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0:45: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8篇[合集]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火箭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火箭,知道"拍"瓶的力度影响火箭的高度。

  3、培养幼儿对火箭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玩瓶的经验。

  2、材料准备瓶子做的火箭、火箭底座

  活动过程

  1、导入过程教师扮演水木娃娃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水木娃娃,今天水木娃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火箭师:这是火箭,这是火箭的底座,今天啊!小火箭要发射了,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不用手去碰小火箭,也能让火箭飞起来呢?

  (幼儿猜想回答)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啊!今天水木娃娃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火箭,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一次操作)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让火箭飞起来,师观察、指导,重点看成功的小朋友,以便后面的幼儿师范。

  师:小朋友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赶快回来告诉水木娃娃你们的好办法吧!

  幼儿回座位师问: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你的火箭头飞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我是用吹的方法,让小火箭飞起来的。(分别让幼儿说出其他倒、抛、摇、挤,敲等方法)

  师:哇!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水木娃娃也准备了一些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总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倒、抛、摇、挤,敲,吹等这么多方法来让我们的火箭飞起来。小朋友你们用刚才没试过的方法再去试一试好不好!

  (幼儿第二次操作)

  3、幼儿明白拍瓶身是使火箭头飞得最高的方法师:小朋友你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吗?(都飞起来了)刚刚水木娃娃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很特别,我们请她来比表演一下吧!

  (幼儿示范)师:哇!他的火箭飞的高不高啊?(高)你是怎样做的?

  幼:我是用手拍的师:啊!是用手拍的,我们把手伸出来跟他学一学好不好?(师教授拍的动作)2遍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拍的方法让自己的小火箭拍的高高的啊?(想)再去试试吧!

  4、(幼儿第三次操作)(这次师主要是注意哪个幼儿的`力气小,哪个幼儿的力气大)让幼儿明白拍的力量大小与火箭飞的高度有关)师:小朋友,水木娃娃看见你们的火箭都飞得很高,我们请两位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的火箭飞的高?(幼儿上来表演,请一男一女)师:啊!飞起来啦!谁的高?为什么他的火箭飞的高啊?

  幼:因为她拍的力气大。(这里让其他小朋友多说说)说:有小朋友认为是拍的力气大,我来试试,我用重重的力拍(啪!啊!好高啊!),这次我轻轻地拍(啪!哦!有点低)师总结:原来我们拍瓶子,重重的拍,火箭头飞得高,轻轻地拍,火箭头飞得低。

  5、结束语

  师:小朋友你们每人拿一个火箭跟着老师到外面去玩一玩,比一比谁的火箭飞的最高吧!

  教学反思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见过火箭,只是在电视、电脑上见过并了解过一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对火箭这一航天工具充满好奇,又向往了解;

  所以,在全国人民都在共同关注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航天喜讯时,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本次教学活动。次活动完全体现了孩子的主导地位,利用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和关注,由孩子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收集相关信息,提供教学活动资料,制作活动教具,让孩子在说说、看看、玩玩的活动中懂得了许多火箭方面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面对生命的疑惑而稚嫩发问时,爸爸、妈妈都在努力用最适当的方式给孩子最好的解答。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利用PPT和视频让孩子直观地了解胎儿形成、生长的过程,知道自己从哪儿来,通过能讲述交流,让幼儿了解自己从哪里来的同时,也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PPT,胎儿生长视频,人手一份画册,胎儿生长图片,幼儿照片,气球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观看PPT—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制作画册—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与怀孕的老师交流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PPT,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看,交流讨论

  三、观看视频

  结合感恩教育,交流讨论:

  宝宝出生后什么都不会,大人要为宝宝做什么?

  我们要怎样感谢她们?

  三、制作连环画册:我的成长故事

  四、延伸活动:

  学做准妈妈,保护自己的气球宝宝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②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③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④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运用多媒体播放或解释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揭示目标: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②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③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阐(chǎn) 婵(chán) 奠(diàn) 辐(fú)

  2、积累下列词语:

  ①潜意识②婵娟③共鸣④依赖⑤奠定⑥鉴赏⑦意境⑧跨越⑨狭义⑩广泛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

  背景资料: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3、感知内容:

  ①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②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③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④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为了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六、自结:

  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

  略

  第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例。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2、揭示目标: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②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

  ③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自学:

  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

  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

  六、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认识

  七、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种植角又要开始种植了,为了让中班的小朋友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认识种子,我收集了很多种子,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种子,从而萌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对劳动果实的爱惜,设置这次有趣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种子的果实。

  重点难点

  让幼儿能按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并掌握一些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 一次性塑料杯。 3. 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并小声说出实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让部分幼儿说出看到了哪些实物。

  3.说出这些实物的种子。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并讲出种子的名称

  1.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宝宝?

  2.让幼儿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告诉同伴你喜欢的种子宝宝叫什么名字?

  3.幼儿挑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4.教师小结:原来种子有大有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的、有的还可以吃呢,好玩吗?

  5.教师出示自己挑的两种种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谁?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三、让幼儿按一种特征去选种子。

  1.幼儿自由选取。

  2.互相说出自己选取种子的特征。

  3.说出自己选出的种子长大后什么样子的?

  4.再放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

  四、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吗?

  1.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绍种子种植的简单过程。

  五、为了让我们班的种植园更漂亮,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种到地里好不好?

  六、带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操作。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中班科学“有趣的种子”教案与反思》摘要:动准备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 一次性塑料杯。 3. 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观察,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出示图片小狐狸

  教师:小狐狸找不到朋友了,小朋友能帮助找一找吗?

  小狐狸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请用“我在xx地方找到了谁”表述。

  二、交流、探究

  课件演示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小结)

  像斑点蛙等动物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动物的保护色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

  以此来隐蔽自己,不让敌人发现。

  3.课件演示,逐一出示图片

  认识这是什么环境,在草地、海洋、森林、沙漠中有些什么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请小朋友观察后和同伴交流。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交流了许多动物的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

  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有的动物的保护色更神奇。

  4.课件演示:紫色的蟹蛛

  在这个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为什么很难看到蟹蛛?

  教师适当小结。

  三、提升、扩散。

  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

  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活动延伸

  解放军为什么要穿迷彩服?

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拧、拉、扭、搓等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2、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加探索活,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使物体转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转动玩具:溜溜球、陀螺、竹蜻蜓、风车、发条玩具等

  2、各种东西:伞、光盘、球、圈圈、瓶子等

  3、各种辅助材料:筷子、绳子等

  4、相关内容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玩”各种玩具,初步了解转动的方法,和物体转动时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2)交代游戏要求:请小朋友们每人选一个玩具来玩一玩,看看玩具在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发现?

  3)让幼儿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去发现转动的方法。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谁愿意来说说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玩具)

  5)教师小结:风车是用嘴巴把它“吹”动起来的。只蜻蜓是我们用手“搓”才是他转动起来的。发条玩具是我们“拧”动发条,发条动起来后玩具才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玩的这些玩具在玩的时候都能转动起来,转动时看上去都像是个圆。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引出活动:我们把玩具都转了起来,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一件件出示)

  2)交代要求:想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他们也都给转动起来,你们愿意试试吗?

  3)让幼儿自由进行探索:请小朋友们自由选一件东西,然后找个空地来试一试,转一转、玩一玩。

  4)进行分享:随来说说你选了什么东西?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出示相应的东西)

  引导式提问:你选了什么?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怎么转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师小结:有的东西我们通过“拧、搓、扭、拉、”等方法是它转动起来,而且我们发现同一样东西其实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把它转动起来。

  3、再次进行探索使用辅助材料来让物体转动动的又稳又快。

  1)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一件东西来转一转,玩一玩、但这次请你用别的东西一起来把物体转动的又快又稳。

  2)幼儿在此进行探索转动的方法

  3)师小结:我们刚刚用了筷子套在圈圈内,用筷子带动圈圈转动得又快又稳。把绳子穿过光盘,一来一甩,光盘飞快的转动起来了,所以辅助材料能他物体更好点的转动起来。

  4、讨论生活中可以转动的东西,了解转动的东西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是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1)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也可以转动的'东西?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会转动的?

  2)幼儿进行分享经验

  3)播放课件内容帮助幼儿丰富对生活中转动东西的经验:小朋友都说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师幼共同小结:刚刚我们说到摩天轮,当摩天轮慢慢转起来时我们可以慢慢看到很远的地方。大风车则是通过风让它转动,使他在在转动时产生电,这就是运用了风力发电。而石磨则是可以磨出好喝的到豆浆来。这些转动的东西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也使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优秀)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集合)07-26

科学教案(优秀)07-26

科学教案【推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