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加法和减法教案

加法和减法教案

时间:2023-01-30 12:45: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法和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和减法教案

加法和减法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加法和减法教案2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多种计算方法。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有一天,天气晴朗,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河边钓鱼,钓了一整天,猫妈妈钓了13 条鱼,猫宝宝钓了2 条鱼。猫宝宝着急地就想吃鱼,猫妈妈却让猫宝宝先提一个数学问题,才让它吃鱼,小猫很着急。同学们,你们能替猫宝宝想法,让它尽快吃上鱼吗?

  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

  (1)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了多少条鱼?

  (3)猫宝宝比猫妈妈少钓了多少条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予充分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样3个问题, 首先来解决第1问: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

  教师:猫宝宝吃上鱼,猫妈妈让宝宝再多多努力,将13+2计算出来。同学们,你们也要再努力来学习如何算13+2。

  (1)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 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摆), 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 根)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 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好了,下面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 捆上就是15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 捆是10 根,从10 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我们组中也有人用数的方法,但是与刚才的不同,我们是从13数2个数:14,15。

  教师: 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 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并在算式下板书:加数、加数、和。

  (3)操作练习。课堂活动第1 题:摆小棒,算一算:14+2= 13+6=

  教学例2

  解决提出的第2个问题:教师: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多少条金鱼呢?首先写出算式:15-2。

  (1)操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桌上先摆15 根小棒,再从中拿走2 根,现在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13

  教师:谁会用算式表示?

  学生:15-2=13。

  (2)探讨算法。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刚才我们算的`13+2=15,所以15-2=13。

  学生:我是往前数2 个数:14,13。

  学生:我们刚才摆小棒时,拿走2根里拿走的,剩下的3根合在教师:要不要把同学说的过程再看一遍?(要)教师在投影仪上用拖动的复合投影片演示(先出示第1 根〉,然后在2片上慢慢拖走2

  (3)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哪些同学还有别的想法?

  (4)操作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18-4=

  教学例3

  教师呈现例3的金鱼图。用小棒代替金鱼,先在桌上摆11 让学生列算式,并讨论算法。

  教师:由11+6=17,是不是还能想到其他算式?幻灯片出现17只金,圈出6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7-6,并讨论算法。

  教师给学生点明:由11+6=17 能想到17-6=11,还能想到17-11=6。

  教学例 4

  (1)教师用幻灯片呈现例4

  教师:请同学们看小鸟图,左边图中有多少只鸟?右边图中小鸟有飞走的,也有飞来的,飞走了多少只小鸟?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学生通过数鸟数,得到右 边一共13 只鸟,右图中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飞走与飞来的意思。原来有13 只鸟,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那现在还有 多少只鸟?

  教师写出算式:13-2+3。

  (2)教师:同学们,在第2 章中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那算式13-2+3, 就可以先计算13-2,用小棒的方法可得结果11,然后将11 与算式中的3 相加, 得到结果14,也就是13-2+3 的结果。

  (3)操作练习 算一算: 15+2-4= 18-5-2= 17-6+3=

  三、课堂作业

  课堂活动第2,3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加法和减法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三、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全课小结。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1)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3)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②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③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④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⑤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⑥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①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②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①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①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②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③集体订正。

  ④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⑤增长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加法和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 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加法和减法教案6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 口算练习(1)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板书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 ②竖式怎么列? 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

  3、学习例2 计算。 15.64-3.9

  (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 10.84+2.6 3.05-2.85

  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

  书上第2页 1、4、5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

  书上第2页练一练 第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计算。8.76+4.03

  (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计算。 5.6-0.85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

  (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2)请学生填好书上第3页的内容,并读一遍。

  5、练习

  (1)试一试 26.75+3.4 25.72-9.8

  (2)书上第4页2、4。

  三、布置作业

  p.4 1、3

加法和减法教案7

  一、教材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1 2 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3 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 7 1+ 9 0 3( )7 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 456+533

  2、367+626 426+382 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 271+31 271+903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 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2 9 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21 91 8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41 41 5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 457+293 881+139

加法和减法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 14+50 38+27 36+19

  减法: 82-40 41-7 30-16 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加法和减法教案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100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题卡:25+8、39+40、36+7、39+4、63+4、47+30、50+16、21+6、42+3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减法:12-4、80-30、34-8、17-9、79-70、99-8、26-3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4、34-8、17-9、99-8、26-3,也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了:99-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4、34-8、17-9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和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34+5=84、37-8=31、33+8=31、64+5=79、43-6=47、59-7=42、35+8=27、45-7=36、92-2=9、58+6=63看看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 35+8= 67-5= 57-8= 92-2= 29-2=

  2、填数:32比6多( ) 19比( )少59 ( )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 得数的个位是4

  8+45 50+2 79+7 90-9 68-6

  19+5 30+44 66-8 47-40 12+7

  得数比80大 得数在60~70之间 得数比20小

  4、( )里可以填哪些数?

  54-( )=4( ) 75+( )=8( )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和减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练习十六第3—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情景感悟小数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从合作交流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克服整数加减末尾对齐负迁移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前一分钟口算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7.7+0.6=

  (开火车对答案)

  【设计意图:课前一分钟口算是我校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规,有利于孩子们迅间将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再通过开火车对答案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同学们真棒!小数加减法口算掌握得很好!考考你们小数加减的笔算又学得怎样?请用竖式计算后,完成课本P99第5题填空,比一比谁是神算手!

  2、出示第99页第5题填空。

  学生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全体同学点评。

  3、小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方法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

  小数整数方法同;

  得数对点要化简。

  学生齐背“顺口溜”

  【设计意图:将课本第5题调前,是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再次感悟、内化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用学生喜欢、易记的方式“顺口溜”,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指导性,。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计算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在我们计算小数加减时,有了“顺口溜”这个数学好朋友的帮助,更有利我们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准确率。学会了小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作用呢?小数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应用价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问问卖菜的王大叔吧!

  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第98页第3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能帮帮王大叔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猜一猜:王大叔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我们解决? 出示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数学问题。

  师:王大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跟爸爸妈妈继续探讨。市场买菜、卖菜要用小数加减,在我们家里要不要用小数加减呢?我们一起去小丽家看一看。

  2、出示课本第98页第4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分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合计=电话费+上网费(每月)

  总计=九月+十月

  主要让学生说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

  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师:家里的数学问题解决了,再看看在我们班级里,班长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帮一帮”王大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再通过“猜一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在“说一说”中自主开发了思维,并要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有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出示课本第99页第7题。指名读题。

  学生自由回答购买方法,

  并在黑板上“贴一贴”,

  让学生板书练习,师生

  共同点评。

  师:经过一轮的练习后,同学们的计算速度快了,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我们再去奥运会看看女子田径比赛,是否也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注重情景创设,通过在黑板上贴一贴购买方法的可能性这一活动,既是为了活跃计算课堂的气氛,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实践体验组合原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再通过算一算再次巩固、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4、出示课本第99页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理解,重点

  理解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问:它们各相差多少?你是

  如何理解的?

  让学生说思路。

  例如:跳高=世界纪录(2.09米)-中国纪录(1.97米)=?米

  【设计意图:通过大型比赛多层次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老师准备奖励你们一些文具。

  5、(1)出示

  买这两种文具梁老师需要带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5.62元+3.09元 小数

  =8.71元

  (2)出示第99页第6题: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吨30千克+980千克

  10千克-4千克800克

  每组各做一题。(投影学生解答全班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购买奖品情景,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平台,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能很快想到要用“元”作单位,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计算。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生活中的小数加减。

  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

  小数加减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

  1、我们学校每月一次的“红旗班”评比。

  出示西区中心小学“红旗班”评比表,

  算一算这个月哪个班会被评为“红旗班”。

  2、访问“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了解历年全国记录,也可以了解有关的体育信息。

  四、交流共享,升华情感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获取这一数学知识的?你还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如果你平时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更精彩。

  【设计意图:把数学回归生活,再次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把对小数计算延伸到课外继续研究。】

  五、课后作业:

  第98页第4题,第99页第8题、第6题右边3

加法和减法教案11

  教 学 内 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 略 与 方 法: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加法和减法教案12

  第三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51第7~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加法和减法教案13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这部分内容学习得好坏将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3.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学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备内容

  1.解决问题(1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2.两位数减两位数(2课时)→不退位减;退位减

  3.两位数加两位数(2课时)→不进位加;进位加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1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习中感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学习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备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加法和减法教案14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让学生提前收集:

  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一、导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自由讨论发言

  教和学的过程

  五、课堂作业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加法和减法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加法和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案02-2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03-20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11-0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2-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9-16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0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7-2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