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课教案

时间:2023-01-22 14:12: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法课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课教案

加法课教案1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复习6的组成,使幼儿手、口、脑并用一起锻炼,以幼儿喜欢、熟悉的卡通人物孙悟空送仙桃、七十二变、给叶宝宝找树妈妈的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在操作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通过游戏“开火车”进一步加强、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活动内容:

  得数是6的加法。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情感目标: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一棵贴有数字6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3条小鱼,)写有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6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每个幼儿6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边唱边跳自己改编的歌曲《十只小兔跳舞》入座。(小朋友坐成半圆形)

  (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5”。(打五的`手势)

  合:1和5合起来就是6。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5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6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6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6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5个桃子¨¨¨

  师:小结6可以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就是6¨¨¨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朵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5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4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3条小鱼)教法同上,3和3数字一样,就不用换了。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树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

  游戏:开火车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加法课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3的加法,认识"+""="号,初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语言讲述加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一共"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

  图片、食物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一、复习2、3的组成:游戏碰球2、3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来碰球的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2"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2球碰几球?

  二、学习2的加法1、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野外郊游,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看,我们来到哪里了,有谁在干什么?(出示图片)2、老师告诉你们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事,每幅图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先请小朋友仔细看第一幅图。

  3、谁会用一句话来表述?再来看第二幅画可以怎么讲?(请幼儿集体把前两幅图连起来说一下)4、那第三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可以请小朋友可以猜一下)5、谁能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下?(请幼儿集体,个别讲,对幼儿可以进行相应的表扬)6、那如果用一道算式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呢?(强调幼儿会读算式题)幼儿说老师放。

  7、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吧。

  分别出示"+"和"="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他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又走来了)"=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我们一起把整件事和加法算式题一起连起来说一下。(请个别幼儿练习一下)三、学习"3"的加法1、刚才我们去了草地玩,我们继续向前走。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呀?(出示第二幅图)2、谁会用三句话把他的意思说出来?(幼儿个体回答,再来集体学说)3、谁会用一道算式题记录这件事呢?(请幼儿说,老师放)4、那这道题里面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的第二组加法。

  三、幼儿操作

  1、小朋友,玩得饿了吧,老师带你们去超市购物。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用三句话把购物的事说清楚,然后用一道算式题记录下来。

  四、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购物的事情,其他幼儿一起验证一下。(逐个进行并验证)

加法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看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t:"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滴滴滴,一汽车开来了,我们上车走吧"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t:"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

  s:(两层)t:国王听说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

  s:(鱼)t:有几条鱼?

  s:(1条)t: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

  s:(2条)t:噢,原来1条鱼再加上1条就一共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t: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把国王的1条鱼和我们的1条鱼合起来,不过要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t:"现在前面是几条鱼s:(2条)t: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s:(一样多)t: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t:"现在老师增加点难度,请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

  (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t: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t:"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

  (花)t:有几种花?

  (1种花)t: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活动延伸

  游戏:买水果"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老师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加法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物体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加法应用题,列加法算式。

  2、学习5的加法算式,能正确算出5的4道加法算式。

  活动重点:

  学习5的加法算式,能正确算出5的4道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按物体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加法应用题,列加法算式。

  活动准备:

  教具:图例(一颗大树,有5个苹果,1个红苹果,4个苹果,3个大的,2个小的);磁性数字1、2、3、4、5及运算符号若干。

  学具:铅笔、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拍手游戏: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幼:肖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2、碰球游戏:总数为5。师:嗨嗨,我的2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2球碰3球。

  3、我们刚才复习了5的分合,现在我们一起把5的分合式写在黑板上吧!(书写5的分合式)

  二、学习5的加法

  1、引导幼儿看图分解画面

  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苹果树上有苹果)有几个苹果?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大小不一样)

  它们合起来总数是多少呢?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加法应用题

  小朋友都看到了树上有1个红苹果,4个青苹果;有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那你们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加法应用题吗?(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并互相说一说)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一说所编出的应用题。

  一)学习5的第一组加法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他所编出的`应用题。(教师帮助幼儿,并引导幼儿说出“树上有1个红苹果、4个青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2、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共”来提问呢?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是要编加法应用题,加法就是要两个部分合起来,数量增加了,所以要问“一共是多少”)

  3、这道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幼儿集体说,教师书写算式1+4=5)

  4、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这里的1、+、4、5表示什么意思?

  5、为什么1+4=5?(因为1和4合起来是5)

  二)学习5的第二组加法

  1、除了上一种编法,还可以编出哪些不一样的应用题?(请幼儿说出第二种加法应用题“树上有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利用与上述一样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5的第二组加法)

  三)学习5的第三、四组加法

  利用与上述一样的方式进行学习5的第二组加法,并可尝试让个别幼儿独立完成。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及材料: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铅笔和一本练习本。小朋友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书写姿势。听老师报应用题的时候要听清楚,要思考清楚。再书写。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列出相应的算式。

  3、评价幼儿活动情况。

  4、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此次活动。

加法课教案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当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帘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当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 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纲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加法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加法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加法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

  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

  二、游戏活动。

  创设游戏情景:游戏连环套。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门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够。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加法课教案9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 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加法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式题。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培养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口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

  教学难点:用括线表示条件和问题的加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全班口算练习

  2、复习6和7的分解组合说说6和7的分解组合

  生:66666777777

  ∧∧∧∧∧∧∧∧∧∧∧

  1524334251162534435261

  二、新授:(课件)

  1、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去栽树,看看图你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已经栽了5棵,还有2棵没栽,问没栽的和栽了的'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叫什么呢?叫括线表示一共,合起来的意思.

  ?叫什么号(问号)问号表示问题,再说图意.(已知2棵树没栽,5棵树栽上了,共有几棵树?2+5=7)师:看图说意思再列式.(交流算法)

  2、口算:3+3=2+4=4+3=

  3、白菜图.生:看图(师指导看图,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是把谁和谁合并起来,是多少?要求什么?)-讨论-汇报(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筐外边和筐里边共有6棵白菜,筐外边有4棵白菜,求筐里有几棵白菜?列式:6-4=2(说说你是怎么算这道题的)

  4、口算:7-2=6-5=7-4=

  三、巩固练习:

  1、看练一练1题.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练一练3题比较:看图1绿叶比红花多( )个?生:绿叶比红花多2个。师:谁会反过来说,红花比绿叶少( )个?生:红花比绿叶少2个(谁能把两句话一齐说)

  师:看图2,粉熊比黄熊少几个?生:粉熊比黄熊少1个。

  师:反着说:黄熊比粉熊多几个?生:黄熊比粉熊多1个。

  3、摘苹果游戏

  4、师:游戏猜一猜.盒里有6个球,拿出4个,里边还有几个?(6-4=2)盒里有6个球摸出3个,里边还有几个?(6-3=3)盒里有7个球,摸出2个,里边还有几个?(7-2=5)

  四、作业:练一练2题做本上

  板书: 6、7加减法

  6的分解6-4=2

  7的分解2+5=7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看图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说图意还是多数学生的难点。

加法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加法课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加法课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足球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9人)

  再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并相机在情境图中用括线、问号等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图的意思,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问题1(图意: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6 + 4 = 4 + 6 =)

  再问:你能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 + 4 = 10的,并强调可以根据6 + 4 = 10,直接写出4 + 6的结果)

  出示问题2(图意: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右边有多少人)。

  提问:要算右边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0 — 6 =)

  再问: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

  出示问题3(图意: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左边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结果吗?

  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

  [评析:从现实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同时,要求学生用三句话(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表达图意,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

  谈话: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中1个小朋友戴帽子,9个小朋友没戴帽子,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先自己写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

  [评析: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让学生说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

  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花片)

  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

  谈话: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学具中数出10个花片,抛一抛,看你抛出的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

  反馈各种不同的结果,当学生说自己抛出的是5个正面朝上和5个背面朝上时,提问:你怎么只写出了两道算式?

  谈话:根据抛花片的结果,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比较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板书)

  [评析:抛花片的游戏,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猜抛花片的结果,有助于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据自己抛花片的结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把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并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有助于内化新知,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还想做游戏吗?(动画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从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说算式:8 + 2 = 10,大象说算式:2 + 8 = 10)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任意出一张卡片,另一个小朋友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张,使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自由地说一说,填一填,再有顺序地说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评析:练习层次清楚,形式活泼,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略)

加法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加法课教案1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在前三年半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学生学会整数加法的意义,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法的一般计算方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方面:通过概括加法的意义,初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性方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概括——应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我们知道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去,积极动脑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通过教师左右手分别出示铅笔,导入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用什么方法解答,从而“引出什么叫加法”,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加法的意义做好认知准备。

  2、直观引导观察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将例题以线段图的形式出现,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从线段图上学生直接感受到求花的朵数,北京到济南的路程,就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所以要用加法计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为什么用加法算,既讲清楚两例题目的算理,又为加法意义的概括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3、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应用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学习加法交换律,用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让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从几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定律。它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有实感才能有认识,认识深刻才能理解透彻,理解透彻才能熟练地应用。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4、分层练习法。学生在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后,就要应用它,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深练习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贯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SPAN>

  5、教具:小黑板两块,铅笔13支。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教改研究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学法有:

  1、个人自学法。加法各部分名称比较容易懂,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明确加法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观察比较法。概括加法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深刻的认知。

  3、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4、练习法。练习是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新知,深化理解。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应用加法交换律是本课的难点。练习上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深化练习等。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双手分别出示铅笔,问:求一共多少支?学生列式解答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引出课题:加法的意义。(板书)

  (意图: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㈡直观观察,抽象概括。

  1、学习加法的意义。

  ⑴出示两个线段图,列式解答。

  ⑵根据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把自己用加法算的理由告诉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板书)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找出关键字词。

  (意图:通过两个线段图列式,并引导观察比较,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⑶应用加法的意义。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题。先指名说,再同桌说。

  (意图:加深巩固什么是加法?什么样的运算是加法。)

  2、学生自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⑴看书P47自学后,师问生答师板书(加数、和)。

  ⑵观察比较讨论。

  观察比较:加法算式中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是不是任何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和都比其中一个加数大呢?

  引出:任何自然数相加的和都比一个加数大。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举例:0+7=7,7+0=7。

  0和0相加得0。0+0=0。

  ㈢探索加法交换律。

  1、(出示四组算式)计算各式,并根据结果探索加法交换律。

  学生计算后,观察每组算式的结果,发现了什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得出结论:(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学生举例。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板书),说说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有什么好处?

  ㈣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体现知识的目的性。

  (小黑板出示)填空:

  ⑴把两个数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⑵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⑶两个数相加,加数的位置。它们的不变。

  ⑷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巩固练习,体现知识的层次性。

  用小黑板出示P48做一做的第1题。

  3、深化练习,体现知识的灵活性。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3题。

  ㈤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些什么?

  ㈥布置作业。

  P48做一做的第2题,练习十一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⑴25+20=45(朵)⑴20 +30 =30+20

  加数 加数和⑵125+243=243+125

  ⑵137+357=494(千米)⑶14 +80 =80+14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⑷23 +505=505+23

  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课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加法》教案08-23

数学加法教案10-03

数学加法教案01-12

《5的加法》教案01-30

学习加法教案03-07

8的加法教案03-20

加法教学教案11-06

6的加法大班教案11-13

《学习2的加法》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