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案

时间:2023-05-02 16:54: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手指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手指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手指教案 篇1

  手指编故事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手指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记住手指游戏的动作。

  激发对手指游戏的喜爱。

  游戏准备

  小手本领大的视频。

  《手指变变变》儿歌。

  游戏过程

  一、小手本领引入。

  1、教师和幼儿讨论小手都能干什么?

  2、让幼儿说说自己小手的本领。

  3、观看视频,说说屏幕里的小手能干的',有没有我们小手不会的。

  二、学儿歌。

  1、老师来教你们收个关于手指的儿歌,这首儿歌还有相关的手指游戏动作那!

  2、等你们学会了儿歌,老师在教你们手指游戏动作好不好?

  3、教师领幼儿说儿歌,反复熟读。

  三、手指游戏

  1、教师先示范的做一遍,给幼儿们看。

  2、教师说一句儿歌,做相应儿歌的手指动做。

  3、教师反复带幼儿多做几遍后,鼓励幼儿自己做。

  4、集体幼儿反复继续游戏,教师给予表扬。

手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手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手指五兄弟的争吵》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以“五个拇指兄弟的争吵”为主要线索,具体讲述了五个拇指开始都以为自己本领强,是最有用的。后来,小主人让它们单独拿起笤帚扫地时,却谁也办不到,最终还是靠大家一起努力,才把地扫干净!故事中描述五个拇指各执一词,相互争辩的对话,简短明了,非常易于幼儿掌握复述并进行表演,而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也比较好了,因此,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是完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再加上故事所反映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少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到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少“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孩子的“霸道”“自私”,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连建构室的活动和桌面游戏也要你争我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合作,合作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新《纲要》中也指出“在与同伴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而“幼儿园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在中班安排这样一节语言活动,希望对孩子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所帮助。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中“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我为这次语言活动设计了以下思路:谈话导入---教师利用指偶边演示边讲故事---讨论问题---幼儿实践活动(搬桌子)---师幼一起做手指游戏---拓展延伸

  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这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对这次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所以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老师表演,仔细聆听老师讲故事,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2、乐意参加讨论问题,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的道理。

  重难点:确立了重难点,才能在活动中有的放失。本次活动的重点我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使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难点是在讨论问题时,幼儿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与同伴合作。

  说教法: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角色游戏法。

  说学法: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我也作了以下准备:五个拇指的指偶、笤帚一把、方桌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饭前的手指游戏做一遍好不好?“五只小猴荡秋千,桥下鳄鱼被水淹”游戏结束,老师夸奖幼儿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选择这样的开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可是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的故事是小玉的五个手指在一起吵架了,咦!它们为什么会争吵呢?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神气的坐坐好,认真听王老师把故事讲完吧!(提问法及悬疑的开头能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认真的聆听,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二、教师利用指偶给幼儿边演示边讲述故事(以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老师戴上准备好的指偶,边演边讲。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岁至5岁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得到初步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师:小主人小玉要睡觉的时候,听见五个拇指在激烈的争吵,它们都说自己最有用,瞧不起同伴,还理直气壮。大拇指说:“人们都叫我大拇指哥,小玉夸奖别人总是举起我说你真棒!”食指说:“大拇指没有我高,小玉最喜欢用我蘸东西尝味道了。”中指说五个兄弟当中数它个子最高,是最有用的。无名指说:“人们都喜欢我,总是把最漂亮的戒指戴在我身上。”小拇指也嚷嚷开了:“小玉耳朵痒痒的时候总是用我来挠一挠。”正当它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小玉让它们试试单独拿起笤帚把地扫干净了,几个小家伙都一一尝试过,却谁也办不到。后来还是大家一起努力,才把地扫干净。当小主人再问它们谁有用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有用,团结起来力量大!”

  三、讨论问题(这个环节把提问、谈话和讨论有机结合,能让幼儿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师:1.五个手指兄弟单独扫地为什么办不到?

  2.五兄弟同时进行为什么就很快完成了?

  四、实践活动(新《纲要》指出“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幼儿需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来帮助他学习,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获得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个别差异,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发挥的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我选了班级里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物品、爱闹矛盾的一个幼儿过来搬桌子,我知道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当他搬不动时,如果无需提醒,有人能主动帮他把桌子搬回去,那么这次语言活动的难点也就解决了,否则还要反复提醒强调。

  五、手指游戏(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不应该只是孤立的、分割的。它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安排游戏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幼儿最有效、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本次语言活动的结尾,我又安排了手指游戏,让幼儿和我一起一边说,一边做:

  老大有力气,(伸出大拇指)

  老二有主意,(伸出食指,指一指太阳穴)

  老三个最高,(伸出中指向上举)

  老四有志气,(伸出无名指)

  老五个最小,是个小弟弟。(伸出小拇指)

  五个兄弟在一起,团结起来力无比!(攥成拳头)

  活动延伸

  准备利用下周二下午的室内活动,让幼儿团结协作打扫我们教室的卫生,活动形式可以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做一件事情,如擦桌子、扫地,使每一位幼儿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团结起来力量大!

手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团结一致才有力量的道理。

  3、学习作者幽默、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和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重点】了解各根手指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丰子恺独特的表达与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来,看着手,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刚刚是按着我们对手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谈了,作家丰子恺他比我们观察得更仔细,并写下了一篇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手指》

  二、初读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至读通,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手指的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死力抵住

  用劲扳住

  拼命按住

  窈窕

  相貌堂皇

  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

  渺小

  附庸

  找找这些词编排的特点,如第一类词前面两字为力度之词,后面是手的动作之词,它们差别细微,可见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第二类是描写手的外貌的拟人化之词。

  检查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文章写了手指的什么?(每一根手指不同的外形与特点)

  三、细读课文,随机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各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2、选出喜欢的手指、句子来仔细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3、交流:

  ①例如拉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拚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凡是讨好的生活,却轮不上他。(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姆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③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姣好的外形特点)

  以上句子为交流的典型句子,其余随机。

  4、表演五指争论。

  A、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B、请学生谈谈体会。

  5、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它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导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让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写法迁移。

  丰子恺将小小的手指从外形、到手指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禁让人思索。你看到过他笔下手指所从事的事业、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教学反思】

  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手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2、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在读课文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老奶奶的艰苦。

  2、学生理解绿手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

  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伸出双手看手指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没见过绿色的手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认识被称为绿手指的人。

  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2、齐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3、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能称为好园丁?

  (二)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提问: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事情的发展必须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习起因部分。

  (1)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从文中找出。

  (2)理解文中的两个反问句,从中理解:老奶奶有一种对陌生事物好奇的'心情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5、学习经过部分。

  (1)找出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方法。

  (2)一年又一年指的是多少年?

  (3)理解后两句话: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我们从中要理解到老奶奶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4)理解沮丧,注意读音。并用沮丧说一句话。

  6、学习结果部分。

  (1)二十年过去了,老奶奶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学生感知老奶奶当时的心情。

  (2)理解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为什么说长达一年?在这学生感受老奶奶等待结果的急切心情。

  (3)老奶奶把种子寄到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他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的金盏花。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老奶奶对事业的执著。

  (4)当老奶奶接到园艺所长的电话后怎么说的?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我们从老奶奶回答的话语中去体会老奶奶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培育金盏花的美好心情和高尚品质。

  (三)总结

  老奶奶从报上看到园艺所重金悬赏种出纯白金盏花这则启事想去试一试,老奶奶经过20年的辛苦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老奶奶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充满信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这样的园丁才是一为好园丁,在当地被称赞为绿手指。绿手指不仅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因为精神可嘉。

  (四)交流讨论

  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这也是老奶奶的一个心愿,让我们祝愿老奶奶心愿成真!!

  (五)作业

  细读课文,感受老奶奶20年培育金盏花的艰辛。

  (六)板书设计

  起因:重金悬赏培育纯白金盏花不怕困难

  满怀信心绿手指经过: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对事业的执著

  好园丁

  结果:培育出纯白金盏花

  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

手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初步理解abc结构。

  2.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

  3.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熟悉乐曲旋律,初步理解abc结构

  活动难点:

  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音响、图片(小鸟、蜗牛、蛇),图谱,乐器(碰铃,打棒,铃鼓)。

  活动过程:

  1.播放《草原狂想曲》幼儿自由舞蹈,导入活动。

  2.教师:我们的小动物在忙着准备节目,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演奏乐曲。听一听乐曲中都出现了那些声音,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乐曲,幼儿自由打拍子,倾听乐曲。

  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听到的乐器声音。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匹配动物图片和乐器,并讲述原因。

  4.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幼儿感受每个小动物出场时分别做了几次动作。

  5.教师出示图谱,师幼一起感知乐曲。

  6.放乐曲,幼儿根据图谱自由创编动作。

  幼儿根据乐曲的变化自由创编小动物动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分别找出三个动作很优美的幼儿。

  7.邀请三位幼儿上前表演,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打节拍。

  8.播放音乐,幼儿随乐器进行表演。(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9.再次播放乐曲,幼儿使用乐器表演。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可以用这么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那么我们的小朋友也可以使用乐器进行表演。

  幼儿拿乐器进行演奏。(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10.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朋友都很棒,圣诞节就要到了,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狂欢吧。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投放乐器在音乐区,让幼儿大胆去创造、尝试运用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运用故事贯串整节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参与。幼儿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大胆尝试,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能突破重点、难点。

手指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绕口令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这个时候幼儿的咬字还不是很清晰,而老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反复的让幼儿的说绕口令,这样不但幼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样一来,幼儿就完全失去了主动性。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通过手指游戏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用故事的情节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绕口令“小良救羊”,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达到熟记的程度。

  2、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手指来表示并熟记绕口令“小良救羊”。

  活动准备

  草地挂图一张,狼、羊、小良的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草地、山坡、一个小朋友还有羊,可以请幼儿模仿羊的动作和声音)

  2、这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呢,他是谁?(羊倌、小良)他在干什么呢?

  3、这时候谁来了,出示大灰狼,并请幼儿模仿大灰狼。

  4、讨论:

  狼来干什么来了,小良应该怎么做呢?

  二、学习绕口令

  1、这个故事真有趣,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小小手来讲讲这个故事。

  2、先分别学习小良、羊、狼等动作。

  3、边做手指游戏,边背诵绕口令,反复一到三次。

  4、反应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小手放到身后,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看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5、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现在我们要给我们学过的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请幼儿回想一下故事情节,讨论故事的名字并说说看。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小良救羊”这个绕口令,我们是以手指游戏的形式来学的,请小朋友在以后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也用自己的小手来做一做。让我们最后说一遍,不要忘记了绕口令的名字。

  教学反思

  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对活动内容热情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绕口令和手指的有效结合,幼儿能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手指游戏,完成教学活动内容,师幼互动效果显着。

手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百科:

  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

【手指教案】相关文章:

手指游戏《手指谣》教案03-05

《手指》教案12-24

手指的教案02-08

手指律动教案03-27

《手指操》教案03-22

《手指歌》教案10-11

手指歌教案10-26

《手指谣》教案04-03

关于手指的教案03-11

手指点画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