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案

时间:2023-04-04 16:33:4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理想的风筝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的风筝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风趣

  旋转板书 爱岗敬业 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

  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自学思考题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题。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但残疾人也是上个坚变的解体,

  他们用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生存、生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个人。(板书课

  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试着自己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3.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4.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

  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

  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了他对生活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并通

  过风筝向上,在蓝天飞翔的特点,含蓄地说明了刘老师对生活、对理想的美好追求。

  (2)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对生活充满了爱,

  对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3)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

  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四、学生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后谈感受。

  可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谈咸。

  1. 课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2. 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练习。

  用一两件事来描述一个人,在写事的过程中可以写人物的外貌。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4

  今天我上完了《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动容,教完这一课,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对工作的敬业,对积极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二、品细节,悟情感。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一串话,反复诵读,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三、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

  好的文章需要品读,更需要动情地朗读。而在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四、注重写法的指导。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抓住了“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些典型事例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一直进行这些写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课后深深反思,也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只感动于文章的优美,恋恋不舍地要与学生品悟许多细节,以致于课堂时间不够,前松后紧。教师还是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我交流的时间缺少了。看来上课还是靠老师主观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谈残疾、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在作者叙事后的议论中,表现出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春景导入,引发阅读

  1.出示古诗《村居》,配乐朗读。

  2.春天可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课文预习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生字,词语。(出示)

  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试一试?(圆口韵:蜈蚣;多音字:翘)

  2.生字解决了,那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在作者的思念里,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

  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追风筝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吗?

  指导总结方法:将各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再将他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预设一)在笑谈腿疾中初感刘老师。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第一个故事——笑谈残腿。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的品读第四自然段,用心的感受:哪些词语或者是句子让你怦然心动?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幽默)

  1.这些外貌描写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是一个慈祥、忠厚的人。还让我们知道的他身有残疾。

  2.真不简单,一个笑字,你读出了幽默的刘老师;你读出了开朗的刘老师;你读出了乐观的刘老师。

  总结: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他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这些语言吗?(试读、指读)

  【师评:真好,你读出了一位乐观幽默的刘老师!】

  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是什么反应呢?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指名读)

  同学们笑,是因为——(幽默,把同学们逗乐了)。

  那“酸涩”的感情是以一种怎样的情感?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吗?【酸是(辛酸)涩是(难受)】“泛起”一词说明这种感情是怎样产生的?(从内心深处,这样的感情更为深刻)同学们的心中为什么会泛起一股“酸涩”之情呢?(同情、理解)。那么,又是什么让学生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乐观、坚强)

  4.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能读好吗?(齐读)

  过渡: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同样,他在课堂上所特有的板书姿势也永远的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预设二)在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

  1.孩子们,默默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圈画出来,并边读边想象着刘老师写板书时的样子,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批注。(学生默读,边画边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2.【转】

  这段话中连续多次用到了同一个字——“转”,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敬业、顽强的精神)

  过渡:多么敬业顽强的老师啊!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一年、一辈子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想来读?

  【评价:你的朗读也激起了我激动的心跳】

  孩子们,相信那一次次的跳跃旋转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预设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过渡: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用心读第七、八、九自然段,和同桌一起交流一下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说一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体会心灵手巧)

  (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自然——不便于——决不肯失去——亲手——送——快乐等词体会出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的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3)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Z

  这句话写出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深情,也就是神态描写。

  “漾”就是……(水纹荡漾开来)这里用“漾”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刘老师的快乐满足)这依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4)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在追逐风筝时一连串的——(动作),(教师重复:这是动作描写),还写出了刘老师叫喊时的——(话语)(教师重复强调:这是语言描写)从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啊?(我被刘老师的自信,顽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了爱与追求、自强不息的品质打动了)

  “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还不够,你再来(生读)

  师: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情景,然而对于一位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人来说是何等的不易。咱们一起来读(齐读) (相机板书:自信)

  3.整合: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写作指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刚刚我们品读过的这两件事是选取了一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写刘老师的,哪个方面(工作方面)?那每年春天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又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呢?(生活方面)

  选取两个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

  2.那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齐读 )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过渡:春天又到了……(配乐朗读)孩子们,作者仅仅是在这儿写景吗?(板书:借景抒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与苏叔阳一起默默地对刘老师说——刘老师您在哪里?(出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作业设计:

  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 幽默

  转写板书 坚强 敬业

  放、追风筝 自信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6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首先是要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不宜过细。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的问题,课上分小组交流。

  2.在学生通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一边指导朗读,一边考察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本文写的是什么人,课文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在指导学生探讨本文写人的方法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并不是闲笔,而是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着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文中写刘老师工作方面的`情景时,先以外貌描写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了上课时板书、慷慨陈词、充满感情以及提问、考试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极端投入和对祖国、对学生的热爱。后一部分则着重写他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个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风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因为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想一下,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作者选取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刘老师,把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的完美人格。

  3.课后可让学生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7-14

【必备】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03-23

理想的风筝教案汇总九篇01-18

有关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01-19

有关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2-03

理想的风筝教案汇总6篇03-06

【热门】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3-10

【推荐】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3-12

有关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1-25

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