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27 08:40: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给人带来的美感。

  2、激发学生对线条运用的兴趣,尝试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装饰美化物体。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学习兴趣,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装饰美化物体。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彩带、画纸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与体验:

  1、玩一玩

  ①你们喜欢画画吗?会画线条吗?看,老师手中的丝带,可以用线表现出来。“”它还会跳舞呢!“

  ②分组合作,每小组三名同学舞动、摆放丝带,其它三名同学用笔把线条表现出来,看哪一组画得线条最多最好!

  2、认一认

  ①请你们说一说,你们画了哪几种线条。

  ②教师演示,带同学们认识直线,波浪线、弧线、折线、螺旋线。

  过渡:一条普普通通的线能变出这么多不同的线条,这线条真像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

  二、审美与欣赏

  找一找

  ①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调皮的小精灵——线条藏在哪里了?

  ②再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它们还躲在哪里?(多媒体演示,师生欣赏、分析)

  过渡:变化的线条不仅能装点我们的美好生活,它还能表达情感呢!你们相信吗?

  三、联想与描绘

  1、想一想

  你心情平静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示,高兴、惊吓、生气、郁闷、难受、激动呢?

  2、画一画

  师生一起画。

  过渡:原来,我们情感不仅可能通过表情,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通过线条表现呢!

  你们看,老师画得好吗?可老师对自己的作品却不大满意。

  四、探索与创作

  1、比一比

  多媒体演示。

  提问:①你们找到了哪些线,喜欢吗?为什么?(丰富、有秩序)

  ②哪一幅更好看,为什么?(疏密、粗细有变化)

  ③多媒体演示作品,学生欣赏

  2、剪一剪

  提问:①我们可以拿这件线条作品装饰什么呢?

  ②教师剪出造型。

  过渡:同学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可装饰的物品,那我们就试一试,画一画吧!

  3、画一画

  ①提出要求:每组同学选一种形象外形的作业线、用线条装饰。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②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延伸

  1、评一评

  请每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展示,然后,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2、说一说

  你们说一说这节课课题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会变的线条

  愿我们的生活如同我们画一样丰富多姿,五彩缤纷。

  六、下课。

  第二课雄伟的塔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方的塔造型不尽相同。

  2、学习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装饰。

  3、在作业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设计。

  学习材料:教师:图片课件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A、出示图片(塔)。B、介绍塔的来源。

  C、出示塔和亭的图片,进行比较。两者有何区别,塔有什么特点?

  二、看书

  1、出示课题

  2、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哪些塔的图片?

  应县木塔:埃菲尔铁塔:北海白塔:

  3、教师分别介绍书上三座塔的建造年代,地点。学生看图讨论: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4、欣赏各种塔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

  5、分析塔的形状、结构、特征。

  塔分为几个部分

  塔顶:圆形,半圆形、三角形

  塔身:梯形、长方形、三角形

  塔基:梯形

  6、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接着画塔身墙。

  (3)怎样让塔更美观呢?

  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

  7.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帮助。

  8.作品交流,评比。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

  教具:

  放大范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画笔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他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小画笔的.童话》

  2、读画

  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其中小画笔的一家画的小朋友和小画笔快乐地玩耍。画笔和天上的小星星-----画笔像树木一样的生长。这幅画和画笔小树林画得有点相似,这几幅画都把画笔拟人化,突出他们的可爱和实用。欣赏范图:小画笔愁眉苦脸,原来它们抱怨主人不好好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得遍体鳞伤,有的还折断了。这幅画教育我们什么?

  生:……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小画笔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画出画笔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三、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 。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

  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 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 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 线条结合法。

  (2) 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F、课堂总结

美术教案 篇4

  课时:1课时

  执教时间:5月9日——5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⒊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形象和作品。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5

  一、课题:《泥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泥塑雕塑工具、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小泥人,引起大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作品欣赏:

  讨论《老渔翁》泥塑浮雕的特点,所用的技法。

  (2)基本技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

  1)手捏法。

  2)泥条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3)制作过程:运用合作的方式制作

  1)准备材料

  2)组织骨架:

  思考:扎骨架都有哪些材料、做法。

  大型、小型雕塑分别用什么材料扎骨架。

  3)捏出各个部位,在粘结起来。然后细部雕塑

  4)修整、上色,完成作品。

  (三)艺术创作,巩固提高

  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注意: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利用超市购买法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更多教案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本文档后按住ctrl 点击:福建教师考试13个学科教案汇总 。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 福建教师考试备考 进入查看。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PPT故事

  果树园的情景

  正方形纸彩纸

  折纸图示及范例

  《啄木鸟》的音乐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爱护鸟类

  通过的图片知道啄木鸟的基本形象

  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并喜欢折纸

  让幼儿知道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一个果园里,住着苹果树们,有一天苹果树生病了,那小朋友们生病了谁给治病那?

  幼:去医院找医生治病。

  师:那咱们一起听听故事,看看苹果树生病了请谁来给治病。

  二、听故事,交流。

  教师播放PPT故事,在观看故事的同时让幼儿认识啄木鸟。并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故事看完了,那医生是谁?苹果树们为什么喜欢啄木鸟?那小朋友们喜欢啄木鸟吗?

  幼:医生是啄木鸟,它能给苹果树治病,我们也喜欢啄木鸟。

  师:小朋友们喜欢啄木鸟,那知道啄木鸟是有名的树医生,它是人类的朋友,啄木鸟吃藏在树皮下和树干里的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啄木鸟。

  三、出示啄木鸟图片。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啊?瞧!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啊?看看是用什么制作的?

  幼:老师是纸做的`啄木鸟,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做吗?

  幼:想做。

  师:那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制作的过程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折纸示意图,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边阅读画面边折纸。指导幼儿将正方形纸角对角对折,折出对角线,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向对角线折,要折整齐。将尖三角形的角按线条的箭头提示折一下,再将角向里折出尖嘴巴。

  四、结束活动。

  播放《啄木鸟》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师:啄木鸟做好了,下面我们把啄木鸟送到树林里为苹果树捉虫吧。听音乐表演。

美术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手工活动比较感兴趣,它们又都很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的关爱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小鸟回家》这节活动。通过让幼儿学习撕纸,粘贴活动,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让幼儿自觉萌发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块,用固体胶粘贴的技能。

  2、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关心照顾它们。

  3、萌发关爱环境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黄、绿色彩纸,固体胶、小筐等。

  2、小鸟图片若干,大树树干图。(卡纸)

  3、轻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撕纸块。

  难点:撕纸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课前游戏,活动关节。

  2、教师创设情境,通过谈话,激发幼儿产生帮助小鸟的愿望,指导幼儿撕贴树叶。

  教师与幼儿停在没有树叶的大树边谈话:“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树)你们知道大树怎么了吗?”(哭了)(没有树叶了)

  “这里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现在,大树妈妈一片树叶都没有了,小鸟们都不愿意回来了,大树妈妈真伤心呀!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让小鸟快点回家吗?想不想帮小鸟造一个家呢?”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很好,也帮大树妈妈想了许多办法,现在我们就用撕树叶、粘贴树叶的方法来帮助大树妈妈,也帮小鸟造一个家。”

  3、教师出示绿色彩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轻轻撕成块状做“树叶”。然后用固体胶涂在大树上,然后轻轻把“树叶”贴上去。

  4、教师将黄、绿色彩纸、胶棒放到小筐里,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彩纸进行撕树叶、粘贴大树的活动。教师提醒每个小朋友撕完树叶后要把废纸、还有胶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乱扔垃圾,知道爱护教室的环境。

  5、教师出示已画好的树干图,请幼儿为小鸟做一个美丽的`家。幼儿自由撕纸,粘贴树叶,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将树叶粘贴在轮廓内。(活动时伴有轻音乐)

  教师可增加点难度,让幼儿学习撕各种各样的树叶。幼儿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6、出示“小鸟”,引导幼儿送“小鸟”回家。

  教师:“小朋友,小鸟听说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都高兴的飞来了。让我们一起送小鸟回家吧!”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到大树上。

  7、教师小结:为了给小鸟一个安全的家,请小朋友们要爱护、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关爱小动物。请小朋友们把垃圾捡起来放到纸篓里。

  活动延伸

  教师:“小鸟们都回来了,大树妈妈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它,它希望我们再帮它一个忙,让我们去告诉所有的人们,以后不能随便摘树叶,要爱护我们的大树,爱护小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把大树放到画袋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有一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孩子我发现也特别认真,很专注的在"撕"、贴。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美术教案 篇8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面。

  2、指导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培养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从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谈起,让学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2、新授

  (1)介绍WINDOWS里的画图工具。

  (2)欣赏画图程序画出的作品,学生自学为主

  (3)由学生介绍画图程序中几种工具的使用。(简单)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创作:各自进入电脑美术的页中自学。

  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

  音乐停止,学生创作完成。

  提出问题:在画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四、学生制作设计、教师辅导

  五、讲评

  作业: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用"我觉得自己或他的画怎么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美术教案1、走进新天地。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案《美术教案1、走进新天地》。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三、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四、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五、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六、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教后反思

  从语文老师转型到写字老师,还是比较顺利,因为两者本来就是一家,从写字老师转型到美术老师,还是有点儿心虚,毕竟咱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只是个兼职老师。画画谁都能教,美术不一定谁都能上,"美"与"术"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更具有艺术性。第一堂美术课,我带给孩子不仅是一些最基本的美术工具与常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给孩子们带来了自己自由创作的快乐,发挥想象的愉悦,课堂中我给孩子更多的是展示的机会与鼓励的话语。"走进新天地",是学生,更是我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我必须准备好!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3-08

美术教案02-20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蝴蝶教案04-17

美术教案范文04-14

春的美术教案02-21

美术艺术教案02-23

幼儿美术教案12-20

美术线条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