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时间:2023-04-02 18:00:52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5篇

端午节的故事1

  端午节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要活动有: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屈原澡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凭吊。渔夫们划船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还准备了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还拿来了雄黄酒倒入江中,要醉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粽子)投入江中。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看赛龙舟,原来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啊!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篇二: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准备到了,满大街都是粽子飘香的味道。那么端午节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端午节是纪念一个人的。这个人叫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眼看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伤心过度,就来到汨罗江边,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投江自杀。人们听说屈原投江了,都跑到江边,往江水里仍许多粽子,以免江里的鱼把屈原的尸体给吃了。因为这一天是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我听大人们说本来端午节国家不放假的,但是可恶的韩国居然说是他们的节日,所以说端午节放假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哦。

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5篇

端午节的故事2

  以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都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的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他向楚王自荐,可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却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我们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是感动吧!其实我也是很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就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道端午,我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边了,还是讲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我家乡的习俗你可能还是不知道,每当端午过节的时候,我们家乡就要荡秋千,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也荡了秋千,其实他的寓意是荡掉所有的怨恨和烦恼。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说一声“祝大家节日快乐!”

端午节的故事3

  每当我一个人散步在池塘边,看见嫩绿的芦苇叶长茂盛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人们会用它的.叶子包粽子,粽子可好吃了,粘粘的,一口就能出个蜜枣来,真让人回味无穷。

  想知道端午节怎么来的吗?下面要我来告诉你们吧!一次我无意中,从《七彩语文》中得知,每年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二十多岁就参与楚国朝政,楚怀王很信任他,尽管朝廷中有些官员想方设法栽赃陷害他,破坏他和楚怀王的关系,但是他公正廉明,直到楚怀王去世。

  后来,楚怀王儿子继位,他年轻气盛,亲信常言,将屈原免职流放。不久楚国一天天衰败,最终被秦国吞灭,屈原憎恨世界浑浊不清,没有光明,非常痛心。于是五月初五这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里,当地老百姓直到了,都划船去救他,船在水面上像巨龙一样腾飞,也没能救出屈原,人们听说被水里蛟龙困住,又开始往水中扔五色线扎好的粽子,希望能赶走蛟龙。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买绿豆糕,赛龙舟,门前插艾条等一些民间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故事4

  母亲的针线笸箩,直径尺余、半尺见深,用藤条编织而成,铁红的油漆,把笸箩漆得油光发亮。给人一种质感和美感。当卢沟桥的枪炮隆隆作响时,我的母亲也在一声声鞭炮中和父亲拜了天地,那年她20岁。她的陪嫁品除了一桌一柜和两把椅子外,还有的就是这个旧时妇女盛针线、布头用的笸箩,伴她一生的针线笸箩。母亲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人。她的女工尤其在三乡五里出了名。她把毕生精力,精妙的技艺和对子女永恒的爱一针针缝制在我们姊妹六人的衣服、鞋子密密的线缝里。

  母亲生下小妹后落下了严重的.心脏病。多病的母亲不能下地干活,就帮乡邻们纺花织布。乡亲们不忍心一个多病的人白白操劳,常常会给一定的报酬,实在拿不出钱的,会送过来几斤粮食。我们兄妹几个也不闲着。二姐坐在老式织布机上纵横交织着她心中的梦,我把弹好的棉花撕成一块块,二哥用小擀杖把成片的棉花搓成指头粗细的棉花卷,放在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母亲则架起纺车纺棉花。她一只手摇动纺车,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花卷,手臂慢慢舒展,轻轻抬起,在嗡嗡嘤嘤的声响里,一股细流从母亲的指头间缓缓泻出,落在纺锭上,聚成一潭银水。针线笸箩里的棉花卷增多着,减少着,最后变成一个个肥硕的线穗。

  没有活计的时候,针线笸箩里就变成了花花绿绿的世界。母亲有时帮别人赶嫁妆,有时帮乡亲做寿衣。端午节,母亲针线笸箩里就有了数不清的香布袋。几乎所有的女孩子这天都会得到母亲的礼物。我最喜欢母亲缝的绣球、抱脚娃娃、看瓜老头等。彩线和布头是帮人做活时的下脚料。做这些活,母亲从来不收一分钱。尽管家里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

  年底是母亲最忙的时候。日子再艰难,过年时母亲也会把我们打扮得风风光光的。那盏昏暗的煤油灯,陪伴母亲熬过多少不眠之夜?不知道。那个铁红的针线笸箩,装载着母亲多少愁思?不知道。只知道每年的大年初一,母亲便静静地躺在床上,大姐和二姐则轮流守候在她的病榻前。

端午节的故事5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德谦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来自夏至说。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表示,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中。而端午节风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此外,《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夏至。

端午节的故事6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的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7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除了这四个大家熟知的节日以外还有很多节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阳……

  而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即将到来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邪嘛。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

  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希望大家牢记在心!

端午节的故事8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的故事9

  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起源于对屈原的祭奠。吴均《续齐谐记》记述:屈子投水,“楚人哀之,至此……

  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起源于对屈原的祭奠。吴均《续齐谐记》记述:屈子投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目的是让水中

  动物吃饱了,就不再伤害诗人的躯体。以后的吃粽子便是从吃竹筒米演化而来的。端午节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以箬叶包糯米做成,就外形而言有三角粽、一角粽、方粽,还有小粽联束成串,在唐时称为“百索粽”,宋时称为“九子粽”。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魏晋时代已经盛行,周处的《风土记》已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记载。唐宋时代,粽子已成名食,不仅为皇宫所喜爱,而且成为民间市场和一般百姓家中的美食。唐都长安有专门制作经营粽子的店铺,还“ 将粽揍( 堆)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以吸引顾客,“ 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名食。到宋代,端午粽子种类更多。明清时代,粽馅也丰富起来,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核)桃等;清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火腿粽子。今天,粽子已经成为超市和民间市场的美味食品,每逢端午节,更是到处“风和角黍香”,传统文化和谐地保留在现代生活之中。

  端午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大清早起来,就穿上漂亮的新衣,佩戴上婆姨们在节前为他们制作的黄布虎、猴子、彩粽等吉祥物,和四邻小孩子在一起交谈、攀比,看谁的佩戴多,谁的最好看。端午节这天,新婚的女儿女婿要“回娘家去戴草帽”,吃端午饭。端午饭的主食是粽子,热腾腾的箬叶粽香味四溢,馋得人直流口水,席间谈天说地,笑语欢声,粽子拌白糖、蜂蜜,品味出生活的`甜蜜温馨。爷爷的兴致来了,居然和孩子们互猜起谜语来:

  珍珠白姑娘,许配笔叶郎,

  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

  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

  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就是“粽子”。端午又是“女儿节”,这一天“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呼是日为女儿节。”(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午节(女儿节)归宁之俗,含有孝敬父母长辈、回娘家看看之意。女儿回婆家时,娘家要给女儿、女婿赠送雨伞或草帽,以示关爱;还要带一些粽子给婆家的人,一则表示亲家的友情,二则也是包粽本事的显示。

端午节的故事10

  以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荐,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感动吧!其实我也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道端午,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边了,还是讲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我家乡的习俗你可能还不知道,每当端午过节,我们家乡就要荡秋千,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也荡了秋千,其实他的寓意是荡掉所有的怨恨和烦恼。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说一声“祝大家节日快乐!”

  端午节作文:圣诞树下的粽子

  就像所有的河流历经不同的风景之后都要汇入海洋一样,不同的文化在穿越了历史的苍茫之后开始碰撞,开始融合。从某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必然,然而有些中国人,面对来势汹涌的西方文化却茫然了。

  端午节节日作文:有趣的传统佳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我家的端午节作文:又闻粽香

  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日,各式各样的粽子便随着初夏的脚步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其实,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于红枣的一种,八宝、豆沙、肉、胡萝卜等各种陷的粽子,缠了不同颜色的丝线,躺在超市的冰柜里,或定点的被温热着...

  20xx年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乡村端午节300字

  记得往日农村里的端午节,我是感觉到很新鲜的,不仅要包粽子,外婆还会从哪儿摘来一些菖蒲还是什么药草,折成一把剑的样子(我感觉很像剑),挂在大门前两个门神上。我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听说是可以驱邪避讳的。

  端午节的粽子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我就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

端午节的故事11

  端午是一个好节日,既不用像春节你来我往互相伤害,也不像清明之类的蒙上一层恐怖的阴影,充满民族色彩,活动又多是我童年十分期待的。

  我在北方,离水远。并没有划龙舟这样的大型的活动,所以一些闲散的小活动深深地撩动着童年的我,每每都期待的前一晚睡不着觉,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踏青。等我到了南方我才知道,原来清明也会踏青,现在想想可能是清明我们家乡的雪还没化完吧。现在的我并不能记踏青哪里好玩,只记得童年时的兴奋,未知的的树木,各种没见过的花草。前一天晚上睡在哥哥家里,跟他挤在一张单人床上,两个孩子也并不觉的挤,再用他的闹钟订上五点半,期待到恨不得一下子就到天明。好不容易盼到天亮却只有我一个人醒来,哥哥也因为赖床而只剩下我向窗外忘,看着早早踏青的人呢忙碌着,有的已经回来,有的刚要出发。

  踏青的过程总是轻松愉快的,虽然我并不能记得很清。哥哥家里很早就有车,总是叔叔带我们开去很远的郊区外折下高高的树枝,还记得信佛的姑姑说过就是植物也有生命的,所以不能折老树枝,不好的。父亲也会去很远的地方折给我蒲棒的叶子,长长的,高的有一人多高,有的还带着绿色的没长成的蒲棒,散发着清香的气息。妈妈也会买上一束香草,里面有种子,像豆荚一样黄色的干草,有着特别的节日的`味道。

  折完树枝我们就会去逛早市,回到家里就要用到刚刚折回来的树枝来挂葫芦,葫芦是早早买好的,那些年葫芦还都是纸做的,带着长长的流苏。翠绿的树枝映陈着,漂亮到让我难以忘记。等到下雨天,雨水带着葫芦的颜色滴下来,像彩虹汇入街道。

  记得在老房子的时候每到端午之前好像都会有婶婶和姑姑们一起来我家包粽子,有肉的有豆子和大枣的,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包粽子。后来因为我们搬出老房子了,粽子我也不太喜欢吃,而新房子也不够大不能凑齐一大家子人一起包,所以已经很久不包粽子了。逛早市妈妈总会买很多我喜欢的东西例如鱼形的氢气球,和一个淡绿色的香囊,里面也装满了香草,带着特有的味道。早饭的时候妈妈会拿出许多的茶叶蛋,前一天煮好的,很入味。吃完早饭,我就回央求妈妈帮我把氢气球系上一块重物,让它保持着漂浮在空中但是并不碰到天花板,这样就能随着屋子里的气流来回走动了。

  再然后我就长大了。稍微大一点的我就开始自己准备我的端午了,各种颜色的绳子编成一起就成了端午戴的五彩绳,听说可以避邪。所以还没到端午我们就会买来一堆绳子在课堂上悄悄的编,编好后送给喜欢的人,我也干过这样的傻事。

  再到后来我就上了高中,遇到了我第一个真心喜欢的人,爱情真的是很美妙的东西,真的会有心大力撞击胸膛的感觉,看过了时间规划局这个电影,那里的人开始启动自己的时间的时候就会有彭的一声的心跳声,是一种大力到让人上瘾的声音。我想我那时也是这样上瘾的。所以端午节的彩绳只编两条,我一条,他一条,他的是黑色配红色,我的是蓝色配白色,他的皮肤黑尔健壮,黑色,刚好配他不良少年的形象。那年给他五彩绳的时候他正在外面上网,我直接给他送了过去,他还是露着坏坏的笑,然后我也直接和他一起玩一款当时很火的游戏,我们在那晚一起建了新角色,通宵了一晚上,第一次通宵的我竟然也不觉得困。第二天走出网吧大门时我被端午早上的阳光晃到了眼睛,多年以后仍然忘不掉。尔我也仿佛偷偷的发了誓,说我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人了除了他。

  然而我爱了很多人,可那种上瘾的心跳的感觉,却像随着我的青春一样再也不见了。我们的家乡很小,有一个西湖公园,我曾经跟我的好闺密说过,端午的早晨去那里走一圈,你想见的不想见的人就都可以见到了。

  虽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里。

端午节的故事12

  过个别样端午节,一直是我期盼,没想到今年就梦想成真了,大家随我来看看吧。

  早上一起来,便是美妙读书会,主持人就是程世龙。第一环节是好书介绍,大家都是开开心心地介绍好书。我比较感兴趣,是小升升介绍《大森林与小木屋》。听着小升升讲说,我也不禁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我介绍书,就是《红脖颈林中悲歌》。书中红脖颈十分感人,临死前也没有忘记儿女。在讲时候,我特意突出了爱与奉献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阵子紧张:“一定要坚持住啊。”除了最后结尾稍有仓促,我这次介绍还是很成功。

  接下来又是介绍端午节的故事,大家纷纷发言。当然了,都离不开屈原。其实端午节应该是南方少数民族先开始过节日。但是,这次关于端午节小故事介绍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事。第三环节,自然是重头戏——才艺表演。我之前也没有准备,一到这个环节,腿肚子可有点转筋。好不容易想起来一个好办才艺——讲评书。因为平时天天听评书,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记住了,就给大家说了一点百年风云开头,还真获得了成功。

  读书会结束后,就是疯吃开始了。先是两盘开胃西瓜、后是程世龙妈妈包粽子、然后可乐鸡翅,大家吃到兴头上,大人们包饺子也热腾腾出锅了,又是对着饺子一顿风卷残云,摸摸舒服极了肚子,不由得感叹道:“真乃美味耶。”饭后就开始玩了。快乐一心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根五彩线,戴在胳膊上,还别说,真有端午节味道。程世龙最够意思,成功当了主持人不说,还给大家准备了不少笔,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拢嘴。

  玩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学一段英语,内容当然是关于端午节知识了。还是表姐想周到,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美国日报关于端午节报道,给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我、丁一笑、小升升、吴泳翔、周昱、程世龙等人都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经过表姐认真讲解,半个小时左右,大家都学会了这篇文章。王子衿姐姐自然是最厉害,几乎过目能诵,真是令我们自行惭愧。大家都只好以“她比我们多学一年”理由安慰自己。

  怎么样,这个端午是不是很充实,既吃美,又玩开心,最重要是还学到端午节很多知识,真是别样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故事13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14

  我们这里不种植糯米也没有粽叶,所以过端午节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但却有过节的隆重,煮鸡蛋,包水饺,对于刚好勉强填饱肚子的苦涩童年来说,端午节是丰腴而充满诱惑的。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有什么丰富的吃食,能够美美地吃上水饺和煮鸡蛋就是盼望很久的事情了。端午节那天,母亲会早早地把我们叫醒,她说,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吃完鸡蛋与水饺,这样可以保佑一年的平安吉祥。在缭绕的艾香里,揉着惺忪的眼睛,抬起头,那种染着艾草淡绿色煮熟的鸡蛋和热气腾腾的水饺总会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年月生活困难,我家一般就养几只下蛋的鸡,平日里舍不得给我们吃,积攒到十几个到集市上换些钱,回来给我们一家换来煤油、食盐、酱油、针线什么的,有时我们上缴课本费或者买作业本铅笔等也指望着它们。所以尽管是端午节也仅是象征性地煮上为数不多的鸡蛋,我们小孩子各3个,我们迫不及待地剥掉了蛋壳,亮晶晶,光滑滑的乳白蛋清吃到嘴里有丝滑的感觉,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地品尝着,而黄灿灿、圆溜溜的蛋黄,又是别样的感觉,为这满口的`清香,我们不知等过多少个黎明和黄昏,用指头数过多少个日月。母亲和父亲往往分得1个,常常留着给我做玩具,很多时候他们1个的权利也被我们剥夺了。我们吃下鲜美的鸡蛋,等待我们的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喝下艾叶汤,艾水的味道苦,实在不愿喝,这时的母亲总会扮演多重角色,说什么喝下去会保佑一年的平安,说什么先吃苦才能品尝甜,说什么中午给我们买糖吃,说什么不喝不能吃水饺……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我不得不喝下自己极不情愿喝的艾水汤,每每此时,总会看到母亲一脸流淌着艾香的阳光,这成了我最温暖的记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原来,艾蒿的味道,是苦涩的。那苦涩的滋味,如同童年乡村艰难的日子,深深地浸润到我的骨髓,融入我的生命,流进我的血液,让我学会的是一种直面现实的坚韧与勇气,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这类似一种仪式的节日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童年,走过坑坑洼洼,长大成人,那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清香的艾蒿,那流淌着一种隽永禅意的端午,那饱含着甜蜜温馨而又丝丝缕缕苦涩的童年,总是我心灵深处最最柔软的角落,最最宝贵的财富,最最温暖的回忆……

端午节的故事15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老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端午节故事02-17

端午节的故事03-31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09-05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09-05

端午节传说故事09-05

端午节的故事优秀02-21

端午节传说故事04-01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03-29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03-29

端午节的小故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