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

时间:2023-02-22 18:38: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混合运算教案3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

  =

  =3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复习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习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正确进行脱式计算,并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

  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

  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师出示:48+16-37 54÷9×7

  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学生甲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

  =27

  学生乙54÷9×7

  =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

  =4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清楚:

  (1)每道题第一步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

  (2)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要照抄下来。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4)左边的等号上下要对齐。

  4、教师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这两个式题各含有什么运算符号?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问:"这样的混合式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计算过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请较好学生说出"6×3+50"先算6和3的积,再加上50,算出它们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积,再从50里面减去。以渗透四则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读法。

  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师可再强调指出50没有参加计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来,再写出要减去的6和3相乘的结果。

  为了巩固例2的计算步骤,可出"19+5×3"和"7×8-29"两道同类题,让全班学生做一做。

  5、教师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可指出:"像这样的两步混合式题有除法和加、减法,而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然后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完成。并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甲54÷6-7学生乙7+54÷6

  =9-7 =7+9

  =2 =16

  学生完成后,可让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每道题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学习了三道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两步混合式题的特点,小结出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的问题,并有重点地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反馈

  1、根据下面算式,正确填上()里的数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3、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混合运算教案6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四、作业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

  六年级北师大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

混合运算教案8

  知识目标:

  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16×(15÷3)18÷2×10

  13×2×572÷(9÷3)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全班交流

  A12×1/3=4(人)

  4×3/4=3(人)

  B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

  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2、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内容:

  式题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云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

  2、培养学生计算四则混合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

  (1)250-200+50

  (2)250×200÷50

  (3)250+200×50

  (4)250-200÷50

  提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

  算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做?

  二、新课:

  1、板书课题:式题

  2、概括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级运算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1:(1)460-180+270-320

  (2)250×40÷125×8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

  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

  法,按什么顺序计算?

  师:我们通常把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

  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问:(1)题里只有加减法,我们就说它只含有什么运算?

  (2)题呢?

  问: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什么

  顺序进行计算?

  结论: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

  3、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2:(1)480-126×5÷21

  (2)136÷17+12×4

  问:第(1)题中含有哪些运算?第(2)题中含有哪些

  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

  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

  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6+24-31+19(3)260+125×8÷10

  (2)190÷5×10÷10(4)20xx÷25-20×4

  5、出示例3:(1)20xx÷(25-20)×4

  师: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3024÷[(23+19)×6]

  师:“[]”叫中括号。

  这道题有哪几种括号?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板书:3024÷[(23+19)×6]

  =3024÷[42×6]

  =3024÷252

  =12

  总结: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20÷[(200+120)÷32]

  (2)[45-(13-7)]×6

  三、巩固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150÷50+25÷5150+50÷25+5150-50+25×5

  四、作业:p35-1、2、3

  五、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问题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1.阳阳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6分,语文的分数比数学低,阳阳的数学和语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场某品牌衣服进价240元,加价后销售,元旦促销,再降价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混合运算教案12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启发:

  思考法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教具:

  情境图 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教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 7+43

  =7+12

  =19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25 =19

混合运算教案13

  教案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算的练习课.这节课通过简算的识别、简算的应用及简算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教案中安排了练中学,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尤其在教材的最后有意安排的创造性题目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口算练习:(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习)

  (1)0.3+1.4+0.7+0.6

  (2)1.25×52×0.8

  (3)5-1.42-0.58

  (4)36×2.5

  (5)8.3×8+8×4.2

  订正口算.(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使用方法.

  二、判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35+0.65×0.3+0.7

  (2)6.3+3.7÷0.25×4

  (3)10.5×4.2×5.8×10.5

  (4)3.14-1.25+0.75

  (5)3.28×2.7+7.3×3.82

  小结:在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注意数字特征又要注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习)

  (1)3.46×5.4+4.6×3.46

  (2)0.48+0.25×1.22×4

  (3)18.65-3.4×2-9.6÷3

  (4)3.7×6.3+2.7×3.7

  师:

  (1)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习.

  (2)(通过直投)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请学生讨论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使用情况,审题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7×0.3÷0.7×0.3

  A.原式=(0.7×0.3)÷(0.7×0.3)=1

  B.原式=0.21÷0.7×0.3=0.3×0.3=0.09

  C.原式=0.7÷0.7×0.3×0.3=1×0.3×0.3=0.09

  (2)7.6×2.7+7.2×(11-3.4)

  A.原式=20.52+7.2×7.6=20.52+54.72=75.24

  B.原式=7.6×2.7+7.2×7.6=7.6×(2.7+7.2)=7.6×9.9

  =7.6×10-7.6×0.1=76-0.76=75.24

  (3)4.8×5.2+7.3×4.8

  A.原式=4.8×(5.2+7.3)=4.8×1.25=(8×12.5)×0.6=100×0.6=60

  B.原式=4.8×(5.2+7.3)=4.8×1.25=(4+0.8)×12.5

  =4×12.5+0.8×12.5=50+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学生讨论研究)

  (1)36×0.42+6.4×4.2

  (2)7.5×45+2.5×17

  板书:创造性简算

  六、小结:

  师: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

混合运算教案1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3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 12×3+12×4

  =36+15×4 =36+60

  =36+60 =96

  =96

  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3

  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5

  6、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解题过程中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四、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3

  =43×6-13

  =258-13

  =245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混合运算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 练习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混合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案09-27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

乘除混合运算的教案03-02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03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14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04-07

《混合运算》教案15篇03-08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02-24

混合运算教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