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1:51:5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合集】小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搓元宵》

  二、活动设计理念及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愉快生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获取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根据本期幼儿学习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名为《搓元宵》的数学活动,让幼儿能够以兴趣为切入点,大胆、自主地参与操作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卡上的`点子数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操作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难点:目标①

  四、活动准备

  1、1~5的师用大点卡一套,幼儿用的小点卡若干套。大范画一副(缺花朵花瓶),若干彩色花朵。

  2、自制足量彩色面泥,小盘子若干(幼儿数+桌子张数),大盘子三个。

  3、《搓元宵》韵律磁带、录音机。

  4、邀请五名幼儿客人参加。

  五、教学活动方法

  观察法、示范法、操作法

  六、活动过程

  1、点物匹配:根据数花瓶上的点子数匹配贴上同样多的花朵。

  2、物点匹配,等量匹配:

  请出小客人,欢迎小客人。请5个小客人可以用点子是5的点卡表示,5位客人1人一个凳子,需要5个凳子。

  3、幼儿操作实践点物匹配。

  搓元宵招待客人。幼儿自选点卡,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搓同样多的元宵。

  4、点数元宵数与点子数是否一样多。

  活动基本设计为四个环节。第1、2环节采用引导法、观察法和个别示范法,第3、4环节采用操作法。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及点物匹配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幼儿能力发展各不相同,幼儿在根据自己能力自主选择点卡操作的同时,也在互相观摩和学习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中自然而然得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结合生活经验,感知4以内的数量,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和按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

  2能熟练的将点卡和实物进行匹配。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点卡、车票(印有不同点子及数量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点对点)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太保公园玩,公园比较远,我们要乘公共汽车去,现在老师已经买好了票,小朋友们每个人来领一张票吧。

  ⒉请你们看看票上有什么?(点子),那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上车吧。咦!座位上面有什么呀?(点子),那请你想一想,应该做到那个位子上?为什么?

  ⒊幼儿根据车票去找座位。小朋友你为什么坐在这个位置上?你的车票有几上个点子?座位上有几个点子?

  ⒋小朋友们现在都自己看看票上有几个点子,和座位上的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赶快去找和你票上数量一样的点子,去坐坐好。我们的汽车要开动了。

  ⒌老师扮演司机,手握方向盘边念儿歌边开车: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向前行。

  二、幼儿第二次活动(点与物体的匹配)

  ⒈太保公园到了,我们下车玩一会吧。

  ⒉春天到了,我们的太保公园真漂亮,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梁金山老爷爷的画像,我们来看一看有几个画像?

  (1个),可以用几个点子表示呢?(1个)我们来到了武侯寺前有两个可爱的狮子,有几个呀?

  (2个)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2个)春天到了,我们的老师来给小树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位老师?(3位)用几个点来表示呢?(3个)。路边的小花也开了,数数有几朵呀?(4朵),用几个点来表示呢?(4个)。我们的公园里还有许多动物也来了,一只孔雀,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两只熊猫,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三只犀牛,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四只长颈鹿,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

  三、幼儿第三次活动(物体与点子的'匹配)

  ⒈小朋友们,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要回家了,回家的车票也是每人一张,现在请小朋友们来拿一下。

  ⒉仔细看看,和刚才的车票有什么不一样?你的票上有什么?请一个小朋友说,如有两个草莓,两个草莓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2个点子的位置上)为什么?因为两个草莓用两个圆点表示,所以应该坐在两个点子的位置。那现在小朋友看看你们票上有什么?仔细想想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然后去坐好。

  ⒊幼儿寻找自己的座位。

  ⒋讲评,小朋友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幼儿讲述原因。

  ⒌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位置,真棒,现在我们出发回家。

  ⒍老师再次扮演司机,手握方向盘边念儿歌边开车: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向前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1——5的序数,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

  2、初步了解序数与基数的不同。

  活动重点:

  巩固1——5的序数,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序数与基数的不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一列火车有五节车厢,萝卜图片

  两种颜色的数字卡片

  篮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复习5以内的序数)

  老师:小朋友们好,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小班的时候讲过一个跟萝卜有关的小故事,你们还记得故事的名字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故事的名字叫做拔萝卜,你们看,今天啊小动物们开车小火车也来拔萝卜啦。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里?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基数。

  老师:小动物们下车啦,准备拔萝卜,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小动物们把拔下来的萝卜放在了几个篮筐里面呢?数一数每个箱子里面又有多少个萝卜?

  (在篮筐上面贴上不同的数字,这杨不用打开篮筐就知道里面有多少个萝卜了。)

  2、区分基数和序数

  老师:这个时候小白兔突然大叫,说它发现了一个秘密。

  装萝卜的篮筐上的'数字4和车厢上的数字4是一样的。

  那两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老师:哦,原来啊,篮筐上的数字4表示篮筐里面有四个萝卜,表述数量,但是火车上的数字4是表示这是第四节车厢,表示车厢的位置顺序。

  3、游戏“什么东西不见了”

  老师:小动物们学到了新的本领真高兴,现在他们要玩一个“什么东西不见了”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吧!

  (老师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上有一个小动物,老师每次藏起一个小动物。)

  老师:第几节车厢里的小动物不见了?(巩固序数)火车上还剩下几只小动物?(巩固基数)

  三、活动结束。

  老师:好啦,今天我们跟着小动物学习了新本领,知道数字可以分为基数和序数,基数是表示数量,序数可以表示顺序。请小朋友在好好区分哦!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平时教学中发现小班幼儿在1—5的点数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手快口慢或手慢口快的'现象,另外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情节带有重复性的故事,所以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字故事。

  【活动目标】

  1、掌握五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感知数量的递增。

  3、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课件。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拔呀拔呀拔萝卜》。

  二、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讲述故事第一段:老公公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2、讲述故事第二段:叫来老婆婆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3、讲述故事第三段,叫来小妞妞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4、讲述故事第四段,叫来小花猫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

  5、讲述故事第五段,叫来小老鼠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

  三、小结:

  人多力量大,拔出大萝卜,五个好朋友回家炖萝卜汤喽!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分辨吃圆形、方形、三角形。

  幼儿在课前对圆形、方形两种图形已经有认识的经验,因而分辨三种图形的能力还是比较好的。在游戏环节,显然孩子体现了天性,玩得很开心,并且在游戏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1、摆图形环节,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教具没有难度。教师要求幼儿用三根长度不一的棒子拼出三角形,但实际上提供的棒子长度都是一样的,这对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具难度。

  2、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缺乏实物,这样孩子就不能进一步感知三角形。

  3、游戏环节的顺序不合理,游戏一,是让孩子根据指令跑到相应图形的圈圈里。游戏二是让孩子找图形宝宝,游戏一的活动量很大,幼儿玩得满身大汗,游戏二幼儿耗费的体力小,需要孩子很高的注意力,因而,幼儿玩完游戏一处在很亢奋的状态,很难有心去完成游戏二。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7

小班数学教案04-17

小班数学教案11-03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30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2

小班数学教案【推荐】07-01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7-03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07-03

【热】小班数学教案07-03

小班数学教案【优】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