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3 11:37:5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精选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玩镜子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积极查阅资料,通过了解镜子的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镜子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课前准备:

  1、有关镜子的资料。

  2、课前搜集有关镜子的文字、图片资料。

  3、准备各式各样的镜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凸面镜、凹面镜、水槽、水、手电筒、火柴、树叶、剪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镜子,你见过哪些镜子?

  课本中也为我们出示了一些镜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与学生交流。)

  那么这些镜子都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为了了解镜子中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玩镜子。

  (板书:10玩镜子)(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像与镜外物体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梳妆机子就是平面镜。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镜。

  (1)理解平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是从这面小镜子中观察自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观察一下这面小镜子。你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来摸一摸,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是呀我们平时用的这些镜子,镜面都是平的,那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称——平面镜好不好?(板书:平面镜)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表面不平的镜子,同学们搜集到了没有?

  哦,有的同学带来了小勺子,我们拿小勺子来照一照看看能不能成像?

  两面都能吗?我们先摸一摸小勺子的里面,是平的吗?不是向里凹那我们称它为“凹面镜”,那外面向外凸的一面我们就可以称它为“凸面镜”

  (2)引导学生观察反射现象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那么,今天我们的玩镜子活动就从平面镜开始。(边说边走向窗边,演示反射现象)同学们请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小时候经常这样玩镜子,你们会玩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这样玩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玩法。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玩镜子的方法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都怎样玩过镜子。

  那你在玩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吗?请提出来

  师:(拿起一组的科学记录本)大家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小组之间讨论,想想怎么玩,然后再玩。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可以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中取材。

  (提出2点要求:一是注意安全,镜子很锋利容易划破手指;二是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记录,可以写、可以画。)

  三、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讨论:①镜子里的像和实际物体的不同;②镜子靠在一起角度变化带来的镜子的像也是不同的;③镜子可以反光。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在玩镜子过程中的发现。

  别的同学汇报时,请大家把材料放入材料盒,认真听,如果需要演示给大看,材料可以带到讲台上。

  师:(师把光射到镜面,反射到墙壁上成了“我爱科学”的正字)大家回去可以试试。我还要考考大家,你在镜子前举左手,镜子里的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大家试试。

  (学生纷纷拿出镜子对照着玩。)

  师:谁能总结一下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特点?

  师:(拿起一面镜子)刚才一个小组玩的是镜子反光,当光射到镜子上,而光马上出现在另外的地方,你能比画出光的路线吗?

  师:使光发生路线改变的是镜子,看来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板书: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说到光的反光作用啊,课本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32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模拟故事中的现象。请几个同学排成弧形用平面镜向温度计上反光。

  小结:用平面镜同时向某一物体反光是该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四、深入玩镜子。

  (1)引入凹面镜、凸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刚才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很多平面镜的特点(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平面镜),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镜子它们的表面不

  是平的。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小勺子,同学们看看在小勺子中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师:勺子的两面都能成像吗?

  师:那我们就也可以把它们当成两面镜子,表面平的镜子我们叫它平面镜,那么勺子向里凹的一面我们叫它什么镜?

  (板书:凹面镜)

  那向外凸的一面呢?

  (板书:凸面镜)

  (2)观察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凹面镜和凸面镜中所成的像,并记录好它们的成像特点。

  (板书:倒立、放大)

  在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板书:正立、缩小)

  引导学生说出凸面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小。

  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

  (生交流。镜面是平的。)

  生;准备好了。

  生:(能)

  生:会玩。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生:为什么镜子能照亮物体?

  生: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太阳光?

  (小组开始玩镜子。)

  a.生:我们组是把3个镜子靠在一起,然后在中间放一个笔帽,可以看到镜子里有很多笔帽,而且我们把镜子的角度变小,笔帽就更多。

  b.生:(上前演示)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镜子为什么能反光,我们发现跟镜子后面的这层灰色的东西有关,好象是漆,用小刀把它刮掉,镜子就跟玻璃一样了。

  c.生:在镜子里的字都是反的。

  生:反的

  生:右手

  生:镜子里的东西和外边是左右相反的。(左右相反)

  生:光是先射到镜子上,然后被镜子反到墙上(比画着光的行走路线)是两条线。

  (生交流)

  生:能。

  生:是的。

  生:凹面镜。

  生:凸面镜。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物体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第一个环节玩镜子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光现象更感兴趣,从而引发升入的探究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欲望。

  为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玩凹面镜、凸面镜。让学生知道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反射的范围大。凹面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反射的范围小。

  板书设计:直立的像、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天天用到的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玩法,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过程建议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粘贴在小动物图片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或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生、旁、种”,区别“言、艳”的声调。不仅在认读时要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也要读正确。可采用选正确的读音读一读的方法来强化。

  如花生(shēnshēng)旁(pánpáng)边找(zǎozhǎo)到认记生字要用多种方法。

  “每”的上面是“卧人”,下面是母亲的“母”。其余生字尽量让学生通过熟字变形来认记。如,加一加记住“种、呀、外、艳”;减一减记住“生”;改一改记住“格、许、旁、找”。个别字常见如“语”,教科书封面上就有,只需提一提就能认得。

  2?写字

  三个要写的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三)词句

  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

  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

  奇怪:指不明白、不理解。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以上四个词语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意思,不能孤零零地解释。如,“鲜艳”可让学生看插图中的花生花,知道这个词说花的颜色明亮好看。再让学生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如,国旗、衣服、花朵等。老师再将花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就是更加鲜艳、特别好看的意思。理解“奇怪”“自言自语”则要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本课重点要读懂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一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不结在茎上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摘花生的是谁呢?教学时可从词入手,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说说句中“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不明白什么。“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句话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读到这里,可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被摘走了;另一种不是被摘走而是花生没结果;第三是花生结果了,并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讨论之后再利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

  (四)朗读

  本课语言浅显,富有童趣。小松鼠看到鲜艳的花生花,想到能吃上香甜的花生心里很高兴,他天天看,日日盼却没见到花生,以为谁把它摘走了。朗读时要读出小松鼠心情的变化,可重点指导三句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急切渴望的心情。)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心里犯嘀咕,口里低声说。)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我会读”,是巩固生字、拓展字义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座位互读。教师检查后可适当扩展,让学生说说还能组成哪些词,如,“生”还可组成医生、先生、生活、生产。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这类食物很多,如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学生汇报后老师应充分肯定,但要告诉学生它们不属于果实,以后在自然课中会逐步弄明白。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认识“找、生”。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2理解“格外、鲜艳”。

  3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五)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认识三段中的生字。

  2理解第五自然段。

  3讨论课后问题。

  4指导朗读。

  (六)练习朗读全文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复习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九)指导写字

  (十)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五、参考资料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

科学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 篇6

  课标要求: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三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讲述相结合

  学法指导:阅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烧瓶、水、试管夹、烧杯、喇叭、放大镜、漏斗、乒乓球、鸡蛋、气球、单摆。

  教程:

  一.引言

  让学生阅读致同学们

  二、科学之旅

  1.找一个同学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物理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科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探求科学知识是我们的渴望。

  2.有趣.有用的物理

  (1)演示实验图0.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图0.1-2会跳舞的小人。

  图0.1-4乒乓球会下落吗?

  (2)想想做做

  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

  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3)阅读P5的课文及图0.1-5.0.1-6

  (4):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原子及原子核的变化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3.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不断提醒大家,一起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4.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引导讨论

  a.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三.:略P9

  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之旅?

  四.作业

  1.阅读课文

  2.你觉得物理有趣吗?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

  3.预习第一章.声现象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寒冷的冬天,给小动物制作围巾送去温暖,体验关爱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图案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探索图案排列规律,学习间隔排序。

  3、能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图案,尝试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粘贴图案,装饰漂亮的花围巾。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能够分辨图案的大小,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PPT课件(图案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围巾各一条)。手工小筐,图形粘贴材料,彩色围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环境准备:场景布置用小椅子摆成的小火车,小男孩、小女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初步感知间隔排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天空中飘着的是什么?在什么季节会飘雪花?冬天会有什么感觉?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感到非常的寒冷,让我们一起坐火车去为小动物们做围巾吧!小火车的车厢上有什么?第一节的车厢上是什么头饰?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头饰是怎样排列的?你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请你找到贴有和你一样娃娃图案的小座位并坐在上面。坐好了吗,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去森林王国喽!

  二、深化表征展开

  1、引导幼儿从第一把小椅子开始,按照头饰间隔排列的顺序就座教师:看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早就为我们准备好小椅子了,你们瞧,小椅子上有什么?是从谁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坐椅子呢?

  2、出示印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间隔图案的围巾图片各一条,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图案的不同特征和排列规律。

  教师:这条围巾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是从哪个图案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3、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图案粘贴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这条没有图案的围巾漂亮吗?漂亮的图案就在操作小框中,看一看这个小框中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图案要从围巾的一头开始,按照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到的那些围巾图案的排列方法来粘贴,小动物们才会喜欢。

  4、请幼儿选择喜欢图案的粘贴材料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概括总结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讲解排列方法。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做的花围巾都非常的漂亮,谁能来给小朋友讲一讲你围巾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2、组织幼儿按照间隔排列的方法来站队,去给小动物送围巾。

  教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漂亮围巾,到老师这来,我们从小男孩开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小女孩的排列法来站队,我们一起去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花围巾送给小动物吧,他们带上一定会很暖和,很高兴的。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寒冷的冬季,为小动物制作漂亮的花围巾导入活动主题。在坐小火车去森林王国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对间隔排序的规律有初步的感知。在后面的观察围巾图片环节加深对规律排列的认知,并通过亲自粘贴图案尝试使用规律。情景内容的设计,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在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专家点评:

  在幼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环节,加深对规律的认知,让幼儿观察小火车上男娃娃、比较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并尝试学习使用规律。本节课通过女娃娃图片和围巾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案来引导幼儿发现图案的不同特征,探索图案的排列规律,并通过亲身参与做小火车的游戏,为围巾粘贴图案的环节使幼儿加深了对排序规律的认知。在情景设计上,在寒冷的冬季,通过送围巾的方式,给小动物送去温暖,让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