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1 13:37: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知道水中倒映的现象。

  3、丰富词汇:“倒影”。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大水盆,盆里盛有清水。准备一些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分散活动“看倒影”。准备一些较大的水盆,盆里盛有清水,让幼儿看水中的倒影:“我们在镜子里能看到自己,我们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样的?”让幼儿分散活动,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儿拿着物品)。

  活动后进行谈话:“在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个纸月亮,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月亮在哪里?月亮什么时侯出来?”“月亮出来了会不会有倒影呢?在哪里有倒影呢?请听故事‘找月亮’”。

  教师讲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提示幼儿:“再听的时侯要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猪纸偶,教师操纵纸偶讲第二遍故事。

  3、讲故事进行提问,边问答边教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说话。

  “开始,猪老大对猪老二说了什么?”

  “第一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第二个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后来发现月亮的小猪是怎样说的?”

  让幼儿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谈话:“想一想,还可以在地上找到哪里的.月亮?”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扩散。

  5、教师操纵纸偶,以小猪的口吻对幼儿说:“喜欢听我的故事吗?我带着你们再讲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带领幼儿讲一遍故事。

  “我是爱动脑筋喜欢发现的小猪,你们是不是也喜欢发现呀,今天晚上你们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几个月亮。”

  鼓励幼儿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组织谈话:“我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我用什么办法映出了月亮?”

  让幼儿讲述各自的探索与发现。

  附故事: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猪老大和猪老二在一起,小猪老大说:“听说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说:“真的?那我们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说“好!”

  他俩请来了一群小猪,四处去寻找。走到山泉边,一只小猪高兴地叫起来:“哇,山泉里有一个月亮!”另一个小猪又说:“哇,露珠里有一个月亮!”另一只小猪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个月亮!”它们还看到水桶里有一个月亮,镜子里有一个月亮,水潭里有一个月亮,望远镜里也有一个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数不清。一只小猪意外地发现,每头小猪的每只眼睛里都有一个小月亮呢!

  小猪们带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兴兴回家去。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发生变化的海带

  2.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3.瘪的乒乓球一个。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千姿百态的睡姿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

  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 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 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 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

  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

  (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1)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1)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2)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3)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2)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4)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思考幼儿园为什么“出汗”,了解室内潮湿的基本原因。

  2.知道处理潮湿的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活动前幼儿看过、摸过幼儿园“出汗”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外面的太阳好烈啊!看,你们的额头上都有什么了?为什么会出汗呢?

  2.师:人热了就要出汗,你们有没有发现幼儿园也会“出汗”?在哪里发现的?它的“汗”跟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幼儿园的墙上、地面上,甚至我们的桌子上都有“汗”,还会有黏黏的感觉。

  二.展开

  1.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幼儿园也热了吗?

  2.师:其实这是因为春天比冬天暖了一些,空气中就有了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小水珠,它们飘到地上,飘到墙上,落到我们的桌子上,上面就像“出汗”了一样。

  3.师:有什么办法能让空气干燥一点呢?(可以多通通风、换换气,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就不会“出汗”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一个小镜子照来照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镜子真好玩,你们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

  (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影。)

  (3)墙上的光影会动吗?你是怎样让它动的?

  (光影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影,还能让光影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玩互相"追逐"的游戏

  (1)你们是怎样玩"追逐"游戏的?

  (2)怎样才能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追逐"太好玩了,你的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勺子"哈哈镜"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讨论)

  2、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四、镜子真好玩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阳光玩镜子,探究光的折射。

  2、请幼儿互相说说在镜子里看见了什么?

  3、幼儿在玩镜子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11-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12-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12-20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8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