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3 09:44:4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2、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3、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 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发现孩子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便抓住契机设计了科学“浮与沉”这一活动。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孩子们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科学实验现象,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水、小盆、毛巾、水彩笔、记录卡、塑料吸管、树叶、铅笔、泡沫板、钥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针。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里装了好多宝贝,小朋友你们想看看吗?(教师播放PPT)

  2、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请幼儿先猜测一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然后教师动手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3、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浮”“沉”并认识浮沉符号。

  钥匙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树叶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师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师继续播放PPT,展示记录卡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做记录的方法。

  (一)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用水彩笔在记录卡上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验,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②实验室要注意安全,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把物体进行分类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左边,沉下去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右边,并及时记录结果完成表格。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三)分一分。

  教师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将百宝箱中所有物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

  (四)延伸拓展。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问题: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2、回形针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1)让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将其和钥匙或石头等捆在一起。

  (2)让回形针浮上来的方法:放在浮的物体上,如将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铅笔、吸管上等。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保护的概念和意识。

  活动准备:

  老虎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讲述

  1.请小朋友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完整讲述捕食过程

  (1)准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2)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动物。

  (3)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捉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伸: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保护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延伸到课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大树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手掌印画,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去花园观察秋天大树的色彩变化及采集各种小树叶

  2、(物质准备)红、黄、橘黄、绿颜料,秋景图,绘有大树枝干的.大张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说说秋天的大树出示秋景图:秋天到了,天气变凉,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公园里的小树叶变成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颜色?(认识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

  二、出示老师制作的范画,引出这是手掌印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师:大树上的小树叶到了秋天就会离开妈妈像什么一样飘下来?(蝴蝶)怎么飞的?(幼儿学一学)飞到哪里睡觉去,但树妈妈会想念它们,让我们的小手做小树叶一起把大树妈妈打扮漂亮起来吧!

  三、讲解手指印画的方法,重点讲解两手都要抹上颜色,才能使“树叶”丰满。

  1、老师示范一遍2、让幼儿练习:请幼儿把手伸出来轻轻的放在颜料上蘸一下,然后在枝干上印一下,最后再用抹布擦干净。

  四、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和同伴要协调印画,并保持画面整洁。

  五、将作品粘贴在墙上,进行欣赏、评价。

  1、交流:你觉得哪片树叶漂亮?它是什么颜色的?

  2、分享快乐:用肢体动作扮演小树叶一起随音乐跳舞。

  活动分析:

  该老师在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小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情境问题,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理解、表达,欣赏秋天大树的美,在理解表达中尝试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时时以优美的语句去调动幼儿的兴趣,但要注意还要随机归纳幼儿的语言,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正是在这一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习得用手掌印画的技能,突出情趣、体验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

  (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再告诉小朋友呀,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鼓励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摘枇杷,会辨别成熟的枇杷,了解枇杷的品种、用途。

  2、知道枇杷是家乡历来有名的特产之一,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摘枇杷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的能力。

  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一顶太阳帽、竹勾子(摘枇杷工具)、篮子若干、毛巾若干、筐两个。

  知识准备:

  教师事先向果农了解枇杷的品种、了解枇杷在我们家乡的历史,幼儿事先去看过成人摘枇杷一次。

  安全准备:

  事先联系好生态园里的枇杷地、幼儿出发前穿球鞋,戴上太阳帽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学摘枇杷,可以用工具、可以不用工具、可以几个人合作等。但要注意安全。

  二、幼儿尝试摘枇杷

  教师巡逻观察幼儿是怎样摘的,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集中讲评(讨论),共享经验。

  幼儿讲讲摘枇杷的方法和怎样辨别成熟的枇杷以及枇杷的品种。

  幼儿讲后,教师加以小结:

  我们今天摘的枇杷有两个品种,皮红的叫红种枇杷,皮淡黄的叫白沙枇杷,皮青的`是不成熟枇杷,我们要摘成熟的枇杷,低的树可以用手直接摘,高的地方用勾子,可以几人合作。

  三、分散:幼儿第二次尝试摘枇杷

  交代要求:幼儿摘后,把枇杷按品种倒入两个筐内

  四、整理东西后回幼儿园

  五、延伸活动

  1、可以用枇杷肉请幼儿做糖水枇杷。

  2、观看枇杷肉和枇杷叶入咳嗽药的录象。

  3、枇杷核可以当数学教具、可以打洞后穿成各种幼儿喜欢的“艺术品”、枇杷叶可以粘贴成树叶画或可以在叶上画画等。(以上活动也可以放在区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

  2、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交流、表格记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学习打开包装袋并学会记录。

  三、活动准备: 1、带包装的牙刷、糖果、火腿肠、午餐肉、罐头食品等需打开的物品。

  2、将所装备的`物品放入四个箱子内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打开箱子。

  每5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打开一个箱子。

  2、教师交代要求,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并进行记录。

  (1)“刚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将箱子打开了,看见里面放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打开来看一看?”

  (2)现在我请小朋友每打开一种包装袋就把你打开的物品和打开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再打开另外一种包装袋。(教师可先举例)

  (3)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并进行记录,教师辅助幼儿完成。

  3、师生交流并统计幼儿打开的方法:

  (1)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2)共同探讨解决未打开的物品。

  五、教师: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东西很难打开,请带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神奇的电”就体现这一点,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那就是结合了长泰电力事业的发展。

  2.我设计的这一活动是想通过家乡的电力事业的发展,简单的让幼儿从中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让幼儿从中体验了电的乐趣。看到孩子们对“电”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主动参与,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结合家乡的电力事业让孩子初步了解电的主要性能、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3、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影片和书籍。

  物质准备:

  电池、电线、电珠、卡纸、胶布、蜡笔、筷子、铁棒、各种质地的布、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是,你们观察过我们县城的晚上美吗?

  幼:很美。

  师:美有哪里?

  幼:圆池很美,还有很多的彩灯。

  师:有一天晚上,王老师到街上散步,边欣赏美丽的彩灯,突然,整个县城变得黑呼呼的,一点也不美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停电了。

  二、 让幼儿观看录像,边思考录像里的内容。

  1、录像告诉小朋友们哪些电的知识?

  2、电是从哪里来?

  三、 自由讨论: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电是从发电站把高压电输送到变电站,再通过变电所的变压器把高压电减弱成我们日常生活用电(220伏),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附流程图:发电站----高压电线-----变电站------电线------各家各户。

  四、 结合长泰发电情况,简单向幼儿介绍几种发电形式。

  1、太阳能(出示当时神舟六号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太阳能的运用。)

  2、风能(结合我国最大的风能发电站图片,让幼儿知道风也能发电。)

  3、水能(结合长泰的发电图,让幼儿了解自己平时所用的电是靠什么能量产生的。)

  4、核能(简单向幼儿介绍大亚湾核电站。)

  五、 认识电池

  引导幼儿简单认识各种不同的电池。

  六、 引导幼儿谈一谈:

  如何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小结:节约用电如电视不看了就要关起来,白天出太阳时,不要开电灯等等。手湿时,不摸开关,也不能把手插在插座孔里,自己在家时,不能乱动有电的东西。

  分组活动

  1、介绍材料(重点介绍实验“灯炮发光”)

  2、分组活动:灯炮发光、纸屑飞向哪一边、制作安全标志、以绘画形式表现节约用电。

  3、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在一边指导。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比较多的幼儿参与实验,继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养成爱动脑筋,多思考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科学教案11-07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桥》10-09

水大班科学教案11-06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03-29

大班科学教案开锁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