包打工去了,而那时我还小。

  十六岁,我执意去上武校。您问我为什么,我说,为了不让人欺负。

  十七岁,我又倔强地走进了医科职专。您问我为什么,我说,我要治好您的病。

  十八岁,我再次自作主张,转班学计算机。您问我为什么,我说,为了早点毕业找个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因为我十八岁了。

  二十岁那年,从小就怀着一腔热血的我,圆了自己一个军旅梦。您问我为什么,我说,为了报效祖国。您说,孩子,你不要妈了?记得我是这么说的:“我是为了天下更多人的妈妈!”你笑着说,孩子,你长大了!是的,妈,我长大了。

  入伍后,您下岗了,老爸也退休了,本来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可您和老爸怕我知道后担心,不安心服役,就没告诉我,还经常打电话来,说你们在家很好,叫我不要挂恋,说我们是军人家庭,我是家中第三代的第一名军人,家里的第七把枪杆子。可,当我从朋友那里得知,您到菜市场捡菜贩子扔掉的`菜叶子回去吃,到鞭炮厂插炮捻子,靠每插一百个一毛钱过活时,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吗?妈,我长大了,家里的事也改让我知道了,我是我们这一代唯一的男人,我是要扛起这个家的啊!

  妈,您告诉我训练时要注意安全,火场上要保护好自己,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拿得出、叫得响、顶得住、冲得上,不要为家里上两代六名军人丢脸,不要为军人家庭抹黑,我们家可以有战残,有烈士,就是不要逃兵。妈,我知道该怎么做,我能够照顾好自己,不用您再为我费心。

  妈,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