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12 08:35: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锦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锦集八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感受玩乐器的快乐,并用铃鼓敲击不同节奏,表现故事情节。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铃鼓每人一只,教学挂图,故事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走跑游戏进入活动室。

  【设计意图:体会节奏的变化,为活动奠定基础。】

  二、展开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发现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运用声音表情表演。

  (1)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喝甜甜的粥吗?动物幼儿园的大狼也喜欢喝甜粥,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喝粥的吗?猜猜看他是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是一勺一勺地喝还是大口大口喝?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2)欣赏挂图,听老师讲故事,学习大狼喝粥的动作。

  提问:

  ①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②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烫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大口大口快快喝,哗啦啦)

  ③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舀一勺,喝三口)

  ④在幼儿园老师告诉大狼是怎样喝粥的?渗透日常饮食习惯,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饭。

  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舀一勺,喝一口)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表情和语言表达或用声音和手部动作三种不同的喝粥。

  教师讲故事,在喝粥部分用鼓打出鼓点节奏,幼儿用动作表现。

  小朋友们都知道大狼是怎样喝粥的了,那我们一起跟着故事学一遍好吗?

  【设计意图:熟悉故事,先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为铃鼓演奏打好基础】

  2.学习使用并控制铃鼓。

  (1)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老师今天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只铃鼓,不过在取铃鼓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要管好你的小铃鼓,不要让他随便发出声音,好,请小朋友们去选铃鼓吧!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2)训练幼儿对乐器的控制。

  常规: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你就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学习使用铃鼓的基本方法和使用规则,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用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教师出示铃鼓,与幼儿讨论如何用铃鼓表现大狼三次不同方式的喝粥。

  提问: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

  教师:大狼快快地喝粥,怎样让铃鼓发出“哗啦拉”的声音呢?

  幼儿讲述一种方式教师就带幼儿一起空手练习一次。(练习快速演奏)。

  教师:大狼舀一勺,喝三口,怎样让铃鼓发出这种声音呢?幼儿讲述一起练习。(表演大狼慢慢喝粥 练习慢速演奏)

  教师:大狼舀一勺、喝一口,可以怎样让铃鼓发出这样的声音。(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 练习不快不慢演奏)

  (2)结合完整的故事讲述,幼儿打击铃鼓表演故事。运用铃鼓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大口大口喝进去(慢拍一下,连续摇铃鼓)

  在自己家粥太烫了,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摇三下),在幼儿园喝粥舀一勺喝一口(慢拍两下)。

  (3)播放故事磁带,教师指挥,完整表演。

  现在我来指挥,让我们一起边听故事边演奏大狼喝粥吧。听,故事开始啦

  【设计意图:教师在不断的引导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反复练习铃鼓的演奏。】

  4、让幼儿自由玩铃鼓,尽情感受玩乐器的乐趣。

  (1)铃鼓真好玩,除了刚才的玩法还可以怎样拍?请起立,大家尽情地玩吧。

  (2)从幼儿动作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做展示,大家学一学)

  (3)在音乐的伴奏下,与铃鼓同舞。

  让我们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跳个铃鼓舞吧!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自由演奏,使幼儿能够更好更灵活的掌握铃鼓演奏的技巧,从中体会到乐器给她们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三、活动结束。

  教室的电话响了,“喂,你好,你是谁啊?”“哦,你是大狼啊,有什么事情吗?”“你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去你们家做客啊?”回头问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然后请小朋友们用手里的乐器和老师们再见,快快乐乐的去大狼家做客~~~

  【设计意图:增加幼儿的兴趣,使课堂有个完整的结束,让整节课都在一个故事中呈现】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铃鼓作为演奏乐器,和幼儿一同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分析内容,幼儿在学会敲打乐器以后,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的。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这时,我问:“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样的呢?”康贺说:“我用铃鼓用力的摇,哗啦啦!”心仪说:“铃鼓轻轻拍,大狼轻轻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断自主探索适合的强弱和节奏,获得表演的快乐,获得了通过声音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同时节奏活动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的目的,幼儿要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演奏前,乐器拿出之后,幼儿必须控制乐器不发出声音。整个演奏过程中,用老师夸张的体态语来提醒幼儿: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确保演奏效果。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放回大腿。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克服各种困难,这些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小百科: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2、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对儿歌的记忆及读音

  活动准备

  老鼠和猫的布绒玩具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的布绒玩具。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2、学习儿歌。

  ——教师边操作布绒玩具,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强幼儿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无声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老鼠(见附文),请幼儿尝试配念儿歌。

  ——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3、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演小老鼠滚下来的动作?(如慢慢蹲下来,双手在胸前做环绕滚动状)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活动延伸

  1、通过直接的表演,幼儿能体会到“叽里咕噜”这一象声词的含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滚翻动作。

  2、这一活动能使幼儿自然感知上、下等空间关系。

  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活动时,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让孩子在《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和小老鼠一起锻炼,活动活动身体,激发幼儿的情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接着我根据歌词内容,用手偶讲述故事,我边操作,幼儿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学唱时,我除了让幼儿完整欣赏以外,还和孩子们分段欣赏了歌曲。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唱哪句,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歌曲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练习歌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游戏是小班孩子的最爱,这个活动中自然也少不了。在游戏《猫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师做猫,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有个别孩子还被大猫的出现给吓哭了呢!在游戏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是猫什么时候出现,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们边唱边游戏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孩子的注意点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猫给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活动虽然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磨练,不断的思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在理解歌曲的内容上进行创编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走路》

  游戏准备:多种小动物头饰

  游戏过程:舞蹈:走路个别幼儿:

  1-6小节:小兔跳2慢4快。

  7-12小节:小鸭子摇摆走路2慢4快。

  13-18小节:小乌龟走路2慢4快。

  19-26小节:小猫走路2慢4快。

  集体表演:完整反复一次。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根据幼儿对小物们那种特别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自信与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小班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的样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动物走、跑的课件,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初步理解、记忆歌词。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兔跳的形象。3.体验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兔妈妈头饰、拔萝卜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1.师:兔宝宝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兔妈妈,你们都长大了,学了好多的本领,跳的也越来越好越来越高了,今天呀,妈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谁的本领最大!2.让兔宝宝们起来随便跳跳,兔妈妈反馈部分宝宝跳的动作,并互相模仿、学习。师:恩,这个兔宝宝的本领很大,跳的很好看、很高,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边跳一边把歌词内容整句的说出来,让小朋友提前熟悉歌词内容。(小小兔子跳跳跳)

  二、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小兔跳的形象,并初步理解歌词。1.师:小兔子除了这样跳,还喜欢怎么跳呢?看看它的耳朵长得怎么样?(长长的)出示长长的耳朵,哦,原来小兔子还可以竖起耳朵跳,我们一起也来学!耳朵要竖的长长的。(竖起耳朵跳跳跳)那有哪只小兔子想出了新花样呢?谁来说说、学学。(向前、向后跳),小兔子跳的真开心!小手都拍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和小兔拍手跳吧!(拍拍小手跳跳跳)2.利用舞蹈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师:小兔子们跳的都很好了,现在我们把我们会的动作连起来跳跳,它会变成一段好看的舞蹈。我们来试一试吧!(小小兔子跳跳跳——双脚跳起来,竖起耳朵跳跳跳——双手v字型放在头上并双脚跳起来,向前跳、向后跳,拍拍小手跳跳跳。)

  三、学唱歌曲《小兔跳》。1.我们学会了这么好看的舞蹈,我们要去草地上参加舞会拉!参加舞会要有音乐才能跳舞呀,妈妈给你们找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教师示范歌唱。2.师:兔宝宝们,妈妈给你们找的舞会音乐好听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师:兔宝宝们学的真快,我们现在都会唱好听的歌了,可以一起去参加舞会了,来!我们一起去草地上跳舞吧!3.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一起去草地上边唱歌边跳舞。四、结束活动:拔萝卜。师:舞会结束了,唱了这么久、跳了这么久,妈妈的肚子有点饿了,宝宝你们呢?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这里,有一个大萝卜,一起来帮妈妈拔萝卜吧!哇!这么大的萝卜,宝宝们,跟好妈妈我们一起回家吃萝卜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是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表演小兔跳的多种跳法,在跳的过程中渗透了歌词,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把小朋友想出来的动作连成一个舞蹈,这是激发小朋友的自信心,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参与到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我又通过参加舞会的方式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孩子们的积极性是完全的调动起来了,但是我却忽略了幼儿可能会脱离课堂的状态。一方面在第一环节上给孩子跳的太多了,使得幼儿情绪上过于活跃。可以请几个幼儿跟着我的念词来做做动作,这样不至于个别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失控的现象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钓鱼”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2.出示鱼群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鱼呢?(许多鱼)幼儿学说“许多”这个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唱歌,幼儿自由做小鱼游的.动作

  2.安静的坐在小椅上听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3.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两遍三:玩游戏1.在手上套上彩色的袜子学小鱼游师:小鱼是彩色的,想个什么办法使我们的小手也变成彩色的呢?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三、边玩游戏边带幼儿到室外去玩,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这是我给小朋友上的一节语言活动《大拇哥》。这首儿歌短蝎悍,内容也较容易。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着她的。对于我们朽幼儿而言,他们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全,手部的精细动作还相对,取鸡蛋的'时候,大拇哥,二拇弟,紧紧把纸拿,轻轻撕一撕,撕开一个校一只小鸡叽叽,抵抵头鸡嘴状点桌面三下吃米米碰碰食指三下;来了,二节,伸出大拇哥碰碰头,你拍四我拍四,大家一起吃两手胸前换位拍手。真正的家庭幼儿园大拇哥幼儿园有爱才有家,我家孩子2岁多去的鲁谷这边的大拇哥幼儿园,家庭式园,老师配比极好,老师对孩子像妈妈一样,吃的很好很干净,很适合小年龄的。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去。放进场音乐手指家庭幼儿与教师做动作走进教室围坐地垫上。天手指娃娃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儿呢,名字叫大拇指。咦,你们的小手在哪呀?小手上都有什么呀,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本文分享了幼儿园朽9月份的教学内容,涉及了语言、音乐、数学、品德、英语等教育,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我有一只小小手,小小手,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食用方式。

  2、学习儿歌并尝试编出新句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吃水果》;

  2、香蕉、甘蔗、橙子、杨桃等水果图片及各种水果实物,如香蕉、葡萄、哈密瓜、橘子、香瓜、苹果、梨、水果刀等。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吃法。

  1、你们平时有吃过什么水果呢?咦!看这是什么水果呢?对了香蕉,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吃香蕉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跟大家分享下他平时是怎么吃香蕉?你们都说的很好,那我们在来看一看,那个水果宝宝也来了,哦!甘蔗宝宝也来了,那你们跟它熟悉不,平时你们是怎么吃呢?谁来表演一下,哦!你们表演的可真好哦!再来看一看杨桃宝宝也来了,那你们觉得你们吃杨桃的时候是怎么吃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吃法。)

  2、对了刚才你们都说出了你们吃你们熟悉水果的方法,那现在林老师也来吃一吃跟你们一样的水果,瞧一瞧我们用的方法一样吗?我吃起香蕉来,拿起了香蕉先把香蕉的衣服脱了起来,剥起了皮,它的衣服就脱起来了,我来吃一吃甘蔗,把甘蔗皮给啃起来,我吃起了橙子把它切一切,吃起来比较容易多,我吃起了杨桃来挤一挤多快啊!

  3、现在林老师也让你们自己来吃一吃,等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感受。

  二、学一学水果的儿歌。

  1、今天林老师的大手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手指谣,我们来听一听里面有什么呢?

  2、现在也请你们能干的小手也来学一学,小手动起来,那小嘴巴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这首手指谣。

  三、编一编水果的儿歌。

  1、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的水果,请你们根据你们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要用什么办法来吃这些水果。

  2、请你们你们按照吃的方法给水果宝宝进行分类。

  3、我们来表演一个小小游戏,现在请你们去找你们自己的好朋友,找好了好朋友,我们要来帮水果宝宝在起个好听的名字,进行仿编歌谣。

  四、大家一起吃水果。

  等一下林老师请你们吃水果。那在吃水果之前请你们先去洗小手,在把袖子卷起来,帮一帮林老师把水果洗干净。你们吃到有皮或者有籽的水果就把皮或者籽扔到垃圾桶。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各种水果图片,让幼儿开展涂色练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目标:

  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模仿老爷爷慢走,小朋友轻快地走和解放军有力地走。

  准备: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各种人物的走路姿势。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及他们的头饰。

  过程:

  1、出示老爷爷、小朋友和解放军的图片,请幼儿学一学他们走路的样子。

  2、欣赏《老爷爷走路》、《小朋友走路》和《解放军走路》三段乐曲,引导幼儿从节奏、速度、音的高低变化上区分和感受三种音乐形象,说一说哪段是表现老爷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

  3、分段弹奏乐曲,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任意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并反映出人物动作的不同特点。

  4、小组活动。幼儿自愿结成三人小组,分别戴上三种头饰。当音乐出现某一形象时,戴该形象头饰的幼儿做相应动作,另外两位小朋友为他拍手伴奏。互换角色进行。

  建议:

  3岁幼儿可以只学老爷爷和小朋友走步。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小班教案12-19

小班音乐教案03-08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03-03

小班音乐教案:汽车04-04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03-20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02-01

小班音乐教案手指11-29

小班音乐教案伞02-16

小班音乐教案【热】01-03

小班音乐惊愕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