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13 11:30: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大全【6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

  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 、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3 、初步培养幼儿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过程:

  一、进入主题。(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 、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 、插入老虎。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兔子们怎么办?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

  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 、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

  4 、出示大象。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 、扩散性谈话。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

  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灰兔图片许多个圆(红色的圆)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猜一猜今天佳佳老师带来了什么,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出示道具——小灰兔,小朋友和小灰兔打招呼。小灰兔今天是来找东西的,出示信封,让幼儿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一个圆)。

  2、在黑板上出示12个圆,让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是圆的?(幼儿说,老师添画——磁铁石,气球,篮球,西瓜,棒棒糖,苹果,太阳,头,地球,镜片,轮胎,井盖)

  3、出示小灰兔要找的东西——一个红色的圆。

  让幼儿从刚才的12个圆中找一找哪一个圆和小灰兔找的一样——又圆又红,然后贴上红色的圆(除了小朋友头像,地球),给小灰兔找了10个又圆又红的东西。

  4、幼:小灰兔,小灰兔,这是你要找的`东西吗?

  师:小灰兔说“快啦,快啦”。

  继续出示红色的圆,边上有云彩,幼儿说是天上的太阳,就请幼儿说一说从给小灰兔找出来的10种东西说一说哪个能在天上的?(一一排除)最后出示太阳——小灰兔要找的是太阳。

  三、老师讲故事《小灰兔找太阳》。

  1、小灰兔为什么要找太阳?

  2、大屏幕中出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还有谁在找太阳?(动物,植物,人,太阳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平常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太阳。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2、 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用以纸制品为主的材料进行制作,发展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小池塘场景, 以纸制品为主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具。

  2、 捕捞工具:钓鱼杆、鱼网等。

  3、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 组织幼儿郊游,来到池塘边。“这是谁的池塘?”

  (2) 观看情境表演

  (3) 师:老爷爷为什么这么着急呀,那该怎么办?(幼儿发表意意见)

  2、 使用纸制品制作

  (1) 出示材料,幼儿探讨可以做什么(小鱼、小虾、螃蟹等)

  (2) 幼儿动手制作“池塘里的水生动物”

  (3) 互相欣赏,分享快乐

  3、 利用各种工具捕捞

  (1) 师:瞧,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鱼、小虾,老爷爷一定特别开心

  (2) 情境表演:老爷爷“咦,这些小鱼小虾都是谁放的呀?”

  (幼儿纷纷告诉老爷爷)“这么多的鱼虾,我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

  (3) 幼儿选择工具进行捕捞,并分类放置。

  4、 活动结束:帮助老爷爷把鱼虾送回家。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讲,数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较难掌握。数字的认识应强调多感官参与,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这节。 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中的.数字趣学活动教育活动。运用游戏、故事情境和ppt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去积极思考,在轻松、主动的氛围中感知6以内物体的数量。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会用数字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骰子一个、小骰子若干、1—6数字卡、指偶、小动物的家图片,纸盘、吸管、圆形油泥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走线游戏——复习巩固5以内的数字

  二、认识数字6。

  三、会用数字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1、游戏:到小动物家做客。

  2、操作活动:做礼物。

  四、结束活动:送礼物。

中班教案 篇5

  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

  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

  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

  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这些情况是:

  (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

  (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

  (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

  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大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二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三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 践方面来谈。)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课件出示丢失骆驼人心里变化的句子) 朗读时要读出语气的变化,表达丢骆驼人焦急、高兴、激动、猜忌的情感变化。

  7、本文对话较多,而且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分角色朗读丢失骆驼人与四兄弟的对话,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课件出示“说”的三种表达方式的句子)

  8、教师总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五、编排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拓展练习: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大的意义。

  2、知道并举例说明不断成长的事实。

  活动准备

  1、电视机、投影仪、幼儿用书

  2、教师熟悉幼儿用书故事情境图,以备讲述主题故事时使用。

  3、请家长帮幼儿带一件自己小时候穿过的或现在的衣物,教师也准备一件自己以前穿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教师尝试着穿以前的'小衣服,然后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怎么样呀?

  (二)教师尝试着穿以前的小鞋子,然后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双鞋子怎么样呀?

  (三)你们知道这件衣服和鞋子为什么不好穿了?

  (四)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长大”(例如:长高了、衣服穿不下、鞋子变小了……)?

  (五)教师通过投影仪放大“长大笑哈哈”儿歌图片,带领幼儿逐句念诵。

  (六)教师借助幼儿用书“妮妮的粉红裙”故事情境图向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七)教师以“妮妮穿粉红裙快乐的样子”和“妮妮的粉红裙绷开了难过的样子”两张图强调前后的差异,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问幼儿:

  1、妮妮为什么喜欢粉红裙呢?

  2、妮妮最喜欢的粉红裙后来怎么了?

  3、为什么河马妈妈说妮妮已经长大了?

  4、妮妮和好朋友达克长大了,有什么改变?

  (八)教师拿出自己和幼儿带来的衣服作比较,引导幼儿了解大与小的差异。

  (九)分组讨论。

  1、让幼儿体验并讨论衣服大小差异和长大之间的关系。例如:身体会长大,衣服不会长大,所以穿不下……

  2、引导幼儿去发现身体还有其他部位也有因为长大而穿不下的现象,例如:脚长大了,鞋子就穿不下了……

  3、请每组幼儿说说个人“长大的发现”,及自己上学后学到的本事。

  4、鼓励幼儿们踊跃发言。

  (十)教师总结:有许多生长现象是“看得到”而且“可测量”的,例如:身高、体重、身体部位的长大,衣服、鞋子穿不下。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9

中班的教案11-05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6

中班教案(精选)07-30

中班教案(经典)08-03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美术教案05-10

《友谊》中班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