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05 08:26:4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日上午8:30——10:30

  三、材料准备:

  筷子、木株、鼓、保铃球、钓鱼材料、可乐瓶、圈、奖券、奖品等游戏用品、音乐带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大操场及各班活动室

  五、活动过程:

  1、与孩子共同讨论:今天是什么节日?为什么又请来了家长?

  2、 全体幼儿操场集中

  1) 园长讲话

  2) 家委会、幼儿代表发言

  3) 体操表演

  4)共同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3、游戏(游戏亲子活动)

  2人3足

  目标:培养合作能力,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准备:绑带若干、转弯处放一个椅子。

  玩法:家长和孩子手各绑住一只脚,成2人3足。老师发出口令后,从起点线开 始向前跑,饶过椅子跑到事先指定的'地方。

  规则:分4组进行游戏,每组请1位家长和幼儿参加,谁先到达指定的地方就算谁胜。夹木株

  目标: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筷子、木株若干

  玩法:家长与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把木株从一个盘子夹到另外一个盘子里。多者为胜。

  规则:分4组进行游戏,每组请1位家长和幼儿参加,多者为胜。贴鼻子

  目标: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准备:头像、磁铁

  玩法:幼儿在三米处走到头像前,根据判断在头像的适当位置贴上鼻子规则:每次组请1幼儿参加,贴对者为胜。

  保铃球

  目标:培养幼儿目测力和判断能力。

  准备:保铃球若干

  玩法:幼儿在三米处对准投球,看倒下多的为胜

  规则:每次组请1位幼儿参加。

  蚂蚁搬豆目标:提高家长和幼儿合作的能力。

  准备:蚂蚁头饰6个。背景音乐《蚂蚁搬豆》

  玩法:爸爸妈妈或一个家长做蚂蚁,孩子做豆,蚂蚁想办法把豆搬回家,可以 抬

  着走,也可以抱、背,只要豆离地面。

  规则:分6组进行游戏,每组请1—2位家长和幼儿参加,运豆时豆一定要离开地面,哪组先到为胜。

  套 圈

  目标:培养幼儿目测力和判断能力。 幼儿园20xx年迎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准备:收集空饮料瓶 圈若干

  玩法:每人发5个圈,幼儿在三米处对准套圈,套中的多的胜出。

  规则:每次组请1位幼儿参加,站在线上 ,不超线。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接近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准备

  小白兔头饰、小白兔、蘑菇图卡、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可爱的小白兔)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它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很短,耳朵是竖起来的)

  (2)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注意告诉幼儿兔子是以苜蓿草为主食,以萝卜、青菜为辅食,否则会导致兔子腹泻)

  (3)兔子的叫声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或生气了。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抱它碰它,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2〕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或很高兴。如果大声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带兔子去看兽医。

  3、学习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4、游戏

  互动: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戴上小兔头饰扮演小兔。哨声响起,小兔们依次拿着小篮子采蘑菇(途中设置简单障碍,而且每次只采3个蘑菇),活动结束后看看那一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师评价总结。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

  活动流程:

  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重点提问: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游戏: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阶段的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已有了“收银员”、“理货员”的.角色意识,并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欢迎光临”、“再见”及介绍优惠产品。这些表明D#锥的角色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在游戏中得到表现。现阶段常见幼儿自语“我去买菜”、“宝宝来洗澡”。但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买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饮料,一家子都去买;有时人人在烧菜,有时人人围者娃娃转……上周我和一幼儿都理了一个新发型,幼儿们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

  (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用途,知道要保护好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1、 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 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 娃娃脸一个、五官。

  4、 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观察了解——亲身体验——看图交流——操作探索——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理解自己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架照相机,给小朋友们照相,来,你们笑一笑(咔嚓,咔嚓)。

  老师从相机里取出一张相纸(只有头,无五官)。

  师: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怎么了?我们来照照镜子,看看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

  师:这张照片上的小脸缺了什么?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谁来告诉老师。(小朋友们说)

  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幼儿讲述,老师把五官一一贴在相纸上。)

  一边贴,一边说儿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耳朵。

  2、 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五官的作用。

  师: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能不能看见老师呀?(小朋友闭上眼睛看不见)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亲身体验。)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3、 通过看图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五官。

  师: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教师出示各种图片)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看电视不能靠太前,不能用脏手揉眼睛。

  不能用手抠鼻子。

  不能拿小棍捅耳朵。

  4、 通过游戏,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5、 进一步自我提升。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活动结束

  做游戏结束活动。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并能通过活动创编出不同的姿态来做小鼓。

  2、懂得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小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节奏和身体姿势、方位敲鼓。

  活动难点:同伴合作敲鼓。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欢沁》

  经验准备:幼儿已感知过音乐及其节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提问:你们看到过鼓吗?鼓是怎么敲的。

  小结(过渡):原来你们看到过这么多的鼓,今天请你们看一看,我的鼓在哪里。

  二、单人鼓

  1、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身体鼓的动作。

  提问:我的鼓在哪里?(身体上)

  我的鼓都敲在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敲的?

  小结:我的鼓在脚上、腿上和手上,我的这些部位都会活动;而且是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敲,还有一个调皮的小鼓藏起来了。

  2、师生共同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坐在座位上)

  语言指导:我的小鼓很听话,它在脚上敲一敲……变——拍拍拍,小鼓藏起来,骨碌骨碌啪。

  重点指导:“变——拍拍拍”的节奏,变的后面要停一下,然后再拍三下手。

  3、师生再次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站在空位上)

  重点指导:踏步走的时候,头要左右摆动,面带微笑。

  三、创编“变”的动作。

  引导语:调皮的小鼓还会变不一样的动作来敲呢?看看我是怎么变的。

  1、教师变出不一样的动作,请幼儿观察。(教师演示鼓的高度变化、方位变化)

  2、幼儿创编动作。

  引导语:请你们也来做做调皮的小鼓,变出不一样的动作,看谁的身体最灵活!

  1)教师单一说“变”——;“变”——;“变”——

  (变得有创意的幼儿,教师就去拍拍这面鼓)

  2)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展示动作。

  提问:他们的动作有创意吗?好在哪里?

  小结:他们的身体真灵活,可以蹲下,可以把手举得高高的,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方向,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

  3)再次尝试创编。

  四、朋友鼓

  引导语:刚才是一个人敲鼓,我现在想要找个朋友跟我一起敲。

  1、 教师与一名幼儿尝试合作示范朋友鼓

  提问:我们的朋友鼓是怎么敲的

  小结:我们首先分配好鼓和鼓手的角色,面对面站好,然后鼓手去敲鼓,左右手交替拍,小鼓要变出不一样的动作。

  2、 个别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敲朋友鼓

  重点指导:

  1) 两人协商确定好鼓和鼓手的角色。

  2) 在敲鼓的时候左右手交替拍。

  3) “变”——的动作要有创意。

  4) 眼睛看着朋友,面带微笑。

  3、 邀请同伴,全体幼儿共同敲朋友鼓

  ﹡教师参与其中,观察指导并与幼儿共同游戏。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主题《酸酸甜甜的水果》活动的开展,在一次活动中,小班几个幼儿在讨论着爱吃的水果,有说爱吃苹果,不爱吃梨,有人说爱吃梨,不爱吃苹果……,听着这些话,我意识到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刻,但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偏食坏习惯,为纠正这个坏习惯,我设计了一个“我会做水果沙拉”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部分水果,增加知识,培养幼儿不偏食好习惯。

  2.让幼儿体验参与乐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操作及品尝水果沙拉。

  活动难点:

  把不爱吃的食物变成爱吃的食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水果实物若干:苹果、梨子、香蕉、火龙果、葡萄、桃子等。

  2.各种水果削皮、切块备用,沙拉酱、餐具。

  3.做好的水果沙拉少许。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提问导入:“小朋友,今天和老师去认识许多新朋友,好不好?”

  2.基本环节:

  来到盖住水果娃娃的地方,小朋友们东张西望,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老师揭开盖的材料,露出许多种水果娃娃。

  (1)说一说: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娃娃吗?请举手说一说。

  (2)认一认: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说出一些水果娃娃的名字。现在我们把这几种不认识的水果娃娃来重新认识一下,让它们做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3)尝一尝:小朋友们,现在看一看老师做好的水果沙拉,老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把它吃下去,你会变得更漂亮。小朋友们每人一套餐具,津津有味品尝起来。

  (说一说)水果沙拉里面有什么味道?

  幼儿回答“有苹果味”、“有梨子味”、“有草莓味”、“有香蕉味”、“有葡萄味”…….“好吃吗?为什么?”“好吃,因为许多水果味道都有了。”

  (做一做):为了小朋友以后经常能吃到水果沙拉,我们来自己做。拿起小碗,小碗里装有削好皮的.水果切块,请你们调上沙拉酱,再搅拌一会儿,就做好了。

  (吃一吃):小朋友们每人一套餐具,吃得真香。

  3.结束环节:小结:水果沙拉真好吃。

  在老师指导下,幼儿收拾整理活动室,一个接一个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评析:通过“我会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动的开展,我班幼儿有了很大变化。家长反映幼儿吃饭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爱吃水果了。家长说这项活动帮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优势:

  (1)选材实际,来自于熟悉的生活环境;

  (2)通过看、说、尝、做、吃一系列参与活动环节,达到活动目标。

  (3)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

  (4)增长了一些生活知识。

  不足之处:

  (1)活动衔接不连贯;

  (2)组织和设计活动时,留给孩子自由空间较小;

  (3)活动气氛差。

  今后改进:考虑活动的衔接、氛围,幼儿活动时的主动性。

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尝试按教师指令,一个跟着一个在绳上走,发展走、平衡等动作协调性。

  2、能根据长绳的变化,探索沿曲线快走的方法。

  3、喜欢玩长绳,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长绳、小动物标志、提示幼儿穿运动鞋

  创设情境:

  1、森林,小河2、音乐、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这么好听的音乐,快跟妈妈来活动一下吧!”

  随音乐热身,重点练习膝、踝关节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尝试在绳上走,体验与平时走路的不同。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绳子做的小路与我们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2)帮助幼儿梳理在绳上走的`技能。

  (3)小结进入下一环节。

  2、探索沿曲线快速走的方法。

  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在绳子上走的又快又好?

  幼儿探索方法,教师观察指导

  3、集体游戏:走小路

  (1)要求幼儿随音乐,由快至慢,由慢至快走。

  (2)设置游戏情境,请幼儿尝试在长绳上搭肩走,看谁走得稳。

  (3)教师观察幼儿动作,及时指导。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

  教师小结,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小班教案 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进一步巩固对于小鸡和小鸭的认识,学会对于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准备:

  放有小鸡和小鸭数只的纸箱子。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装有小鸡和小鸭的纸箱子展示于幼儿面前,告诉幼儿纸箱子里有小鸡也有小鸭,将幼儿区分开来。分别放在另外两个纸箱子里。

  2、教师请幼儿观察小鸡和小鸭的不同点:小鸡嘴尖尖,小鸭嘴扁扁;小鸡喜欢吃小米,小鸭喜欢吃小鱼;小鸡叫声是叽叽,小鸭叫声是呷呷。小鸡的脚爪也和小鸭的不一样。

  3、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下来,感觉效果不错,幼儿也很感兴趣,除了完成了既定目标,幼儿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乐趣,这是活动的.成功之处,但是也存在了一些缺陷,比如活动时间较长,没有运用一些实物等,当时把最后的幼儿操作也在活动中进行了,虽然时间过长,但是仍然完成了操作。但是一个小班活动还是不宜过长。如果能把最后的环节放到区域活动,我想效果也会很好。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1. 通过玩纸棒,体验纸棒活动的乐趣。

  2 .练习隔物跳等基本动作,锻炼身体综合运动能力。

  3.感受废纸的一物多用。

  活动重点:练习并掌握双脚隔物向前以及向左向右跳

  活动难点: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欢快的歌曲 纸棒人手一个 适合活动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手持纸棒,排成一列来到场地上,边拿纸棒边模仿各种动作,逐渐维成一个圈。

  2教师组织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 告知幼儿,今天老师和小朋友都带来了纸棒,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纸棒的'不同玩法,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本领最大,还要注意安全。

  2.让幼儿分散自由玩纸棒,如:骑马,独木桥,孙悟空的金箍棒,

  举重,擀面……教师观察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状况。

  3.请有创意玩法的幼儿演示玩法,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共同学一

  学。(在教师带领幼儿模仿他人玩法时,配班教师放出相应的音乐)

  4.表扬鼓励幼儿,小朋友们真棒,老师现在也发现了一种玩法,就是把纸棒放在地上摆整齐,可以练习隔纸棒向前跳,以及向左向右跳,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5.请配班教师在场地摆好一排排纸棒,教师向幼儿讲解隔物跳的

  基本方法(双脚并齐,屈膝向前跳),并向幼儿做出完整示范。

  6.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循环练习隔物跳,尝试不同的跳法,隔物跳

  以及左右向前跳。(配班教师放出相应的音乐)

  7.全体幼儿完成集体活动之后,教师做以简单点评

  (三)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完得开心吗?如果开心,那下次我们再探究纸棒的不同玩法。

  2、手持纸棒在音乐声中做拍腿、拍肩、挥手等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本班自制玩具区投放皮球,使用纸棒赶皮球,把纸棒变飞镖等体育用品。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时进行练习,并进行各类运动的有趣玩法。

  亲子活动: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随时发现的废旧报纸,与家长共同制作体育用品,并与家长共同游戏,锻炼身体。

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2.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来表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学说短句:“***,快来帮我拔萝卜”!

  二、活动准备:

  1.实物萝卜一个、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拔萝卜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环节中,我应用了实物演示法,首先我出示萝卜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出示萝卜),然后通过提问的方法,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猜一猜萝卜是谁种的。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第二个环节中,我应用语言情境法生动的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故事内容。在观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认真、安静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首先我向幼儿提出倾听要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这

  (三)第三个环节:理解故事,学习故事语言,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播放课件),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那么大一个萝卜老公公一个人拔的动吗?那么老公公请谁帮忙?是怎么喊的?老婆婆又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分别模仿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声音和动作来喊,要求幼儿模仿老公公与老婆婆两种不同度往下沉的声音,如果幼儿表现力不够,可以让幼儿通过听录音比较后来把握。用正确的语言,语调为幼儿做出示范在小班年龄段是必要的.。

  2.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的语气。要求小姑娘说的欢快,响亮;小狗的声音顽皮些;小猫说的可爱些;小老鼠的细声些。同样是以幼儿创设想象肢体动作和语调为主,在想不出的情况下,我应用示范法,首先和小朋友进行师幼对话,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幼儿有个参照性,从而调整自己对人物语言色彩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主题,也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公公一个人拔不动萝卜?为什么老公公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后就拔的动了?“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幼儿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幼儿对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提出问题:“平时老师看见地上有许多积木没有整理,只有老师一个人整理不完,那怎么办呢?”让幼儿知道可以请小朋友一起来整理,人多力量大一会就整理好了。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故事,运用故事中道理来理解生活。

  (四)第四环节是通过故事表演,进一步体会人多力量大。

  1.首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头饰分组表演故事(展示头饰)。

  2.然后,出示萝卜道具,瞧,我们班也长了个大萝卜,先请一个小朋友来拔一拔,拔不动,所以邀请全班幼儿一起来帮忙,从而进一步体现故事的欢乐性,将活动推到一个**。最后在《拔萝卜》的音乐中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优秀的小班教案02-26

小班的游戏教案03-03

小班《飞机》教案03-03

小班太阳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