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09 08:54: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优选(6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教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会演唱歌曲。

  2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不随意伤害和屠杀。

  教学重点:教幼儿理解并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图片头饰 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好。森林里马上就要召开唱歌比赛了,许多小动物都报了名,都想得第一名。看!我们现在正在练习唱歌呢!你们也来练一练自己的小嗓子,去和我们一起唱歌好吗?

  1、练声

  2、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都是谁在哪儿唱歌,好吗?

  一、基本部分

  1幼儿欣赏歌曲。

  2、歌曲中都有谁?

  它们是怎么唱歌的?(依次出示几种小动物的课件,启发幼儿说出歌词,并将图片贴入背景同时在复述一遍歌词)

  3幼儿练习朗诵歌词

  做动作朗诵

  4、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5、教唱歌曲

  6、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练习歌曲。教师指导幼儿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a) 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二、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上课情况并教育幼儿爱护和保护小动物,不随意伤害和屠杀。

  2、播放音乐。师:听!唱歌比赛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附:歌曲

  1=c4/4

  1 2 3 2 3 1 ︱ 5 5 5— ︱ 5 6 5 4 3 1 ︱ 2 2 2 — — — — —

  小黄 狗在 门 口 汪 汪 汪 小鸭 子在 水 里 呷 呷 呷

  1 2 3 2 3 1 ︱ 6 6 6— ︱ 5 6 5 4 3 1 ︱2 2 1—︱

  — — — —

  小喜 鹊在 树 上 喳 喳 喳 小青 蛙在 田 里呱 呱 呱

  说课材料

  说教材

  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曲子旋律优美、好听、节奏明显,易于掌握。适合中班幼儿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教幼儿理解并学会歌曲;掌握4/4拍节奏。教育幼儿和小动物做朋友,学会爱护和保护它们不随意伤害和屠杀。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教幼儿理解并学会歌曲。教学难点是教幼儿准确掌握四分音符的节奏。

  说教法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采用了创设情境,看图学习朗诵歌词分句教唱歌曲等方法。由于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较长的歌词不容易记住。在教唱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看图学习朗诵歌词、分句教唱歌曲等一系列方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幼儿记住歌词的基础上,分句和整首教唱歌曲同时结合动作表演练习演唱歌曲的'方法,动静结合,逐步使幼儿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达到教学教学活动的目的。

  说学法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练声,培养幼儿的节奏能力

  2、初步欣赏,了解歌曲。

  3、看图学习朗诵歌词并分句和整首演唱歌曲。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听故事,听懂故事内容并能围绕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2、帮助幼儿学习形容词:摇摇摆摆、又白又胖。

  3、练习发准:鹅(é)、哥(gē)、歌(gē)、河(hé)、呵(hē)等字音。

  准备:

  1、故事《小白鹅》的投影片及录音带。

  2、木偶娃娃(冬冬)一个。

  3、配套幼儿用书1.1《小白鹅》。

  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小朋友,假期里到哪儿去了?(出示木偶娃娃)你们想知道冬冬假期里到哪儿,见到什么了吗?

  2、教师播放投影片,讲述故事《小白鹅》。

  3、教师提问:

  (1)假期里,冬冬跟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

  (2)外婆家养着一只什么东西?它生了三个什么样的小宝宝?(又白又胖)

  (3)冬冬给三只小白鹅取了什么名字?

  (4)冬冬带着鹅妈妈和小白鹅到草地上玩时,小白鹅唱的什么歌?

  (5)学一学,小白鹅怎样走路?(摇摇摆摆)

  (6)鹅妈妈和小白鹅来到小河边,鹅大哥和鹅姐姐都跳下河去游水,鹅弟弟为什么躲在妈妈身后?

  (7)冬冬对鹅弟弟说了什么,鹅弟弟就跟着鹅妈妈跳下河游水了?

  (8)小白鹅在水里游得真快活,一边游一边唱什么?

  4、结合幼儿用书1.l的画面讲述故事。

  翻开幼儿用书1.1《小白鹅》,教师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进试着讲述故事。

  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1.4的亲子乐园《做头饰》,做好后带到幼儿园结合已学的.故事《小白鹅》玩游戏。

  附:故事《小白鹅

  假期里,冬冬跟妈妈到外婆家。

  外婆家养着一只大白鹅。大白鹅生下三个又白又胖的小宝宝。冬冬给它们取了三个名字:一只叫鹅大哥,一只叫鹅姐姐,最小的一只叫鹅弟弟。

  一天早上,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天气真好!冬冬带着鹅妈妈和三只小白鹅到草地上玩耍。三只小白鹅边玩边唱歌:

  “我是鹅大哥,扇扇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我是鹅姐姐,扁扁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我是鹅弟弟,扁扁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鹅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唱得真好听!”

  鹅妈妈带着小白鹅摇摇摆摆地走到小河边,鹅妈妈说:“河水清又清,跳下河去游水吧。”鹅大哥“扑通”一声跳下河,鹅姐姐也“扑通”一声跳下河。鹅弟弟躲在妈妈身边,不敢往下跳。冬冬对它说“鹅弟弟,别害怕,跟着鹅妈妈一起跳下河。”

  ‘扑通”、“扑通”,鹅弟弟跟着鹅妈妈也跳下了河,它和鹅大哥、鹅姐姐一边游,一边唱:

  我们是快乐的小白鹅,扇扇嘴巴会唱歌,戆戆戆,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幽默,以不同方式感受ABA段式。

  2、在童话的情景中愉快的欣赏音乐,能根据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在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的表现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自制易拉罐乐器,(装豆子的或橡皮筋的)人手一份

  2、啤酒桶波尔卡音乐

  3、啤酒桶头饰

  4、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啤酒桶乐园的啤酒桶们,要请小朋友们到啤酒桶乐园去玩,啤酒桶乐园离我们这很远,我们要先开汽车,再坐火车,然后再开汽车,才能到,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二、欣赏第二遍音乐,啤酒桶跟小朋友问好,引出节奏型。

  啤酒桶看到小朋友们来玩可高兴了,他们要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小朋友|你们好||

  刚才小啤酒桶用拍手的'方式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那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跟小朋友打招呼啊?

  那我们现在就听着音乐跟啤酒桶问好吧

  欣赏第三遍音乐,出示图谱

  今天,啤酒桶请小朋友来玩,是想让小朋友们帮它们实现个愿望,你们知道它们的愿望是什么吗?啤酒桶们给了老师一幅图,说它们的愿望就藏在了这幅图里,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三、欣赏第四遍音乐,让幼儿变成啤酒桶变出手和脚。

  四、出示易拉罐,让幼儿探索易拉罐可以怎样发出声音。

  刚才我们帮啤酒桶实现了愿望,可是啊,刚才有个啤酒桶说它还有个愿望,就是,它们想跟小朋友一样,能唱好听的歌,那小朋友们帮它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啤酒桶唱歌啊?

  五、乐器伴奏,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伴奏

  六、结束:圆圈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自由选择圆圈位置坐下来,为活动开始创设了轻松的环境,便于孩子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开始欣赏音乐,我结和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能主动的去感受音乐的变化。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马上对这个音乐充满兴趣,这也是活动成功开始的第一步。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我讲完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之后,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在创编动作上幼儿的动作不是很丰富,在表演的时候我还要求幼儿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式和动作的幅度,避免和其他的幼儿碰撞。

  其次,幼儿对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我利用形象的图谱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情节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给与幼儿充分聆听的时间和自主表现的空间,做到宽容和尊重,自由和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投入的用肢体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结束部分,我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习找空地方自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像和情感体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仅促使幼儿积极投入音乐情境,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每个音乐活动,都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因此,教师创设的氛围应该符合音乐本身的情绪特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带动幼儿全身心的的投入,可以令音乐活动达到和谐状态。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由来:

  在户外活动散步时,鹏鹏指着柳树对我说:老师柳树是不是比松树高,我问你说呢?他又说我和这两棵树比我就矮了。老师我们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可以吗?我说行啊!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预想目标:

  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

  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彩笔大小不等的瓶子若干和画册。

  活动一:高高的大树

  刚才我们在外面散步,小朋友看到了许多树鹏鹏说:柳树比松树高,他还说这两棵树都比他高,刚才我们还和小树比了高矮,你们想一想,幼儿园的苹果树、梨树、李子树如果给他们三棵树按大小个排队谁高谁矮?川川说:苹果树排第一、梨树排第二、李子树排在最后,因为它最矮。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个瓶子,请你们按瓶子的高矮给它们排好队,然后说说谁站在第一、谁站在第二、谁站在第三,告诉老师。小石头说:可乐瓶排第一、酸奶瓶排第二、小药盒排第三。

  活动二:比高矮

  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矮的相对性概念,出示两个木偶。其中有一个木偶被布遮住一半,孩子们说遮住的木偶比没遮住的木偶矮。我又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木偶放在桌子上,又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说一般高。那么我们请幼儿自由结组来比比高矮,先俩人比、在三人比、最后五个人比并能按大小个排队。为了再次强化高矮,请幼儿观察画册,先采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最后记一记和说一说,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延伸:

  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玩盖楼房的游戏,在动手操作中。来比高矮,和家长联系引导幼儿在家里找出家中的什么家具是高的?什么家具是矮的?进一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教育反思:

  在排队时有的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模糊,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按大小个排队。在不同的角度比较高矮时不能确定谁高谁矮,能力强的幼儿对高矮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踩高跷,能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幼儿对体育游戏踩高跷感兴趣。

  3、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高跷人手一副、积木若干(障碍物)、"果树"教具、进场音乐"香香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一个人摘不完,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幼儿"开火车"随音乐进场)

  1、师:果园到来,可是果树太高了,我们够不到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高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高跷,幼儿自由探索。

  师:它是什么呢?怎么玩?

  2、师示范。

  小结: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3、幼儿用正确方法练习。

  师:要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必须要走得稳,走得快。

  4、游戏"摘果子"幼儿分为六组,同时绕过障碍物,进行接力比赛。(师指导幼儿)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师:果子摘完了,小朋友们衣服也脏了,我们来拍拍身上的土。(幼儿拍拍腿、拍怕胳膊、拍拍背)

  (四)活动延伸:

  1、建构区:我帮农民伯伯搭梯子

  2、美工区:我们一块捏果子

  3、益智区:我来帮忙分果子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录像课件等让幼儿了解“踩高跷”是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高跷,通过游戏的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己总结经验,找到踩高跷的诀窍,进一步的探索,在游戏中结束,孩子们很感兴趣,也有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在这节活动中这点得到了验证。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经典)中班教案08-17

中班教案【精选】09-01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21

中班教案【经典】08-15

中班教案(精选)08-15

【经典】中班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