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

时间:2023-04-17 16:40:5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马过河》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马过河》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马过河》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小马过河》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

  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

  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

  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

  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然: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

  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

  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

  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蕴意。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并勇于尝试的道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

  难点:发展幼儿比较分析能力,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听,这像是什么动物发出的脚步声?小马来了,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

  师:故事中有谁?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老马让小马做什么呢?(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河水哗哗哗,它心里想到了谁?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办?

  2、第二段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注意对话语气)

  3、第三段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师: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到底听谁的?你觉得谁说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做?

  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含PPT课件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怎么?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勇敢)

  师: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为什么?出示PPT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区别。

  (小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涵义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总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为老师做件事,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马过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活动准备

  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

  (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

《小马过河》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其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沙包(与幼儿人数相等)、平衡木四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活动场地,进行队形队列练习,大圈--小圈--圆点--四队体操队形结束。

  2、听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每人一个沙包:

  1)、幼儿自由玩沙包,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根据刚才孩子们的沙包玩法,集体练习。

  2、介绍沙包的另一种玩法:小马过河小马过河玩法:平衡木四组,幼儿每人一个沙包 ,听到口令后,幼儿将沙包放于头顶上,两手平举,等上小桥--平衡木,平衡到达另一端,幼儿自由活动,也可以分组比赛活动。

  规则:若沙包掉下或幼儿从平衡木掉下即为失误。

  3、教师示范做动作。

  4、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自由练习头顶沙包两手平举的'动作,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5、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注意安全。

  6、分组比赛:小马过河7、幼儿自我评价。

  三、活动延伸:

  一起探讨沙包的多种玩法。

  四、结束部分: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放松运动。

  2、整理活动场地。

《小马过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小马过河(第一课时)。能读准多音字 “磨 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 “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查字典,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 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小马过河》是许多人听着它长大的,这是一个经典而又富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文本。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将这个故事纳入了教学计划。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故事,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语言生动、简洁,符合大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利用生动的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语言的快乐,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说,有说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3、认识汉字“马”“牛”“松鼠”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动脑筋。

  活动准备

  头饰、图片、字卡、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马吗?

  幼: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字“牛”“马”“松鼠”。

  (1)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幼:马、牛、松鼠

  (2)教师出示图片吗、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应的汉字。

  (3)集体认读“马”“牛”“松鼠”,并用马、牛组词。

  3、提问:故事中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4、欣赏课件前半部分(开头—牛伯伯说可以过去)

  (1)师:故事中小马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去帮妈妈送麦子,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2)师:当小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到了谁?

  幼:牛伯伯

  (3)师:小马对牛伯伯说了什么?

  幼:牛伯伯河水深吗?

  (4)师: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水很浅,刚过小腿

  (5)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说,过河/没过河

  (6)师:到底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过河了没有,我们接着往下看。

  5、欣赏课件后半部分

  (1)师:当小马准备要过河的时候谁来了?

  幼:小松鼠

  (2)师:小松鼠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掉进河里淹死了。

  (3) 师:小马听了小松鼠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幼:回去找妈妈

  (4) 师: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那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你自己去试了吗?

  (5)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幼:过河了

  6、理解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1)师: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最终趟过了小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呢?

  幼: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2)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高所以说水浅,小松鼠矮所以说水深。

  (3)师小结: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变化的。

  三、看图讲述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的非常认真,请小朋友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好吗?

  2、看图片讲述故事一遍,注意动物之间的对话。

  四、故事表演

  1、出示动物头饰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还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让我们戴着头饰把故事表演一遍好吗?

  2、要求:表演的时候说清楚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与个别幼儿表演一遍。

  4、幼儿表演。

  5、每组表演完后教师及时给予小结,让幼儿体验到高、矮,深、浅。

  五、活动小结

  1、师:小马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最终趟过了小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通过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

  2、幼儿自由说。

  3、师小结:碰到事情不但要多想一想,还要试一试,这样才能增长聪明才干。

  4、活动结束。

  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课件让幼儿对故事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想,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在活动的后半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己亲身的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幼儿的表演的欲望很强烈,把活动推向了**。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了完整地理解,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提问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体验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通过本次活动是我在幼儿语言教学上有了新的收获,不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的及时总结很重要。

  《大班故事“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摘要: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

《小马过河》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小马过河》教案】相关文章:

小马过河的教案01-10

小马过河教案01-14

《小马过河》教案08-31

中班小马过河教案02-10

小马过河教案14篇04-11

小马过河教案(精选15篇)04-02

【精选】《小马过河》教案4篇06-13

大班语言小马过河教案12-09

《小马过河》教案15篇12-26

小马过河教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