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3-04-07 18:25:4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水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水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水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侧、卷、欣、赏、龟等12个生字。会写眼、睛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人物心灵的美好。

  3、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和句子。能随文理解两侧、卷起、欣赏等词的意思。能用,欣赏,??像??练习说句子。

  4、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会写眼睛两字,陪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导入;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湖水)(出示课件)说这是一弯怎样的湖水?师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老师写,说发现了什么?指导读准澈的音,引导归类记三点水的字。

  2、师: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带着喜爱之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我们尽情的游览湖水的清澈,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美的享受。想读吗?引入初读全文。

  1、师引导读书自学方法,生自学

  要想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美,我们首先就要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给难读的生字做上记号,划出词语,多读几遍。

  生自读自学。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同桌互教互学,把难读的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纠正字音。

  3、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美的享受。

  (三)交流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初读情况:1、说你从文中享受到哪些美?

  (山石美、湖水美、鱼儿美、人物的行为美)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A、课件出示生字:澈、侧、卷、纹、欣、赏、龟、镜、映、幻、峦、攥、哟、

  演、蕉、扔、企、跨

  把难读的字指出来,提醒同学们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带着大家读。(强调重点字音。如:“侧”是平舌音,“卷”要读圆唇,“演”要读前鼻音,“扔”的后鼻音要读到位等。)

  B、指名读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及时评价。开火车认读生字

  C、出示词语:两侧、卷起、波纹、欣赏、乌龟,指名读

  3、表扬学习成果:自学能力多强啊!读对了这么多生字词。

  这些词语都藏在课文的句子里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把带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来。

  (四)细读1、2自然段,随文学习生字

  A、课件出示句子

  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1、 师:同学们,船头两侧卷进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想不想感受一下这样美丽的场面呀?

  2、 课件出示卷起的浪花和拖着的波纹的动画。在这个句子中,有几个新词

  要学习,两侧,卷起

  3、 (出示“侧、卷生字卡)交流识记侧、卷的方法。

  加一加:则——侧、测 文——纹

  减一减:倦——卷 试卷(多音字)

  4、理解两侧、卷起:请学生指出游船两侧的位置,同学们看到了吗?

  那请同学们换一个词,(船的两边、两旁,当有同学说四周时,一定要纠正,四周不准确。)刚才孩子们用换词的办法记住了两侧,现在看下面一个词。

  卷起,请一名学生做卷起纸的动作

  5、指导读句子。那就请你美美地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指导读出卷的动作和波纹的长。

  6、齐读第一自然段。

  B、课件出示句子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1、:记欣赏两个生字。

  欣:合一合: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换一换:新、饮、欢等换,

  赏:比一比:赏——裳

  2、课件出示风景画帮助理解,用:“我欣赏了??”说句子。

  师评价:用喜爱的心情去看、去赞美就是欣赏,凡是美好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同学们的表现也值得老师欣赏。

  3、小洁是怎样欣赏的?指名读句子,

  4、仿句: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5、理解内容: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她看见了什么?

  6、指导朗读。

  C、出示句子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1、指名读句子,比一比谁读的好,鼓励学生乐读美读。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说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师板书山石奇特。

  3、在图上找一找,认一认这些石头,用动作表演“展翅欲飞”。

  4、在图上指出哪是石兔、石龟的形状,识记龟(形象识记角字头像乌龟的头,中间的日像乌龟的`身体,竖弯钩像乌龟的尾巴)

  5、边感情朗读边做动作读。再指名读,读出有趣

  师评:当我们荡舟湖上,你的心情如何?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读出景色的美和人物愉快的心情)齐读。

  6、生想象还可能欣赏到哪些山石。用“、、、、像、、、、、、、”说话,

  如:这边的山石像一个小孩在踢球,那边的山石像一只威武的狮子,还有的

  山石像一只小羊在山上吃草。归纳表示形状的词语

  7、课件出示词语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美不胜收

  读一读,积累词语

  (五)指导写“眼睛”

  1、欣赏美景要用眼睛,出示生字认读,

  2、归类目字旁的字:瞧、看、瞪、盯、瞟等

  3、生观察说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4、课件范写,

  5、描红,练写

  (六)板书设计

  27 清澈的湖水 山石美 湖水美鱼儿美 小洁的行为美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水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傣族“泼水节”、蒙族“那达慕”、彝族“火把节”等重要民族节日。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调,并能初步记忆和辨认。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播放孔雀舞 舞蹈视频,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做音乐律动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观看的这段舞蹈,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舞?

  生:孔雀舞

  师:同学们知道孔雀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舞蹈吗?

  生:傣族

  1、教师简介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这是傣族舞蹈。傣族有“孔雀之乡”的美称,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西南部,她神奇秀丽,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吧。

  2、播放有关傣族的配乐短片,教师做文字介绍。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我国的云南省,当你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翻波的画面;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因为濒邻缅甸、泰国等佛教国家,所以处处可以看到富有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旖旎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师: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泼水节

  3、泼水节的介绍

  师:在云南的傣族地区,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而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泼水节了。出示周恩来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的图片并介绍(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来到这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那里的傣族同胞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每年清明节后的十天左右举行)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泼水节的习俗已经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傣族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活泼的、高兴的、热烈的、欢快的……

  2、再听歌曲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分析的很准确,那么我们再来一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看看音乐节奏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歌曲中有很多处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生:随着歌曲的旋律做节奏练习。

  3、教唱第一段歌词 找出相似的乐句。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学唱一下第一段歌词,看一看有没有旋律相似的乐句?

  生:学唱歌曲

  生:第一句和第三句旋律相同

  4、教唱第二段歌词 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的.节奏。

  师:我们来学第二段歌词,我们不找相似旋律的歌词了,这次我们要注意后十六音符的演唱节奏。

  生: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按节奏来朗读一下“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

  生:重点练习后十六节奏的演唱。

  5、歌曲处理

  师:演唱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欢快的泼水节场面和愉快的心情?(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生:回答

  6、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好,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按照我们刚才对的分析,速度、情绪,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

  7、以小组为单位,随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师:我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了一段傣族的孔雀舞,现在同学们分成五组,根据你们对音乐的了解创编舞蹈。

  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

  8、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表演,师生进行相互评价及鼓励。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你们喜欢的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六一儿童节……

  9、学生创编歌词(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

  师: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你们自己喜欢的节日创编成歌词,然后按照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你自己创作的歌词唱出来。

  生:创作歌词、进行表演

  师:给予评价及鼓励。

  三、拓展

  师:我们今天观赏了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场面,也学习了有关泼水节的歌曲,傣族的代表民族乐器,同学们知道有什么乐器吗?

  生:葫芦丝

  师:还知道其他乐器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短片

  师:“节日里人们除了相互泼水表示祝福的同时,人们还会以什么方式迎接盛大的节日,在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吗?”

  师:介绍乐器铓锣和象脚鼓(背景音乐《快乐的泼水节》)

  (1)全体学生坐着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节奏动作。

  双手拍左胯 X XX

  (2)全体学生站着用书代表象脚鼓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动作。

  X X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傣族节日、歌舞及音乐有了点滴认识,傣族只是我国众多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在下节课,我们还将领略到其它民族风俗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在快乐的泼水节的歌声中期待着下节音乐再相会。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种描写方式的运用

  2、 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3、 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教学设想:

  《巴黎圣母院》是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节选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时间,课前让学生预习。如何在文本研习中让学生体悟人性美,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多角度对比手法,进而揭示出本文的主题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紧抓小说三要素,以题眼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得出对比,揭示真善美这一人生真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 初读感知

  1.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环境、人物、情节。我们首先来看《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读注释①故事简介。

  2. 我们知道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内容,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不会的生字词,并思考本篇课文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在此期间,将我归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写完走下讲台,看学生的阅读情况)

  3.请学生读黑板上的字词,给出正确的读音。

  鞭笞 轮轴 黝黑 刽子手 跛脚 蜷缩

  恫吓 虫豸 缄默 唆使 抽搐 镂刻

  标识出正确的读音,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

  3. 请学生归纳三要素

  (环境 学生应该能概括,人物 适当地提示,情节我会提示:把我们找到的人物都串起来,连成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情节,想想看怎么说?)

  环境: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人物: 克洛德孚罗洛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三, 整体感知

  1. 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大家是不是有疑惑啊?那我们先从眼泪处看起,文中描写眼泪处是哪一段啊?——(第62小节)

  全体读一遍,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在没有人理睬他时送水给他喝)

  2. 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哪一小节有描写?——(第60小节 愤怒和轻视)

  详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对刻画爱斯梅拉达形象又起到什么作用?——(对比,突出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

  3. 再读第62小节,为什么是“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被失望”?是谁让他这样?——(围观群众)(这是学生的第一反应所做的答案,不完全)

  ① 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围观的群众有什么样的表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受刑前:几次笑(第6小节、第13小节、第16小节)几次骂

  受刑过程:围观群众的侮辱和诅咒(第28小节、第29小节等)

  ②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围观群众,是哪一句?(这些围观群众和伽西莫多有关系吗?他们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却侮辱、咒骂他,反映了群众的自私、无聊)——(第27小节 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 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表现出了伽西莫多虽貌丑,但心地善良)

  ④ 除了围观群众,还有谁让伽西莫多失望?——(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

  文中哪一段有描写?——(第44小节 副主教对伽西莫多置之不理)

  4. 那与他们相反给伽西莫多送上水的是谁?——(爱斯梅拉达)

  5. 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的围观群众辱骂他、憎恨他,最应该救他的副主教克洛德抛弃了他,而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送上了水。这滴水唤醒了伽西莫多不流泪的灵魂,这滴水仅仅唤醒了他的灵魂吗?——(不是,还唤醒了围观群众,第67小节)

  6. 齐读第67小节,为什么前面围观群众那么地自私和无聊,现在却转变地如此快呢?他们不是没有怜悯心吗?——(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丧失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

  四, 手法分析

  1. 大家有没有发现啊?围观群众前后的表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前后表现形成了什么?——(对比)

  2. 文中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对比,大家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此处比较难,所以必须适当地引导)

  比如说,雨果是一位崇尚人道主义者,他遵循的美学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他用此美学原则创造了我们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啊?——(伽西莫多)

  那伽西莫多自身是不是一个对比啊?外表虽丑陋,但内心善良。

  (很自然地学生就能想到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围观群众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总之,还是要适当引导)

  3.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为了表达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引导:围观群众前后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美好与善良;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虽然是一个貌丑一个貌美,但是两个人都是内心善良的人,两者对比也是为突出心灵美;副主教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外表再美,外在形象再好,都比不上心灵美。这些对比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这样适当地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主题——呼吁人性的真善美。

  五, 课堂总结

  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露无遗。我们要做像爱斯梅拉达那样的人,既美在外表也要美在心灵,尤其要注重我们的心灵美。在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是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六, 板书设计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水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不知大家认识不认识?(出示:干燥 炎热)

  2.读了这两个词语你想到怎样的画面?(学生描绘夏天的景象)说了这么多,你最需要什么呢?(空调、洗澡、水)

  3.板书课题:水

  二、初读课文:

  用眼读书,将课文的每一个字读正确,将课文的每一句话读通顺。

  三、检查学生的生字:

  1.出示:窖、膝、勺

  (1)“窖”是一个二类字,大家能够认识就可以了,但老师相信聪明的你已经记住这个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利用形声字来记忆)

  (2)“膝”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在写右边的中间部分“人”要写得放开一点。

  (3)“勺”字是个象形字。

  2.出示:水窖,膝盖,一勺水。

  学生读生字词,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此外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这些词与课题有联系吗?

  四、再读课文:

  用眼读书我们就有了这么大的收获,我想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认真读书的话,收获会更大。

  1.提出要求:用文中的话语来解读这四个词语的.话,你会选哪一句话呢?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缺 最珍贵

  五、三读课文:

  用心读书,我们找到了更为深入学习课文的话题。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不仅用心读书,而且要用脑读书,找到课文中能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是最珍贵的。”语句,边读边画,更好的是能写一写你独特的感受。

  1.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举起你自信的手,举得高高的向老师示意你找到了。汇报时别人说过的你不可以再说,但可以补充,最好是不同,因而你必须学会倾听。

  六、总结:

  看来缺水的日子,对于我们江南的孩子来说是“痛苦的”,那么文中描写的村子里的人对于缺水的日子又是如何看的呢?(开心)是的,作者生动地向我们描写了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他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是我们下节课的任务。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的变化教案04-02

神奇的水教案08-30

《水的溶解》教案10-28

有趣的水教案11-09

水的净化教案11-11

奇妙的水教案10-01

《水》大班教案10-22

好玩的水教案10-21

《奇妙的水》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