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01 19:42:2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锦8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教学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4.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3.全课小结:其中《环境雕塑》渗透《中花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l)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1)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2)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析】

  “诗画一律”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的古诗词中不乏一些生动浅显的经典古诗,画面感强,易于幼儿理解。

  在大班阶段开展古诗配画的系列国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受中国画“诗画一律”的特点,深人体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配画系列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围绕某一诗歌开展语言、音乐、律动、表演等活动,深化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幼儿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作品题上诗歌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画诗词人画、书法入画的特点。

  【教学材料】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拔清波。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设计制作封面,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封面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

  3、在课堂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设计、制作一本书的封面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卡纸、彩纸、铅笔、橡皮、彩笔、胶、收集的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读书,接触过许多的书,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过书的封面?

  2、教师拿出学生书包里的一本书(掩住书名),请学生认一认这是同学们哪一科的书?(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也来设计一本书,教师展示课题:我设计的一本书。

  三、讲授新课:

  1、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本书要注意什么方面?

  2、教师出示自己的设计要素。

  3、设计要点:主题突出;背景画面有趣并与主题内容相关;图文并茂;色彩艳丽

  4、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实施设计方案?--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5、教师总结设计步骤--构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装饰(拼贴)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作业要求:以"小小科学家"为题设计一个封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五、作业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

  六、课后拓展:

  本课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一起来做一本书,书的内容自己定,文字材料及相关资料在课前小组进行准备,可以拼贴图片和文字,课前把相关的材料带好。

  教学后记:

  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一节课,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封面设计作品,使学生了解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设计、制作一本书的封面。在对封面设计的观察与学习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虽然课题是《我设计的一本书》,但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做一本完整的书有难度,因为单是书的装帧艺术就包罗万象,更别说是整本书的设计了。所以,吧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在单纯的封面设计上。

美术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

  美术:绘画小蜗牛

  二、活动目标:

  学习绘画小蜗牛

  三、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活动反思:

  在前几次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用螺旋线绘画小花花朵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画、记号笔、人手四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请小朋友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诶,那什么是顶天立地呢?

  二、观察“哈哈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

  教师出示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原来,顶天立地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的意思。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哈哈小人”。(第一次请个别幼儿画)

  2。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三、探索“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第二次画)

  师:在第二张纸上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跟刚才那张纸有什么区别吗?注意在画的'时候不能把纸打开。画完后放好笔,打开来看看跟刚才画的小人有什么区别。

  2。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白纸上小人的变化。

  教师小结:折纸的方向和断掉的部位有关。把身体的某个部位画在折过的地方,那个部位就断了。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4。探索小人变化的原因,观察连线后小人的变化。想想出现不同变化的位置的原因。

  师:有什么办法把小人断的地方连起来呢?请全体幼儿在自己的纸上把小人断的地方连接起来。连接完成后把断的同样部位的小人贴在一起,教师讲讲分别把什么部位变长了。

  5。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幼儿再次操作,老师提操作要求。(第三次画)

  师:再给你第三次画的机会,这次请你先想好要把身体的什么部位变长,再把要变长的那个部位画在折痕上。画完后打开来把断的地方连接起来,看看又有什么变化。

  7。 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形。

  看看谁变得最有创意,评出最佳创意奖。

  四、延伸活动:

  引发思考,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会给变形带来什么变化。师:如果把纸斜着放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回家去试试看。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儿童世界与成人不同,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神奇的童话王国,在那里,小动物们会说话,神仙老爷爷会给善良勇敢的孩子带来好运……童话世界里熏陶出来的孩子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仙女的魔术棒》这一课,就是从儿童的心理体验出发,借助童话故事,把美术制作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装饰、制作一根魔术棒,一起游戏、玩耍以达到本课的训练目的。

  本课提倡学生利用多种媒材制作“魔术棒”,教材中出示了多种利用不同媒材制作的魔术棒,并提示学生探究这些魔术棒分别采用了哪些媒材制作而成,这样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但是,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想的比做的好,尤其在初次接触到用多种媒材制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此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难度,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制作媒材最好以橡皮泥捏、彩纸粘贴为主,辅助使用其他媒材,教材中还出示了利用纸材制作魔术棒的方法步骤,作为一种基本方法介绍给了学生。教学时,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1.自选材料制作一根魔术棒。

  2.通过魔术棒的制作,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3.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魔术棒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热情

  师:今天,我带来一位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的朋友,(播放动画课件:小仙女手持魔术棒,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从湛蓝的天空中,慢慢地飞来,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大家好!我生活在美丽的天堂,每当人们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他们就会连叫三声:小仙女,小仙女,小仙女。我听到他们的呼唤,就会来到他们面前,用这神奇的魔术棒,帮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危险,实现美好的心愿。’)

  (此时,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中无比喜悦。看来采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形象能更有力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确定材料

  师:小仙女听说大家特别喜欢魔术棒,特意托我带几根。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

  生:想。(欢呼雀跃)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小仙女怎样才能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呢?

  同喊:小仙女,怎样才能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呢?

  小仙女:小朋友们,很高兴认识你们!我也很想把魔术棒送给你们,不过,魔术棒只属于那些拥有勤劳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人们!只要你们闯过下面三关,魔术棒就听你指挥了!

  (1)魔术棒都用了哪些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

  (2)魔术棒由几部分组成?

  (3)亲自动手,乐趣无穷。

  (利用孩子们熟悉的闯关游戏,激发孩子间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看着孩子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心中暗喜。)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闯第一关。同学们可要认真观察呀!

  生:好。

  师:每组发一根漂亮的魔术棒,同学们在一起拆一拆,装一装,研究研究,看看这些魔术棒是使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也可以研究书上的。

  (教师把魔术棒发到各小组中,并协助进行探究)

  师:谁知道仙女的魔术棒都用了哪些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生汇报)

  师:好!第一关同学们顺利过关。接下来看第二关,它更需要你开动充满智慧的大脑了。(结合第二关的问题与同桌交流)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互助探究,完成作品

  师:小仙女刚才偷偷地告诉我,说大家表现得很出色,她很希顺利闯过第三关。第三关可是最难最重要的一关,有没有信心?

  师:同学们,开始让魔术棒从你手中变出来吧!小仙女为了帮助大家,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

  (播放课件:小仙女说遇到难题可以请教你的好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这个大朋友。看谁的魔术棒又精致有特别)

  (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对策及对作品的要求,孩子们易于接受)

  (同学们开始制作魔术棒,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作品交流,互诉愿望

  1、师:同学们,第三关你闯过了吗?

  生:闯过了!

  (孩子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师:同学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终于得到了魔术棒。举起你的魔术棒,比比谁的最漂亮,看看谁的最奇特!

  (生生互评,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给同学提出优缺点,并能虚心接受)

  3、师:同学们也像小仙女一样拥有了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快快许下愿望吧!

  4、师:我们看小仙女她有什么话要说?(播放课件)

  小仙女:小朋友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只要你们肯用功,肯吃苦,肯动脑,肯动手,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五、

  今天,我们跟小仙女学会了用多种材料制作魔术棒,我们可以拿着自己的魔术棒回家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许个愿望,也可以把小仙女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好吗?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朝不同的方向大胆画小蝌蚪的方法,体验棉签画带来的快乐。

  2、乐意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每组一盘黑色水粉颜料,一盘绿色颜料,棉签,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学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来用棉签和颜料把它们画下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边出示自然角的蝌蚪边提问:可爱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长的'什么样子?它们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并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样子。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最后再添画上绿绿的水草。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5、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边展示作品边说:小蝌蚪在河里游得真开心,他们长着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它们怎么游的?(幼儿用动作模仿)它们要去找妈妈了。 (幼儿跟着音乐游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主要表现在讲评活动中,老师能积极的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画的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老师对每位幼儿的作品都予以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欣赏和鼓励他们。”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月亮走我也走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退想。本课月亮走我也走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5课 月亮走我也走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月亮走我也走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本课绘画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让学生将自己融入进去,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由于教学内容月亮走我也走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以达到交流情感、想法,启发、开拓思路,引导他们想象,激发表现欲望的目的。教师在课前要查找资料,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歌曲。在教学中虽然对形、色不作更高的要求,但还是要将这些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极具情意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情入境——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交流评述

  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录音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准备。

  在启发构思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注意到个人与月亮可能存在或是甚至假定的关联,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交流、互相启发。

  欣赏感受活动中,借助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学生的表现活动采用自主方式,让他们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

  本课可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评价活动的展开拟可穿插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肯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和人的故事。

  四、教学建议

  可根据学情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求可适当放宽。

  在可能的情况下渗透“月亮”相关的自然知识,以朴素动人的语言提示人与月亮相近相亲的情感内因。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3-08

美术绘画教案02-20

春的美术教案02-21

小羊美术教案02-09

美术艺术教案02-23

大班美术教案06-22

美术熊猫的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