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19:00:3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学法:朗读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出现白线

  江面平静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感受动物尾巴的妙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儿童诗歌体裁语言的优美。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应该认识的12个生字的读音;应该会写的6个字的字形。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尾巴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尝试性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所用实物投影仪。

  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接触课文。

  1.教师板书带拼音的“功能”词语,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并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

  2.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对“功能”进行解释。

  3.引出课题: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每一个器官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帮助我们生活,促进我们成长。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二)激活思维,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自己练习多读几遍。

  (2)对照着插图,标画出每一个小节的节号。(共6小节)

  (3)在老师或学生的带领下认读12个字,读准字音。

  学习方法:

  ①出示词语,集体齐读,注意带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shuǎi ɡǎn tuǐ bǎo wǔqì huī

  甩动 赶虻蝇 当条腿 保平衡 武器 挥舞

  wú qiónɡ xiǎnɡ xī línɡ qiǎo

  无 穷 响尾蛇 可惜 灵 巧

  ②学生自己练习读准字音。

  ③按字词的顺序进行认读。

  ④打乱顺序进行认读。

  (4)自由读课文。(意图: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在语言环境中练习读准字音。)

  (5)指名读课文。(意图:了解学生对字音掌握情况。)

  2.品读课文,了解内容。

  (1)问: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课文中介绍了谁的尾巴?

  (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

  (2)学习第一小节。

  ①读后回答: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两句)这两句话都是谁讲的?(第一句是一个小朋友在问;第二句是牛在回答。)教师板书:读一读、找一找。(意图:为指导小组合作做准备。)

  ②找两位学生,分角色读一读这两句话。问:你听出什么来了?(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小朋友想知道牛儿尾巴有什么用处,牛儿的尾巴可以赶虻蝇。)

  ③解释词语:“虻”一种小虫子,吸人、畜的血。

  ④找一找这一节中有几个“我”,表达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我”指问话的小朋友;第二个“我”指的是牛儿。)

  ⑤图文结合,感知牛儿尾巴是什么样的,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甩动”,然后再读文。(意图:理解词语,进行朗读。)

  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即: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想一想。

  (3)在小组中学习第二~四小节。

  分组方法:前后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

  请同学们看黑板,听老师提出学习的要求:

  ①A生读一读文,其他人听一听是否读准字音了。

  ②每个人都找一找小节中有几句话。由B生回答。

  ③分角色再读一读文由B、C同学完成。

  ④想一想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哪些知识。由D生主说,其他人补充。

  每个小组只选学其中的一节。

  (意图:运用学习方法,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培养分工合作的`意识,使小组学习有实效。)

  汇报:汇报的内容与形式同小组学习内容。

  (4)学习第五~六小节。

  ①齐读这两个小节。回答:这两个小节与前边的几节相比有什么不同?(第五小节是问,第六小节是答。)

  ②按男女生分成两种角色再读课文。

  ③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也想有一根尾巴呢?(因为小动物的尾巴太有意思了,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功能;小朋友觉得尾巴很神奇,很有趣,所以他才会这样讲。)

  ④小动物又是怎样看待小朋友的哪?(它们认为:人是“小机灵”,手脑比尾巴灵巧多了。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了动物的尾巴。)

  (三)教师点拨,学生品味课文。

  1.教师小结:你们都是很会思考,很会动脑筋的学生。

  2.请你们再来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前边学过的课文从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你喜欢这种写法吗?请你说说理由。

  (诗歌很美,读起来顺口,像唱歌一样。每一行的字数都相同,有特点,引人爱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牛 儿 赶虻蝇 读一读

  袋 鼠 尾巴的功能 保平衡 找一找

  非洲鳄 是武器 演一演

  响尾蛇 引鼠、虫 想一想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在文中巩固字音。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6个字。

  1.复习字音:尾、有、无、响、听、更。

  2.复习与本课要写字有关的熟字:毛、月、元、向、斤。

  3.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1)比较法。

  记忆“无”要与“元”比较什么地方不同,怎样记。

  (2)组合法。

  响:左右结构,这是个形声字。左边“口”要写得小一点。右边“向”帮助记字音。

  (3)部件分析法。

  听:左右结构,左边“口”右边“斤”,书写时注意要左窄右宽。

  尾:半包围结构,外边是“尸”字,里边是“毛”,书写时注意要把毛字藏在里边。

  有:上下结构,上边是“ナ”,下边是“月”,书写时注意要上宽下窄,字要写紧凑。

  (4)笔画记忆法。

  更:先进行笔画的书空练习,再让学生说怎样记。

  (三)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写字。

  1.先在课本上进行描写。

  2.再说一说每个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3.然后练习写好每个字。

  要求写字时尽量不用橡皮,一行写好后查一查,写的是否正确;在同一个生字中,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教师进行巡视,并注意表扬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鼓励学生写好字。

语文教案 篇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图片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资料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语文教案 篇4

  一、课前活动:日有所诵

  1.谈话: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段文字送给大家。请推荐一个同学来读。

  投影出 示:我有时在丛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在湖上泛舟。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2.引导交流:读(听)了之后,有什 么感受?

  3.多美的文字呀,让我们也身临其境,美美地读,用心去感受!(齐读)

  4.设疑: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段文字出自于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一个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此时,你又想说些什 么?

  5.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二、体验“厄运”

  1.提问:小海伦遭遇了怎么样的不幸?【出 示第一小节】(生交流:双目失明、又耳失聪)

  2.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这里用的是隔断吗?隔开吗?而是隔绝。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这对小海伦来说意味着什 么?(生交流)

  教师引读:她再也看不见——那绚丽多彩的世界;再也听到不见——那动听悦耳的旋律。她不能亲口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也不能向他们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面对她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只能是——死一般的沉寂。【板书:面对黑暗、沉寂】【音乐响起来】

  3.情感体验:小海伦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

  她变得—— 脾气也—— 是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何况海伦还只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让我们体会海伦当时的心情和处境,谁来读读这句话。

  配乐请学学生朗读。(你能试着将你的心还海伦的心放在一起,读出海伦的心情,读得很好。)

  4.同情海伦:补充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每次手语,别人无法理 解我的意 思……)带着对海伦的同情,谁再来读这句话。

  三、“看”到美妙的世界。

  1.过 渡:命运看似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那么,小海伦是不是从此悲观消沉,向命运低头了呢?(学生:不是)事实上后来的海伦却“看”到了这个世界,并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 示第五自然段文字】

  2.海伦看到的是怎么样的世界?(美丽、玫瑰园、花瓣)【板书:“看”到美妙的世界】此时的小海伦似乎完全忘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跟正常人一样正常的生活着,有时——有时——有时……(生展开想象回答)。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生继续读。

  同学们,你认为,是什 么让海伦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知识)

  3.的确,海伦也用动人的笔调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用动听的声音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过 渡:同学们,从面对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伦靠什 么走过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道路呢。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课文中,去认识这个孩子——海伦凯勒。

  四、走进海伦

  (一)感悟“坚强不屈”

  1.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小节,想想你读出了怎么样的小海伦?

  生交流,读出了“勤奋好学、坚强不屈”的小海伦。

  ① 你能具体谈谈吗?【出 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是啊,多么刻苦努力的小海伦啊!你从哪里看出她是个刻苦的孩子?

  a.不分昼夜: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 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小海伦都在读。)

  是的,海伦的世界里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也许,妈妈无数次地嘱咐她:“海伦,夜深了,睡吧!”但海伦——哪顾得上休息啊!

  还有哪一些字词打动了你?

  b.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作者把海伦比作了什 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什 么?(对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读着句子,我相信你眼前会浮现出海伦渴求知识的情景。(请学学生朗读)

  她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用身心……”再读读这句话,读出海伦想把一生都挤到一天的强烈渴求。

  就这句话,还有谁来谈谈?(点击拼命、不停)

  c. 拼命、不停: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 么?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 么,我们正常人书写算不了什 么,可是你们知道盲人是怎么样书写盲文的吗?读读资料。【出 示补充资料】就是这样地拼命,这样地不停,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她还在……

  ②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心疼)。可这些困难能阻挡海伦学习的热情吗?

  ③从这些关键词语中,你真切地体会到了什 么?(学生交流)为了走出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靠得是——(生齐)不屈不挠啊!

  2.就是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数,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可她并不满足,当她十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这对于聋哑人来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可是,海伦退缩了吗?她是怎么做的?

  【出 示第六小节。】

  ①小海伦靠什 么方法学习说话的?容易吗?从哪一些词语看出海伦学习的艰辛?(学生抓住“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等词语体会)

  ②想象训练:父母是最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海伦的努力,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女儿练习说话的一幕幕时常活现在模糊的泪眼前:

  课件出 示: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海伦已经在——

  夜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仍然在——

  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品质,接着——

  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海伦忍着疼痛继续——

  无论是数九隆冬,还是盛夏三伏,海伦总是在——

  ③从海伦后来的回忆,从妈妈泪眼的回忆中,你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 么?(生回答)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品质。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留住这份感动。

  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小海伦能开口说话了。夏天放假,她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生接读)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小海伦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大声喊道:“——(生接读)十年了,她终于能喊一声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了,她感激地大声喊道:“——(生接读)”,刹那间——生接读。

  ⑤历经磨难,坚持不懈,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二)渴望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海伦却从艰苦的学习中最终得到的'是快乐,是喜悦。

  【出 示: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读这句话时,你们有疑惑吗?学习这么艰苦,怎么能获得快乐呢?相信此时的大家已经有了答 案?因为知识唤醒了她,使她走出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

  五、回味爱心,拓展提升。

  1.海伦的传奇靠的是对知识的热爱,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除此以外,还有什 么原因使海伦的内心世界变得生动、明亮起来的?(其实,在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中,处处都浸透这许多人的关爱,有爸爸妈妈的爱,有老师的爱,有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的浇灌,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立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倾注到其他残疾人的身上,她想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爱。)

  2.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

  我们来听一听:出 示: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走出文本,内化人物形象。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对海伦凯勒这个人有了很多的了解。你有哪一些收获呢?

  海伦:不屈不挠,内心充满爱,她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虽然命运对她十分的残酷,但是凭着这种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生活态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你们一定能汲取更多的人生感悟。

  七、练习

  课后请大家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章,完成《补充习题》,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种精神品质——生接,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生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的。你能说说妈妈关心你的事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

  读课文、读后。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

  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

  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原因: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教学反思: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应该再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教育。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罗汉( )③脂粉奁(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 ②美艳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凛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和未未是怎样摘星星的。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体会浓浓的母子情。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体会浓浓的母子情。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音乐《闪闪的星星》,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一面镜子和一碗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些小星星,请学生看黑板: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好些小客人,你们喜欢它们吗它们也想着能和同学们交上朋友,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

  2,听音乐《闪闪的星星》,可让学生一起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3,引入课题: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些小星星摘下来,让它们和你交朋友板书课题:摘星星。复习再认摘字,指导读准翘舌音。

  4,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翻书到17页,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说一说:课文里的未未和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自由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

  我们的黑板上,星星们都在眨着眼睛,盼望大家把它们摘下来呢,在每一颗星星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娃娃,你要是能把生字读准,并教会大家记住它,着颗星星就属于你了。

  2,学生自愿上台摘星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如有错误,师生集体纠正。注意读准翘舌音:赏,梳,妆,叔,后鼻音:镜。

  3,小老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其他同学如有不同的记字方法,鼓励他说出来。

  4,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形声字:嘿,碗,溜,梳,镜,宇,比较记忆;未末,赏常

  5,自主积累词语。

  (四)巩固生字,再读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游戏:给生字找帽子,将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拼音下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读音。

  4,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五)作业设计

  1,回家多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自己做本课的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春天来了,你们看,院子里多美呀!(出示课文插图)

  这是什么时间(夜晚)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图上有月亮,星星,花儿,未未和妈妈在观花赏月。)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月亮,星星,花儿。(如:镰刀似的月亮,眨着眼睛的星星,挨挨挤挤的花朵)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2,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嘿,真醉人。

  齐读这一段,说说读后的感觉,比较一下课文中的描写和同学们刚刚说的句子,谈谈不同的感受,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幽幽的几个叠词的好处。

  指名读,集体评价,指导读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过渡:妈妈和未未比赛摘星星,他们各自想了什么办法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59自然段)板书:妈妈一碗水未未一面镜子

  5,分组合作学习,两名同学表演妈妈和未未的动作,另外两名同学朗读相关段。

  指名表演,适时评价。看是否读出了妈妈和未未的心情,语气。

  比较撒满了镜子与映在了镜子里的不同,体会撒满了镜子的撒字的好处。

  6,过渡:妈妈和未未真的摘下了星星吗未未有什么想法

  7,学习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

  指名读。未未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他能摘到星星吗说说你的理由。相机结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补充宇航员的有关知识。

  你喜欢课文中的未未和妈妈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了解未未是个有理想的好孩子。)

  春天的夜晚很美,因为有了未未的理想,有了妈妈的期望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三)回课总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有理想的好朋友未未,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聪明,有理想的孩子)

  2,谈谈你有什么理想。

  3,读格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四)作业设计

  1,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摘星星吗回家后做一做摘星星的游戏。

  2,阅读从小立志的`故事,搜集有关的宇航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本课11个生字,并给它们口头组词。

  (二)识字写字

  1,认读本节课要学写的字:

  未摘想端面镜叔船

  2,观察字形,说说这几个字中有没有我们本节课学的生字,哪些是我们以前认读过的字。

  本课的生字:未叔镜

  以前学过,本课也出现了的字:摘想端面船

  3,自主识字。

  读字音,看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再根据意思组词。

  和同桌交流,把学习的方法介绍给小伙伴。

  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组了什么词,全班交流,老师适时评价。

  4,学习书写。

  (1)观察要书写的字,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未:与末比较,第二笔横比第一横长。

  摘:右边不是商,商字里面是八口,而摘的右边有十口。

  叔:右边不是反文旁,而是又字。可用顺口溜的方式帮助记住上上下小右又叔。

  船:右上部是撇,横折弯。不要写成几字。

  端:左窄右宽。右下部不要加一横。

  镜:左窄右宽,右下部不要少一横。

  想,面:上下要均衡。

  (2)出示字卡,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对照笔顺,试着写一写生字。

  (4)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将写得好的作业展示出来,表扬鼓励。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未摘面端叔船想镜

  条花茶父只子来念

  2,填空。

  一( )水一( )镜子一( )风

  ( )的星星( )的夜风( )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