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3-04-06 12:59:2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北京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北京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北京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之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北京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童话诗,写的是小动物上体育课的事情。作者创设了一个“队伍总是走不齐”的情境,巧妙的告诉学生:动物体态不同,走路姿势也不同。

  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小动物上体育,队伍走不齐,“老师”让“学生”找找问题。第二小节写“学生”的发言,他们各有各的理由。第三小节写“老师”了解了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继续练习。

  二、学生分析:

  这首儿童诗短小浅显,学生读读想想就能明白。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达出角色的心态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是怎样行走的,我在课前一周就安排学生到社会中去进行广泛的调查,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做的效果是很好的。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体会各种角色说话时的语气。

  2、了解多种小动物是怎样行走的。

  3、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初步了解字义。

  教学重点:了解小动物们是怎样行走的。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体会各种角色说话时的语气。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中,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正在上体育课,你们想去看看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小动物上体育》,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读完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在上体育?他们在上体育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问题提得好!学完课文你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把这篇课文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

  听清要求:他读,你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是不是正确,哪读得不太好,做个小老师帮帮他。

  设计目的:检查读书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字词朋友和你们打招呼了,谁认识他们,就大声的读出来吧。

  设计目的:检查字音,为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4、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再认认真真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数一数这篇课文共有几小节?有哪些小动物在上体育课?(用笔圈出来)

  反馈:三小节,指名按小节读出相应内容:鸭子、螃蟹、马、棕熊,板书出。

  设计目的:通过个人的朗读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并使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三)精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

  1、第一小节: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老师着急的心情。

  师:小动物们上体育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呀?你是从课文的第几小节知道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队伍总是走不齐。

  师:(投影出:小动物上体育,队伍总是走不齐)这句话中的“总是”你能换成一个别的词来说吗?

  生:小动物上体育,队伍老是走不齐。队伍就是走不齐。

  师:这句话你应该怎样读呢?

  师:小动物上体育,队伍总是走不齐。如果你是他们的体育老师,这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很着急。

  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读第二句)

  2、第二小节:重点指导学生用表示歉意的语气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

  师:老师看到小动物们总是走不齐,心里很着急。让小动物们集体讨论,找找问题。小动物们在讨论中都找到了哪些原因呢?读一读第二小节。

  师:现在,我就是小动物们的老师,你们就是那些小动物,你们能向我汇报一下找到的'原因吗?

  (1)鸭子说:“我的两脚像铲子,走路摇摆,不是故意。”

  师:板书:摇摆

  师:你能学学鸭子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吗?

  生:表演。

  师:多媒体:鸭子说的话。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生:读。

  师:谁来接着汇报呀?

  (2)螃蟹说:“我生来张牙舞爪,只会横行,真对不起。”

  师:你能表演一下螃蟹张牙舞爪的样子吗?

  生:表演张牙舞爪。

  师:多媒体看螃蟹横行的样子。螃蟹横着走路,他是有意这样做的吗,从哪知道的?

  生:真对不起。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生:指名读、对比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好了,孩子们,老师也原谅你们了。谁来接着汇报呀?

  (3)小马说:“我四只蹄子轮流着地,实在走不了一二一。”

  师:板书。多媒体。

  请同学们看屏幕,好好的看看小马走路的样子,

  这就叫四只蹄子轮流着地。

  生:读小马的话。(对比读)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小马真的是走不了一二一。好孩子,老师不生你的气了。棕熊,你说说,你总是走不好是什么原因呀?

  (4)棕熊说:“我忙着追赶别人,粗心大意,碰了邻居。”

  师:他走路时是什么样子呀?

  生:慢吞吞、晃悠悠的,好像什么都能被他撞倒似的。

  师:棕熊的话应该怎样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你们各有各的原因。不是贪玩,不是调皮。好,自由组合,继续练习。

  3、第三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自由组合。

  师:你们打算怎么组合呢?能说说原因吗?

  生: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给小动物分组。

  课件:

  4、按照同学们给他们分的组,小动物们的队伍真的走齐了,你们可真有办法。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小动物上体育》这篇课文写的真是很有意思,你们愿意分角色朗读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角色,能背的就背)

  6、小表演。(加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及其语言表演)

  师:森林中可能有哪些小动物也在上体育呢?他们会向老师说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好吗?

  设计目的:进行语言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把这节课推向高潮。

  (四)、教师小结: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这篇课文中的小动物很可爱,同学们你们也很可爱,老是真得很高兴!此时此刻的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北京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北京夜景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白天的风光很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北京的夜景更迷人。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呀?

  2、复习字词:听说咱们要去北京看夜景,有几个词语朋友也闻讯赶来,要与咱们结伴而行呢,大家欢迎吗?那就让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真不错,我们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那我们就出发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迷人的夜景吧!你们看……..(边听课文朗读边欣赏北京夜景。)

  2、看了片子,你觉得北京的夜景怎么样?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是我们小朋友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者把夜幕下的'北京想象成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感受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我们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就先去北京的市中心看看吧!(播放第二段课件)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告诉我们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3、集体交流。

  (1)说一说:北京的()亮起来了。读相应句子。

  (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夜景吧!(播放课件,理解句子)

  第一句:

  街道两旁一排排高大的华灯照亮了整条长安街,街道上汽车来来往往,像水流不断,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川流不息)

  长安街上街灯、车灯大放光明,灯光一闪一闪的,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银河从天而降。

  齐读这一句。

  第三句:

  (理解“彩灯勾画”)美术课上你用什么工具来勾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却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勾画出了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

  4、欣赏了这么美丽的夜景,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三)学习3—6自然段。

  1、北京的市中心亮起来了,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告诉我们北京还有很多地方也亮起来了,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在行动之前先听清楚要求:选择一个自然段学习,找找什么地方亮起来了,把它圈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1)第三自然段

  给“犹如”换个词,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用“犹如”说一句话。

  欣赏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

  (2)第四自然段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年的历史,过去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各种小摊、小店聚集的地方,就好像我们的小商品市场,而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经过改造,整治,焕然一新,随处可见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繁华,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第五自然段

  “古老”和“年轻”矛盾吗?借助图画理解,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故宫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显得年轻了。

  4、配乐齐读3—5自然段

  5、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

北京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具: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板书计题。

  2、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对字词掌握情况:

  字音:胡同和谐气氛

  字义:胡同坐北朝南和谐疏远

  2、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这几个方面内容。

  四、指导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4、作用:

  (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

  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

  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

  6、

  (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

  (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

  (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小结。

  《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我们可以模仿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习作。

  七、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北京教案 篇7

  教学内容:P72连加连减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用具:贴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5+2=7+1=2+1=3+5=6+2=8+2=

  4+4=8+1=7-2=5-3=9-7=2-2=8-5

  3-2=10-3=7-2=6-1=5-2=1+3=

  一、新知

  (一)、1、出示玩具图(投影)

  2、生观察说图意,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一共有几个玩具?你会列式吗?

  4、指生汇报,列式。师板书:4+3+2=9

  5、小组讨论,7这个算式怎么计算?

  6、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师板书:4+2+32+4+33+4+2……

  8、生说算式怎样计算?

  9、运算顺序:先用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板书:连加计算

  (二)、出示买鱼图(投影)

  1、看图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式10-2-2

  3、读算式

  4、试着算一算,生尝试练习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10-3-2=5

  6、哪位同学说说这是一道什么题?板书:连减

  7、请同学们想想连加和连减题再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间休息放音乐做操。

  二、练习

  1、把复习题中每组相关的'题合并成一道连加或连减题并计算(投影)

  1+3+2=5+2+1=2+1+5=6+2+2=

  4+4+1=7-2-3=9-7-2=8-5-2=

  10-3-2=6-1-2=

  3、先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列式计算。

  10-3-()=()

  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239

  1

  9

  五、

  说说你是怎样填出口里的数的。

  今天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

  连加、连减计算

  4+3+2=910-3-2=5

  77

  3+4+2=9

  2+3+4=9

  2+4+3=9

北京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北京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认识过程。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了解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2、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与角的大小有关。

  2、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小棒、剪刀、三角尺、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感受生活中的角 请同学们看几组都蕴含着角的截图。(课件) 师:在这幅图的桌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认识的'图形? (生回答) 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里面还藏着一位朋友,其实刚才已经有小朋友提到了,老师知道她已经知道了,那到底是什么呢?(课件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四个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2、师:看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摸一摸?(举起大三角板)来,你们有吗?取出来!边摸变提问:这有角吗?(生:有)师:用我们的小手心(动作)你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师动作,那咱们再顺着这个点往这摸,再顺着这个点往这摸。(让学生回答)还有吗?你再来说说?咱们刚刚摸到的这个其实就是怎么认识的这个就是(角)。 3、咱们动口,老师动手,把角给画出来。 先画一个点,再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么样的?再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两条线是什么样的?再看这个点呢?这个图形就是什么了?

  二、教学角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

  1、刚刚听到这个同学好听的名字,数学家爷爷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刚刚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咱们说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

  角的两条(边)认识角了吗?

  2、行,那么咱们现在就在教师里找一找,哪儿有角? (让学生边说边比划)

  3、让我们闭着眼睛想想角好吗?角的顶点是怎样的?(一起说)边呢?几个顶点?几条边?清楚了吗?那咱们跟着电脑书空一遍。(先画一个点,直直的一条边,再从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边,行了吗?)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的教案03-01

《北京》教案09-06

北京教案模板02-18

大班《北京》教案12-22

有关北京的教案03-29

舞动的北京教案03-29

北京教案大班03-07

北京教案范文02-27

北京优秀教案02-25

关于北京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