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二十四节气作文

二十四节气作文

时间:2023-04-02 19:34:46 节气 我要投稿

关于二十四节气作文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二十四节气作文10篇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其中第二句的“满”,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节气“小满”。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满这个节气,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吧。百科上给的资料是这样说的.: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开始慢慢饱满,但还没成熟,只是小满还不到大满。小满的时间大概是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小满的气候特点是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这就是俗话说的“小满大满江河满”。

  在我们生活的广东,小满之前就会很潮湿。在潮湿的那些天里,家里要门窗紧闭,为了防止发霉,还得开着空调和抽湿机。抽湿机很神奇,每天不停地工作,像变魔术一样,抽一会儿就会变出满满一箱水。小区里的清洁阿姨们也很辛苦,她们总是要用干拖布把车库和走廊里的水拖干净,以防老人们和孩子们滑倒。

  小满之后,天气就会越来越热。有风的时候,家里要开着窗户吹风;没有风的时候,就要开着空调或者风扇,以防中暑。奶奶也会给我煮绿豆汤、酸梅汤,放学回来喝上一碗,凉凉的,舒服极了。

  所有的节气都有它自己的特征,需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2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xx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3

  天还没有亮,爷爷就点了油灯,用木贼草擦去镰刀上的铁锈,沙沙地磨了起来。在这沙沙声中,村庄慢慢醒来。

  割麦的人们踩着露水出发了。

  麦地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

  相随其后的人们,要立即把麦子捆成麦把,肩挑手推,送回家中的麦场。

  屋前的麦场上,爷爷扬了鞭,大声吹喝着,赶着牛碾谷。伯伯头上裹着一块毛巾,用长长的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着麦粒,让风吹去麦芒麦壳。

  抢收、抢运、抢晒,芒种是一年最忙之时。

  地里的人们回家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女人们做好饭菜,装在竹盒里,用扁担挑着,孩童们抱着盛了汤的瓦罐,跟着一路小跑,“妇姑荷革食,童稚携壶浆。相随晌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的《观刈麦》,写的就是这个情形。

  麦收之后,来不及庆祝丰收,必须立即把麦地耕了,放了水,淹成水田。要插秧了。

  跟割麦不同,插秧时,人们的心情要愉快多了,完全不用担心天气的剧变。男人们只负责运送秧苗。插秧,那是女人们的事了。她们高高地挽起裤脚,站在田埂上,排成长长一队。“暖—”

  一声号子高昂地响起,人们应声相和,手舞之,足蹈之,踏着节奏,波浪一般往前。这波浪,仿佛永无止境。当黑夜来临,人们燃起了无数的火把,那古老的.歌声,从村外响到村里。插秧的日子,像是狂欢节,没有人会去睡觉,他们燃起髯火,唱着、笑着—男人们趁着把一捆一捆的秧苗投向插秧人身旁的机会,让泥水溅在他所喜欢的女子的身上、脸上,女子们也会冷不防,抓一把泥巴扔向他们赤裸的胸#I.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麦地变作了秧田之后,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为了秋天的稻子有个好的收成,人们有个小小的祭祀,说是安苗,请神灵护佑禾苗能平安生长,其实也是对自己忙碌之后的一个奖励。家家户户用新麦面,捏成家禽牲畜,用蔬菜点染上颜色,蒸熟了,祭祀各路神仙。祭礼结束,端上馒头糕点,瓜果鱼肉,斟满青梅酒,相互劝饮着,慢慢醉去。

  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卸,花神退位。特别是闺中的儿女,早早便把自己打扮一新,用花瓣柳条编成轿马,或用绞罗绸缎叠成族旗彩蟠,系在房前屋后的树上,为花神饯行。多愁如林黛玉的,甚至还会收罗残花落瓣,洒泪葬花。花落如雨之时,天空中传来百舌鸟一声声“春去也,春去也”’的鸣叫。这种能够唱出一百二十多种音调的小鸟,自此之后,将一言不发,直到明年春天再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芒种过后,便是梅雨季节了。油纸的雨衣要甲竹竿挑起来晾着,皮货毛衣也要赶紧埋到灰堆中,免得受潮。

  弓上的弦要松下来,紧绷的弓弩容易被湿气霉坏。蚊虫也嘿缨嗡嗡地多了,得赶紧在门媚上挂上艾草或者葛蒲。

  梅雨是应该下到小暑之后的,若是只下个七八天,便戛然而止,这就是大旱的征兆。如果这样,便要举行“大雩”之祀了。

  乐师预备了乐器,衙役准备好仪仗,官吏百姓相拥出城,来到郊外的河边,先是沐浴,然后陆续前往专为祈雨的粤台之下。乐师们奏起琴、瑟、管、箫,武士们舞起干、戚、戈、羽,少男少女们,踏着节拍,随乐而舞,边舞边呼:“雨”、“雨”、“雨”—簇拥在零台四周的人们应声相和,呼喊之声,响遏行云。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孔子询问弟子们的志向时,曾哲这样回答。于他而言,零台上的歌舞,已经不是一种仪式,而是关于敬畏、仁爱和返朴归真的象征—对此,孔子表示深深赞许。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4

  在我们中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雨水,一直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代表着季节慢慢变化。我最喜欢的还是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小草们换上了金黄色的外套,树上的叶子开始慢慢地变黄,随风飘舞。落在地上的.树叶被一阵阵秋风吹起,好像在跳拉丁舞呢。小松鼠们也在忙碌着,寻找着食物准备过冬。要冬眠的小动物们也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

  秋天,农民伯伯可高兴了。一片片稻谷都笑弯了腰,秋风阵阵,稻田成了一片翻滚着金色波浪的海洋。田野上农民伯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割稻谷,有的在打稻谷,还有的在运稻谷。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但是看着丰收的稻谷,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啊!我家的柿子树也丰收了,一个个红彤彤的犹如小灯笼的柿子高高地挂在枝头,那耀眼的红色就是秋的颜色。咬一口,哇,那又糯又甜的味道就是秋的味道。

  秋分来到时,意味着中秋节的脚步渐渐近了,也意味着我那在国外打拼的爸爸也快回家团聚了,这能不让人期待吗?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5

  在春雨绵绵的三月初,“惊蛰”,这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节气如约而至。伴随着天空中一声闷雷,数千万冬眠的动物睁开惺忪的睡眼,一起迎接着新一年的生活……

  这,就是惊蛰!以其神秘的力量唤醒沉睡的心灵,唤醒整个世界的觉醒。

  这个收获与失去的一年。送奶工王秀珍用“敬业”与“几百张字条”书写这个社会的责任,她就如这一声闷雷——唤醒人们麻痹与烦扰的生活与工作、躲避责任的心灵;,醉酒驾车案频发,其导致的后果不甚严重,杭州连环撞车案、成都醉酒肇事……一幕幕惨案的上演,不得不引起人们对酒后驾车的思考。一名领导酒后驾车被叫下车,当面第一句话就是:“我是XX领导,叫你们上司跟我谈!”何等口气?试问此未“领导”是要领着大伙儿“重蹈覆辙”吗?

  一句话,唤醒社会良知。

  同样是,“惊蛰事件”不断发生,也引发人们一连串的思考!,一个叫“张雅”的女孩进入公众视线。是的,这位正值花季雨季的妙龄女子,与其年龄不同的',是那“5·12”大地震后,在网上对四川人民的埋怨。此刻,在人们纷纷付出爱心的时刻,这样一位少女却心怀怨恨。这个时间留给了人们什么?

  这个无法“十全十美”的年份,多少伟人离我们而去,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杨宪益……大师的离去是“文学时代”的远离?还是会有新一代“文豪”引领时代狂潮?

  这个“惊蛰之年”。一桩桩事件发生在我们眼前,引发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思考。也可以用一个似乎不恰当的词来形容它——“当头棒喝”!并不是多么排斥这种“惊蛰事件”,也不是后悔为什么总在事情发生后才认识到纰漏。最为重要的是,希望在这一桩桩“惊蛰”之后,带来的思考能催发事态向好处发展,能够让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渐渐走向光明,在星光大道上一步步实现。希望,惊蛰之后带来的教训与警醒能够指引人们更为幸福地生活、工作。

  一声闷雷,带来警钟,更带来希望……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6

  今天,是1月5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都会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正值“三九”前后,有些地区气温到达零下,下起了雪,结起了冰霜,正如《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所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小寒已经很冷,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小寒就要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三九天了,手套、耳罩、帽子不离身。

  尽管是寒冷的三九天,但人们的心情都被即将来临的春节染上了几分热情,诗人为写春联不停练字习作,不知不觉中留下了千古名篇:如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火怨绿看。”陆游的《重九後风雨不止遂作小寒》:“夜长稚了添书课,霜近衰翁忆醉乡。尽道吴中时节晚,菊花也有一支黄。”等优美诗句。

  小寒被古人分为三候,初候雁北飞,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抅雊,说的`是前五天在南方的大雁,准备向北飞;过五天,喜鹊开始建造巢穴,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后五天野鸡为了求偶而频繁地鸣叫。

  小寒里还有许多习俗如喝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有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喝起来身上热乎乎的美味迷人。喝腊八粥主要是为庆祝当年五谷丰登,祈求来年事事如意。

  小寒下雪,就要赏雪,我们一家就来到了岚皋县四季镇,开车上山,一路踏雪那有节奏的声音成了这寂静里的一部乐曲,走进深山,雪厚得没过小腿,树上、地上、车上、草上、房子上都铺上了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嵌上了银边,一切都是白的,就连那天空和太阳也染上了微微白光,好一派雪景!

  大自然是美的,让我们不局限于书本,而去大自然放放身心,体验它的神奇魅力吧!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7

  那个时候,我还坐在你的腿上,轻轻地听你吟给我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静静地,在梦中触碰到残留在你裤腿上的碎碎的泥土,梦见你捏着沾满汗水的零钱去小卖部买了一只冰棒,梦见你搓起我的小手在暖和的火炉旁温柔地笑,在梦里,我隐隐约约地嗅到了那个时节的气息。“囡囡啊,一年呢,有二十四个节气,四季以‘至’开始,春秋有分,夏冬有立……醒来的时候,你依旧在说:“囡囡啊,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有收获……”“囡囡啊,你看那田里的麦苗,都长了老高了呦!”“囡囡啊,奶奶下田喽,你在家要乖哦!”“囡囡啊……。”

  二十四个节气轮番转着,一年又一年,转动着,无休无止……渐渐地,村子里盖起了好多小洋楼;村子旁边建起了超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零食和各种各样的玩具;村子里很多家里都装了空调……邻居家的小孩拿着好多好多可口的.零食……邻居家的小孩玩的高科技玩具,邻居家的小孩坐在空调下打电子游戏。我笑了,听见奶奶颤颤的声音:“孩子,我跟你说,你不知道有二十四个节气吧,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四季以……”邻居家的孩子匆忙地瞥了奶奶一眼,继续他的“搏斗”。我拉过奶奶,说:“奶奶呀,我跟您说,您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奶奶,地球可是围着太阳转呢!”“奶奶,我跟您说,您知道霍金吗?他写了一本《时间简史》。”“奶奶,我要上学了!”“奶奶,……。”记不得有多长时间没有回过家。

  时光荏苒,在很久很久之后,耳边响起了奶奶总是吟唱的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我终于拨下了奶奶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吃力的声音,“喂,喂,”眼泪顿时打湿了我的脸颊,“奶奶,是我啊,是囡囡啊!”

  二十四个节气从容不迫地交替着,就像奶奶一直安心地守在田垄旁,等着囡囡回家听她吟诗,哪怕,这二十八个字她要说给囡囡听一辈子。可是,在村子的外面,人们飞到了月球看到了地球的转动,探索到时间的流逝,了解了《相对论》,可是,奶奶却听不懂这些。“奶奶,我放了假就回家啊。”“奶奶,其实囡囡更喜欢你二十四节气的诗,喜欢你眯起来的眼睛,喜欢你做的家常菜,喜欢你……”静静地,我仿佛又嗅到了那个时节的味道。

  “囡囡啊,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8

  盛夏,属于青春。夏天里白昼被无止境地拉长,阳光慵懒且炙热,各种浓烈的色彩在交织错乱最终混杂为一种让你所感陌生的色调。云淡风清的日子里,夏天又不知不觉地轰轰烈烈起来。

  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夏天,于是很多回忆也被搁浅在那里。比如毕业,比如离别、比如栀子花开。夏天是个很适合回忆和发呆思索的季节,找一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闭,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个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抚过,必是裹挟着沸腾。初夏是宁静的湖水,不时有涟漪层层,但转瞬一如寻常。

  接着便是浓烈的仲夏,不喜欢出门,大概所有人这么想,所以街巷人气稀少。这时的街道其实就像一个自由的小宇宙,在烈日下奔跑,如风。夏季的高温配合着老师谆谆不休的教词是一种高效的催眠,蝉鸣不断是种有力的和声伴奏。夏天的午后太阳总是高悬在头顶,幸福的瞬间就是和最好的朋友坐在奶茶店摇晃着两条腿舔冰淇淋,甜蜜的.味道从嘴里化开,一直蔓延到心里。但仲夏夜不同于白昼,它有一种暖风习习惹人醉的魔力。夜晚,所有憋闷了一天的热闹会一时间全部喧哗起来,毫无保留。很多人在这个夏季里从我的生命里离开,然后以另一种未知的新东西代替进入我的故事里。琐碎,温暖而干净。

  夏,日光与回忆同时泛滥的季节,那个大大的太阳每天升起,把影子拉长,再缩短,正如生命,它同样属于自己。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9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10

  “惊蛰至,雷声起。”走进惊蛰,最打动人心弦的便是惊蛰的那一声春雷,这雷声带着充满诗意的鼓点,欣欣然拉开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经心的瞬间,霹雳一声,天边,有隆隆的雷声传来,仿佛融入了骨髓和灵魂深处。抛弃所有的喜怒哀乐,在怦然心动的颤栗中支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来自天天籁的绝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凉意似乎就是为了迫使大地打个寒颤,让一切从惺忪中苏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灵,翩然随风潜入夜的'怀抱,她来自哪里?窗外嘀哒的雨声和着心灵的颤音,在开窗的刹那,拥我入怀。是杜甫笔下那知时节的好雨吗?天籁之音,时急时缓地敲打窗棂,望不到她轻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绪。凭窗而立 慵懒地读一本古诗,雨打窗棂,倾听她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优美旋律。.com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三月在一场暖风中眩晕了,它轻盈的脚步溅起一片阳光,春天,随着来自天外的那一声召唤,顷刻间忙的死去活来:蛰伏了一冬的虫儿,树儿,草儿不甘寂寞,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会争先恐后地拥进春天。一片春色,在惊雷之声后,淋漓出盎然生机。孩子们过完年,也开始了新的学期。不怪乎有人说:“到了惊蛰,春天才算住稳了江山。”

  惊蛰过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风开始变得温柔,空气一夜之间清新温馨了许多;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涩的羞赧草芽儿,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了!透发出勃勃生机,惊蛰带给人们的,是一春的惊喜,明媚的春日里,随着一天天的忙碌,也将重新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惊蛰来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释放它节气的韵味,不曾为谁做出过片刻的停留,静静倾听大地耳语,回味季节交替,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播种与憧憬

【二十四节气作文】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作文09-21

二十四节气的作文03-10

二十四节气作文03-29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文09-26

二十四节气小满作文09-27

二十四节气立秋作文12-09

二十四节气冬至作文06-12

二十四节气谷雨作文12-25

【推荐】二十四节气作文01-07

【精】二十四节气作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