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教案

时间:2024-04-23 23:11:36 晓凤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聆听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会聆听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聆听教案

  学会聆听教案 1

  一、活动目的:

  1、使学困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帮助学困生总结有效倾听的方法,即:精神集中,静心倾听;倾听同时,边记边想;听清听懂,再听完整。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困生感受到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有效渠道,从而自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二、活动过程:

  (一)生活引入:

  以“你听见了吗”,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学会倾听。

  小结: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我们注意倾听,那么如何倾听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这节活动的主题我们就定为“学会倾听”。

  (二)第一环节:学会倾听。

  1、情景剧表演。

  请欣赏情景剧《倾听》,并思考:假如你是其中的说话者或者倾听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想对其中的哪个同学说些什么?

  (剧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一个同学在发言,有一个同学不断的插嘴,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对方把话说完;有一个同学,面无表情,看起来好象很认真,其实却没有任何反应;有一个同学手里转着钢笔,东张西望;有一个学生认真倾听,面部表情有一系列的变化,并有“噢,这样”,“继续说”鼓励性言语。)

  2、倾听故事:《小猫的倾听》。

  思考并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想要说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情景剧和故事,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3、出示课件:倾听的重要性:良好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获得信息和智慧。

  齐读。

  (三)第二环节:倾听方法。

  过渡语:那么,在他人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我们一起从游戏中体验倾听方法吧。

  1、游戏:心算体验——上上下下。

  请问:大家算出来了吗?

  这次我再读一遍题,我一定读得慢一些!看谁能第一个说出答案!

  请问:这次大家算出来了吗?(算出来了,16个人)

  嗯,现在车上的确还有16个人,但是我并没有问你们这个问题

  呀,哈哈,我想问的是“这辆车共有几站没有人下车?”谁算出来了?

  好吧,我来读第三遍,是最后一遍了,希望大家认真听,迅速说

  出答案!(指名说,共2站)

  同学们,我们都来想一想,这次为什么能又快又准地说出答案?

  小组讨论,将你组的建议填写在倾听提示卡上。

  同学交流(念出自己写的内容)

  小结:看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不光耳朵有任务,心和脑也要一起行动。

  2、出示课件:有效倾听的方法:精神集中,静心倾听;倾听同时,边记边想;听清听懂,再听完整。

  齐读。

  3、自我剖析。说说自己原来在倾听方面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可举例说明。

  (四)第三环节:倾听训练。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倾听”的方法,现在该是让同学们大显“神耳”的时候了。

  游戏:

  (1)请你来听。

  (2)我说你画。

  (3)我说你做。

  (五)倾听欣赏:《学会倾听》

  (六)总结。

  同学们,当我们用心倾听同学的发言,会发现他闪光的智慧;当我们用心倾听伙伴的倾诉,大家的友谊会更加牢固;当我们用心倾听老师的教诲,会获得一份宝贵的人生启迪;当我们用心倾听父母的“唠叨”,一定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爱意,成为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但是,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通过一节、两节课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交往时有意识的加以运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可贵的品质。就让我们一起学会倾听,享受倾听,珍视倾听,好吗?谢谢,大家!

  学会聆听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西施教材12册语文第7课教案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读通课文,交流听音乐的个人体会。教学重点:是告诉人们如何通过聆听去召唤生命中美好的`东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

  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

  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

  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

  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

  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

  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

  板书:(略)

  学会聆听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本课在初中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使学生能够初步明确音乐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2.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各种音乐要素。强调音乐学习是有法可循的。

  3.引导学生利用联觉的方式培养聆听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聆听音乐要素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亲身尝试表现音乐要素是鉴赏音乐的必要方式,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为整个高中的音乐学习初步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1.各种要素的领悟。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也是本课需重点感悟分析的。

  2.多声部节奏的创编与配合。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体验法、探究法

  【教学内容】

  1.欣赏《老虎磨牙》、《剪彩波尔卡》、《美妙的和声》等音乐。

  2.用联觉的心理方式体会感悟节奏、节拍、速度、旋律、力度、音色、曲式、织体、和声、调式等音乐要素。

  3.用创编的方式表现音乐要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会用联觉的方式感悟音乐形象。

  1.听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选择。

  1)悦耳的鸟鸣

  2)汹涌的大海

  3)壮阔的江河

  4)充满生机的早晨

  5)秀丽的田园

  6)欢快的歌舞

  二、聆听与感悟

  1.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的区别——感悟、鉴别、表现音乐要素。

  a.了解联觉理论,为弄清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作铺垫。

  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联觉是使音乐(声音的艺术)能够表现视觉、情绪、概念等非听觉性内容的原因,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对比式欣赏:仔细聆听管弦乐《天鹅》和打击乐《老虎磨牙》,辨出音乐的表现方式的不同。

  归纳:作品一:以乐器的旋律变化来表现;旋律进行的方式:平行(稳定,平等),上行(上进,积极,激动),下行(凄凉伤感,消沉),综合说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作品二:没有旋律,主要靠打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引导分析:片段1:引子——寂静的森林(鼓,双向筒)

  片段2: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

  片段3:老虎的步态(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间)

  片段4:音乐的变化(疾驰,追赶似的)

  片段5:老虎的磨牙(刮鼓边)

  3.音乐要素的复习与拓展。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具体指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旋律、调式、织体、曲式。

  节奏小测试:

  (1)叫名字打节奏(了解基本节奏:密集紧凑型+宽疏型)

  (2)多声部的节奏练习(了解和声,调式)

  作品三:聆听合唱曲《美妙的回声》音乐师生共同探究音色,和声、力度,织体等要素。(了解音乐中声音的长短,强弱,对比,反衬,连续等各种组织形式)

  三、聆听与表现

  “如何用音乐表现火车?”(《剪彩波尔卡》欣赏)师生共同探究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要素。

  a.请学生分析火车运行的状态。汽笛吹响,火车启动了,火车由远到近再到远的.情景。

  b.全体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模拟火车运行的声响。

  c.请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总结如何创作有关火车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恰当的速度、力度,体会创作的过程。

  d.给生活小品配乐:

  (经过亲身体验使学生明确了解音乐要素的必要性。)

  四、总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耳朵的美餐。

  用心聆听音乐,用“心”聆听音乐!音乐会回馈你无尽的享受!

  教学反思:

  本课旨在通过音乐欣赏,去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通过对比欣赏,创编,表现等音乐活动,深入显出的让学生掌握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听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安静聆听,踊跃表达个人意见,创编和表现过程,个别同学有点腼腆。快的班接受较好,慢点的班要相应减少内容。

  学会聆听教案 4

  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出发,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真正达到音乐带给人快乐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欣赏乐曲,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通过聆听对比,体会音乐要素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的不同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视频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剪辑引入课程,视频内容有大自然的鸟叫蝉鸣、大街上的汽车鸣笛、小河流水、流行歌曲和世界名曲。意通过这些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且无处不在。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美妙的音乐,但要学会正确有效的欣赏音乐。

  师:通过这段视频你听到了什么?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首先,提问学生回忆知识,让学生自主动脑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巩固概念性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PPT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达到引导巩固的作用。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教师播放《草原小姐妹》选段《草原放牧》音频。播放音频之前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聆听乐曲,听完回答问题。

  带问题听音乐:

  (1)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2)你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3.教师讲解有关草原放牧选段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的品析音乐。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4.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播放完成后,学生尝试着哼唱旋律,试打拍子,体会两条主题旋律在那些音乐要素中有什么不同。通过练习和对比学生会发现第一主题的节奏感很强,速度快,欢快、有力、热烈的情绪,第二主题就偏重抒情,速度放缓,有内蒙古长调的色彩。

  教师提问:那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

  (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

  教师总结: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这段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通过节奏、速度等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这段是在对广阔无垠的草原的赞美,不仅描绘着草原人民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更是抒发内蒙古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5.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师播放《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整体感知乐曲的情绪,有一个整体的情绪初体验。播放乐曲之前抛出问题: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6.分别听赏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教师播放第一二主题,听完两个主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主题在旋律有什么特点?(悲伤,苦闷,彷徨)

  教师讲解该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乐曲 的内容,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所听到的悲伤的情绪是如何来的。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是俄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基本可以划分成两个时期。其创作前期正是俄国民主刚刚觉醒,反对农奴制斗争推向高潮,这时的.作品风格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创作后期的作品处于亚历山大三世残忍统治的黑暗年代,悲观主义的情绪强力影响着他,这时的作品是苦闷的彷徨的。而这部作品集中放映了后期的风格特点,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7.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

  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通过聆听两首乐曲,知道了鉴赏音乐的方法是:

  (1)认真听乐曲,说出内心的感觉

  (2)利用学过的知识,从聆听乐曲中找到学过的知识,如音乐要素等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乐曲的含义;

  (3)唱一唱,拍一拍,身体力行,身体的体验活动是直观的感性的活动,能让自己很快的感受到乐曲的内在;

  (4)了解背景资料,用真实有效的背景资料充实空虚的情感,让单一的情绪体验更加的饱满有深度。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学会聆听教案】相关文章:

学会倾听教案03-30

《学会宽容》教案03-10

《学会倾听》教案03-09

学会感恩教案08-02

大班健康活动《聆听》优秀公开课教案04-05

学会倾听主题教案08-30

《学会看病》教案09-16

《学会理财》教案02-26

《学会合作》教案02-23

学会看病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