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20 09:59:3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桥教案范文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桥教案范文集合8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九百岁的周庄”这句话吗?苏州和杭州的景色非常美丽,可以和人们心目中的天堂相比。那么,有谁知道周庄吗?

  2、学生简单交流。

  3、周庄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境内,是个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有人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川之美。”因此,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它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周庄那如诗如画、幽谧迷人的水乡风光。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课题看,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来描写周庄美丽的`风光呢?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字并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理解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随机纠正读音,再齐读。

  认读新词,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重点融解以下词语:

  日暮时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坚韧:坚固而有韧性。

  雕琢:雕刻、打磨或过分地修饰。

  缝隙:本课指桥上裂开的或露出的窄长的口子、空处。

  踱着:慢慢地走着。

  剜出:用刀挖出。

  打烊: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记忆字形,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以下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周庄的哪些美景?你最喜欢哪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再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三、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坚韧 雕琢 踱着

  剜出 打烊 缝隙

桥教案 篇2

  1.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aimsanddemands: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打招呼的不同说法

  复习和学习一些外国小朋友的英文名

  掌握有关学习用品的英文名称和句子

  2.交际用语Expressionsincommunication:

  Hello,yourname,please?

  Thisismynewbook.

  Hi!I’mPat.

  HisnameisBill.

  Billismyfriend.

  Nicetomeetyou.

  Showmeyoupen.

  3.重点朗读词汇Keywordsandexpressions:

  apen,apencil,apencil-case,aruler,abook,abag,aneraser,my,you,his.男孩名字;Sam,Bill,Alex,Tom,Ben,Fan,Dan.

  女孩名字;Pat,Lucy,Ann,Sue,May,Jill,Lan,Kim

桥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合理方案,画出桥的设计图。

  2、实际运用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能发现设计和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表述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前最好让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能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易得的建桥材料,教师提供一些吸管、较硬的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了桥,今天带来了做桥用的材料了吗?你们想做一座自己喜欢的'桥吗?

  2、提出制作要求:

  (1)主要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

  (2)制作的桥要能承载一定的重量,能让一辆玩具小车通过。

  (二)、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1、 讨论:制作桥必须先设计建桥方案,设计桥要考虑哪些问题?2、 学生汇报交流。

  3、适时补充考虑设计需要什么材料,材料有什么性质,怎么用好这些材料;桥要选用怎样的结构,做成什么形状;小组怎么分工等等。

  (三)、开始设计吧1、经过考虑后,我们就可动手制定设计方案了。出示桥的设计方案表。

  2、说明“桥结构的说明”一栏要写选用哪些结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结构。

  3、引导学生去制定方案,内容包括“结构说明”“需用材料”“简图”“步骤”等。

  (四)动手制作桥

  1、提示要把两张纸平整地粘贴在一起,必须在两张纸上均匀地刷上胶水。

  2、示范连接吸管的方法。

  3、在做桥时你觉得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的?特别补充安全要求。

  4、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1、展示桥模

  把各小组合作的设计方案和制作的桥摆出来,组织同学们有序地观摩。

  2、全班汇报交流

  (1)下面各小组要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桥了,你们准备怎样介绍呢?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介绍的内容,你们选择哪些来介绍呢?

  (2)提示抓住重点介绍,每组介绍时限定统一的时间。

  (3)小组交流准备介绍提纲。

  (4)各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桥,可采用互动形式,让下面学生对他们介绍进行提问,直接答辩。

  3、让学生自我评价制作的桥,星级制。

  (六)拓展

  1、同学们对自己制作的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使桥更精致、承重能力更强?

  2、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桥,说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桥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掌握课后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⑷ 了解文中提出的几种意境,如日出而作。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⑵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 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

  2、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它选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⑴ 分段读课文,相信课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⑵ 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来表达自己的四乡之情的?

  ⑶ 精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⑷ 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家乡人民太平安定的日子。

  2、根据自学提示,探究课文内容:

  ⑴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的美丽景物,思考:

  大家想想作者具体写了什么景物?

  ⑵ 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看作者怎么通过回忆自己童年的往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⑶ 思考: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什么事?

  ⑷ 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心情如何,应如何去体会?

  3、朗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⑴ 老家那么平凡,为什么作者那么留恋?

  ⑵ 故乡的家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5、背诵课文第一段。

  6、小结:

  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的印象,请大家留心观察自己的家乡,也撷取最美的景或事讲给同学听。

  三、拓展练习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表达了谢冰莹作者的思乡之情。你张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们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

  事欢:捉鱼、虾、螃蟹

  爱、怀念:扔野花让它顺水漂

  摘菜叶、赏野花

  生活安定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桥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自由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读通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a.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2段最后一句话)

  b.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a.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b.四人小组讨论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潜)、结实、透明)

  c.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6~9自然段。

  a.朗读第6~9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b.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携带方便)

  3.学习第10自然段。

  a.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桥梁专家)

  b.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朗读全文

  第 三 课 时

  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座: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板书参考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 结实、透明

  塑料桥梁 轻巧、携带方便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及张继的情况。

  2.了解张晓风及其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情感目标

  1.结合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培养健全人格。

  2.本文富含人生哲理——祸福相依,有失必有得。认真体会蕴含文中的深刻的哲理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本文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是学习的重点。作者虚构、敷衍此文的用意及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是学习时的难点。“重点”适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难点”宜由教师设置思考题,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结合解决。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张继并未落榜,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此文?这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点,这一点可由老师联系本文.写作目的的点拨完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录音机、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

  1.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自由质疑。

  2.教师就学生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拣其中与理解本文中心、.写作特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讨论释疑,以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主人公张继的心理历程和文章的意境,最后概括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

  教学过程

  1.导入:放《枫桥夜泊》朗诵录音,老师适时补充,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早有“诗言志”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刚才听赏的这首诗,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忧愁,孤寂之情。张继愁什么?愁科举落第,苦读十年,饱学之士,却无用武之地。我们今天要学的《不朽的失眠》,是不是仅限于真实再现当年张继落魄的情景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对张继进行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体会用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张继受挫后的心理过程,简要分析外界景物激发了张继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简析:

  (1)心理描写的语句及用词的生动,形象特点的欣赏、分析。

  (2)张继受挫后的心理历程:羞愧沮丧一忧伤一心痛。

  (3)环境的凄清,烘托了人物落榜后失意惆怅、孤寂、凄切的心情。

  3.细读课文,思考投影出来的问题。

  (1)《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歌的大意是,月亮落去乌鸦啼叫寒霜茫茫遍布田野,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使人愁闷难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飘入到远来的'航船上。

  描绘的意境,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羁旅乡愁油然而生,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接着写在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具体地域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境。

  (2)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激起张继强烈的心灵震憾?

  讨论后明确:钟声只是报时,但人此时的心境是落榜后失意惆怅无眠,孤寂之中,夜半低沉的钟声于他而言自然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义,更易引发其共鸣。

  (3)第16节“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没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中,“我们的某种心情”指什么?

  明确:挫折后失落愁闷的心情。

  (4)这篇小说,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四句诗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张继应无落榜之事,请结合课文第17节,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写作此文用意①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②表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验。③写给考试失意的学生,希望他们扬起风帆,让生命重新振作起来。

  (5)结合全文理解文题:“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一词的含义?

  明确:“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用意是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扩展

  本文借一虚构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告诉人们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的深刻哲理。想像丰富,也很自然。

  想像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请试作完成下题:

  请你展开联想、想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色),树影笛(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

  布置作业

  设定情境:“张继金榜题名后”,展开合理想像,编写一则故事。

  板书设计

  不朽的失眠

  (1—15)想象虚构一情节:张继失眠 心理细腻

  (16—17)深刻揭示一哲理:祸福相依 想象丰富

桥教案 篇8

  一、课程基本理论

  (一)、乐高特色课程教学总目标(教学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乐高课堂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从初步识别一些乐高积木零件名称,到拼装动手组装机器,再到学习编程,再远程遥控乐高机器人操作。

  3、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乐高机器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把基础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来。

  (二)、乐高特色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装机器零件、编辑程序。

  难点:在学习中如何获得自我成就感,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三)、乐高特色课程培养方向(从学生角度)

  1、通过乐高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乐高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发挥团队精神,既要表现好个体的水平,也要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3、在乐高拼装的训练过程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进而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乐高的基本理论和拼装技术,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

  5、学习乐高兴趣课为学校和特色教育添砖加瓦。

  二、课程模块 (目录、内容)

  第一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

  第二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31-60步

  第三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61-90步

  第四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91-122步

  第五课时 WACK3M机器人编辑程序

  第六课时 ROBODOZ3R机器人拼砌第1-12步

  第七课时 ROBODOZ3R机器人拼砌第13-21步

  第八课时 ROBODOZ3机器人拼砌第22-26步

  第九课时 ROBODOZ3机器人拼砌第27-40步

  第十课时 ROBODOZ3机器人编辑程序

  第十一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1-20步

  第十二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21-39步

  第十三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40-60步

  第十四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61-80步

  第十五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81-120步

  第十六课时 KRAZ3机器人编程

  第十七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1-34步

  第十八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35-53步

  第十九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54-75步

  第二十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76-84步

  三、课程教案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骤

  教学目的:

  1、学会拼砌WACK3M机器人;

  2、体验拼砌的.过程。

  3、掌握拼砌技术。

  教学准备:

  组织上课,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要求

  1、端正学习态度 2、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3、课中遇到困难请文明举手

  4、拼砌步骤要规范 5、教学紧跟老师的步骤6、每天保持认真的心情

  二、教学拼砌WACK3M机器人:

  1、比赛前准备,教学目标示意图如下:

  2、机器人拼砌准备步骤1-30步。

  三、表扬优秀的学习小组

  (1)评优秀的小组

  (2)教学总结。

  四、教学总结

  WACK3M机器人第31-60步骤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2-24

桥的教案03-10

《桥》教案04-04

奇怪的桥教案01-11

精品桥教案01-13

有关桥教案11-16

关于桥教案11-16

桥的优秀教案02-17

有关桥的教案02-02

家乡的桥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