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13 18:31:1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准备

  1、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2、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xx年变成了20xx年,大家都长大一岁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新年快乐

  教学反思

  老师适时而恰当的指导语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使得原本单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如: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一样材料,根据会变的和不会变的这一条件分类时,一句:“选择一种材料,经过思考,放在相应的桌子上。”“经过思考”简单的几个字让孩子们的思维加速运转,从而提高操作的正确率,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在讨论“装在瓶子里的水”的变化时,老师的一句:“一杯水可以有许多变化。”使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变”的条件,培养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而当孩子们探讨出多种变化方法后,教师又说:“变化是有条件的。”让孩子们明白:加上一些前提条件,物体才会发生变化。

  在整个活动中,如果可以让孩子来操作,证明一下许多东西是有变化的,效果会更好!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感受儿歌的意境。

  2、引导孩子听儿歌,培养弱智孩子的倾听能力。

  3、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唱儿歌。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难点是学习有节奏的唱儿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兔子吗?(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引起学习兴趣)

  (二)展开

  1、读汉字,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教师朗诵儿歌《小兔子乖乖》,引导孩子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时语调要亲切、自然,注意节奏)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中都有谁?(教师鼓励孩子用语言表现儿歌内容)

  3、学习儿歌

  (1)看汉字,请孩子跟随教师逐句学说儿歌。(渗透识字教学)

  (2)请幼儿拍手有节奏地完整跟诵儿歌。(注意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

  (3)跟随教师伴奏学唱儿歌,培养孩子的乐感、识旋律能力。

  4、看视频:《小兔子乖乖》。

  5、学生弹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6、师生间对唱。

  (三)结束

  1、教师总结、评价幼儿的表现。

  2、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小兔子乖乖》。

  3、跟着旋律唱歌《小兔子乖乖》、《早晨好》。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卷纸上进行装饰,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2、向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知道废物也能变成宝贝。

  3、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卷纸芯若干、剪刀、糨糊、纸、范例等

  重点:

  装饰动物的脸

  难点:

  卷纸芯的包装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小动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狸猫、花猫、狮子、大象、老虎、小狗)

  二、你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卷纸芯)你们想不想做呢?

  三、老师示范包卷纸芯

  1、 先用糨糊在卷纸芯上抹一层,要从卷纸芯的一端向另一端抹去,然后将纸对着糨糊贴上,再绕着卷纸芯包上去,最后在卷纸芯的另一端抹上糨糊。

  2、 将卷纸芯两端多余的纸塞入卷纸芯内。

  四、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1、 要求幼儿将纸屑放指定地点,保持桌面整洁。

  2、 幼儿自己选择制作动物,五官位置可以参照范例进行探索。

  3、 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除了这些小动物外,还可以做那些动物?以后在游戏的时候再做。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产生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一、灯泡的构造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这是一个探究的机会,我问道:“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为这个灯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们指着灯扣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来到了资料区,比着各自的灯泡不同的地方,我作为旁观者向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灯泡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为它们作一个标记呢?”“行啊!”孩子说干就干,拿起了纸和笔为灯泡做起了标记。在小朋友为灯泡做标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灯泡的颜色、形状、大小,钨丝形状及螺口、插口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为了让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网上看了看,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在网上,他们看到了形状各异的灯和灯泡及将各种灯泡拼搭起来的美丽的图案,回来后,他们将在网上看到的灯及灯泡都画出来展示给同伴看。这一“了解灯泡的构造”的过程,孩子们大概知道了灯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对“灯泡”各部分的名称还不知道。

  二、灯泡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直接问老师: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来表示为什么灯泡里会有细丝(钨丝)?为什么灯扣上有两个对称的'突出来的东西呢(插口灯泡)呢?……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组织了孩子去灯泡厂参观,了解灯泡具体的制作过程及灯泡各部分的名称。灯泡厂的老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亲自带我们去各个车间参观,并逐一介绍。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主动地与工人们打招呼,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与工人们商量,能否让自己也试一试。而每个车间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仅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序,还教孩子如何操作,让孩子亲自试一试,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主动与成人交流,我们明显地看到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差异。回到幼儿园他们这样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有的小朋友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灯泡的泡壳是用火烧出来的,用机器大手夹下来放在酷似滑梯的物体上滑下来的,芯柱上面的钨丝是一个一个夹在齿轮上通过大机器不停地转,沾到芯柱上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口述让家长记下来做灯泡的过程。最后,我们共同知道了灯泡这样做的:先做芯柱,然后进行碰丝,同时,做泡壳,并要试试毛泡亮不亮,试完后,将芯柱与泡壳用扣子套起来进行焊锡,一个成品就做成了,当然还要试试亮不亮,才能进行包装,包装时要将每一个灯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内,最后放入大纸箱进行打包就可出厂了,这个过程好多都是机械直接完成的,机械化把以前几道程序合并,原来要18个工人做的,现在只要4个工人做,厂长的介绍让我们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参观这个灯泡厂时,小朋友很厉害,他们问工人为什么这里做的灯泡没有螺纹形的。厂长很多惊讶,她告诉孩子们:这里生产的灯泡都是装在摩托车、汽车上的,而螺口灯泡一般是装在电筒或家里白炽灯上的,还有电压较低的轮船地。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知道了一个完整灯泡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它的制作过程,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设计灯泡图案自己设计灯泡是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纸和笔,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灯泡,孩子积极动脑,不负重望,果然设计出了很多奇特的灯泡:有花型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还有水果形的、袜子形的、月亮形的、机器人形的……真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

  四、 自制活动在活动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种纸、双面胶、固体胶、各种盒子等,让幼儿为灯泡打扮,孩子们很开心,都大胆地为灯泡装饰起来了,星星小朋友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穿上好看的摆裙;天天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蝴蝶。 孩子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我提议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盏灯,孩子们可高兴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灯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立式小台灯、汽车灯、花灯、烛灯等,当我让孩子拿着自己做灯拍成照片后,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五、 触电了怎么办?孩子将做好的灯带来后,琦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做的这些灯会不会触电呀?”磊磊:“会触电的,因为上面有电线。”殷凯说:“不会吧,我刚才碰了碰,没有被触到呀。”“那为什么会有人被电触死呢?”寒寒反问道。蒋镇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可能是我们这个电线太细了,人家那个电线太粗了吧?”“要是触电了怎么办?”豪豪问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议幼儿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资料了解到触电与电压有关,还设计好多关于防电的标记。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灯泡”主题的萌发,关键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热点,适时介入引导,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注重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泡”进行探究。

  在调查、参观的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积极主动。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内容:我是大班小朋友

  重点领域:语言

  相关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会做很多的事情。

  2、 能大胆地连贯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3、 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会做好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

  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会做很多的事情。

  2、难点:能大胆地连贯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 小班新生刚入园时的哭闹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并交流

  1、 教师:“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是大班小朋友了,你觉得在幼儿园里(大班、中班、小班)谁可以做大哥哥大姐姐?”(是我们大班小朋友)

  2、 交流:那我们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会做那些事情

  二、 出示小班小朋友的图片或是视频

  1、 欣赏图片

  2、 提问: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班的新生哭着不肯上学)

  那我们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怎样区帮助他们呢?

  三、 学习诗歌

  1、 欣赏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前半段

  2、 教师:“诗歌中的小朋友他是怎样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请你用诗歌中话来回答。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片朗诵诗歌的前半段。

  4、 学习诗歌的后半段

  提问:在帮助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后,他又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老师你别夸我,这都是应该的)

  5、 讨论:为什么他能够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做这些事情,而且还不用老师夸奖?

  6、 完整看图朗诵诗歌

  四、 迁移经验

  1、 教师:“诗歌中的这问大班小朋友会这样帮助小弟弟小妹妹,那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来帮助我们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呢?

  2、 幼儿讨论交流。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不开心会受冷落,开朗的人会有更多朋友

  2、通过游戏让幼儿寻找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表情脸谱若干,《不开心小树》课件,磁带。

  一、师幼共唱《哈罗、哈罗》进活动室。

  二、放录音,引出故事,讲述第一段:《不开心的小树》

  1、放课件《不开心的小树》,师讲故事“开头——小树也着急起来”

  2、幼儿表现“不开心小树”,引导幼儿体验不开心的情绪,不开心样子,怎么样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点击开心小树)

  3、师生共同表现“开心小树”,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快乐。

  三、引导幼儿尝试将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

  2、自身情绪转化:

  ---教师说题,幼儿用手中的'情绪表,进行抢答。

  3、延伸:

  幼儿两两合作,一问一答,解决情绪的转化。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月亮船》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完整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

  教师:蒲公英为什么哭?蒲公英对仙女是怎么说的?

  3.教师可点击【问题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钮和【问题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钮帮助幼儿熟悉故事。

  4.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

  教师: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5.教师可点击按钮:【问题三】、【问题四】、【问题五】、【问题六】,通过卡通仙女的解说来印证幼儿的答案。

  6.教师总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长城。

  【说明:本环节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四个“之最”,感受它们的大、高、长。萌发自豪之情。】

  二.说一说:祖国真美丽

  1.教师: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呀?(中国)

  2.教师:我们的祖国除了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幼儿自由发言。

  【说明: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自由发言,来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和喜欢的地方,交流自己的经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看一看:美丽的祖国

  1.幼儿观看图片,了解更多的祖国的风景

  2.你最想去哪里玩?为什么呢?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国旗的特征。

  2、我们都爱国旗,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掌握折五角星正确的方法

  二、材料与环境创设:

  国旗一面,红黄彩纸、剪刀

  三、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大班正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幼儿面对着五星红旗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语,但我也发现孩子对国旗所蕴涵的意义却是不怎么了解的,在此活动中我们将围绕着五角星的折法的.讨论而开展此活动。

  五、活动流程:

  观察国旗——幼儿交流——模仿升国旗——幼儿动手做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国旗,幼儿观察国旗特征,说说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交流,如何制作国旗上的五角星

  3、幼儿模仿升国旗

  4、幼儿动手制作一面国旗

  5、交流作品。

大班教案 篇9

  主题的由来:

  最好的课程应该是与真实生活相接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报纸与人们密切联系着,幼儿随手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可能有人会觉得孩子会看得懂报纸吗?有必要在孩子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让他接触报纸吗?其实孩子是不是看得懂报纸并不重要,可是孩子在接触报纸的时候交往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等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得到了发展,这才是开展该活动的最终目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制作、特性、用途和可回收性。

  2、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报纸制作过程录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报纸,导入课题。

  (1)人们为什么要订报纸?

  (2)报纸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报纸有哪些特性?

  2、幼儿动手、动脑,分组小实验。

  第一组做报纸吸水实验。

  第二组做报纸的可燃性实验。

  3、幼儿相互讨论,分享报纸的其它特性。

  报纸可以折、剪、粘贴,报纸可以回收利用。

  4、幼儿观看报纸相关的编辑、印刷、投递的录像资料。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立春教案01-31

大班教案反思02-02

大班愉快的教案02-03

汉字大班教案02-03

房子大班教案02-04

大班美工教案02-04

大班教案:恐龙02-04

《变脸》大班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