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2023-09-21 17:10:29 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的期末复习计划【精选】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期末复习计划【精选】

期末复习计划 篇1

  临近期末,为了快速、有效地进行复习,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更系统化,在期末阶段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精神做到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同时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期末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策略重点“落实课本 、夯实基础 及时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 。另外,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借助同伴力量紧密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保质保量落实教学内容,具体复习情况如下:

  一、教学手段

  根据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的'特点,必须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专题性复习

  二、对学生复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化学复习 有三个“落实”:

  ①要落实“课本”—— 多看书,特别是看目录,边看边想要点,回顾知识,温故而知新,会有收获的。

  ②要落实“笔记”—— 平时的笔记都是教师经验的总结,是课本中没有的,注意归纳总结,知道学生“复习”,对知识的系统化复习会很有帮助。

  ③要落实“错题回顾” ——典型题、错题分析对学生帮助强化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三、时间、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时 间教 学 内 容备 注

  6月

  23日 ~ 27日有机化合物重点

  ① “甲烷、乙烯、乙醇、乙酸”典型反应;

  有机物的鉴别和除杂

  ② 几种物质的典型空间结构

  概念:同分异构体体系物;

  ③ 有机反应类型

  7月

  30日~ 4日元素周期表重点

  ① 元素与表位置关系

  ② 元素周期律

  ③ 化学键

  7日~ 11日化学反应与能量重点

  ① 原电池

  ② 化学反应速率

  ③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典型题回顾、错题分析

期末复习计划 篇2

  总复习目标:

  ⒈在梳理本学期各领域知识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⒉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小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⒊进一步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⒋进一步巩固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推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⒌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画面不同,根据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事物;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巩固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时间安排:

  一、数与代数

  ⒈数的认识:围绕“认识小数”这一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借助元、角、分和长度单位为背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1课时

  ⒉数的运算: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认识小数”等几个单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运算的算理。4课时

  ⒊常见的量:围绕“年、月、日”这一个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1课时

  二、图形与几何

  围绕“观察物体”“周长”这两个单元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正确进行选择和判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复习巩固测量一般图形周长的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2课时

  三、综合与实践

  数学好玩:2课时

期末复习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只要认真,基本能很好的完成计算,但是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加强训练。

  2、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好,思维发散,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部分理解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今后的复习中要特别对此学生给予做题方法的指导。

  3、注意让能力好的学生梯度的练习,使其能够充分展示、发挥,使其能将知识吃透。

  4、对于贪玩好动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抄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有问题不主动问,不认真、不踏实。在复习中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讲状态,课上多提问,关注作业书写规范,抄写认真。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1)时、分、秒

  (2)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

  (3)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多位数乘一位数

  (5)分数的初步认识

  2、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

  3、倍的认识

  4、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集合)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在“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内容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意识,体会估算的作用。

  2、通过对“四边形”、“时分秒”、“千米和吨”、“集合”等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加深对“1千米”、“1吨”、“1小时”、“1秒”的体验,能正确换算时间、长度、重量等单位,能采用连线、画韦恩图等方法来计算简单的集合问题,并理解其意义。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四、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

  (1)时、分、秒(时间计算)及测量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6)分数初步认识

  (7)集合的思想方法

  2、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时间计算

  (5)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及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6)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及措施

  1、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制定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复习措施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期末复习计划 篇4

  复习要求:

  1、抓好40分钟,强调复习课质量。

  2、把好练习关,提高复习的效率。

  3、定好时间表,协调复习的进度。

  复习重点

  1、要让学生掌握192个要求书写的汉字。

  2、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3、用学过的词语说句通顺的话。

  4、熟记各个单元练习中的成语和本册书中出现的古诗。

  复习难点

  1、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2、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复习类型

  一、汉语拼音

  1、复习汉语拼音,基本上能做到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二、识字写字

  1、复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2、复习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本册要求的反义词、近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3、掌握本册课本上安排的76格常用偏旁,并能正确书写。

  4、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28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三、词语句子

  1、熟记各个单元练习中的成语,用学过的生字组词。

  2、认识句子,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句子。

  3、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用学过的生字组词;会用词语说一句简单的句子,初步地建立句的概念。

  四、阅读

  1、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并能根据不同句式的语气加上相应的标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五、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观察到的事物,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可以使用拼音,做到语句通顺、完整。

  六、复习措施:

  1、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复习。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备好每节复习课,注意复习习题的趣味性、实效性。

  3、抓好两端的学生,(优生与学困生),注重辅导中下生,实行“一帮一”活动,以优带差,以优促优。

  4、抓好语文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的训练,抓好“双基”的训练,抓好学生学习的劲头。

期末复习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三、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 2课时

  2、分数加减法 1课时

  3、分数意义和性质 2课时

  4、因数和倍数 1课时

  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 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

  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五、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六、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如: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复习时可将这两个单元合并在一起进行复习。

  注意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互质数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如:这样的练习题,始终有学生混淆不清

  把一根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 )( ) ,每段长( )( ) 米,是 1米 的( )( ) ,是 3米 的( )( )

  这样的练习题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以及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每段是这根木条的( )( ) ,是把 3米 长的木条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1÷7,所以应填17 ;每段长( )( ) 米,是把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3÷7,所以应填37 ;而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 37 米 :表示把 1米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把 3米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 37 米 既是 1米 的37 ,又是 3米 的17 。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求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优生,可适当增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拓展提高练习,如:“切、拼”长方体与正方体后,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解题的灵活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期末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期末的复习计划01-23

期末复习计划06-20

[精选]期末复习计划07-17

期末复习计划(精选)07-18

期末复习计划(精选)07-05

期末复习计划[精选]07-06

期末复习计划【精选】07-06

【精选】期末复习计划07-05

期末复习计划(经典)08-10

期末复习计划[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