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4-26 08:57:00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范文9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了解树的作用,初步了解一些保护树的方法。

  2、 运用已有的观察经验,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白纸、笔每人一份。

  2、 小树苗一颗、种树工具。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 以猜物游戏导入。

  (1) 教师: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猜一样常见的东西。他是一种植物的总称。它有根、枝干和叶子。

  (2) 教师:你见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2、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树的作用。

  教师:你知道树有哪些作用呢?

  3、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 鼓励幼儿独立看图,并将观察结果用绘图的形式简单的进行记录。

  教师:树的作用有很多。这里有一幅图,上面说了一些树的作用,但请你仔细观察,找找树的作用在哪里?观察到一个树的作用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一会告诉大家,看谁找到的树的作用最多。

  (2) 幼儿独立看图观察并记录。

  (3) 集体进行交流。

  教师:你观察到的树的作用有哪些?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4) 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不遗漏地看图。

  教师:如果我们要看图说出树的作用,避免遗漏,该怎麽样做呢?、

  观察这种图时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

  (5) 幼儿自行看图并用两两相互交流。

  教师:现在请你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片,了解树的作用,并和你的同伴相互说说。

  4、 讨论怎麽样保护树木。

  教师:树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怎么保护他呢?

  5、 观察并认领自己的树。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树朋友。

  教师:幼儿园里有许多树,现在我们每人去找一课自己喜欢的树,照料它、保护它,和它做朋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讲述的习惯。

  3.初步的探寻溶解的现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饮料,品尝过饮料。

  2.材料准备:冷水、热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柠檬粉等、轻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毛巾

  活动过程:

  一、创设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品尝“小兔”制作的饮料,说说自己喝的饮料。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幼儿做饮料,引导幼儿边做边观察。

  1、引导幼儿认识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们在做饮料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变化?

  (2)与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3)要让做饮料的房间干干净净。

  3、观察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提问:你做的是什么饮料?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做饮料的过程和发现。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品尝饮料,说说自己做饮料的发现。

  五、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请客人品尝饮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杨梅的外形特点

  2、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尝试杨梅汁作画,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杨梅每人五颗,牙签,纸,一次性手套,杨梅制品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引入谜语:远看红脸好相貌,近看一脸红疙瘩,虽说样儿小又小,为人解渴本领大。)

  二、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

  1、杨梅是干嘛的呀?

  2、哦,那杨梅除了好吃以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呢,吃杨梅可以解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杨梅可真是好宝贝。

  3、今天我们都带来了杨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三、尝试杨梅汁作画

  1、杨梅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干什么呢?

  2、老师来告诉你们,杨梅还可以用来作画。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杨梅可以作画呢?

  3、对啦,杨梅的汁是紫色的,我们用杨梅的汁来作画,很漂亮的哦!

  4、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带上小手套,把杨梅的汁挤出来,然后用牙签沾着来作画,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好看。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杨梅不仅味道很棒,而且还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还自己动手用杨梅汁画了画,小朋友开心吗?回家把今天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长知识,好不好?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

  (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

  (2)刮大风时很冷;

  (3)打开冰箱有凉风;

  (4)台风;

  (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

  (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背背小书包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

  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

  引出话题:

  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2、出示加肩带的书包,加上一个小小的宽肩条,就能让我们背得更舒服。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宽了?加宽了以后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在张弛有序的过程下逐一展开,幼儿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体现。活动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注重科学小实验的论证,让幼儿在即时有效的观察中,得到论证,达成共识;注重科学道理与生活的结合,将科学知识浅显化、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活动中的延伸环节,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去发现更多这样的好方法,科学和生活的结合更具有教学的意义。

  活动评析: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科学道理浅显、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经验。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下午起床,仁雅在喝水时随口说了一句“好热呀”,浩新小朋友马上对我说:“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没有办法使我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办法。幼儿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来引领幼儿运用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

  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杯子,内装有热水;

  2、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

  3、“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

  (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

  (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

  (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

  (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

  二、操作部分

  1、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

  (1)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

  (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

  (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

  (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

  三、结束部分。

  教师:

  (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操作用具,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多种艺术样式,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纸棒是一种开发性的、能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的材料,它有助于打开思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活动“纸棒变变变”就受了电视娱乐节目“超级变变变”的启发,表现的内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活动过程中,我本着“了解儿童、相信儿童、支持儿童”的原则,以“儿童展示--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他们搭建自我体验、自由展示的舞台。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比较出纸棒的不同之处如花纹、粗细、长短等特征。

  2.通过比较对纸棒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3.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演,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大小不一的纸张。

  2.幼儿观看过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制作纸棒,并比较纸棒的不同。

  1.幼儿制作纸棒。请你用纸做一个纸棒。

  2.比较纸棒的不同。你做的纸棒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纸棒有长短、粗细、花纹间的不同)

  二.启发幼儿想象,并尝试用纸棒进行表演。

  1.启发幼儿想象。你做的纸棒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讨论并上台表演。)

  2.鼓励幼儿尝试表演。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不要用嘴告诉我们把纸棒变成了什么,而要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我们,好吗?

  三.小组共同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知道可以用身体动作和一些道具来进行有趣的表演,我们来进行一个“纸棒变变变”的表演比赛好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想好要表演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动作。

  2.幼儿结伴讨论,分组排练,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想法,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合作。

  3.集体交流。

  四.集体玩纸棒游戏。纸棒除了可以表演,还能做游戏呢?想一想,你的纸棒可以做什么游戏?(幼儿讨论,集体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我园开展《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中,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寓体育锻炼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园各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不同的体育器械,比如:飞盘、保龄球、布袋等许多幼儿喜爱的器械材料,让幼儿放开手脚去探索、去尝试,从而得到创造性的运动经验。结合中班幼儿的生活体验,我选择了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纸棒作为活动材料,报纸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一种可以废物利用的材料,它取材方便而且比较安全。整个活动我以“棒”为主线,采用了愉快、轻松的活动节奏,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动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让幼儿在与器械、同伴、老师的积极互动下,了解纸棒的各种玩法,扩展了幼儿的运动思维,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与能力。

  本次活动,我作为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尽力为孩子们创造设计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当然,由于活动中人数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课,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异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更加自由大胆的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儿无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这节课更加生动活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活动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大胆进行猜想并记录,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我今天带来一张长方形纸条,谁会把它变成一个圈?

  (个别幼儿直接把纸条两端对接,做成普通纸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今天我也用纸条变了一个圈,小朋友看一下它与小朋友变的圈有什么不同?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我们把这个圈称为一号圈,另一个圈称为二号圈。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它的.特征。

  现在我请小朋友在一号圈和二号圈上来画线,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在画的时候要从接缝这里开始,最后再回到这里。

  幼儿操作后个别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其实这个纸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现在莫比乌斯圈要来和小朋友变魔术了,那如果我沿着刚才小朋友画的线把它剪开,然后卡擦卡擦剪到头,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教师记录)你想来亲自动手试一下吗?提操作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

  如果剪好了可以高高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

  小结:原来莫比乌斯圈往中间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

  四、第三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

  师: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大的纸圈再在中间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

  你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展示幼儿记录表,个别幼儿介绍。

  教师小结:在第一次剪成的大纸圈上再次中间剪开,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六、总结,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

  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原来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七、结束活动

  莫比乌斯圈这么神奇,我们还可以找一找什么物体的建造运用了这个原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12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02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08-23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桥教案06-2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04-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4篇04-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四篇04-07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篇04-06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八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