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作文

时间:2023-04-06 13:03:53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关于公开课作文锦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公开课作文锦集5篇

公开课作文 篇1

  十二月二十二日有幸跟随校长到枣营小学参加了作文改革的观摩活动,认真聆听了两节作文课和一节阅读课。说实话以前也听了不少课给予我更多的是受益匪浅,而这三节课已不能用受益匪浅来表达我的感受,给予我的是震撼,更确切的说是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我努力的方向。现在就三节课谈谈具体感受:

  欣赏是课堂的主旋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表达,“写”而不厌?我想学生的“乐”来源于我们教师的的欣赏,前两节课听的都是三年级的作文评改课,纵观整节课教师对学生作文及对学生的欣赏是这堂课的主旋律,如:上课一开始,教师对学生说: “你们猜一猜老师看了你们的作文是什么感受?”学生的说法各种各样,教师在此时给出了答案:不是一般的高兴而是欣喜。紧接着教师给出了欣喜的原因从作文的内容多和书写认真两方面给予了全班同学以肯定。在课中教师对孩子任何一点的进步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如:生改掉了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语句中的小问题等。到最后教师更是以读者的身份对所修改的文章进行了自己的赏评。整节课下来让你感觉教师是那么优秀,所有学生都是那么优秀,我想在孩子的心里也没有差、自卑的心里而是充满自信。对比自己的课堂,我感到自卑。现在想来欣赏每一个学生,是给了孩子自信,给了孩子平等,孩子在教师的欣赏下真正“乐”了起来。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位教授说:“教师要由写作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写作激情的挖掘者;由学生习作的评论者转换为学生的谈心者;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成功的作文又需要教师指导、点拨。” 我自己也是作文改革大潮中的一员,在其他兄弟学校和自己的学校也听了十几节作文赏评课,感觉都不是很成功。现在看来我们只是学了形式,学了流程,还是没有找到评中指导的方法。

  想想我们的课,老师总是先入为主,脑子里想的是我如何教你把作文写好,将教师所想的强加给学生,并不是孩子自身的提高,并不是在启发打开学生思路。

  于是就出现了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这一类的话。听了人家的课使我茅塞顿开,如:一个孩子出现了描写红高粱的段落没有写好,其他学生又说不出怎样改时,老师出示了红高粱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在写文。”之后学生的修改发法多种多样了,此时教师又引用了这个学生文中一个比喻句:红珠帽似的高粱。用了比喻句看看多形象呀!孩子的思维一下被打开了,出现了“风一吹高粱穗动了好像在向我招手”,“丰收了高粱也笑弯了腰” 等等的句子。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材料努力去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再如一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冬天的景色真美呀》只是描写了冬雪,而且仅寥寥数字,其他同学在给修改建议时也只停留在冬雪上,思维陷入了死角。教师又出示了四幅图片,有冬雪的,打雪仗的,冬雪覆盖下的房屋、汽车,以及房檐挂着的冰柱。看了这四幅图片孩子的修改建议大大增加了,连写这篇文章的学生也自己站起来给自己提修改建议,这不就是教师的指导吗?教师并没有说你应该这样写,修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呀!

  学生的作文能力真正有了提高。教师的作用就是打开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真正的有所提升。这给我和我们县的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定要在看学生预作时找准改点。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上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因此,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确定处”的理解,“空白处”的合理想象与填充,使读者和文本作者之间超越时空的限制,达到最大限度的交流。

  而阅读教学则不仅仅是个阅读活动,还是“教”与“学”的相依活动。最后一节《晏子使楚》不得不佩服张立君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素质,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培养。纵观整堂课老师并不是我在讲课,学生在听讲。而是真正恰当的搭建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的平台,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如:一开始教师以概括主要内容为开始,学生的概括不够准确简练而是在叙述故事,老师这时没有去帮学生概括,而是边学习课文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写词,辩词,又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三次的师生的角色扮演一层一层的使学生理解、辨析出了自己所写词语哪个更恰当,最后学生用自己所写的词语简要准确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学生一直在教师不露痕迹的指导下自己与文本进行了有效地对话、辨析词语。最后得到了对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提升。

公开课作文 篇2

  在这星期二的下午语文课时王老师对我们说:“明天上午第一节数学课改成公开课,下节课给你们上公开课那位老师会过来讲一下公开课的要求,大家要认真的听。”我们一起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那位老师来了,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那位老师把要求讲清楚后,我们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六点多就起了床。将刷牙洗脸等小事情搞完后,就给自己列了一张小单子。这张单子上写的都是今天上午公开课所要用的文具,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可不想像上次数学公开课一样忘记了重要的`数学书,让我在上数学公开课时全身都是冷汗。最后确认了全部东西都带起了的时候,我总算越过了第一道障碍。

  来到了学校,我们没有跟往常一样下去做早操,因为跟往常一样下去做早操的话就来不及去电教室上数学公开课了。过了二十分钟后,打零声响起了。我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紧紧有序的来到了电教室,这时,已经有一些老师来到了,后来校长和主任这些学校的大人物也陆陆续续的来到了。我们等待着的数学公开课的开始马上就要来临了。

公开课作文 篇3

  哎呀!今天怎么这么紧张!下午刚刚起床,迷迷糊糊的走进教室,不到一分钟就感觉心跳加速了。我这次一定要把声音亮出来!

  上了四楼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群黑乎乎的人头,老师叫我们把观众当成白菜萝卜,可我不管怎么看都像一个个定时炸弹!我尽量把它们当成白菜,可是看着看着就饿了,我真的好想下台把这些白菜摘着吃掉呀!课开始了,为了得到掌声,我把精力全部都用在了回答问题上,跟同学们抢着答。我们的小手就像雨后的'春笋,一个劲的拔节。其中数我拔得最历害了,一节课那么快就上完,最拿手的问题却让别人给抢了。不过,有个大大的惊喜正等着我们呢!回到教室里,真好!可是,让人头疼的护士们来了!我说实话,她们的外衣像幽灵一样,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因为我跟打针有仇,我的命为什么这样苦!我只好忍着痛打了针。可陈老师给我们的礼物是包含着浓浓的爱的巧克力!我吃着香浓的巧克力,心里暖暖的。

  今天真开心,不过也有点痛苦。

公开课作文 篇4

  村东头的露天“剧院”前,人声沸扬,热闹非凡。看,中间坐的,边上站的,全都是人。我使劲儿挤进人群,见一位同志正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忍不住问身边的大娘:“大娘,咱村今怎么的啦?”“哦,听说是县里什么保险公司到咱们村来讲什么保险的。”

  这时,台上换了一位“老师”,他讲的是农村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二囡户父母及本人的养老保险。只听他说:“一岁的男孩和女孩各交一百元的保险费,到六十岁的.时候,男的每月可领取五百一十七元养老金,女的每月可领取四百八十一元的养老金。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每人每月交一百元的保险费,到六十岁时,每人每月也可领取,可以投多份,那么每月的养老金也将加倍付给……”还没等“老师”把话讲完,台下就议论开了。我身边的大娘对她的伴说:“我说他爹呀,现在有了保险,生儿生囡不都一个样吗?咱们还是把老大夫妇找回来,让他们别再生了,咱俩也可少点事儿。”“是呀,我明天就去找,保个险不就是了吗?再说,罚款的钱比保险费不知多多少呢!”

  这时,又换了一位“老师”。他讲的是家庭财产保险。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平阳县歼江雁门山外村有一农民叫谢作华。他在20xx年9月22日向平阳县保险公司投了家庭财产保险,交了三十元的保险费。不料在保险后的第八天,荆溪山大面积塌崩,给他家的房屋造成重大的损失。事发后谢作华立即向县保险公司报告。十几天后,保险公司送来了八千一百八十九元三角二分的赔款,谢作华的家园得以重建,于是“保险八天赔款八干”成为灾区群众的热门话题。故事一讲完,台下就炸了锅。

  “这个好!这几年呀,咱托党的福,承包了对下塘,富了,可就怕那个天灾人祸的。这下可好了!唉,我说老太婆,咱也去投个保吧……”“喂,他大叔,你说这玩意儿会不会是诈人的呀?”“咳,我说他大婶,连那三角二分都赔了,那还有的假?”“对,我也去投个保,现在搞运输的,就怕那个万一。”台下议论纷纷。

  “课”讲完了,保险公司为了方便群众,就地办理起保险续。只见有的急着掏钱,有的急着往外跑。再看着台下,人挨人,人挤人,把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围了个水泄不通。

公开课作文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训练学生基本的叙事能力和思考能力。

  训练题目:1.模仿课文或读过的其他寓言,自己编写一篇寓言,题目自拟。

  2.请以蜡烛茅屋老人为主角依据事物编写一篇寓言。

  课时安排:二个课时

  教学步聚:

  一课时

  一、训练指导:

  寓言故事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它充满着机趣、智慧、思想和教益,因而也备受成年人的青睐。

  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它通常是借用一个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来形象地阐述一个能振聋发聩、启人深思的大道理。其叙述故事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浅易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简、深。小是指其篇幅短小;少是指涉及的人物或动植物数量少;简是指故事情节简单;深是指它所蕴涵的道理深刻。从其作用看,有正面的启发教育作用,如《愚公移山》;亦有反面的讽刺嘲弄作用,如《叶公好龙》。从所使用的手法看,它通常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构思方法。从其主人公看,有以人物为主人公的,如《揠苗助长》;也有以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为主人公的,如《龟兔赛跑》。从其结构看,它一般包括寓体(故事)和寓意(主旨)两个部分,但寓意部分的有无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写作寓言,应做到 “四要”:

  一要确定明确积极的寓意。同其它文体相比,寓言更强调对文章主旨鲜明性的要求。其它文体的主题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而以含蓄为好,寓言则不讲求寓意的隐晦,它以明达为佳。当然,在主题的积极性上,寓言与其它文体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表达健康向上的观点,确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二要发挥新奇大胆的想像。因为寓言中所写的人、事、物等都不是生活中已经有或可能有的,它是一种虚拟的、只用来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或情感的载体,尤其是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更需要充分发挥想像,以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当然,其故事是不嫌怪诞离奇的,甚至越是离奇,越能彰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

  三要注意表达上的特殊性。结构上,可以采用单纯寓体式而不揭示寓意的写法,亦可采用既有寓体的表述,又有寓意的揭示的写法,不必拘于一法,尽可根据个人的爱好自由选择。篇幅上,不必追求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和情节的一波三折,不能让繁冗的情节淹没了寓言所要显示的道理。写法上,要运用放大法,以凸显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从而让寓意十分明晰显豁地突现出来。

  四要讲求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无论是劝喻或讽刺,都要来自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虽然它所写的事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却常有与之相似或相同的思维方式。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仍要求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要求作者从大量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升华出有指导意义的道理,以充分发挥这种文学样式的社会功能。

  最后,还要谈谈寓言与童话的区别。虽然寓言与童话的写作都靠想像和幻想,都用拟人和夸张,都可有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但它们还是有较明显的区别:

  ①篇幅的长与短。寓言一般都较短小,而童话的篇幅较自由,短者百十字,长的可上万字。

  ②人物的多与少。寓言的人物一般较少,童话的可多亦可少。

  ③情节的曲与直。寓言的故事情节多是粗线条的直笔勾勒,虽有出人意料处,但主要是为了突出寓意;童话则须依靠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来表情达意。

  ④表达的粗与细。寓言多用叙述,往往点到为止,不求故事的完整;童话则多运用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较细腻的描写。

  ⑤主旨的隐与显。寓言的主旨要一目了然,鲜明突出,有时还用一句话直截了当地予以点示;童话的主旨则隐埋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它只呈现故事,而不必去专意揭示主旨。

  [例文]

  贪心的狐狸

  有一天,小兔出去散步,突然看见有什么东西在地面闪闪发光,小兔一看原来是一粒金色的种子。小兔捡起种子就回家里种。

  第二天,小兔走到院子里看见种子已长成一棵金光闪闪的树,小兔很惊讶。心想:“这一定是一棵神奇的摇钱树。”小兔很开心。它就向摇钱树说了一个愿望,说:“我想拥有一辆自行车。”说完就把树摇一摇。果然真的摇出了一辆自行轩,这时正好给狡猾的狐狸看见了。它就问:“小兔弟弟,你这棵树卖多 少钱?”小兔说:“我这棵摇钱树是不能卖给别人的。”狐狸听了很生气,就想:“我一定要把那棵摇钱树弄到手。”于是狐狸趁小兔睡觉的时候把摇钱树偷了,狐狸想:“如果我偷了摇钱树,小兔会不会怪我呢?”狐狸正想着。突然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把树摇了又摇,可是还没摇出东西来。狐狸想:“摇不出东西来,说不定东西在树里面呢。”狐狸拿起斧头,把摇钱树砍掉了,拨开一看里面根本没有什么东西。狐狸很后悔,只怪自己太贪心,经过这次教训,狐狸再也不敢贪心了。

  从此,小兔的东西再也没丢过了。

  猫和老鼠

  一个冬天的下午,猫躺在暖烘烘的太阳底下,靠着主人家的墙根,半闭着眼打盹。忽然一只老鼠“哧溜”一下从猫脚边溜过。猫被惊醒了,睁开眼就破口大骂:“你夜里作崇还不够吗?白天还要来骚扰。看我怎么收拾你。”说着就猛扑过去。见此情景老鼠灵机一动,钻进了墙根的石缝里,转而探出头来对猫说:“猫大哥,别那么凶。你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了我们,你就没事可做了,主人家就会把你赶出家门。到那时,你就失业啦!”话音刚落,就不见了老鼠的踪影,留下猫在那里一楞一楞。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埋怨他人的人。

  两棵树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主人在一个山坡上同时播下两颗种子,并以同样的方法浇灌这两颗种子。过了几天,两颗种子发芽了,慢慢地钻出了泥土。一段日子后,小芽长成了小树苗。主人还是辛勤地培育着。其中一棵不满足主人的待遇,竭力地远伸根须,积极地吸收着大自然恩赐的阳光雨露,因此长得很快。另一棵却说:“唉,老兄,你何必活得这么累呢!主人会给我们养料的。”那棵小树只是笑笑。又过了一段日子,一棵长成了大树,而另一棵还不到它的半腰。那另一棵又发话了,说:“兄弟,你真是自找苦吃,长那么高大干吗,每天都经历日晒雨淋,多苦啊!哪象我,有你们挡风遮雨。”那一棵也只是微微一笑。几年后,它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另一棵却因长期的“营养不良”,还只是一棵弯弯扭扭的小树。一天,主人开来了一辆卡车,把那棵大树砍了,运去制造物件。那棵小树见了不禁惋惜而感叹地说:“老兄啊老兄,你最终还是被砍了。还不如我呢!”大树听了鄙夷地说:“我要做个有用的人,怎能像你呢!”

  朋友,你知道该学谁吗?

【公开课作文】相关文章:

公开课作文07-01

公开课的作文06-21

公开课作文04-01

紧张的公开课作文07-05

特殊的公开课作文07-07

关于公开课的作文07-15

数学公开课作文07-11

上公开课作文06-10

有趣的公开课作文06-14

难忘的公开课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