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翻译赏析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翻译赏析

时间:2023-12-06 11:35:31 赛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翻译赏析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唐玄宗阁道出游的一首应制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译注】皇帝的銮驾穿过绿柳掩映的重重宫门,从阁道回头望上林,只见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是唐玄宗出游时的真实写照,其盛况从中可以想象。

  【全诗】《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唐]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全诗鉴赏】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即长安大明宫,在宫城东北角,又称东内,高宗时曾改名蓬莱宫。兴庆,即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又称南内。据《旧唐书·地理志》载:“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应制,应皇帝之命作诗。首联:“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紧扣诗题中“望”字,写在阁道中远望之景。诗人写道,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在这里,诗人不直接写长安之景,而是放眼望去,先写渭水,秦关,黄麓山,汉宫,这不仅为下文写长安设计了一个恢宏的背景,而且秦关、汉宫相对,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笔浓厚的历史感。颔联:“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诗人开始把眼光从远处收回,转而写眼前之景。在夹道飘拂的杨柳中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在阁道回望,上林苑百花恰似锦绣一般。诗人并未多用笔墨,而只用“花”和“柳”便烘托出皇城一派繁华景象,同时,又点出诗题中的“春”字。颈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仍是在写回望之景,诗人的眼光继续宕开,他看到帝城宫门两旁的阙楼高耸入云,春雨滋润着千家树木万户人家。诗人仍以大笔勾勒出一幅雨中帝都胜景,而正是因为有雨,眼前之景多了几分灵动;多了几分生机。这里诗人仍是扣着诗题“雨中春望”。末联:“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意思在说,皇帝的出游乃是为了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这又回到应制诗的主题上来了,大凡应制诗,内容上大都以颂扬为主,因此王维此诗在结句有意掩盖天子游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这首诗是应制诗中少见的佳作,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评说:“应制诗以此篇为第一。”

  注释

  1.圣制:皇帝写的诗;蓬莱:宫名,谓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2.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3.秦塞:谓长安城郊,古为秦地。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4.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5.汉宫:也指唐宫。

  6.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

  7.迥出:远出。

  8.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9.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10.双凤阙:指大明宫含元殿前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阙。阙:宫门前的望楼。

  11.阳气:指春气。

  12.行时令:谓行迎春之礼。

  13.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14.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译文

  弯弯曲曲的渭水萦抱着秦塞,河边的黄山盘绕旧日的汉宫。

  天子的车驾行走在半空中,远远高出宫门的柳丛。

  从阁道上回身望去,御苑里繁花姹紫嫣红。

  云雾弥漫,一切都显得缥缈,独有帝城有一双凤阙高耸突兀。

  春雨绵绵,树色葱茏,掩映着千家万户。

  天子出行并不是为了赏玩景物,乘着阳气要把农事的政令传布。

  创作背景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

  鉴赏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一,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兼通音乐,工书画。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09-04

柳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5-23

宜春苑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衡门原文翻译及赏析04-05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夜合花·柳锁莺魂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9

兰陵王·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及赏析05-26

戏问花门酒家翁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