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12:02:3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10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学习点数,是小班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怎样将这种枯燥的操作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再以最能吸引小班幼儿的糖果为主线,进行各个环节的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大胆表达,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有关数概念的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匹配相应数量的数字。

  3、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

  三、活动准备

  1、糖果、各色糖果卡片、盘子、数字卡片、透明塑料袋、铃鼓。

  2、学会念儿歌《糖果》。

  四、活动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导入活动。

  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叉叉,五个手指开花,开成一朵大红花。

  二、围绕糖果的游戏,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量,提高幼儿的点数能力,学习实物与数字匹配。

  1、游戏:分糖果

  (1)出示各色糖果的图片,请幼儿将糖果按颜色分类摆放。

  (2)出示1—5的数字卡,请幼儿帮数字宝宝找糖果做朋友。

  2、游戏:夹糖果

  幼儿用两个手指做“夹子”,从盘子里一粒一粒的`夹糖果,边夹边数,老师敲铃鼓,铃鼓声一停就不能再夹,再请幼儿说说自己夹了几颗糖果,问问朋友夹了几颗糖果。(可按颜色夹)

  3、游戏:吃糖果

  幼儿扮演糖果,老师扮演吃糖果的人,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糖果圆,糖果方,糖果弯弯像小船,糖果甜,糖果香,快快让我尝一尝。当念完儿歌,老师快速举数字卡,卡上数字是几,就几颗糖果抱在一起,抱错了的糖果就要被吃掉。

  4、游戏:装糖果

  每个幼儿一个装有数字卡片的塑料袋,要求按数字卡上的数量一颗一颗的将糖果装到袋子里,幼儿间相互验证、老师验证。

  三、延伸活动:分享糖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所以,教师应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设计思路:秋天到了,大树落叶了,水果成熟了。小朋友在散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捡落叶,时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欢呼声,有时为了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争得涨红了小脸。看着大家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不如设计一次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运用观察法比较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30个;小的红苹果30个;大的绿苹果30个;小的绿苹果30个;(可供幼儿操作的苹果树2棵)大箩筐1个;小箩筐1个;不大不小的筐一个;

  2、课件:苹果园景色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感知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导入:(开车去果园)"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宝宝们,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音乐起)

  2、"果园到了。看!多美呀!瞧!好多的苹果挂在树上呢,闻起来好香啊。宝宝们,想不想摘下来尝一尝呢?"

  a(出示可操作的苹果树)教师示范摘果子。念儿歌:"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b请幼儿摘苹果(安老师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点数,并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食指从左到右有顺序的点数。

  c请个别幼儿学习点数(纠正数错的幼儿)

  3、区别苹果颜色、大小,并分类摆放"大家看,老师这里也有四个苹果,它们哪里长得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师拿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筐。我们把颜色一样的放在这个筐里,该怎么放呢?"

  a请小朋友说一说。

  b大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c个别幼儿操作错误的,教师加以纠正。

  4、"小朋友们真棒!刚才我们是按颜色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

  a引导大家按大小不同来分。(幼儿操作)

  b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来看一看,再进行纠正。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摘了许多苹果,还帮它分好类。看(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筐)这两个筐一大一小,你觉得苹果该怎么放了?

  (大苹果放在大筐里、小苹果放在小筐里)

  c分组放苹果,教师检查

  5、送苹果:

  "我们今天摘了这么多苹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绿的。好厉害啊!你想把这些苹果送给谁呢?"(幼儿自由讲述)"好啊,苹果可以送给好朋友,可以送给托班的弟弟、妹妹,还可以送给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现在我们一起坐上汽车送苹果去吧!"(音乐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师出示图片,以讲故事为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前几天,动物王国涨水啦!小动物们回家的路被水冲走了,现在要找到很多的石头来铺好路,于是小动物们就来找石头铺路了。

  2,看,这个是谁呀?(小猴),它很积极,第一个来帮忙,

  看,它在哪里找到了石头(草地上)

  那它找到了几块石头呢(4块),请你们拿出手指来数一数。

  二,石头比一比。

  1,现在找到了石头就要来铺石头路了,最大的石头在哪里呢?最小的石头在哪里呢?(两幼儿回答)

  三,石头摆一摆。

  1,但是铺路有一个要求,石头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铺。那应该怎么来摆一摆?

  2,把最大的.石头放在红旗最前面,把最小的石头放在红旗最后面。

  3,拿还剩几块石头呢?(2块),那哪个应该放前面?(大石头放前面,小石头放后面)

  4,小猫呀,它也很勤快,它在池塘边也找到了石头,它找到几块石头?(4块),请一个幼儿来帮小猫铺好石头路。

  四,石头路铺一铺。(幼儿操作)

  1,现在小动物们铺路都累了,你们来帮忙好不好。你们的篓子里也有四块圆形的石头,操作纸一张。

  操作时,老师有一个要求,先找到最大的石头和最小的石头,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铺石头路。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看望小兔的环节,本来是想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录音代替,但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兴趣,就请大班的一个孩子来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三角形

  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圆形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样长。

  ⑵请幼儿用4根小棒给小动物搭个四四方方的家。

  ⑶讨论:小动物的'家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⑷教师小结(用正方形彩纸演示):这种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实物,加深对正方形特征的认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⑵出示正方体积木。积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图片,逐幅引导幼儿找出每个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戏:练习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戏名称:

  狐狸找家

  游戏玩法:

  ⑴观察场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鸡,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听到“狐狸来了”的信号,小鸡赶紧躲到贴有正方形的圈中。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孩子特别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带孩子到草地上进行教学活动。本节课通过小鸭子帮助鸡妈妈的故事游戏为线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主题综合教育性,让孩子在玩中开心、轻松地学习5以内的点数能力和匹配能力,还注重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德。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游戏中提高孩子5以内的点数能力和匹配能力。

  2、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于助人的品德。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小朋友有5以内的点数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鸭妈妈、小鸭、小蛇头饰;母鸡立体图片;玩具鸡蛋;装有蛋托的篮子、贴有圆点的胸饰袋子。

  3、磁带、录音机。

  4、检查草地的安全、是否有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小朋友扮小鸭,老师扮鸭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放音乐《母鸭带小鸭》)。

  二、复习5以内的数数

  (一)数母鸡(在草地上放着5只立体母鸡图片排成一横排)。

  师:哎,宝贝,我们遇见了谁呀?(引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我们遇见了母鸡。)

  师:请你们坐下来数一数草地上有多少只母鸡?(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数数的方法:用右手的食指,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手口一致地点数)

  (二)数蛋托―捡鸡蛋――数鸡蛋

  1、师:为什么鸡妈妈看见我们高兴不起来呢?(因为有坏蛋偷走了鸡妈妈孵在草丛里的蛋,鸡妈妈不知怎么办了?)宝贝,你们有办法帮助它们吗?(把鸡蛋搬回家,关上门,不让陌生人进来……)好,我们一起帮助鸡妈妈把鸡蛋搬回家。妈妈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篮子(出示篮子)。

  2、数蛋托

  师:宝贝,看篮子里有什么呀?(蛋托)鸡妈妈要求你们每个蛋托只能装一个蛋,先数数有多少个蛋托就装多少个蛋?(先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装一装:我有几个蛋托,装几个蛋。)

  3、放音乐捡鸡蛋:

  师:宝贝,音乐一响你们就去装鸡蛋,音乐一停就要回原来位置蹲下来,或者趴下来数数,你装了多少个鸡蛋?(小朋友装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提醒宝贝装鸡蛋要轻轻拿、轻轻放。)

  4、数鸡蛋:

  提问个别小朋友:你装了几个鸡蛋?

  三、偷蛋游戏

  师:宝贝们真棒!学会帮助别人了,现在好累了,妈妈来跟你们玩一个小蛇偷蛋的游戏好吗?现在老师用魔法把自己变成了一条小花蛇,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鸡蛋,“哧哧”一下偷走你们的蛋,请你们快快数数看,你还剩下多少个蛋?(第一次偷走1个小朋友的蛋,第二次起偷走几个宝贝的蛋。)

  四、捡树叶送给鸡妈妈搭窝孵蛋

  师:为什么鸡妈妈孵的蛋会被人偷呢?

  幼儿自由回答。

  那我们可以帮鸡妈妈搭个窝吗?

  用什么搭窝呢?

  这里有很多树叶,我们一起来用树叶搭窝吧。妈妈为宝贝准备了一个袋子,袋子上面有圆点,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点就捡多少片树叶,宝贝,明白吗?(请一个小朋友示范一次)

  小朋友捡回来后,自己再数一数,然后又互相数一数,互相检查。

  五、活动结束延伸

  师:宝贝,今天,我们利用数数的本领帮助了鸭妈妈,以后我们学习更多的本领去帮助更多的人,好吗?现在我们拿着树叶和鸡蛋送去鸡妈妈的家吧。

  听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好玩、好动、喜欢做游戏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幼儿非常喜欢的“鸭妈妈、小鸭和鸡妈妈”的角色,带小朋友到草地上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小鸭遇见了鸡妈妈,帮助鸡妈妈搬鸡蛋、捡树叶帮鸡妈妈搭窝的故事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入活动。通过数母鸡、数蛋托、数鸡蛋、数树叶,在故事游戏情景中巩固了幼儿5以内的点数能力和匹配能力,并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的活动空间,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有趣的故事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索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好。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目标:

  1、会区分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数清楚自己手中的玩具。

  2、有参加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重点:区分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用语言表达。

  难点:数清楚手中的.玩具,并用语言较准确的表达。

  准备:不同种类的玩具若干,分别放在不同的筐子、盒子、箱子中。

  过程:

  1、帮助幼儿认识班里的各种玩具,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2、引导讨论。玩具分别是什么样的,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幼儿从玩具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游戏,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说出“我手中有几个,什么样的玩具”。

  讨论怎样摆放玩具。

  教师:玩具怎样摆放才能让大家一看就能找到喜欢的玩具?(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边放边说“我把xx玩具送回家。)

  3、分享共同摆放玩具的快乐。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2、能用各种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进行表述。

  学习重点:

  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学习难点:

  用短句对物品的大中小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三只熊》课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区分度较明显的同类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儿学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

  活动过程:

  一、三只熊

  【结合小班幼儿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学习特点,以故事情景导入,既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帮助幼儿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关系。】

  1、演示课件,提问:

  (1)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吗?

  (3)三只熊回来发现什么东西变了?会说什么话?(教师用不同的音色区分三只熊的说话:熊爸爸粗粗响响的声音、熊妈妈不那么响的声音、小熊尖声尖气的声音)小结:三只熊家里的东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欢用大大的东西;小熊最小,喜欢用小小的东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欢用中中的'东西。

  二、三只熊来做客

  【这环节通过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并匹配物体的大中小】

  1、认识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来我们班做客,我们跟它们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欢迎你们来做客,欢迎你们来我们幼儿园玩。"

  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这里有三把椅子,谁来请三只熊坐下来?

  幼儿可能a:不会关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让三只熊坐下去。

  教师预策略:询问全体幼儿,让幼儿关注匹配。

  幼儿可能b:会按照熊的大小,让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师预策略:请幼儿说说匹配的理由。

  小结:原来招待客人时,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务:三只熊来做客,我们要拿出礼物来招待小熊呀,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礼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边并排粘贴大中小三只熊)这些礼物都一样大吗?哪些礼物是最适合送给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正确分辨物体的大中小,并进行合理匹配。

  (2)指导幼儿把大中小不一样的物品粘贴在合理的地方。

  (3)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并操作。

  5、集体讨论:看看我们都把合适的礼物送给三只小熊了吗?

  幼儿可能:操作中有幼儿发生了错误。

  教师预处理: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并请出错的幼儿自行纠正,用短句说出理由。

  三、找一找

  【这环节通过找一找,进一步积累幼儿对大中小的认识】

  拓展:带领幼儿在教室等处去寻找大中小的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如图4-5所示。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想一想,画一画,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7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30

小班数学教案04-17

小班数学教案11-03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8-06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2

小班数学教案【推荐】07-01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04-23

(通用)小班数学教案07-21

(通用)小班数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