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时间:2023-09-12 08:00:00 措施 我要投稿

(热门)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措施,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措施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1

  【摘要】这些年来,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使得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尤其是工业上的污水排放以及废气尾气的排放,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城市逐渐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由于这些情况的出现,环境保护是越来越重要,所以有关部门要就发展的可持续性做长远的考虑。在强化环境监测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阐述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其实生活的质量好坏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生活当中水、空气、土壤等这些都是直接决定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在我国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利用资源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其实,破坏环境从另一方面想也是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加大力度,现阶段,在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的体系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来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我国在不断地引进一些创新的各种科学上的技术以及信息化的技术,让我国的各行各业取得了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我们所遭遇的就是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业上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增长,有些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一味的去追求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利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差,导致我国在现阶段内,不能完全将环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所以,私家车的量数也在不断地增长,尾气的污染也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尤其尾气排出的气体对人体的肺和心都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大对环境质量的监测,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就说明了我们要不断地去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代表性,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意识差

  现阶段在我国环境保护有关部门对保护环境没有强烈的意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没有从实际意义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际情况当中,有些当地政府因为当地的经济效益,私自更改环境监测的数据,这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失去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性,让监测数据大大的丧失了他的权威性。

  2.2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不够专业,整体素质较差,技术涵养比较低,而且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在环境监测的这个岗位调动次数较多,导致有些工作人员无法系统性的进行专业化培训,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因为专业能力较差,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完全的去进行环境质量的数据监测,所以这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目标。

  2.3 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环境质量监测的有关部门,并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造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依赖性,不能独立的去完成数据的监测。尽管在一些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建设,但是还是因为很多部门的职务交叉在一起的情况,在调节有关部门和各个环节的情况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就是不利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的应用。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我国的一些环境质量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威胁,所以,有关部门要对环境质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是我国现在最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在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上,还需要根据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部门也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要建立建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得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能得到准确的报告和真实的体现。其实,在相关的一些规定当中,就有对环境质量监测活动当中的一些严格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设定,比如说在监测上网络的建立,以及从事监测人员的工作资格,机构建立的资质以及监测操作规程的规范等,这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可以形成比较标准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3.2 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在环境保护当中,环境保护质量监测管理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监测的数据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所以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环境质量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的通过出现的问题,来完善以及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监测工作中,必须用自己的客观意识去进行,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性,科学性的去评价在自身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以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在各部门监测的过程中,各部门要进行相互检查监督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进,而监测技术能力得到加强。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监测是其内部职责,虽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当中,还是对数据以及信息上缺少一定的全面性,所以相关单位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相关部门应该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性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3 加强技术培训

  在质量管理方面,要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人员的技术涵养,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之处。如果在工作当中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出现各方面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上,要选用经验足责任心强、且有技术含量的人员。在质量监督方面,更要挑选专业人士进行监督。同时,各单位以及各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监测人员熟悉各种技术技能和法律法规,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将考核制度完善起来,综合全面地进行相应的考核。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设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建设作好技术支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那么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改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让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相互进步,使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和快捷,更能客观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中出现的问题且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真正得到了保护,也强化了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玉,樊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6).

  [2]左安飞.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19).

  [3]关绮文,关佩琪,何炳坚.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20xx,34(24).

  [4]宗仁琴.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2).

  [5]谢志珺.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硅谷,20xx,7(04).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2

  1前言

  20xx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以及同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程度大大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也稳步提高。然而,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情况地影响了体系作用的发挥。

  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

  2.1设计方质量管理体系

  设计方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设计策划、设计问题研究、质量方案设计、质量详细设计、施工监理方与设计方质量回访、质量内外部评估、质量信息反馈与经济激励等。由于上述各个环节之间都涉及到信息和物资的传导,因此应将其有效、正确地衔接起来,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2.2施工方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方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生产工序质量控制、质量判定、质量分析与诊断等。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及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可实现参数优化与质量改进的最终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不同工序的质量控制,并根据过程分析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其次,进行质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运用质量知识库、模型库和规则库来指导质量控制与判定;最后,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取样、分析与检测等,并完成质量性能判定工作。

  2.3业主方(监理方)质量管理体系

  业主方(监理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设计、施工过程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通常情况下,项目业主需委托专业监理公司根据质量标准规范、监理合同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控制,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设计与施工方工程质量缺乏保障

  实际设计与施工中,常常出现设计人员不熟悉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实际质量。此外,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手段落后,操作不规范,工程多次转包、分包导致大量工程成本资金被占用,以次充好的现象频频出现,任意压缩工期、拖欠工程款项、盲目降低成本等情况依然存在。

  3.2业主方(监理方)管理行为不够规范

  部分项目法人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责任制不能有效落实,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对投标人资质审查流于形式,甚至于违规操作虚假招标,导致实际设计、施工、监理队伍缺乏有效资质。此外,当前监理市场不规范,少数监理单位的能力与其资格等级不符。监理市场存在“挂靠”、“借用资质”“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导致监理工作深度、广度不够,监理过程缺乏客观公正性。

  3.3政府部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地基本都建立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三级控制网络,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施质量监督的质监机构多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执法主体地位不够明确,个别监督单位缺乏必要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二是现有质量监督机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监督工作缺乏统一科学标准。三是监督工作重点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四是一些地方质监机构、项目法人同属一个主管部门,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

  4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措施

  4.1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首先,严格遵循法定建设程序,依法查处不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不办理竣工验收及备案等问题。其次,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规招标和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的问题。第三,依法查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转包与违法分包,监理单位违法转让监理业务,以及无证或越级承接工程业务等问题。第四,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

  4.2加强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

  项目法人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严禁盲目压价。保证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促进承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4.3完善设计施工单位质保体系

  设计施工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保证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工作质量。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次文章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出发,详细探讨了相关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认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深入地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价钱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并完善设计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建立起健全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推进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文章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3

  1 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1.1 树立质量理念是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重点

  产品的质量是国民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 ISO9001 质量认证体系中对质量的解释为:产品过程或服务具备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特征和特性的综合。质量是产品的心脏,如果药品在处方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调和,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其都不会具有应有的特征以及特性,从而丧失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甚至带来令人恐惧的药害事件,那么药品就失去了其存在与人们生活中必需品的价值了。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拥有什么样的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因素。而企业高层的管理者在质量意识和其理念上的认知就等于员工的认知。所以说重视质量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1.2 运行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在新版的 GMP要求中有着明文要求:企业应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想要完成全面化的组织形式以及员工的职责,就必须将质量目标作为首要的目标。而在其中例如将员工的参与作为基础,妥善地安排权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最重要的质量职责,这些都是质量目标的具现化。所以说将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各部门可以妥善的落实,让所有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借此来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完美的运转。

  1.3 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脉门

  每一个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上、质量考核上还有质量保证上以及质量控制上,都是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必须有着相关的规定进行支持。以此来培训和教育员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所以说,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来讲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

  2 药品生产企业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

  2.1 药品的采购源一个医药企业,在制作药品中,其采购的原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不然一切后续工作全都如同虚设。而在药品的采购过程中,采购计划就是采购的关键。在新型社会中,药品的采购源呈现了多元化、信息复杂化的特征,折旧导致了在选择原药的时候存在了一定的困难,不光要对成本进行比较,还要对药性成分,以及年限进行充足的比较,这就需要药品采购员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对于一个制药企业的采购源来讲,其信誉以及质量必须经过层层的筛选,经过详细的对比后,确立出采购源;不然即使采购源拥有再高的.综合素质,也是徒劳的。所以药品的采购源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有着源头性的作用,只有保证采购源的质量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性的监管。

  2.2 药品生产环节控制药品的质量并不是通过检验才能确定的,只有在其设计和生产上拥有全面化的规则才能保证其质量。因此只有将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在生产环节中进行处理,控制好上文所述的采购源,以及包装的材料和生产环境。只有严格把关每一道生产工序,才能在生产环境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3 药品的储存方法随着科技的急速发展,医药企业在储存的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多。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但是在药品的储存上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简单的陈述。例如对于药品储存的原则:预防为主。也就是将药品的理化性和储存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区分,结合医药企业的药品库房实际情况,对药品划分出储存的地方。再就是对于库房药品进行定期或者特殊原因的检查,定期检查就不用说了,特殊检查一般是指在经过雷雨环境、风雪环境后,对药品的养护检查。确保药品在质量上不出现纰漏。

  2.4 药品在验收上的控制在医药企业药品的验收上,经常会出现各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一直影响着药品在质量上的管理。而想要对药品的验收上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就必须在其过程中做出全面的规范,保证外销药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上的合格和准确。而在这其中,验收员的责任以及对责任的执行力也是首要原因,只有验收员严格的职守其验收规章制度,不存在弄虚作假,才可以在药品验收的控制上进行提高。

  3 加强药品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档案在相关的法案《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中有过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索取,查验,保存供应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上述两条相关法案,明确的知会医药企业,建立药品供应企业档案是所有一切销售药品的首要因素,只有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法性,才能保障药品的质量。

  3.2 建立一套严谨且全面的验收制度想要完善一套严谨的验收制度,就必须从数量、质量以及包装上来着手。例如对来货以及入库的药品其单位、名称、规格上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核实,检查与生产厂家发货数量是否相符,做好破损等损坏的记录,联系相关部门,查明原因;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再如检查药品有没有变形、变色等异常形态,还有像确定包装内部有没有撞击声音等等。只有将上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将药品验收的制度提高。

  3.3 对于采购源进行严格的记录上文提到过,随着新型经济社会其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的到来,一家医药企业对于采购源的选择上显得越发繁琐。而采购不可能只有一个采购点,药品的繁多就确立了采购原材料的多样化,而想要在药品制造源头上加强质量管理,就必须对各个采购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而即使筛选过后也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将通过法律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采购源的质量,也使得制药的后续环节能有效的进行。

  3.4 注重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计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每一种药品的问世,或多或少都有着其不良反应,其针对的人群也不尽相同。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注重,也是增强药品质量的方案之一,将不良反应最大程度的缩小,并且在包装上、药品成分上,非常清晰地注释出会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对采购本企业药品的单位,对其发放药品的管理者,详细说明药品的不良反应,最大程度让购买者,了解其不良反应。只有如此才能对一个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

  4 结束语

  质量保证是一个产品的生命,这一点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讲尤为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药品是将人们从痛苦中拉回的正义之手,是解救病人的白衣天使。而想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就必须完善各种质量的管理体系,对员工施以质量理念的灌输,对采购直到最后的销售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谨、全面的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保障人们用药的安全,杜绝药害事件的继续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4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措施。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加强宣传贯彻、引入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内审及管理评审等,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结论:应不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检测质量。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改进措施;药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改进措施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发布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xx.

  [2]李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xx,(4):81-83.

  [3]温华伟.浅谈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3):161-163.

  [4]方大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六个问题[J].中国计量,20xx,(4):43-44.

  [5]易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与持续改进概述[J].海南医学,20xx,22(9):126-128.

  [6]李成,李兴根,罗益群.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58-59.

  [7]胡宇东,莫瑾.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信息化实践[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48-49.

  [8]彭文兵.论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药事,20xx,26(11):1169-1173.

  [9]红霞.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2):27-28.

  [10]冯维华,杨红娟,王琦.实验室如何有效开展管理评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5):60-62.

  [11]何正雄.实验室管理评审有效性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3):40-41.

  [12]王红云.浅谈提高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xx,(2):43-46.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5

  一、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避免形式主义

  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形式主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具体的工程环节,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因为每一项工程都关系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才是其最基本的宗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在实际的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不切合实际,缺乏具体的指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则的理解还不充分,对于体系整体的规划没有全局把握,而是仅仅在每个单独的项目层面上进行解读。这样不能够将全局与具体的细节相结合起来,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最后,具体实施起来就很容易走形式主义的路子。只有将所有的项目融会贯通,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发挥最大效率。

  其次,具体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理解上级传达的质量管理精神,对其中的具体规定模棱两可。在上级下达的指令中,只知道一味地执行,而没有真正的探究其真正的意义所在。真正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要有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上级和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很多时候,执行指令的工作人员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透彻的理解其精神。

  2.质量管理体系理论脱离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每个企业,每个项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工程所引进先进技术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管理体系的具体项目应该依照问题有所改变,不能图方便而默守陈规,抱着陈旧的理论。首先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期,要对整个工程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建立适用于具体项目的一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很多时候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具体表现在,很多企业对新的管理体系生搬硬套,不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导致旧的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新的方法和体系又不知道如何合理适用。个别部门没有认真研究,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导致新的方法和政策没有有效实施。

  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学习不够彻底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具体的传达,实施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和上级并没有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传达到位,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完成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实施体系要求的任务,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不够彻底。很多时候,具体的理论文书的制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认真考虑到文件里具体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操作性。没有经过多方面深思熟虑的考察,文件的内容的可行性差,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就会漏洞百出,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政策与措施

  1.在体系的建立初期多方考量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环节的基础,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依据,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应该本着对工程负责,保证工程的安全原则,多方考量,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可行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多方面考量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真正的把握体系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要抛开表面现象,挖掘体系真正的本质。并且,尽可能的将分析具体到每个项目,以及项目的各个细节,真正做到细节层面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在体系建立完善之后,必须对体系进行分析,找到体系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完善。只有对体系加以认真的分析,才能让体系的各个要素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功能性强的系统。上级层面的带头工作要做好,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中,领导的作用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领导在体系的建立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组织作用和协调作用,保证每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且领导的协调作用还有保证协调好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领导作为决策者,要有犀利的眼光,随时关注着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动态,及时发现系统的不足之处,及时查缺补漏,尽早完善系统。

  2.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就要在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质量保证作为长久的责任来承担,这是让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在贯彻质量管理时激发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创造力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革新,让企业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通过凝聚力让企业员工团结一致,合作双赢。企业需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的提高安全系数,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不仅仅是一份形式主义的文件,也不是形式上的奖励,更是一份责任心。企业的领导应该努力消化学习质量管理标准的先进思想。领导应该做到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体系的策划方面,领导小组的审核,最终决策的执行都要做到旨在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员工的素质是每一个企业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应该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多进行投资,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尤其是新的标准方法出现时,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学习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思想。要体现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思想,对体制全面理解,增强全员的意识,让全员对体系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觉地把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将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责任。要不断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做到人人能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员工是一个企业能够保证质量管理的资源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本身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逻辑严密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中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所有员工都尽职尽责,整个管理不漏项,事事有人管。因此,培训就是在为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准备,培养员工的自觉意识,需要的是真正的结果,而不是虎头蛇尾,或者只在意形式的讲课。因此,培训的层次,深度和持续性一定要做到位,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在培训的时间上不仅可以采用定期集中培训,还可以分班组培训,使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在培训内容上可以是标准的学习,也可以是对体系文件的分项目降解传授,培训的师资选择上可以是外请的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内部人员。培训是整个体系内部的基础,也是整个体系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因此,对员工的培训要做到长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

  4.强化质量管理方面的考核力度

  在监督的考核方面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理论的考核与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比较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这也是体系建立的要求,必须将其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对考核体系尽量细化,能关注到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当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划分的项目和责任组来进行细化,尽量做到考核标准有依据,奖罚适度,这些原则有助于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在体系内进行奖罚评价,总是受到面子,义气等影响,让监督结果没有更好的落实,使监督工作成为一句空话,让整个管理体系就如浮萍浮水,难以真正立足。监督考核工作还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考核工作切实成为评价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地客观评价标准,而不是一句空话。每次的考核结果都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方向,决定着下一次考核的起点,考核结果的落实情况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强化监督的考核力度,是整个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由于企业要立足,很多产品都会不断更新,新的技术都需要更高的质量安全环境,迫使企业的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系统和强制的安全监督系统内,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一个真正好的监督体系要做到通过自己的指引作用,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发展是工程的质量保证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快速发展,每个企业只能不断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发展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建立体系是多角度思考,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等措施不断完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09-03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07-28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07-13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09-11

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保障措施03-19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5篇(精选)09-03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集锦(5篇)09-03

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不符合工作的控制措施02-03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度04-18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