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

时间:2022-04-06 11:41: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笔算乘法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笔算乘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算乘法教案15篇

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估算:

  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

  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

  (2)连乘:14×2×6=168,14×3×4=168……

  (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

  (4)竖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反馈的顺序:横式、正确的竖式、竖式错例、非典型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笔算、口算之间的联系

  14

  ×12

  ―――――

  28……2套书的本数……14×2=28

  14……10套书的本数……14×10=140

  168……12套书的本数……28+140=168

  三、专项练习

  数学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一题:22×13

  借助几何直观,笔算的`每一步从左边的点子图上圈出来,巩固算理。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安静地笔算)(好孩子的速度快可以多做,全班4道)P46页做一做

  23×13、33×31、43×12、11×22

  2、错误医院:“练习十”第三题(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成错误)

  3、(机动)解决问题:练习十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笔算乘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

笔算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案5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笔算乘法教案6

  教学内容:

  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 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14×10=140

  14×2=28

  140+28=16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设问:这个1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14个十,是140,是1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1 4

  x1 2

  ————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1 6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4、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判断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4、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方法一:

  14×10 = 140

  14×2 = 28

  140+28 = 168

  方法二:

  1 4

  × 1 2

  ————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1 6 8

笔算乘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⑴24+24+24+……+24=288

  ⑵12+12+12+……+12=288

  ⑶24×2×6=288

  ⑷24×3×4=288

  ⑸12×6×4=288

  ⑹12×8×3=288

  ⑺20×12+4×12=288

  ………

  4、方法归类

  连加,连乘,拆数

  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

  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41×2123×31

  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案8

  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数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说教学互动环节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让学生审清题意,认真思考,先独立估算,再交流探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很容易列出这道算式,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建构知识,交流探究出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反思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笔算乘法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3乘24该怎样计算?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于72。

  教师列出竖式。

  提问:根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教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积满三十呢?

  ……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哪一位进?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示例5:192×4。教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这道题应按怎样的顺序乘?先乘什么?(教师在积的个位写8)再乘什么?教师板书。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90得多少?该怎样写?

  教师指出: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同时将遮住的l露出来。因乘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下面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接着算完,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做的情况,可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及过程。

  2.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

笔算乘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口算:

  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

  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习例1

  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

  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

  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学习例2

  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12分成了10和2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课件出示图片:

  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

  附答案:300×10=3000(份)

  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

  附答案:15×3=45(盒)

  附答案:

  20×8=160(角)160角=16(元)

  30×6=180(角)180角=18(元)

  18+16=34(元)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

  四、课堂练习

  附答案:

  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附答案:

  算法1:4+3=7(时)40×7=280(个)

  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

  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

  附答案:

  21×4=84(人)或4×21=84(人)

  五、拓展提升

  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附答案:

  80 ×5=400(米) 400+90=490(米)

  课后小结

  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笔算乘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算乘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多重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二、情境引入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2)探究算法

  1、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2、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三、巩固训练

  (见练习纸)

  四、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笔算乘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引出新知;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设问:这个2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24个十,是240,是2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4、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口算,使学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使学生掌握算法,重点说数位如何对齐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笔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判断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检测,综合测试自己,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利于及时改正错误,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算法,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积

  2 4……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2 8 8

笔算乘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笔算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笔算乘法》教案11-25

笔算乘法的教案01-01

笔算乘法进位教案03-21

笔算乘法教案(15篇)11-08

《笔算乘法》教案15篇11-27

《笔算乘法》教案(15篇)03-17

笔算乘法教案(通用20篇)04-26

《笔算乘法》教案(集合15篇)04-01

《笔算乘法》教案集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