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

时间:2023-09-26 08:01: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成书过程。

  (2)学习欣赏名著的的基本方法,了解鉴赏小说的角度,如线索、人物、主题等。

  (3)引导学生认识《三国演义》的价值,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积极人生观。

  (2)确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

  学情分析

  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蓝本,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分析及点评,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人物形象,并适当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通过欣赏、互动,让学生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身为荆州人,大家引以为豪吗? 荆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璀璨的文化长廊中,三国文化便是其中一张名片。一提起三国,大家恐怕会脱口而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诸葛亮、关羽、赵子龙、刘备、张飞、曹操、周瑜……的确,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中国历史并不乏这样的英雄时代,像春秋战国、隋末唐初、元末明初,但唯独这一时代特别让人难忘,也特别让人热血沸腾,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传播带来的影响。

  大家完整地看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能说出几个有关三国的俗语吗?大家知道其中的`含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品味意味深长的三国文化。

  活动2【讲授】授新

  阅读方法

  1、线索法:一部小说,情节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元素,《三国演义》共120回,情节曲折,故事跌宕起伏,错综复杂,每一回都像一粒粒的珍珠,但要把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一件绝世的艺术品,那么线索是关键。因此,品读名著抓住线索,无疑可以事半功倍。回顾历史,请同学们说说三国之前是哪个朝代?(东汉)那东汉的末年 的状况如何呢?(宦官专权、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朝廷风雨飘摇,民众苦不堪言)《三国演义》就是以此为引线来讲故事的。三国之后呢?(西晋一统天下)。这就是《三国演义》的终局。那中间80回这条主线是什么呢?(三国纷争的矛盾和斗争)这三条小线索此起彼伏,交互联络,构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不过三线之中,写得最详细的是蜀汉集团,其次是曹魏,再次是东吴,要注意作者的详略安排。

  东汉之乱--------------引线(前20回)

  三国纷争------------- 主线(中80回) 线索法

  三国归晋------------- 结局(后20回)

  至此,我们通过把握线索对《三国演义》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进入了王国维先生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线索法。

  2、人物分析法

  有了宏观的把握,接着就要具体深入文本,我们发现,小说中人物的出场让人目不暇接在多大千人的队伍中,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收集信息,确定本组讨论人物,在分析人物时,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分析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

  举例:曹操

  细节一:动作凸显性格

  曹操骗父

  曹操献刀

  错杀伯奢

  细节二:语言表现性格

  曹操借刀

  曹操献刀

  路遇陈官

  错杀伯奢

  细节三:心里暗示性格

  曹操献刀

  错杀伯奢

  总之,一方面,曹操镇压起义,充当屠夫,欺君罔上,窃国谋利,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骄奢淫逸,嫉贤妒能;另一方面曹操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目光远大,胆识过人,求贤若渴,重视人才,胸襟开阔,豁达乐观,军纪严明,爱护百姓,豪爽多智,指挥若定,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善于总结,著作颇丰。

  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

  示例:诸葛亮

  情节一:正面侧面表智慧

  徐庶曾曰:“以某比人,譬就驽骈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侧面描写

  火烧博望、再烧新野、舌战群儒、巧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奉命入川、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正面描写

  情节二:反复皴染突忠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只为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将自己的一半人生都献给了刘备的复兴汉室。刘备在世时,他开辟疆土,平定南方。刘备死后,他尽力辅佐后主,六出祁山,几度北伐魏国,最后还是操劳过度死于九丈原,后追曰“忠武侯”,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出师表》中表现得一清二楚。

  情节三:对比渲染衬稳重

  46回,应奇谋孔明借箭;85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其办事的稳重真的可以比作泰山也。

  情节四:情节摇摆显大度

  刘备三顾茅庐后,关、张二人就不高兴了,以无礼于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并没放在心上,用火烧博望冰释前嫌。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三日造百万之箭来陷害他,但他没有计较。平定南夷时。他七擒七放,对孟获的大度,连敌人也服了。

  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缺点,他过分忠诚,成了愚忠。过分的谨慎导致蜀国人才短缺,君主无能……这些都是他性格中的缺点。

  小结: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予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

  名著人物众多,建议大家在阅读时分门别类建立人物小档案,会更清楚。

  曹魏集团

  文臣:郭嘉、程昱、贾诩、荀彧等

  武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等

  蜀汉集团

  文臣:诸葛亮、庞统、法正、姜维等

  武将: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等

  东吴集团

  文臣:周瑜、陆逊、吕蒙、鲁肃等

  武将:太史慈、甘宁、周泰、凌统等

  3、主题探讨法

  我们在交流时,发现大家对文本有很多疑虑,我选了一个大家很关注也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为什么我们读《三国演义》,当读到曹操失败时,我们内心极为愉悦,而刘备失败时我们觉得很失落伤心?

  作者站在刘备的立场,具有比较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知识陪衬而已。

  作者处在元末明初,他经历了外族统治的时代,所以他呼唤正统,刘备又是正统的代表。

  小结: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要注意小说的要素,把握情节中的线索、人物及时代背景,在分析中关注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小说的主题等。

《三国演义》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

  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

  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二.名著的影响:

  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

  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

  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

  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

  五.鉴赏任务形象

  1.了解三绝是谁

  2.鉴赏曹操

  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欣赏关羽

  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

  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交流

  1、了解诸葛亮

  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

  (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借此概括诸葛亮的智和忠)

  3、说说还有哪些鲜活形象

  还有勇猛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周瑜圆滑睿智有心计的司马懿

  三、赏析精彩场面

  1.与三有关的情节

  (打出幻灯片)

  2.精彩的战争场面

  (打出幻灯片)

  四、名著的启示

  合作探究:读三国的启示

  老师点拨:可以从诸葛亮的角度,曹操的角度归纳。

  (打出幻灯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五、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再读《三国》有必要吗?(由学生自由发言,观点正确即可)

  2、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相应的物质化了。当你因成绩提高了而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你会向父母索要什麽东西?会不会要书呢?

  (给出名人名言,倡导读书)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三国演义》已经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个大洲。作为一名中国学子你定想了解更多的三国知识,对吗?那就赶快投入到读书行列中来吧!

  六、总结反思: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特色,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战争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部分学生已经通过电视和教材-对人物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这种了解是模糊的,片面的。所以,此次“导读”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古典小说的丰富营养,从而找到打开阅读古典小说之门的钥匙。

  如果说,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在解决“为什麽”读的问题,那麽后面的环节就是在解答“怎麽”读的困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要让他们懂得阅读名著还有古为今用的实用价值。

  成也罢,败也好。都随这滚滚的长江水烟消云散。但是不变的是他们那不朽的生命价值凝聚的历史的天空中。

  (放歌曲《历史的天空》结束本节课。)

《三国演义》教案3

  【设计理念】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

  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

  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

  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

  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

  【评点】

  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周一贯评点)

《三国演义》教案4

  《三国演义》导读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 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2.曹操煮酒论英雄3.关云长刮骨疗4.关公五关斩六将

  5.刘玄德三顾茅庐 6.诸葛亮舌战群儒7. 火烧赤壁8.草船借剑 9.孔明借东风10.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三国演义》教案】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05-07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05-07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05-07

三国演义赏析课件03-25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03-27

《三国演义》的语录35句06-27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常识05-07

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大全01-01

《三国演义》的语录集合35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