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教案

时间:2023-04-22 13:12:3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8篇

小班儿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初步掌握儿歌,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专心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制作立体云朵、星星、布偶、月亮、

  2.音乐:《梦幻曲》

  3.自制星空展板一幅。

  活动过程:

  一、玩藏猫猫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玩游戏、幼儿找藏起来的另两位老师。

  师:“宝宝们,周老师和李老师呢?找找看,她们在哪儿?”

  师:“你们怎么找到老师的啊?”

  请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找到老师的。(丰富词语“藏”、“露”)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

  1.出示月亮、云朵、星星。

  师:“小耳朵听,这后面有说话声,谁藏在里面呀?”

  (播放梦幻曲)在宝宝的好奇中掀开布帘,露出月亮、云朵、星星。

  2.教师边演示边朗诵儿歌《藏猫猫》。

  师:“小月亮也想来玩藏猫猫游戏,宝宝们眼睛赶紧闭起来。”(把小月亮藏在云朵后,露出两只脚。)

  师:“小月亮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月亮是怎么玩藏猫猫游戏的。”

  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谁在天上飘呀飘?

  小月亮找到谁藏猫猫?

  小月亮的脚藏起来了吗?

  谁看了眨眼笑?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星星眨眼笑的动作。

  4.集体学习儿歌《藏猫猫》。

  师:“这首儿歌真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说一说儿歌好不好?”(带领幼儿集体学说儿歌)

  师:“这次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说说儿歌《藏猫猫》。

  三、引导幼儿颠倒儿歌中月亮、云朵和星星的关系仿编儿歌。

  师:月亮宝宝玩得好开心,小云朵也好想玩啊!你瞧,它也来躲猫猫了。教师演示教具,继续按原儿歌的结构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创编。

  师:“云朵怎么样?。”(飘呀飘)

  师:找个…(演示教具,让幼儿学说接下来的话)

  师:它躲好了吗?(用动作提示引导幼儿学说藏着头、露着脚)

  小云朵飘呀飘,找个月亮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四、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儿歌:藏猫猫

  小月亮飘呀飘,找块云朵藏猫猫,

  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小班儿歌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小朋友,对动物的叫声、生活习惯等等非常好奇。在一次计算活动中,幼儿对动物和它们所喜爱吃的食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将小动物喜欢吃什么编成了儿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儿歌,能理解内容。

  2、能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动物课件 小鸡、小狗、小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分别出示三种小动物)它

  们还有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会唱吗?

  集体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乐意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了解小动物的特征

  师:有谁告诉我,小鸡是怎样叫的?小狗是怎样叫的?小鸭是怎样叫的'?(幼儿分别用声音和动作表示)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小动物是怎样叫的,那么谁来告诉我小鸡喜欢吃什么?小狗喜欢吃什么小鸭喜欢吃什么?

  师:你们真棒!我呢,把你们刚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播放课件,幼儿集体欣赏)

  2、幼儿学念儿歌

  师: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我们一起来学会它好吗?(再次播放课件,幼儿一句一句的学念儿歌)

  3、用动作表示儿歌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念得都很好,我们现在一边念一边用动作表示好吗?

  4、知道儿歌的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首儿歌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动物吃什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又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我们将今天学到的本领去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吗?

  附儿歌:小动物吃什么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狗,汪汪汪, 小小鸭,嘎嘎嘎,

  吃什么?吃青草。 吃什么?吃骨头。 吃什么?吃蚯蚓。

小班儿歌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发现小朋友会找各种各样的的借口逃离喝水,我反复给幼儿讲道理:“多喝水才能少生病、多喝水才能身体好……”,在幼儿喝水时,有时候还要一个一个地叮嘱“要接一大满杯水”等。我发现教师辛辛苦苦地说了很多,可幼儿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喝水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不能真正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喝水歌》是寓枯燥的说教于生动风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中班幼儿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进行简单的仿编。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我采取实物、图片,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儿歌,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仿编儿歌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多喝开水的好处,养成喝水的习惯。

  3、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经验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实物和图片各一份。

  2、水杯每人一只。

  3、仿编儿歌的图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依次出示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1)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2)有一天,杯子、奶瓶、茶壶、花盆在一起说话,说什么话?

  二、欣赏儿歌《喝水歌》

  1、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里,杯子在说什么?奶瓶又是怎么说的?茶壶悄悄地在说什么?花盆是怎么对大家说的?

  2、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看图学念儿歌。

  4、幼儿边念边表演儿歌。

  你们刚才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喝水歌)

  三、仿编儿歌

  1、讨论:除了妈妈,宝宝,爷爷,花儿、小朋友要喝水,谁也需要喝水?(请幼儿自由表述)他们为什么要喝水呢?

  2、教师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

  提问:动物、植物、人类都需要水,我们来编一编儿歌好吗,张老师先来编一句,听一听,老师是怎么编的。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

  教师:你们平时喝水吗?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喝水啊?

  总结:水太有用了,老师告诉你们,水能清除我们体内垃圾,调节人体的体温、防止皮肤的干燥。我们在平时要多喝开水,养成多喝开水的习惯,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多喝水,在家里也要多喝水,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四、大家齐干杯

  教师:水太有用了,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喝一杯开水吧。

  附儿歌:

  《喝水歌》

  杯子说:“装水,装水,妈妈渴了要喝水。”

  奶瓶说:“装水,装水,宝宝哭了要喝水。”

  茶壶说:“装水,装水,爷爷咳嗽要喝水。”

  花盆说:“装水,装水,花儿渴了要喝水。”

  小朋友说:“装水,装水,大家天天要喝水。”

小班儿歌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民间游戏“拉大锯”注入儿歌的元素,更显示出它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而且民间游戏“拉大锯”可以在教室里随时随地开展,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用任何道具就能玩得很开心,针对这些特点,我班开展了“拉大锯”这一语言活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表演、学习朗诵儿歌,与同伴、老师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拉大锯》,发准“j、x”的音。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学习儿歌。

  3.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学习儿歌。

  活动难点:能换词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事先与配班教师进行两人合作的'拉大锯游戏。

  (第一、二句)手拉着手前后晃动身体,(第三句)用手指着对方,(第四句)拍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打开电视,展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瞧,这些人在干嘛呢?(拉锯工作)”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与配班教师合作,念儿歌做动作。

  1.通过观察教师示范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老师也会玩拉锯的游戏,我还喜欢一边念儿歌,一边拉大锯,你们瞧。”

  2.两位老师一起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到我念了什么?”

  (请小朋友说一说。)

  3.再次表演一遍,速度较慢。

  教师:“这个好玩的游戏叫什么?”

  (二)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学习童谣《拉大锯》。

  教师:“‘拉大锯’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现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锯子,我们来拉大锯!

  (两臂伸直,两手放前,上身一前一后做拉大锯样)。”

  (集体跟念表演2~3次,鼓励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表演和动作。)

  2.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教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拉大锯,现在我想邀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拉大锯游戏,谁愿意来?”

  4.鼓励幼儿主动找一个同伴,两两合作,边朗诵儿歌边玩“拉大锯”的游戏。

  5.换词仿编儿歌。

  引导幼儿将儿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欢的“爷爷、奶奶”等词,再次在快乐的游戏中念儿歌。

  三、结束部分教师:

  “‘拉大锯’的游戏真好玩,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小班儿歌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阅读儿歌中洞洞的特征。

  2、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

  出示图片《下巴上的洞洞》引导幼儿观察。

  重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孩子在做什么?

  (二)欣赏画面,感知儿歌内容

  (1)出示课件,请幼儿观察,并适当地进行提问。

  (2)重点提问:儿歌中下巴上的洞洞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将幼儿说到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

  (4)重点提问:小朋友在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儿歌中小朋友的`那种行为呢?你喜欢那样的小朋友吗?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三)念一念儿歌

  第一遍,教师念儿歌,幼儿学做小朋友的动作。

  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边念边一旁贴图片。

  第三遍,玩儿歌接龙游戏。

  (四)有些活动,大家快来学本领

  游戏规则:老师带着小朋友学怎样吃饭的本领,看看谁做得好,为做的好给予奖励。

  (五)活动延伸:请父母鼓励孩子寻找正确的吃饭方法,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小班儿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上下楼梯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印有脚印的楼梯。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到动物园去要走一段楼梯。“小朋友,你们会上

  下楼梯吗?”

  二、学儿歌《上、下楼梯》

  教师完整念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朋友们走楼梯。向右走呀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走。小手扶着小栏杆,上楼梯呀下楼梯,安全第一要牢记!

  提问:你在儿歌里面听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走楼梯?

  三、念着儿歌,练习上下楼梯。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两手不能扶楼梯扶手。

  上下楼梯时,要顺着脚印的方向走。

  四、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上下楼梯,教师从旁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附歌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朋友们走楼梯。

  向右走呀不拥挤,

  一个跟着一个走。

  小手扶着小栏杆,

  上楼梯呀下楼梯,

  安全第一要牢记!

小班儿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形式学习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形式,仿编儿歌。

  3、体验学习做各种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的场景图,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春天来了!看,森林变得多美呀!一些小动物也在森林里开心地玩着呢。你们猜猜会有谁呢?他们在玩捉迷藏呢。我们去找一找。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大象

  师:对,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大象听。

  师: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还在做大象的动作呢。让我们边说边做。

  师:小手准备好了吗?看谁念的响。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老师问,你来答。

  师:你们来做小老师问,老师做小朋友答,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把大象找出来了。那我们继续找一找。(出示兔子)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

  师:对,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兔子听。

  老师问,个别幼儿答。(2个,4个)

  二、学习儿歌

  师:我们不仅找到了大象和兔子,还把他们编成一首问答儿歌了。儿歌的名字就叫《小朋友,想一想》。叫什么呀?

  师:听老师连起来念一遍。

  师:老师念完了,你们来念一念吧。

  变换幼儿问的对象(幼儿名字)。

  三、创编儿歌

  师:我们找的动物真有趣。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这里藏着好多动物呢,他们可不是完整的哦!每个小朋友找到一张后送到黑板上拼一拼,拼成一只完整的动物。快去找一找吧!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动物?(猴子,猴子尾巴长。鸭子,鸭子嘴巴扁……。)

  师:你们喜欢哪一个动物?我们先来编进儿歌里。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尾巴长?尾巴长是猴子,猴子尾巴最最长。

  师问,幼答。

  幼问,幼答。

  师:剩下来的动物回教室编给其他小朋友听。

小班儿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开锁》

  2、掌握开锁的两个不同的节奏╳╳╳ ╳ ○

  3、学习音乐游戏,了解游戏的玩法。

  教学准备:

  锁2把,钥匙若干,锁图片人手一个,钥匙道具2把,幼儿有过玩锁的经验

  教学过程:

   出示金锁、银锁激发幼儿兴趣。

  1、设置场景金锁、银锁找不到钥匙正在伤心,激发幼儿帮助金锁、银锁寻找钥匙的兴趣。

  2、学习期待锁打开而没有打开时的(╳ ╳ ○)的咔嚓声和锁打开时(╳╳)的咔嚓声,体验两种不同的.节奏。

  在幼儿寻找钥匙的同时教师清唱歌曲伴奏,在找到与找不到的循环中体验两种节奏。体现两种不同的情绪,找不到时(╳ ╳ ○)失望,找到了(╳╳)高兴。

  3、学一学

  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拍出这两个节奏。教师提炼,反馈,全体幼儿配合着表情跟学1-2次。

  4、游戏:。

  游戏1 听节奏做动作

  游戏玩法:幼儿两手相扣做一把锁,听教师发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锁开了,手打开;没打开锁,手不动。)。

  游戏2 学一学节奏

  游戏玩法:看教师做不同的手打开和没打开动作,幼儿发出不同的节奏相对应。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一遍,提问:

  你听见了几个咔嚓?

  他们都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2、教师范唱第二遍,要求幼儿在强拍处做拍手动作。

  3、幼儿轻声用"啦"来哼唱,咔嚓处仍用咔嚓。

  4、幼儿整体学唱。

【小班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11-04

小班幼儿儿歌教案11-05

冬至儿歌小班教案12-23

小班儿歌蚂蚁教案04-25

家的儿歌教案小班02-03

小班儿歌教案【荐】04-01

小班语言儿歌教案03-23

小班儿歌活动教案03-02

小班儿歌教案15篇11-11

小班儿歌谁会飞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