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14 09:08: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桥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桥教案集锦九篇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结构特征。

  2、尝试大胆设计有特色的桥,体验当设计师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桥、我设计的桥。

  2、绘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桥的基本构造。

  1、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那你知道桥有哪些 部分组成呢?

  2、出示PPT,了解桥的基本构造。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桥到底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左右两边的就是桥台,下面的是桥墩,上面行人、车辆可以通过的就是桥面了、两边的是桥栏)

  3、师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桥有桥台、桥墩、桥面、桥栏这些部分组成。

  二、通过观察相城的桥,从而了解桥的外形特征及建造材料。

  1、今天进老师还拍了一些我们相城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桥的外形特征与建造材料。

  ⑴师: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呢?(桥面平直的、左右有栏杆我们叫它公路桥)

  ⑵师:这座桥你见过吗?(它是我们黄桥公园的一座桥)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半圜形,我们叫它拱形桥)

  ⑶师:那这座桥呢?它的外形像什么?(S形)你看它还涂了一层什么颜色呀?(红色)漂亮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彩虹桥。

  ⑷师:这座桥的外形什么样子的?看起来像什么?(两座塔,我们叫它伦墩桥)

  3、师总结:原来桥可以建造出很多不同的形状,有桥面平直的公路桥,桥面圆弧的拱形桥,有的桥很长,像S型的彩虹桥,还有像塔状的伦敦桥。

  4、聪明的设计师建造出来的桥,不仅有不同的形状,而且它们用到的`材料也不一样,小朋友你们见过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

  ⑴ (出示图片)这座桥你们见过吗?你能看出来它用的是什么材料吗?(石板,我们叫它石板桥)你看桥上只铺了一块石板,两边都没有桥栏,行人通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呀?(安全)

  ⑵ 那这座桥呢?它用的什么材料建造的呢?(木头)你看桥墩是一根根粗粗的木头,桥栏是一根根的木条连接在一起的,这座桥是阳澄湖莲花岛上的一座桥,叫它莲花桥。

  ⑶ 这座桥你们见过吗?看起来像什么?(两个半圆形)知道它用的是什么材料吗?我们再走近看一看,它都是用一根根的钢材焊接在一起的,我们叫它钢架桥。

  5、师总结:我们小朋友发现了桥的材料有石板、木头还有钢材,从简单的石板桥到木头造的莲花桥,再有现代化的钢架桥,我们的相城也在不断地发展。

  三、观察各种名桥,了解桥的特色。

  1、看了这么多我们相城的桥,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别的地方的桥,请你们仔细看哦,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桥的特色。

  ⑴这座桥,你觉得哪里最特别呢?(左右两边长长的缆索,并排的吊索,桥塔是用来架起它们的,这座桥呢叫悬索桥)

  ⑵这座桥呢?你觉得它哪里最特别呢?看起来像什么呀?我们一起用动作表示一下(曲曲折折的,我们叫它九曲桥)

  ⑶那这座桥呢?你能看出来吗?(它其实有上下两层呢,上面一层是通汽车的,下面一层是通火车的)

  ⑷这样的桥你见过吗?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什么?(蝴蝶形状)这是蝶形立交桥。你知道这种桥有什么作用吗?(把汽车都分离开来,减少交通拥挤)

  ⑸斜拉桥 ⑹ 上下两层都有桥洞 ⑺既可以让行人通过又可以在上面玩摩天轮

  3、师总结:原来世界各地有这么多有特色的桥,真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四、设计“我心中的桥”。

  1、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小设计师,给我们的家乡来设计一座有特色的桥。

  2、请你们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请个别幼儿讲述,师进行简单的示范。

  4、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哦,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笔和纸,请你在设计时尽量把桥画得大一点,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设计不同形状和不同材料的桥。

  5、幼儿自主设计,师巡回指导。

  6、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桥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色?

  7、师小结:今天我们设计了这么多的桥,还有很多设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爱乡思乡之情的。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笔下出现了哪些景物?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

  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请看!(出示:江南水乡美景图

  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按照这个要求(出示自学要求)。

  2、生自由读文

  3、生轮读课文

  4、师:谁能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情感? 一生汇报

  师小结:有些文章是以内容来命题的,如本文的课题“小桥流水人家”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句段、感受“美”、“趣”

  1、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边读边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

  生汇报:第一段(出示词语:“潺潺、婀娜、粼粼”)

  理解词语,带着理解再读词

  (出示词组:潺潺的小溪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

  生再齐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为什么这段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带着感受读出美!(自由读)

  师:这段话描写了哪几样景物?

  ①生练读、师指导读描写小溪的句子

  ②一生读描写垂柳的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师指导读后该生再读

  师配乐朗读

  生自由练读 (强调:带着自己的.感情读)

  生配乐朗读

  ③生汇报描写水鸟的句子

  师强调“和”字的读音,一唱一——生:和

  生齐读描写该句

  ④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练读第一段

  生齐背第一段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描写——美景(板书:景美),来表达了思乡之情。

  3、师:作者除了通过描写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还通过叙事(板书:事)来表达思乡情感,你对文中描写的哪件事最感兴趣,找出来读出童年的乐趣吧

  生汇报描写童年趣事的2、3、4、5段,师相机评价

  师:家乡的景色美丽如画,家乡的事多彩多趣,所以我直抒胸臆——我爱我的老家,生接读——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师:这样的地方,我为什么还爱他? 生: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师:爱它的理由还有——

  生:那儿融入了我深深的情。

  师:是呀,就像《桂花雨》那课,母亲所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作者的老家也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趣事(板书:趣),来表达思乡之情。

  4、学习第6段

  出示词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生理解词语意思,师补充“守望相助”的原意。

  生联系本文理解“守望相助”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写——(板书:人美),来表达思乡之情。

  5、师总结全文:这一切,就是作者眼中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美丽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四、总结写法、书写美好

  1、生汇报作者是如何表达爱乡思乡之情的?

  (师相机板书:爱乡思乡)

  2、相信作者的童年记忆中也一定还有其他的美景、趣事,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来吧!

  (出示小练笔:这真是一个______地方,这里有________风景 趣事 人)配音乐

  3、师:这些都是作者心中最美的回忆,所以,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才会这样写道——

  (出示“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生齐读

  师:因为她深深铭记的是这里的(指课题小桥、流水、人家),所以几十年以后,她依然会说——生齐读

  五、情感升华,拓展阅读

  阅读链接:出示《故乡》散文集中的句子生齐读

  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8* 小桥流水人家

  景 美

  人 美

  事 趣

  爱乡 思乡

桥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字,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桥的奇妙,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新课

  1、游戏:听音找卡片。

  2、齐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其实,除了木头、石头、水泥、钢铁能造桥外,玻璃、纸、盐也能造桥呢,不信就赶快读读课文2-4自然段吧。

  3、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分小组说一说,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那种桥。

  4、全班交流,重点指导说好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玻璃桥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你觉得玻璃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

  (3)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走进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齐读这一句。

  5、请喜欢三、四自然段的同学读课文,并介绍纸和盐做的桥的'特点。

  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断裂、通行无阻”的意思。教师随机用学生熟悉的地方之间距离来比较,体会到桥的长度,感受盐桥的奇妙。

  6、用多种形式练读三、四自然段。

  7、教师对照板书小结各种桥的特点,引出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说,齐读。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1、课前同学们画了用石头、木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仔细想一想,你还想造什么样的桥呢?

  2、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生展现心中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4、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奇妙的桥?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并做成知识卡片;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世界名桥的资料,建立桥梁档案;每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

  活动步骤

  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板写上

  标题“桥之旅”。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

  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

  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

  ■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对一个加10分)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2分钟。(对一个加5分)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3分钟。(对一个加5分)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长桥卧波”、“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将桥名与其命名方式连接起来,记时2分钟连线。(对一个加5分)

  a.表扬:安济桥、绩麻桥

  b.纪事:兰亭桥、虎渡桥

  c.抒情:销魂桥、思乡桥

  d.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第三轮

  四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10分)

  a.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

  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

  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

  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

  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

  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b.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

  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

  c.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d.万里桥

  第四轮

  由中外名桥小组选派主持出示名桥图片,学生抢答桥名、国别、特点或著名的原因。

  (答对桥名、国别,一个加5分,如能说出特点或著名原因再加5分)

  桥名 国别 特点或著名原因

  明石海峡桥

  日本

  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跨度

  1990米。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中国

  位于靖江,是中国第一大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

  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埋A地下部分有20层楼深。

  旧金山金门大桥

  美国

  连接旧金山市与Marin县,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

  一的斜拉索桥

  博斯普鲁斯大桥

  土耳其

  是世界十大名桥之一,跨欧亚两洲。是欧洲第一桥,狭

  长如机翼,长1074米。

  宝带桥

  中国

  位于江苏苏州,是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 ’

  第五轮

  请桥梁设计组选派一名同学主持。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并说明设计的宗旨。(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15分)

  小组内交流,推荐高水平有创意的,在班内口头介绍。当堂设计图示。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无阂桥:这是一种用微电子锌片设计的小装置,以解除人们彼此间的隔阂。适用于

  那些性格内向和外界交流极少的人。将此装置安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几秒钟后,人真

  实的想法就会被采集整合,不会涉及人的隐私。对方只要输入简单密码,就可掌握被了

  解人的信息,对方可同时收录自己的信息,另一方也可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洞察其精神世界,沟通变得更简单。

  地月桥:到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月球旅行。

  ■活动小结

  答案由各主持人评判,做必要的补充介绍,决定优胜组。

  同学评出“桥梁小博士”和“最佳桥梁设计师”各一名。

  老师小结: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谈说桥:“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历经2500多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总总的“板凳”,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桥”文化。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桥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型桥梁的神奇,使用与携带的方便,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文中运用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 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 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桥的样子,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感悟,明白了桥的形状奇特和使用方便。 " 惊奇 "、 " 大大小小 "、 " 各种各样 "、 " 轻巧 "、 " 又平又稳 " 等词使学生感悟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奇妙享受,让他们有要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梁、程”等 12 个生字,会写“兰、各”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 2 )用“○”圈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用“ ____ ”标出本课只要求会议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2、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3、互读、互查。

  4、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 。

  2、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3、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学习潜水桥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学生质疑,解疑。

  2、教学塑料桥部分:

  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平稳。

  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三、总结延伸

  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板书: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结实 透明

  塑料桥:轻巧 平稳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

  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所以,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红军是如何和敌人抢时间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

  交流:困难 解决办法

  沿路阻击敌人——击溃

  饥饿和疲劳——忘记

  雨大、泥泞——继续前进

  增援敌人——点起火把赛跑

  天黑、瓢泼大雨——摸黑冒雨前进

  填空:无论遇到 ,红军都 。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正是因为红军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才使得他们夜行二百四十里,克服重重困难,像飞一样在29日早晨到达泸定桥,把敌人两个旅的援兵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二)围绕“夺”字,体会红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渡:红军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四团在夺取泸定桥的时候遇到什么了困难?他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夺取泸定桥的?在课文中做简单批注。

  交流: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夺桥困难?夺桥有哪些困难?

  分层学习夺桥困难的句子,体会桥的险,水的急和敌人的疯狂,并指导朗读。体会敌人疯狂的原因和“飞”字的妙用。

  2、那么,面对如此困难,红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再现了红四团当年夺取泸定桥的真实经过)。

  ②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分析红四团夺桥胜利的原因。

  a、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红军上下团结一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圈画出动词,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

  c、红军的英勇无畏。(这一点文中的那个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并指导朗读。)

  总结:红军与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这是多么激烈、艰难、漫长和残酷啊,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柄千古的战斗啊!此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战胜一切敌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深鞠躬,表示敬意。)

  五、学习夺桥的结果,体会夺桥胜利的意义。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浩浩荡荡”。

  完成板书:奔赴前线。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从课文内容上和作者的写法上。)

  2、你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些什么?请用“红军战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北上抗日——飞 夺 泸定桥——奔赴前线

桥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学生模仿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5、小结: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下节课再学。

桥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运动技能过小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

  2.能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宽窄不同的平衡木3至4种;各种辅助材料,如沙包、小塑料圈、塑料碗、小球、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1.搬运活动材料,布置活动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平衡木和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上,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布置活动环境。

  2.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幼儿在活动场地上四散开来,听音乐,与教师一起做身体的准备活动。

  3.分散练习“过小桥”

  幼儿自选一座“小桥”,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过“小桥”(从平衡木上走过)。

  4.尝试“花样过桥”

  (1)集中幼儿,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站着正面走过“小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过“小桥”,看看谁能想出过“小桥”的新花样。

  (2)幼儿四散开来尝试过“小桥”的新方法。

  (3)待幼儿尝试一段时间后,集中幼儿,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尝试“运货过桥”

  (1)请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一个难题:“小桥这边有这么多的物品,老师想把它们运到小桥的那一边,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并请幼儿“用你们刚才过小桥的新方法把这些物品运过小桥。”

  (2)幼儿用新方法运货过“小桥”。教师观察并及时。

  (3)集中幼儿,教师总结活动过程,感谢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了难题。

  6.收和搬运活动材料

  活动结束,幼儿与教师一起搬运平衡木和辅助材料。

桥教案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2-24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优秀教案12-30

奇怪的桥教案01-11

精品桥教案01-13

有关桥的教案02-02

桥的优秀教案02-17

家乡的桥教案03-01

奇妙的桥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