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5-21 14:45:1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社会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大班社会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松鼠爸爸爱护家人、不怕困难的品质。

  2。在说说画画中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

  活动流程:

  谈话引入——欣赏故事——设计手套

  (一)谈话引入谈话导入课题,导出《两只棉手套》

  ——冬天天气很冷,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手套,手套有什么用处?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想一想小松鼠把手套用来做什么了?

  (二)欣赏故事

  1。看图讲述故事——看图片听故事第一段,松鼠爸爸想要做什么?(给松鼠妈妈找一个暖和的.树洞生松鼠宝宝。)——看图片,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松鼠爸爸找到树洞了吗?为什么又走了?(松鼠爸爸找到了一个树洞,可是熊已经住下了,所以松鼠爸爸只好走了。)——第三段,松鼠爸爸又找到了哪里?可为什么也不能住?(松鼠爸爸找到了小刺猬的洞,只好再去找其他地方。)——松鼠爸爸和松鼠妈妈怎么样了?爸爸找到了什么?(他们很着急,松鼠妈妈哭了,松鼠爸爸只好再去找暖和的地方,突然松鼠爸爸看到雪地里有一只棉手套,就让松鼠妈妈住进去了。松树妈妈生了五只小松鼠,他们很调皮。)——松鼠爸爸住进去了吗,为什么?(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里,可是里面太挤了,松鼠爸爸只好在外面用尾巴给松鼠妈妈挡风雪。)——看到这里,你觉得松鼠爸爸怎么样?为什么?(很好;很能干;很爱松树妈妈和小松鼠)——谁来了?松鼠爸爸会怎么做?幼儿自由想象讨论。(把手套还给小男孩,再去找其他地方;请小男孩把手套送给他;……)——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把另一只手套也送给松鼠一家)——一起看图,揭晓故事结尾。松鼠爸爸是怎么说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做的?

  ——你们觉得这只松鼠爸爸怎么样?(很有礼貌,知道别人的东西要及时还回去。)

  2。小结:这只松鼠爸爸很能干!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关心和爱护,碰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松树爸爸能自己解决困难,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有没有碰到过困难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幼儿自由发言。

  (三)设计手套——小男孩的手套有了个大用处,那如果我们也有一双手套,你想送给谁?为什么?(送给好朋友,让她冬天保护好自己的手;送给妈妈爸爸,妈妈早上上班很辛苦;送给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过冬;……)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可以让幼儿尝试着自己设计手套。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让幼儿感知卡的特性,懂得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激发幼儿对卡的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探索。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磁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使用的便利。

  2、体验合作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到的各种磁卡;统计表四份;小树四棵;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收集的磁卡,了解磁卡的不同作用

  你收集了什么卡,有什么用?

  幼儿自由讲述

  (医疗卡、交通卡、银行卡、充值卡、观光卡、会员卡……不同的卡有不同的用处,有了这些卡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

  二、按磁卡的作用做标记、分类

  怎么分呢?

  每张桌上都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一样作用的卡放在一间房子里。那么怎样才能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卡住的房子呢?

  如果是银行卡的家,可以设计什么标记?

  如果是会员卡的家,我们画个什么标志呢?

  幼儿合作设计标记、分类。

  3、说说哪一组能最快地拿出顾客想要的商品,体会层级分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货物分了又分,又整齐又方便,顾客来购物一下就能找到)。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布置旅游商品柜台,丰富“开商店”的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在过程中,参与了,体验了,提高了,成长了。让我们继续探究,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历练能力,展现才华。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要乱扔西瓜皮,不乱扔废物。

  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讨论知道废物要扔在垃圾桶中,不能随便乱扔。

  3、初步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若干幅有关环境卫生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背景图:“小朋友看看,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一下。“你觉得这个娃娃怎么样?为什么?”“结果怎么样呢?”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总结,顺势念出儿歌。

  “西瓜皮扔满地,这个小朋友知道错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呢?”“头上长了个‘小西瓜’是真的吗?到底是什么呢?”“你认为这个小朋友作的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2、教师与幼儿根据背景图一起朗诵儿歌。

  ⑴集体朗诵。

  ⑵个别朗诵。

  教师根据幼儿朗诵的情况给予反馈。

  3、出示相关环境卫生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你觉得谁做的正确?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与评价。

  4、讨论环境的卫生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做法。

  提问:⑴如果环境卫生很差,会怎么样?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

  ⑶我们平时扔东西时,应该怎样保持环境整洁?

  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不乱扔废物的习惯及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

  儿歌:头上长西瓜

  有个坏娃娃,

  爱吃大西瓜,

  瓜皮满地扔,

  他还笑哈哈,

  哈哈哈哈…

  自己滑一跤,哎呀…

  头上长了个“小西瓜”。

  小百科: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擦桌椅的程序,感受物体表面大小与擦拭方法之间的关系。

  2.增强值日生(即小组长)检查、提醒组员认真工作的意识与行为,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足够数量的水桶、洗涤剂、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激活已有经验,交流擦桌椅的程序与方法。

  1. 提出劳动内容:各小组将前一活动中分到的桌椅擦干净,劳动时请值日生(即小组长)负责各组组员的工作。

  2. 交流擦桌子的程序和方法:桌椅要擦几遍?分别用什么擦?怎么才算把桌椅擦干净?要擦哪些地方?

  程序:先用抹布沾加入洗涤剂的水擦,再用清水擦一遍。

  方法:桌子椅子的每一面都要擦到。(结合椅面、靠背、桌面等结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合于劳动过程中)

  二、 分组擦桌椅,教师巡回指导。

  1.了解并及时组织幼儿交流擦的'方法,知道表面大小不同,擦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如:桌子面大,抹布推开,手掌按在抹布上擦;面小的地方,用手指顶着抹布的一个角来擦等)

  2.了解各组分工合作的情况,引导值日生(即小组长)关注组员劳动的情况并进行检查。

  3. 及时换水。

  (引导幼儿感悟擦桌子椅子的不同部位,所使用擦拭的方法也不同,掌握劳动的技巧)

  三、 体验劳动成果,感受人多力量大。

  桌子椅子变干净了。如果教师一个人擦,会花很多时间,而且很累。而大家一起劳动,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干得很轻松。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家乡的景点和特产,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家乡的美丽之处。

  2、热爱自己的家乡,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二、活动准备:

  视频宣传片《生态旅游——中牟行》、快板《夸夸中牟县》、课件《中牟特产》、中牟导览图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中牟的地理位置(边播放导游图边介绍——中牟县位于河南中部,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

  (二)、基本部分

  1、中牟有很多的旅游景点,小朋友能说出多少呢?(幼儿发言)

  教师小结:下面就由我这个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景点吧!(同时播放各个景点视频)

  a、绿博园

  b、方特欢乐园

  c、四牟园

  d、潘安游乐园

  e、雁鸣湖

  f、天鹅湖、等

  2、播放记者采访的录像《生态旅游——中牟行》

  提问:记者采访了我们中牟县的哪些景区?作为一个中牟的`小朋友你看到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幸福、荣幸)

  3、请幼儿讨论:中牟县有哪些特产?讨论后大胆发言。

  教师小结:中牟的特产有西瓜、大蒜、雁鸣湖大闸蟹、朱固的苹果等、弘亿庄园的大草莓等等。(同时播放特产视频)

  4、请小游客欣赏小朋友自编自演的节目——快板《夸夸中牟县》

  欣赏完节目,你觉得中牟县怎么样?(美、富裕、像人间仙境一样)

  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中牟这么美,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本领,将来把中牟建设得更加美好。

  5、请小游客画一处你自己认为中牟最美的景点。

  师:小游客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中牟景点和特产,大家都美丽大中牟感到自豪,不如我们把美丽的大中牟画下来,回去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吧!(幼儿绘画美丽中牟)

  6、请小游客拿着你的画向大家介绍你所画的是哪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幼儿相互介绍、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游客们游览了家乡的美丽景点,了解了家乡的特产,最后我想请大家跟着导游跳一曲中牟版《小西瓜》来结束今天的旅行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学的环境。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环境与材料:

  1、事先与附近小学联系好参观事项。

  2、《健康社会》。

  一次备课

  1、参观前谈话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学是什么样的?

  我们今天去参观"唐马路小学",还要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做游戏。

  教师介绍参观小学的注意事项,如应有礼貌、专心听老师讲课、遵守纪律等。

  注意观察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参观小学校

  参观小学的环境。

  观看小学生升国旗和做早操。

  与小学生一起上课。

  体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3、回园

  回园后,组织幼儿交流参观小学后的感受。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医院是看病的地方,了解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职业特点。

  2.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询问,大胆讲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联系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拍成录像(着装,带医药箱、听诊器、压舌板等)。

  2.丰富幼儿有关医院的知识经验,医生及人物动态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有经验。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到医院就诊的经历。

  师:我们都生过病,也去医院就诊过。那请小朋友来谈谈你到医院看病的情景,好吗?

  二、欢迎医生伯伯(阿姨)。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阿姨,我们听她介绍一下自己。(观看ppt)

  师:这位阿姨是做什么的?(医生)她在干什么?(看病)请小朋友观察这位医生阿姨穿的`什么?手中拿了什么?(医生用听诊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等)。请小朋友们来模仿一下医生阿姨看病的样子呢?(请个别模仿医生)。

  三、幼儿向医生咨询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问问医生阿姨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呢?(请幼儿问问题)

  四、师幼共同交流活动中搜集到的信息。

  师:刚才,小朋友问了那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看ppt)结束:医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关于医院的信息,我们在这里也谢谢她!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分段讲述故事,逐层分析故事内容来逐步完成,从中感受文具的心情,迁移自身,现在本班幼儿在写数字的时候,常用到铅笔橡皮等,但由于用法不当,也会让它们变成医院,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具,知道每个文具的用法。但活动结尾教师可以出示几组破旧的文具,让幼儿找找修谱的方法,能更启发幼儿保护的愿望。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知道对人有用处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2.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并从恐龙来到城市的遭遇中感受恐龙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形体特征及性格特点;

  2、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恐龙的图片及有关知识、显示故事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认识恐龙)

  1、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还有一种比大象、鲸鱼大得多的动物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观看恐龙的图片)它是什么动物?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说说你对这位恐龙朋友了解多少?

  2、老师适时补充。

  二、基本环节。(听故事、谈感受)

  1、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启发想象和说话。

  (1)大恐龙来到城里,心情怎样?(高兴、急切)

  (2)大恐龙走在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想象并演一演大恐龙走路的样子及它的“大”造成的麻烦。

  (3)大恐龙走在铁路上: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的“重”造成的麻烦。

  (4)大恐龙走在胡同里: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脖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体会恐龙的心情。

  (5)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干什么?大恐龙在做什么?“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地方?

  (6)马路被恐龙堵住了,怎么办呢?重点引导孩子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大恐龙变成立交桥后,人们喜欢它吗?

  (7)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

  2.配合课件,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提醒幼儿认真倾听。

  三、结束部分(启发想象,寓教于故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复述有感情故事。表演故事。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大恐龙?想学习它吗?你会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充分说说。知道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象大恐龙变成立交桥还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猜猜恐龙最后怎么样了?你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

  我在大阪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恐龙的心里活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的想象。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的想象,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另外,我在提问时还注意了提问的角度和幼儿的经验有关,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现有的知识水平。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安全教案11-05

大班社会《饺子》教案11-06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0-04

大班社会教案11-30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3

大班社会龙的教案03-20

大班社会教案01-02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1-3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