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11:46:3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2、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3、体验一起合作完成表演任务的愉悦。

  活动重点: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活动难点:

  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活动准备:

  1、简短的动画片一段,背景声音一段。

  2、大森林背景图一幅,大象、小马、小鸟、雨点、响雷标记各一。

  3、"口技表演"视频一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引出主题。

  1、激发兴趣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喜欢!

  指导语: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吧!

  请幼儿欣赏动画片《大森林的早晨》,随动画播放画外音:大森林的早晨空气真新鲜,大象在散步,小马来回跑,小鸟叽叽喳喳的飞来了,忽然,响起了一阵雷声,接着下起雨来了,大象急忙往回赶,小马飞快地跑回家,小鸟也飞到了大树上躲起来,不一会儿,雨停了,大森林的景色更美了!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好看吗?想不想再看一遍?幼:想!

  2、再次欣赏请幼儿再次欣赏动画片(没有声效),欣赏完后与幼儿进行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你觉得这一遍和刚才那一遍哪个效果好?幼:第一次好,有声音!第二次没声音,不好!

  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

  1、发现问题:声音没有了怎么办?

  指导语:动画片没有声音了,怎么办呢?(可以配上声音!可以重新配音!再加上声音!)指导语:那你想给动画片中的什么配音呢?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同时在记录卡上粘贴标识)如:我想给大象走路配音、雷声、配小鸟的叫声、我想给小马跑配音、我想配雨声……

  2、自由探讨:怎样进行配音?

  指导语:刚才,各位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那你用什么办法来帮他们配音呢?(这时幼儿仅是根据原有经验来探讨,大多局限于用身体的动作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拍腿……)

  三、丰富经验,尝试模拟。

  1、丰富经验。

  (1)欣赏口技表演,了解方法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欣赏一段洛桑叔叔的表演!(小品《洛桑学艺》片断,洛桑用口技模仿架子鼓的演奏)指导语:刚才小品中架子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嘴巴发出来的、用嘴学的)指导语 :这种用嘴巴模仿声音的方法叫做口技表演!

  (2)欣赏教师表演,引出利用物品配音。

  指导语:下面老师也想给小朋友来段表演,你们欢迎吗?

  教师为片中2~3个角色配音,(用嘴巴模仿雷声、用嘴巴模仿小鸟叫的声音、用瓶盖对敲模仿小马跑的声音……)指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可以利用嘴巴、四肢以及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音进行配音,那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物品,请你们试一试用他们发出的声音可以为片中的什么配音,然后把你的发现在记录卡上画下来。

  2、探索尝试。

  鼓励幼儿自由使用各种物品进行探索,并使用实物小卡片记录在相应事物的后面。

  在这一环节,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的接触、物品与物品的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并将自己的发现用笔稚拙而简洁地画在记录卡上。

  3、演示评价。

  指导语:请问你模仿的是谁?使用什么来模仿的?

  请幼儿对探索出的各种方法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从中选出比较贴近现实声音的模拟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想的办法也很多,比如:大象走有嘴模仿的、有跺脚、手掌敲击塑料桶模仿的、还有塑料瓶击塑料桶、塑料桶口敲击地面5种方法……四、分配角色,模拟表演,指导语: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多种方法来为动画片配音,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选择所要配音的对象,准备好所需物品,共同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表演。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对刚才的表演的配音效果满意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应该有所改进?"与幼儿一起寻找配音时出现的问题。如:我觉得大象走的速度应该再慢些、雨声应该随着雨点的大小一会轻一会重、小马跑应该再快一些、大象的声音是重重的……指导语:那让我们再来一遍好吗?在第二次配音前引导幼儿注意大象走路的'声音是又慢又重的,小马跑的声音师又轻又快的,走进森林的声音应该由轻到重,跑出森林的声音应该由重到轻。

  五、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将幼儿的配音效果录下来,与动画片同时播放,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指导语:我们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用身体动作和操作其他物品来模仿声音,还学会了给动画片配音,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在这里还要送你们一个好听的"称号"叫做"小小配音师",你们开心吗?(开心)指导语:让我们把今天新学的本领去表演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好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配音。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牛奶盒、药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扑克牌、光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长方体,易拉罐和茶叶桶是圆柱体。

  2、请幼儿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

  3、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家庭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张光盘和许多光盘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牛奶盒、牙膏盒、药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调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完成调查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 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准备:

  云、风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雨是这样形成的。

  1、 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 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 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 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 游戏:云彩和风儿。

  1、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的参与科学活动,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及相关资料。

  玩过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物质准备:含羞草一盆、防盗草一盆、猪笼草四盆,课件(有配音的各类花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播放有关课件,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出示含羞草、防盗草。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幼儿四人一组,以含羞草、防盗草为例,用语言讲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4、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5、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组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三、操作感受

  1、每组一盆猪笼草、瓶装小虫若干。

  2、要求:将瓶中的小虫倒入捕虫囊,感受猪笼草的奇异特性。

  3、操作指导: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图示记录猪笼草的捕食过程。

  4、各小组代表介绍。

  教师小结:猪笼草象一个彩色的瓶子,瓶里有又香又甜的蜜,苍蝇飞来了,掉进了瓶底,瓶子很滑,苍蝇爬不上来就被猪龙草吃掉了。

  四、游戏:蝴蝶找花。

  播放《化蝶》音乐,在蝴蝶静止时可以轻轻地触碰植物叶片,用身体语言的亲密接触,进一步感受花草的奇特。(教师根据情况暂停音乐。)

  五、活动延伸。

  ※探索区放有捕蝇草、半支莲、大花草等图片,让幼儿观察交流,进一步产生对植物的兴趣。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 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小百科:弹性是一个物理学名词,与挠性相对,在物理学和机械学上,弹性理论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或发生形变。弹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有联系但是截然不同的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