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17 11:31: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 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

  教材、学情分析:

  中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

  学习本课之前,通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也了解了说明文语言应准确、周密的特点。但本文与《中》有所不同,它不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平实的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指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师生互动)

  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二、文本解读:

  (一)、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

  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

  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

  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

  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

  等。

  (三)、赏析、品味“桥之美”

  1、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

  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四)、我看“桥之美”

  1、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

  2、“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桥教案 篇4

  一、教材简说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方便。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

  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

  全文注有拼音,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图认识汉字,读通课文,体验学习拼音和汉字的乐趣和成就感;本文又是选学课文,重在通过朗读训练、游戏活动等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关键词朗读、感知)

  1、借助拼音、插图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象鼻桥名字的由来。

  2、知道是两只大象为大家架桥做好事,是动物们同心协力修建好新桥。

  目标上限:能较熟练地拼读,较通顺地读课文,较快地感知课文内容。

  目标下限:能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巩固已学的拼音、汉字,在教师的引导和小组长的帮助下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动物头饰,幻灯片4张(1、桥的图片;2、可以这样学--目标提示;3、可以这样汇报--汇报提示;4、中国大拇指图片)

  教学过程

  主要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说明

  揭题激趣 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猜一猜象鼻桥是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导入:小朋友,看看这些桥。你知道它是用什么东西造成的?有什么用?(注意及时纠正语病,提醒说准普通话)今天我们来了解象鼻桥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1(桥)

  出示课题

  引起好奇心,激发想象力

  初读感知 1、听配乐朗读录音,配上各种动作和丰富的表情

  2、先看阅读提示(了解象鼻桥是怎么来的;看看象鼻桥是怎么样的;把故事通顺地读下来;到故事中交几个汉字朋友)再选择目标1-2个,自主学习(需要帮助时摇摇小手)

  3、选择合作伙伴,交流自学成果

  4、选择适当的汇报方法,进行准备 你打算故事中了解什么或学到什么

桥教案 篇5

  中班综合活动――立交桥

  班级:中班

  科目:语言社会 艺术

  执教人:李秋花

  一、活动名称:《立交桥》

  二、活动目标:

  l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l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文学诗歌的理解能力。

  l 能较完整地朗诵、表演诗歌。

  三、活动准备:

  l 组织幼儿到家乡较繁华地段游览,参观新的建筑。

  l 请幼儿、家长一起搜集地区标志性建筑图片,如桥、路、楼等。

  l 绘画纸、笔及积木若干。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出示自己搜集的图片,相互交流近期家乡的'建筑有哪些?

  基本部分: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新建筑?它们在哪个地方?叫什么?为什么要修建这些路、桥、楼?引导幼儿明白人们生活提高了、车多了、房子大了、空间小了,修这些路、桥、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的通行。

  与幼儿一起欣赏儿歌《立交桥》后讨论:为什么要修建立交桥?你见过哪些立交桥?在什么地方?

  与幼儿一起说儿歌《立交桥》, 边表演边说。

  请幼儿为家乡设计新型立交桥,用积木拼搭立交桥。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搜集的图片布置“家乡的新建筑”专题展。

桥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象鼻桥》,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噢,下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让我们好奇的象鼻桥吧.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请小朋友听清楚噢.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画出描写象鼻桥的句子。

  2、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有几个词语宝宝特别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谁来认识他们?(蘑菇、亲戚、热闹、冲坏、高兴、感动、惭愧、齐心合力)

  (1)、指名读

  ( 2)、请小老师带读全班

  (3)、有感情地齐读 开火车读

  3、小朋友读得可真聪明,相信刚才的问题一定难不倒我们班的同学,谁来说说象鼻桥是怎么样的?

  4、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

  (1)、指名读

  (2 )、这真的是一座可爱的桥,指名读

  (3)、这真的是一座奇怪的桥,指名读

  三、学习1-3自然段(9-10)

  1、为什么小河两岸会架起一座象鼻桥呢?请小朋友读读1-3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1)、请学生自由说

  2、出示: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

  (1)、随机,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两岸架起象鼻桥的原因呢?指名读

  (2)、没有了小桥,小动物时常怀念以前有小桥的快乐日子。

  2、出示:每天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可热闹啦!

  (1)导读,那时候,指名读

  (2)、走过小桥,它们可以----,可以---,可以----.

  (3)、是啊,多么的快乐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可现在:

  (1)、小松鼠要去摘野果,走到河边,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2)、小白兔要去采蘑菇,走到河边,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3)、——要去——,看看河对岸,叹口气说:“桥没修好,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师小结:往日快乐的生活,没能激起小动物去修建一座新桥,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齐读)

  (1)、小鸡生病了,鸡妈妈带着小鸡来到河边,看看河对岸,焦急地说:“这桥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2)、山羊爷爷提着一大筐好吃的,想去看望多年没见的孙子,来到河边,看看河对岸,伤心地说:“今年又不能见我的孙子了!”

  (3)、——,看看河对岸,——地说:“这桥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4)、师小结: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都不能激起动物去修建一座桥,就这样,你等我,我等你,小桥一直没有修好。这些小动物真的是——自私自利,斤斤计较. (板书:自私自利)

  四、学习4-6自然段

  1、有一天清早,河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奇怪的桥。这就是“象鼻桥”,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桥.快来看看,小动物们走过小桥去做什么呢?出示图:

  (1)、请小朋友自由说说

  2、有了象鼻桥小朋友可高兴了。小朋友想想这都是谁在付出啊?出示: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指名读)

  (1)、小蜗牛跳上大象的尾巴上,一路留下它的小脚印,弄得大象痒痒的,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2)、小刺猬笑眯眯地走在大象的背上,身上的小刺,偶尔不小心扎得大象疼疼的,我们的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3)、笨重的猪大哥也想到河对岸,看望朋友去,它踩到大象的鼻子上,好疼啊,大象还是静静地站着。

  ……

  师小结:晚上,大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它心想:明天还是不去了吧!第二天,大象又早早地来到河边,架起象鼻桥,一天,两天,三天,一连过了好几天.

  (4)、小白兔、小猴子你们想对大象说什么呢?

  出示:看,小白兔来到大象的面前,流着泪说:________________.

  小老鼠爬到大象的鼻子上,摸摸象鼻子说:________________.

  小动物们深深地被大象的行为感动了,他们一齐大声地说:________________.

  这时,小猴子走到大象面前,红着脸说:________________.

  小鹿也走到大象面前,低下头说:________________。

  小动物们被大象的行为感动了,也为自己过去你等我,我等你的想法而惭愧。让我们再来一齐读读这句话吧。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

  4、师小结:就是因为感动,就是因为惭愧,大家齐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 (板书:齐心合力)

  五、拓展延伸

  小朋友,我们来给这种新桥取取名字吧?

  板书:

  象鼻桥

  自私自利 象鼻桥 齐心合力

  总结:是啊,象鼻桥让开始自私自利的小动物们,后来懂得了齐心合力。让我们的心中也架起一座象鼻桥,让我们懂得关心他人,懂得齐心合力吧。

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运动技能过小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

  2.能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宽窄不同的平衡木3至4种;各种辅助材料,如沙包、小塑料圈、塑料碗、小球、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1.搬运活动材料,布置活动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平衡木和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上,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布置活动环境。

  2.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幼儿在活动场地上四散开来,听音乐,与教师一起做身体的准备活动。

  3.分散练习“过小桥”

  幼儿自选一座“小桥”,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过“小桥”(从平衡木上走过)。

  4.尝试“花样过桥”

  (1)集中幼儿,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站着正面走过“小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过“小桥”,看看谁能想出过“小桥”的'新花样。

  (2)幼儿四散开来尝试过“小桥”的新方法。

  (3)待幼儿尝试一段时间后,集中幼儿,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尝试“运货过桥”

  (1)请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一个难题:“小桥这边有这么多的物品,老师想把它们运到小桥的那一边,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并请幼儿“用你们刚才过小桥的新方法把这些物品运过小桥。”

  (2)幼儿用新方法运货过“小桥”。教师观察并及时。

  (3)集中幼儿,教师总结活动过程,感谢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了难题。

  6.收和搬运活动材料

  活动结束,幼儿与教师一起搬运平衡木和辅助材料。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的教案02-24

奇妙的桥教案03-30

《友谊桥》教案03-29

关于桥教案11-16

有关桥教案11-16

《桥》优秀教案12-30

精品桥教案01-13

奇怪的桥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