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13 17:15:0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3、懂得怎样和小狗相处,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 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 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 教师提问:

  ①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 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 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 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

  3、 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

  4、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 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彩虹的特征。

  2.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

  3.喜欢参与和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1.彩虹图片。

  2.《美丽的天空》幼儿用书的.或电子书第9页。

  3.教师事先准备几套彩虹七色色卡。

  4.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

  2.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特征,向幼儿提问:

  (1)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自由回答,如向一座桥)

  (2)彩虹有什么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向幼儿简单介绍彩虹的成因。

  4.幼儿游戏:

  (1)教师给幼儿分发七色彩虹卡,让幼儿挂在身上。

  (2)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动。

  (3)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彩虹的七种颜色。

  (4)请幼儿检查彩虹的颜色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雨后天晴时,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欣赏彩虹,观察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幼儿在能按顺序排列彩虹的颜色,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记录等活动,初步了解桌腿的形状与桌面承受能力的关系。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的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实验记录表,积木若干块,彩色纸若干(保证人手两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站起来吗?请个别幼儿来试试。并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张纸站起来。

  教师:加大难度,用两长纸,做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来。

  让老师先来试试。教师演示用直线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来。没成功,小朋友来试试。

  2、幼儿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师:老师的桌子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这张桌子的桌腿是一条直线。老师把它记录在表格里:一条直线的桌腿不能站起来(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记录下来吗?

  3、教师: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来了,但它牢吗?上面能放东西吗?我们用什么来检验一下?(积木)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如果在叠第三块积木时,桌子倒了,那应该记3还是2呢?记完了每个小朋友在做一张不一样桌腿的桌子,也记录下放积木的数量。

  4、幼儿操作。提问:刚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几块积木?最多的放几块是什么样的桌腿?

  5、总结:圆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张一样的纸。教师:这里有三张一模一样的纸,我要作成三个不同粗细的桌腿,猜猜那长桌子最牢。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叠积木。先试试细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试试剩下的两张桌子。发现中桌子最牢。

  7、总结:一样形状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实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状,粗细、高矮都有关系。我们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3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