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20 08:51: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汇总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按意愿选择协商角色,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遵守游戏规则。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本故事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掌握故事中几种动物形象化动作。

  3、养成爱护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让幼儿理解《小熊拔牙》的故事内容,知道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对话,会复述故事,并喜欢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玩游戏。

  2、准备小熊、熊妈妈、羊医生、小兔子、小猪、小狗、小猫、小松鼠、红头细菌、绿头细菌、黑头细菌等头饰。

  活动过程:

  第一次:

  1、教师利用小熊、熊妈妈、羊医生、小兔子、小猪、小狗、小猫、小松鼠、红头细菌、绿头细菌、黑头细菌等头饰进行故事的讲述。

  2、通过听录音复述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各角色的对话。

  3、组织幼儿学习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语言。

  4、请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复述故事和情节表演。

  5、师生评价。

  第二次:

  1、提问故事中主要的'情节,巩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熟悉。

  2、组织幼儿进行分段表演,要求幼儿学习、模仿动作及语言的交流。

  3、请一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4、分组表演,教师指导。

  5、整理收拾玩具。

  6、讲评游戏存在的问题。

大班教案 篇2

  教案分类: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

  表现内容:通过一个简单的夹包游戏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耐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适合大班的教案。

  教案编辑:体育课刘老师

  内容出处:浙江嘉兴幼儿园

  大班单脚跳、双脚夹包游戏

  【教案目的'】

  1、训练幼儿单脚跳及双脚夹包抛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耐力和竞争意识。

  【教案准备】

  沙包4个。

  【活动方法】

  将幼儿分成相等的4队,站在起跑线后。

  【教案过程】

  一、游戏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幼儿双脚夹住沙包用力抛向前方,然后单脚跳到沙包处,再用力夹包向前抛,单脚跳......直到终点线,迅速拾起沙包跑回,将沙包交给第二个幼儿,依次进行,以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二、游戏规则:

  1、必须双脚夹沙包向前抛,单脚跳到沙包所抛的位置。

  2、把沙包抛到终点线后,要迅速拾起沙包向回跑。交给下一个幼儿。

  三、注意事项:

  1、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先向幼儿介绍双脚夹包抛的要领。

  2、鼓励幼儿用力向前抛,以此加快速度。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或多媒体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和涵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3、感知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1、小朋友,你的家漂亮吗?(漂亮)

  2、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挂图学习诗歌:

  (一)、出示挂图,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图一:

  (1)、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为什么漂亮?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3)、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引导幼儿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4)、为什么小鸟、白云每天都愿意出来?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

  (5)、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6)那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小池塘?(白天)白天的`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白天的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出示图二:

  (1)、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月亮美不美?它是什么样子的?(描述月亮并引出“银月亮”)

  (3)、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它们会怎样捉迷藏?(丰富词汇:悄悄)为什么要悄悄捉迷藏?(吵醒其它的花、草、小动物休息)

  (4)、晚上的小池塘漂亮不漂亮?(漂亮)

  (5)、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6)、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老师编了首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想不想听?

  (二)、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结合挂图):

  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小池塘里,白天和晚上说的事情一样吗?白天什么样?晚上什么样?

  3、小池塘为什么要抱着金太阳?平时妈妈抱着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妈妈抱着自己亲爱的宝宝,妈妈的感觉是怎样的?说明小池塘就像妈妈一样喜欢抱着自己的宝宝,而太阳也像宝宝一样喜欢被池塘妈妈抱。

  4、小池塘为什么要摇着银月亮?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三)、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让幼儿说出最喜欢诗歌的哪一句。

  2、白天的池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朗诵?(响亮一点)晚上的小池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朗诵?(声音静一下)

  (四)、师幼有感情的朗诵(加上动作)

  (五)、请个别幼儿朗诵

  三、活动结束:

  1、小池塘这么美丽,你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环保方面)

  2、这首诗歌这么美,我们把里面的漂亮的小池塘画出来,拿给爸爸、妈妈看,然后小朋友要把这首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1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2 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

  3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2 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1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2 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3 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综合点评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现学习、舞蹈创编、合作能力培养等几方面,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1 运用了启发联想,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你创编的动作像什么”“你能学一学这个像照镜子的动作吗”“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的姿势”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新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动作,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动作学习的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通过适时的提问,如“你喜欢老师的哪个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更适合大鼓?适合小鼓”等,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 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后播放了两次录像片、一次由教师个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幼儿了解了满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点,发现了太平鼓舞各种队列的变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为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高级榜样”。通过欣赏教师的表演,让幼儿从中发现了许多新动作,这也为幼儿自主创意性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用舞蹈语汇。

  4 运用了节奏图谱的教学策略。《满童乐》是一首在曲调上富于变化的乐曲,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鼓谱,把鼓谱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别用大鼓、小鼓、腰铃等图形标志出来,按照乐曲的结构组织排列。在小组合作创编活动中,还分别用“红、黄、蓝”帮助各组区分各自原先创编好的鼓谱。直观形象的鼓谱较有效地降低了幼儿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为幼儿的创编、语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模仿蚕宝宝的爬行动作,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促进幼儿感 知运动能力的发展。

  2、在蚕宝宝的自身运动中了解蚕一生的变化。

  3、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袋21只、彩色丝带若干、录音机、磁带、

  安排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活动活动!

  2、集中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集体找春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学习蚕爬。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师:“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趴。”

  (2)幼儿集体练习。

  (3)个别示范。

  师: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爬的特别棒!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爬的!

  (4)幼儿再次练习。

  5、采桑叶。(设置难易不同的`四条路径供幼儿选择)

  师:蚕宝宝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这儿有四棵桑树,大家仔细看看这几条路有什么不同?

  (幼儿发现:这四条路有的长、有的短,长的路爬起来困难一些;短的路爬起来容易一些。)

  师:大家考虑一下,你想去哪棵树采桑叶吃?

  想好了吗?出发吧!

  6、吃桑叶。

  师:桑叶真香啊!快坐下来吃点桑叶,休息一下吧!

  7、蚕吐丝。

  师: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看到有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8、蚕结茧、羽化成飞蛾。

  师:蚕宝宝吐了许多的丝,把自己包在里面,结成了一个茧。它在茧里变成了蛹,滚过来,滚过去。

  最后变成飞蛾飞了出来。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的不同意义。

  2、学习一些常用手势,了解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关爱聋哑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手势图片)、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谣游戏,导入活动。

  (师:我们的手不仅可以做游戏,还能说话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说什么?)

  二、播放图片

  1、Ok、握手、请手势、勾手指过来手势、嘘手势、击掌、停、打电话、手叠手加油、……一张一张播放请幼儿说说所表达的意思

  2、小结,各种手势表达着不同的'意思,手势还会唱歌,有一首歌所有的爱都是用手势表达的你们想听吗?播放《感恩的心》说说这首歌是唱歌谁听的。

  三、手势语工作有关

  1、师:手势出了会唱歌,还和工作有关,问:我(师)是做什么的?老师的手势,请幼儿说说

  2、播放图片,医生看病人、潜水员教练、说说他们的手势在说什么

  3、小结: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手势,有个人一直做手势,你们知道是谁吗(警察)

  4、播放视频幼儿跟着做

  四、游戏师做交警,幼儿当司机看师手势过马路小结:司机要看交警的手势

  五、结束

  还有一个职业他的手势很棒,一个手势全场起立,一个手势全场唱歌,一个手势停,这个职业是什么?请幼儿说说,若说不出播放视频,再请幼儿说说(指挥家)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快乐和痛苦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体验到的情感,因此让孩子大胆表现这些情感,可以激发孩子情感上的内在体验,提高表现和表达情感能力。然而,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在表现方式上往往非常单一(多从内容上进行表现),为此,教师适时提供支架(欣赏艺术家的同主题作品),引导幼儿拓展视野,感受艺术作品中内容、形式(主要是形、色和线条)这因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同时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凝神观照和解读,来识别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各种感受的体察,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本次活动试度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从对音乐的感受入手,切入情感的主题,再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最后欣赏艺术家同主题的名画帮助孩子来拓展视野,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在各种艺术感受和通道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表现快乐或难受的情感,提高表现情感的能力

  2、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哈里昆狂欢节”“哭泣的女人”,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初步体验作品不同表现方式。

  活动准备:名曲:巴哈的“舞乐组曲”及“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名画:米罗的“哈里昆狂欢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色卡纸,水粉颜料等作画工具

  活动步骤:

  1、音乐导入:

  a欣赏巴哈的“舞乐组曲”: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也觉得很快乐?你快乐的时候最想干什么?

  b欣赏巴哈的“雅克的迦可琳眼泪”: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样?为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觉得很难受?为什么觉得难受?你难受的时候最想干什么?

  (这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静静地倾听音乐,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其次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自由交谈自己快乐或难受的事及感受,这样不仅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这类情感的体验,同时为下面的自由表现作好铺垫)

  2、分组自由表现:你能把你的快乐或难受画下来告诉大家吗?

  a分成二组让幼儿自由选择画快乐还是难受(二组有适当的分隔)

  b在幼儿作画时反复播放相应的音乐

  c引导幼儿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值日》03-20

大班读书教案08-25

大班教学教案06-24

大班表情的教案06-25

大班《鸟窝》教案07-15

《摇篮》大班教案11-11

大班活动教案11-17

大班有趣的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