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实习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3-09-04 17:50:33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0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吧,需要好好地写一封实习报告总结一下。那么好的实习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0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1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任务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

  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

  时间:

  8月29日—9月3日

  路线地点:

  幕府山——燕子矶

  汤泉湖——阳山碑材

  火石峰——棒槌山

  黄山

  六合方山南采场

  四、实习内容

  南京地质地貌概况

  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米。如钟山、孔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实习路线一:幕府山——燕子矶

  实习内容:

  1、观察沿江南岸呈直线状延伸的悬崖峭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断层崖壁上的擦痕,构造岩等特征。

  2、观察幕府山小背斜。

  3、观察燕子矶地貌特征。

  4、观察白垩纪上统浦口组岩性特征。

  5、观察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现象。

  幕府山地区位于南京北郊,频临长江,本区发育有自震旦系上统至下中三叠统地层。

  地层:

  1、震旦系灯影组。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产有藻类化石。

  2、寒武纪下统幕府山组。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硅质页岩,黑色含碳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上部以浅灰,粉红及黄褐色中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3、白垩纪上统浦口组。为棕红色,灰红色砂砾岩夹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实习路线二:汤泉湖——阳山碑材

  实习内容:

  1、观察本区志留系,泥盆系岩性及其特征,并根据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分析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察大石碑断层。

  3、观察大石碑周围的地貌,分析其与构造,地层之间的关系。

  地层:

  1、奥陶系

  下奥陶统——昆山组

  主要岩性: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中部为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有时含少量石条带或结核,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与灰质互层,局部含石结核。在此地区溶洞较为发育,侵蚀严重。如燕子矶三台洞。三台洞同燕子矶附近沿江的头台洞,二台洞一样,发育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溶洞大致分为三层,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

  2、志留系

  (1)、上中志留系——坟头群

  主要岩性:灰黄、褐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砂岩,岩相为海相,主要在汤山地区。泥盆系

  (2)、上泥盆统——五通组

  岩性:上部为黄褐色薄层细粒砂岩,夹粉砂岩,有时还夹白色粘土岩,局部含煤线。中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粗粒含砾石英砂岩。代表地区汤山北坡。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五通组的中上部。中部为细粒石英砂岩,上部石英砂岩夹页岩。该地区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

  3、石炭系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

  岩性:杂色砂页岩及泥岩。层面波纹构造。海陆过渡相,主要在汤山北坡。

  中石炭纪——黄龙组

  岩性:浅灰略带肉红色的纯质灰岩。岩层致密,底部为浅灰色白云岩,含肉红色结核。主要在汤山北坡背斜倾伏端下山处。

  4、二叠系

  下二叠统——栖霞组

  岩性:上部灰黑色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为灰黑色含沥青灰岩。代表地区大石碑北壁断层

  实习路线三:火石峰——棒槌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本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特征,根据其岩性特征等分析其古地理沉积环境。

  2、观察火石峰背斜,测量各要素产状。

  3、观察棒槌山三叠系青龙群地层及岩性。

  地层:

  1、泥盆系上统五通组

  下段:灰黄,灰白色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夹绿色页岩。上段:灰白,灰黄,灰黑色石英细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夹黏土岩,含铁砂岩,炭质泥岩。

  2、石炭系下统金陵组

  岩性比较稳定,下部为黄褐色铁质粉砂岩,含铁石英砂岩,页岩:上部为灰黑色结晶灰岩,含白云质岩和泥质灰岩。含珊瑚和腕足类化石。

  3、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

  下部为灰黄,黄绿色薄—中薄层钙质泥岩,泥岩与泥灰岩,泥质灰岩互层。上部为灰黄,灰色泥质灰岩,灰岩与钙质泥岩,泥岩互层,夹泥灰岩。

  4、上二叠统—龙潭组

  岩性:灰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底部有一层厚约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如棒槌山东北部。

  从地质构造来看,汤山位于汤仑复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统—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底部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

  岩性和地质构造对汤山地区的地貌发育起着主控作用,汤山地区地层岩性分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两大类。可溶岩主要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种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非可溶岩分布在汤山外围,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白垩系的沉积岩,有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

  实习地点四:黄山-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岩浆岩、地貌特征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黄山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成分不同,加上产状各异,使其岩浆岩不论从化学成分到矿物组成上,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1、侵入岩

  根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因素、岩体的变质程度等可将北京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类和变质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中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多呈北东向小型岩体沿断裂带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岩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岩浆活动有侵入和喷出两类。侵入岩体只发现有斜长环斑花岗岩体、四合村辉岩和红石湾辉石岩等。

  斜长石斑花岗岩体沿东西向基底断裂侵入密云群沙厂组的.片麻岩中,与片麻理斜切。岩体东西向延长,为一北陡南缓,向南倾斜的不对陈岩脊。岩石的特点是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面包围一圈更长石或中长石。岩体内有棱角状片岩捕虏体。岩体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长环斑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岩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长环斑黑云母花岗岩,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红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红色;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呈米黄色;细粒花岗岩,呈浅色。

  四合村辉石岩体:呈脉状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组花岗片麻岩中。岩体主要由二辉岩和橄榄岩两个岩相带组成,但分异不好。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绿泥石化等。

  红石湾辉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中的超基性岩体。岩体可分为角闪单斜辉石岩、角闪二辉岩、角闪斜方辉石岩及橄榄辉石岩四个岩相。

  2、喷出岩

  (1)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组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2)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是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每一喷发层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3)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质构成的砾岩、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火山岩系得岩性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岩石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的有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等。

  (4)晚侏罗世东岭台组火山岩

  本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实习地点五:六合方山南采场

  实习内容:

  1、观察上新统六合组砂砾石层岩性特征,;砾石成分,磨圆度,分选情况以及沉积构造,对一定范围内的砾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

  2、观察地层产状和层理类型。

  3、观察六合组与方山组玄武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六合组

  岩性:下部为棕黄色,灰黄色砾卵石,含砂砾卵石,夹含砾细砂扁豆体。中部为棕黄,灰黄色含砂砾石,含砾细砂,细砂等呈韵律互层,交错层,为=微节理发育。上部为细粉砂,粉砂质泥岩,含砂量不均匀。顶部为砖红色含粉砂泥岩。

  2)尖山玄武岩组

  该组下部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斑状结构,裂隙发育。上部为褐灰色玄武质角砾溶岩与灰黑色橄榄岩互层。

  五、实习收获与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其中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层剖面,识别主要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动力地质现象,加之老师的讲解,我把书本所学知识很好的和实际相结合。同时我学会了使用罗盘测量产状,测量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以及如何判断地层、褶皱、断层,进行基本的地质观察,锻炼收集资料和采集必要标本食物的技能。现在我对地质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对地理学的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实习时,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合理分工,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2

  实习地区:

  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

  实习内容:

  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实习时间:

  20xx年 7月 13 日 → 7 月 16 日

  实习课题: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网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头公园

  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涨潮时沟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泽滩面。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 港就有19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

  (1)木榄群落,

  (2)海莲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红海榄群落,

  (7)水椰群落,

  (8)卤蕨群落,

  (9)桐花树群落,

  (10)榄李群落,

  (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3

  一、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学习思想

  二、实习内容

  在中岳庙——后沟。我们了节理形态,表面沟网以及唐窑断层。近距离了解片麻岩、石英岩。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的浅色粒状岩石。一般为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由砂岩和硅质岩经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由于石英在温度作用下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在低温至高温的宽广范围内,主要引起重给晶作用。因此,石英岩在不同的变质相条件下都可形成。远在二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代,嵩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在距今十七到十九亿年前,嵩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嵩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嵩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嵩山高大雄伟的形容。也是如此嵩山地区土壤发育差,土地贫瘠。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通常为中-高级变质作用的产物。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我们第一日采集的为浅绿色黑云角闪片麻岩和白色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岳庙处的背斜山十分典型,岩层与岩层之间分隔十分明显,且为厚层节理。背斜山右侧大约40度,左侧倾角大约20度。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嵩山地质博物馆,嵩阳书院,攀登了俊极峰。了解了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亿年(中岳运动)和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参观了各种岩石及动物化石。同时也对洪积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玄天庙和少林水库。栋梁庄、新新煤矿。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在王堂水库左岸溢洪道处,河流阶地为二元沉积。最上层为粉砂,向下依次为砾石、砂岩。其剖面形态如图。洪积扇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山麓地带,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山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泥沙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其面积可达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与谷地出口处相接的扇顶,坡度可达5°~10°,向扇形地边缘,地面逐渐低缓。山前一系列的洪积扇联合起来可形成联合扇或洪积平原。在登封地区,整个登封市都在山麓洪积扇上,站在太室山半山腰即可清晰的看出。河漫滩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它们具有以下特性: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黄土结构疏松,颗粒之间空隙较多(易受流水侵蚀);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可开挖窑洞)。在登封,我们在梁庄观察到了风成原生黄土经流水再次沉积后形成的黄土地貌。此处土层深厚,达3-5米,直立性良好,但由于受流水侵蚀,其剖面已不再平整。由于黄土易受流水侵蚀,当地应做好防范水土流失的工作。单面山又称单斜山。在单斜构造地区,岩层倾角较缓,软硬相间,受侵蚀切割后,软岩层蚀成谷地,硬岩层突露成山岭,即单面山山体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山脊往往成锯齿形,两坡明显不对称。其特点是1陡缓差别很大2一面坡度与层面一致3山脊走相与岩石走相一致。嵩山是远古地质历史发展的见证,在世界地质史上都是罕见的,如果毁坏将不可再生。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第五天,到联庄——东金店少林河谷底进行实地勘测。少林河谷地貌:少林河河谷纵剖面呈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三部分,其中在河漫滩呈二元结构:漫滩相沉积和河床相沉积,其岩石依次为细粒、粗粒。在哪儿我们一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地质测量,并绘制出了剖面图。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第六天,玉皇庙。学习判断断层。断层上盘前缘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断层是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该破

  裂面称断层面,断层面在地面的露头称断层线。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断层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则断层面上的盘称断层上盘,下面的盘称断层下盘。根据断层上盘的性状,断层崖分为:

  ①构造崖。深受断层控制,阶梯状断层形成阶梯状断层崖;老断层崖形成后,断裂活动复苏,在老断层崖下又出现新断层崖,称复苏断层崖;

  ②侵蚀崖。又称断层线崖,指断层两侧的岩石长期受差别侵蚀形成的崖壁或陡坡。断层崖受侵蚀逐渐消失,但侵蚀作用继续进行,软弱岩石受侵蚀较快而低下,坚硬岩石受侵蚀较慢而相对高起,形成沿断层线突起的崖壁,即断层线崖。如侵蚀崖壁出现于原上升一侧,称顺向断层线崖;如发育在原下降一侧,称逆向断层线崖。断层崖如受侧向沟谷或河流的线状切割侵蚀,形成断层三角面,其谷口流水常在断层崖下堆积一系列扇形地。随着断层的活动,扇地形态也发生变化。参观石淙河,了解卡斯特地貌的发育形态。石淙河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小型石林和溶洞。

  三、实习总结

  通过为期六天的嵩山地质实习,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观察到的景象相结合,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得我们对基本的地质地貌状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4

  一、实习概况:

  时间:xx

  地点:茶马古道、猪儿嘴、青衣江边、陆王沟、老君岗、龙门乡

  时间:xx

  地点: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喷珠泉、上里古镇二仙桥

  实习工具:工具箱、地质罗盘仪、锤子、盐酸等

  指导老师:xxx

  二、实习内容: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此次实习历程中,我们对雅安的雨城区、芦山县、上里古镇等处所的特征地貌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与农业生产利用的关系。

  雅安地层状况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砂岩。且为钙质,风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盐酸能看到剧烈的反应。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位于雅安向斜,南东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为蒙山背斜,轴线为北东走向,地层状况为下第三系名山群,岩层为泥岩、页岩系红粉砂岩。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可观察到的河漫滩及三级阶地。河漫滩为洪水淹没河床以为的谷底部分。阶地是散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具备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长年洪水吞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每一级阶地都是由阶高空和阶地坎组成。

  河漫滩容易与一级阶地混淆,一级阶地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样会被洪水淹没,故可观察到在一级阶地上没有居民点的修建。一级阶地由于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质源,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积与风华作用强于远河岸的 地方,故沉积物的性状出现“进粗远细”的现象。

  二级阶地相对于一级阶地来说,堆积时间较长,沉积物更细腻,质地更适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观察到在二级阶地上分散许多居民点。从地理位置上说二级阶地的地理位置不至于太低,而受洪水的袭击,也不至于太高,影响人们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级阶地均较宽阔,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三级阶地由于形成时间更长,位置更高,受到的风化剥蚀作用越严重,形成白鳝泥。

  四、五级阶地便成为适宜乔木生长的林地。

  2.猪儿嘴

  此地是标准的单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其顺向坡长而缓,地质条件稳固,并且水系发育,合适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稳固,受到风化严重,可以看见多个小山包,同时易发生垮塌和泥石流。从岩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顺向坡的方向流动,在顺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则难。

  3.青衣江边

  在青衣江转弯的地方观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作用,在靠近河边的地方A也同样有居民点。此地看不到一级阶地,是由于在B面有高山,其岩石坚硬,河流对B面的侵蚀作用不强烈,而河水环流对一级阶地有侵蚀。

  4.陆王沟

  在1979年曾发生过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全体遇难的重大地质灾祸。灾难产生时,汽车大小的石头飞溅出100多米。

  陆王沟三面环山,处在单面山的逆倾坡,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很不稳固,同时,在雅安这样一个雨城,降水是常见的,水这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下出发了泥石流的发生,造成了这次损失惨重的泥石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陆王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拦阻地表水的环山沟,引流入河的顺沟,道路旁边的堡坎较其余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这里还有泥石流监测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树林可以固定山体泥土。

  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在陆王沟对面,我们可以看到蒙泉院断裂层的雅安向斜昂扬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岗

  在老君岗可以看见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粉砂岩。此地可以看到球状风化、碎屑风化以及泥岩风化。粉砂岩较泥岩硬度大,用锤头本别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岩更坚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组成更细腻,粉砂岩组成颗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风化形成粘重的适宜耕作的优质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层或块状构造,交叉裂隙的发育,难与溶解以及其等粒结构构成了球状风化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状风化。

  同时在此地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并且自己动手使用地质罗盘来对岩层的产状进行粗略测定,其产状分别为倾角:39°,倾向:184°,走向:81°。

  6.龙门乡

  (1)河流改道

  在本区我们主要观察河流改道,河流两岸的物质分布状况、规律。先从河流两岸的物质分布也遵循一般的分布规律,近河岸粗,远河岸细。河流a岸的河流阶地是本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区域,这里布局了许多农田、房屋建筑。不足的是没有设置完善的排水渠道,不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降低了经济效益,也加剧了人地矛盾,去开垦更加多的土地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本区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此地的水系是从四周像中间流,形成树枝状水系。本区所集纳的地表水渗漏到底部地层中,并逐步形成溶蚀通道和崩塌空间,造成地下岩层中大规模整体塌陷,由于地下水的不断侵漏,所以围塔至今还是一个巨大的活动漏斗,使之形成漏斗状地形。在漏斗状地形的影响下,加上雅安是雨城降水多,使本区的农田布局受地下水的影响极大,水温低、盐分高,对农作物的影响极大。所以本区在农业发展工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治理,也要注重地下水的高排低灌。

  (2)红星村在龙门乡红星村同样可以看见许多的砾岩,农作物在砾岩表面风化很浅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观察到围绕红星村的周围山体的岩层都是泥岩,而此处却有大量的砾岩沉积。因此,这些砾岩也被称为“飞来石”。对于这些飞来石,百姓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漏下的石块,也有说是火山爆发而喷出的火山岩。对于这些说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猜测或者是加以神话来解释。而在学习地质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些岩石的成分与对面远山的成分分歧,极大可能是在数亿年前的造山活动时,地壳板块活动,使同一山体的二边向旁边挤压,在宏大的压力作用下山体断裂,山体两头的岩石在断裂霎时被伟大的推进力弹射进来,散降到到处,构成了我们看到的“飞来石”。这些砾岩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块有客车般大小,还有雕像在上面。这些岩石是四川唯一有记录的“飞来石”,是常见的地质奇迹,对研讨古地质运动、结构活动以及古地壳运动有很大的证据价值。

  7.太平桥

  在太平桥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独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陇西河下切,形成了陇西河高速路桥下的地堑地形。陇西河为幼年河,其弯曲程度大。我们在一级阶地上观察,该处的岩石偏向程度,地质条件稳定,所以可以在这里建筑高速路桥。在这里可以看到几级阶地,周围的农田修有排水沟,水利设施很好。稳定的地堑带给当地人牢靠的农业耕作环境,当地农田布设相当紧凑。

  8.太平电站

  来到太平电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岩夹粉砂岩层。可以看到岩层倾角相当大,接近垂直。这里有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二处断层,始终延长至青衣江,山体中的水系就沿断层裂隙带浸出,在断层口会集淌出。这里的地下水水质好,净化好,甘甜,冬暖夏凉,并且有陇西河的河水弥补,水流一直。并非是有神仙的帮助,而是由于水在岩层中渗透时,矿物质对水有过滤作用,溶解有益物质,大量的溪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同时由于岩层中的多层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对于大气温度来说,相对稳定,冬天时低温高于气温,夏天时,低温低于气温。所以这里的水喝起来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适,冬温夏凉。因为岩层对水体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几度,冬天比人体温度高,夏天比人体温度低,所以喝起来很爽口,并且也不会因为干旱而枯竭。

  根据地层的产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地下水的质量,是否适宜人们饮用,会不会因为岩层中的某种物质使得人们饮用后产生某种不良反应,比如雅安的水资源富含钙质,就是因为地层中大量的钙质胶结,容易使人们患结石。同时了解地下水周边环境,地下水流经岩层会不会有工厂的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造福于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9.陇西大滑坡

  和陆王山一样,陇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环山,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在雅雨的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对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陆王山对滑坡的治理来看,陆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后仍然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陇西大滑坡作为滑坡治理的示范者,这些松散物质还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下移动,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处在于,这里建筑了适合当地雨量、排水量等具体情况的竖沟,工程措施实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生物办法发展得很好,种植了大面积的川农大研发的优良竹子。此竹子的妙处有以下多少点:

  ①竹子根系发达,对土体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②竹子是多年生动物,一年之内就能够长成林;

  ③竹子可以用于造纸,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的踊跃性;

  ④春天可以收获竹笋,为农民提供经济来源;

  ⑤此竹子具有叶片多,叶片大的优点,有助于竹子迅速生长等等。这些措施改善了陇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经济丧失。而此地是去碧峰峡的必经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现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峰峡的旅游资源。

  10.白马泉

  在上里镇的白马泉景致维护区,我们尽管没能进入山里亲自感触山涧发出的“嗒嗒”的马蹄声,但是依然荣幸地观察到了会“吐”水的喷珠泉。白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于山体外部的破碎带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搀杂着大批的空气,液体与气体产生的共鸣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于马儿在奔驰的声音,人们将这种从山体破碎带流出的有声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马泉”。

  喷珠泉的形成原理与白马泉类似,都是因为液体对空气的紧缩,使液体流出地表的瞬间受气流作用而收回声音或冒出气泡。喷珠泉因地势较低,长年有地上水积聚到此,因此终年不干枯。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5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使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二、实习时间:

  20xx年9月16日至20xx年9月20日

  9月16日路线:宾馆——大校场——月照松林

  9月17日路线:宾馆——庐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9月18日路线:宾馆——王家坡——小天池9月19日路线: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9月20号路线: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四、实习内容

  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冰川地貌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冰碛地貌:飞来石;以及冰蚀地貌:三逸乡冰窖,天桥冰溢口,锦绣谷冰川U形谷、含鄱岭冰川刃脊。

  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为冰桌,认为石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主要有三种观点: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呢,还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还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其层里是岩石堆积而成的磨圆度较好,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故我同意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

  锦绣谷冰川U形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含鄱岭冰川刃脊: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位于大校场冰川U形谷口的冰碛剖面,由黄棕色泥砾组成,最大砾石约3.5m、大小混杂无分选,是40—2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曾发现过冰川条痕石及熨斗石,都是冰川成因的有利证据。

  2、庐山的流水地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西谷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

  3、构造地貌--背斜,向斜,五老峰断层崖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仙人洞: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m、深12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

  4、庐山的水系及其演变

  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

  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三、庐山植被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并且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庐山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

  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2、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3、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由调查可知,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四、庐山土壤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1、垂直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②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③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坡向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m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m左右。一般南坡高于北坡约100m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背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2、非地带性土壤

  ①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②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古红土: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五、实习总结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在这短暂的几天中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及气候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得知识,学会了用现实的景象来解释书本上不太理解的地貌特征,学会了怎样去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怎样去认识自然,怎样去判断一个山峰或岩石的形成,怎样去融入一个团体,怎样去配合团体的活动。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仔细分析当地岩石的组成和整体的冰川运动作用,实习时间过短等。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6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xx月xx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五大连池,在大会上老 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 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2、具体行程

  a、xx月xx是日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10点出发,下午3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

  b、xx月xx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笔架山。我们8点半准时出发,徒步行走了将近3个小时,由于天气炎热,大家走的都比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行进。到达山脚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开始爬山,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树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经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散采集,每个人都采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后便下山乘坐客车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们又开始压制标本。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c、xx月xx日是最重充实的一天。我们7点出发,乘车去了火山熔岩冰雪洞游览区。到了游览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在山脚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后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冰洞。把采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后,我们又继续参观了药泉湖。下午压制标本。晚上参观了二龙泉,并爬上药泉山。

  d、xx月xx日我们集体参观了老黑山国家地质公园。

  e、xx月xx日早晨我们乘车返还。

  3、植物的形态学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样性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4、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第二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容易辨认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细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五大连池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国家地质公园,我们看到了在康熙年间喷发的火山经历了几百年岁月以后的状态,那里有火山杨对生命的赞歌,有火山喷发后石海的奔腾,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个五大连池看到的人间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还要到魅力之都——大连的海边去实习,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的更好!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7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与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与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可以起到净化与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与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8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xx年2月10

  2、实习地点:xx

  3、实习内容:与自然地理有关的内容

  4、实习目的:调查沿途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的概况,学会地理野外调查。

  5、实习指导老师:王老师、沈老师、张老师、何老师

  6、学生:xx级地理科学专业的18名同学

  二、实习地区概况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径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

  三、地质地貌

  (二)地质

  该地区属扬子地块。扬子地块的演化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古代,但其形成应在晚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海侵后,扬子地块基底上形成了两套沉积盖层。第一套沉积盖层广泛分布,为震旦系至志留系,其中的震旦系至奥陶系主要是浅海相碳酸盐构造。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泥盆系至中三叠统,其中的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等,都有岩相稳定且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建造,成为本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

  (二)地貌

  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子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

  四、气候和水文

  (一)气候

  全县由湖泊、盆地、中低山脉组成,四周高、中部低,九溪略向红塔区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东北走向较少;海拔最高点2648米(翠峰谷堆山),最低点1690米(九溪河口村);县城1730米,坝区一般在1740米左右。江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6度,属中亚热带半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72.9毫米,且受地形和季节影响十分明显,一般山区大于坝区。

  (二)水文

  澄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抚仙湖流域,主要划分为松散湖积层孔隙水,碳酸盐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县境内有主要河流16条,河道总长184.8公里,最大洪水流量315立方米/秒,多为季节性河流。星云湖为南北向不规则的椭圆形,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平均宽3.8公里,湖岸线长36.3公里,容水量1.84亿立方米,面积34.7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米,平均水深7米,正常水位海拔1722米。

  抚仙湖位于县城东北部,属江川、澄江、华宁三县共有,形如葫芦状,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湖岸线长90.6公里,总容水量185亿立方米,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江川占水面总面积的32.5%,共68.9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150米,平均水深80米,属我国第二深水湖。

  五、土壤与植被

  从昆明到澄江沿途植被包括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从目前看原森植被已被破坏,而以松林(云南松和华山松)、杉林(杉木和油杉)或松栎混交林代替,也有些地区和荒山(石山、土山)也有一定比例。从类型看这一路的植被属于典型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既有水平分异也有垂直分异,土壤类型有铁铝土纲的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半淋溶土纲的燥红土,火山灰土和其他土纲的水稻土。从昆明到澄江沿途一线我们大多看到的是红壤,它属于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在各种岩石如砂页岩、石灰岩上都能发育成红壤,土壤为酸性,肥力低,质地为砂壤土、粘壤土。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或水分多湿度大的地方,易变成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质地粘重,不利于耕作,有机质含量不高。

  六、自然灾害

  云南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本区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云南2/3以上的自然灾害在实习区都能找到,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等。

  七、自然资源

  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实习区自然资源也和全省一样丰富。

  (一)生物资源

  沿途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很低,如:石林、弥勒、开远等地,弥勒到开远公路两旁都是低矮稀疏的坡柳。而有的地方森林覆盖率很高,大围山、古林箐等地,地方特有种多,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高山栲、黄毛青冈等;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望天树。

  (二)水资源

  水资源指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大气降雨是它的补给来源。降水到地面后形成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总体看,实习区的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中间(干热河谷)少,蒙自坝子年降水量仅730毫米,两头(昆明和河口)多,昆明年降水量约877毫米河口约1777.1毫米。云南省有六大水系,本区就有南盘江和元江两大水系,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三)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地方性气候的光、热、水、风等因素,对当地的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布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措施方面的互相关系和作用意义。

  光能资源滇中高原是云南省光能资源分布中心,分配情况是冬春多,夏季少。昆明日照时数多,九月和十月的日照时数约316小时。虽光能资源没有西部丰富,但其发展前景很是令人鼓舞。

  热量资源蒙自一带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大于10℃的年积温6000℃——6500℃,昆明平均气温15℃左右,大于10℃年积温4500℃—5500℃,热量资源丰富。

  降水资源滇中降水接近全省的平均值,河口是云南的多雨区,年降水量为1800——2200毫米。

  风能资源滇中盛行西南风,滇东南盛行东南风。风速偏低,能满足农作物群体生长的通风条件需要,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然而,雨季末期,正值农作物成熟季节,往往发生突发性的大风,对农作物形成危害。

  (四)旅游资源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云南滇中至滇东南主要旅游路线。路南石林是世界地质公园。弥勒的香烟种植、蒙自的万亩石榴园,大围山原始森林、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好去处;河口边贸旅游;建水地下喀斯特地貌燕子洞,历史文化孔庙、朱家花园等是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主要有:东川、个旧的铜矿;个旧铅锌矿;个旧、文山的锡矿;昆明、文山等地的铝土矿和集中分布在文山的锑矿。非金属主要有:昆明的磷矿;屏边的石墨矿和个旧、建水的瓷土和长石。另外,在东川和玉溪等地还分布有金矿。

  八、实习总结

  通过了野外实地实习,让我对野外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短,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9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动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种类检索鉴定。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的制作、种类检索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生物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动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的目的。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野外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29日—20xx年6月10日

  四、实习地点

  崇武海边,厦门海沧动物园,集美大学标本室,清源山,校内荷花池

  五、实习地点简介

  崇武海边:环境优美,海生动物丰富,便于采集大量无脊椎等。

  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动物资源丰富,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就能观察多种不同动物。集美大学标本室:有大量不同种类并且被完好保存的标本被收藏其中,并在部分标本周围附有简介,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

  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风景优美,植物多,大量昆虫栖息其中。

  六、实习内容

  学习了解水生动物生活环境与习性、主要特征、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制作以及保存方法与鉴别。昆虫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主要特征与类目上的鉴别。野外实习用具的运用和掌握等。

  七、实习结果

  无脊椎动物

  1、标本的采集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主要在崇武海边采集标本。在近水的细沙内,树根或石块下,腐殖质堆中耐心仔细翻寻,发现动物后徒手捕捉或使用镊子等工具捕捉。采到标本后应及时放入用水浸湿的塑料袋内,途中适时浸湿塑料袋,使塑料袋内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动物干燥致死。对皮肤分泌物较多或带有一定毒性的种类与其它种类分开装袋。

  2、标本的.鉴定

  观察标本外形特征(外形、皮肤、指与趾蹼的类型等),查阅书籍,对标本进行科、属、种进行鉴别。

  3、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通过麻醉、测量、整形、标签、固定等步骤对标本进行制作。

  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入75%的酒精中进行长期保存。

  4、实习中采集到的标本资料总结

  节肢动物门:黑藤壶,寄居蟹,红点黎明蟹,平背蜞

  棘动物门:海燕,林式海燕,海盘车,砂海星,细雕刻肋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

  多孔动物门:南瓜海绵,黑角珊瑚,海仙人掌,柳珊瑚,银月珊瑚

  环节动物门:沙蚕

  软体动物门:锉石鳖,毛肤石鳖,锈凹螺,单齿螺,镓嘁,渔舟蜒螺,粒花冠小月螺,猖螺,黑凹螺,丽凹螺,银口凹螺,棒锥螺,珠带拟蟹守螺,斑玉螺,褐玉螺,覆瓦小蛇螺。鸟蛤,帆镜蛤,歧脊加夫蛤,西施舌等。

  昆虫类

  1、标本的采集

  我们小组在老师带领下沿公路采集标本。在植物生长茂盛、灌木繁杂、杂草丛生、鲜花开放之初飞翔的昆虫迎面扫网,对静息的昆虫从后面或从侧面扫网。用震落法采集有假死性的昆虫,将采集瓶置于植物枝条下抖动枝条,昆虫就会落入网内。将采集到的昆虫放入乘有乙醚的瓶子中暂存,蝶蛾类放入三角纸中暂存。

  2、标本的鉴定

  观察标本外形特征(体型、口器、翅的类型、是否有触须等),查阅资料,对标本进行科、属、种的鉴别。

  3、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将蛾、蝶、蜂、蜻蜓等昆虫翅膀展开固定在展翅板上。运用针插法将较大的昆虫针插成干制标本,昆虫针在虫体上的针插位置随昆虫种类不同,其位置也有不同。对做好的标本贴上标签。

  4、实习中采集到的标本资料总结

  放或斜向竖立于背。半变态。成虫的稚虫均为捕食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末一对尾须。渐变态。短。渐变态。后翅膜质。尾须短。渐变态。部。后翅半圆形,折叠于前翅下。尾须革质,铗状。渐变态。体细长柱状或叶状。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前胸短,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或无翅。尾须短。渐变态。触角长,丝状,或为栉齿状。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两对膜质翅,后翅基部宽大。静息时翅呈脊状置于背面,无尾须。完全变态。幼虫水生。触角多样。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在背中线处相遇。后翅膜质。无尾须。完全变态。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鳞翅目:触角棒状、丝状或双栉状。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两对膜质翅,身体和翅面覆盖鳞片。无尾须。完全变态。小,或无翅。雌性常有锯状,针状产卵器或螯刺。无尾须。完全变态。

  八、实习感想

  十天的野外实习是我们队生活的另一种体验,这无疑是我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独有一种怡人的美丽。从第一天我们充满好奇与无比兴奋地跟着老师往海滨走,寻找无脊椎动物的足迹却一无所知,到最后一天我们自信满满地参加实习考试,不得不感叹这十天里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想一想,烈日的暴晒,长时间步行的辛劳,口渴的煎熬,都是值得的。通过对当地动植物的考察与学习,我们对书本的知识更加熟悉,大自然的魅力更让我们折服。在外活动中与同学们之间培养出来的感情与合作精神更是重要至极。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10

  一、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xx日

  二、实习地点:

  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6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对xxx的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1986、2002年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1999年被自治区环保局、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年,xxx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05年得到“香港吴氏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以及纳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项目;同时,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利用xxx的旅游资源,建设环xxx旅游圈,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同年,xxx保护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提升到正处级事业单位。

  五、实习情况

  2.1100m2 记名样方调查

  在离x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六、实习收获与感受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非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

  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

  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

  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

  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

  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

  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

  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1-04

野外实习报告06-01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05-18

野外实习报告(15篇)11-16

野外实习报告15篇11-09

野外实习考察报告03-20

野外实习报告(汇编15篇)04-19

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01-12

实用的野外实习报告三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