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3 09:04: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借助电教,用孩子好奇的眼睛来学习。引导他们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疑。

  设计特色:

  纯真的童趣,大胆的想象。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后,谈一谈自己想知道些什么。以孩子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感知文意。

  1、(动画课件)师范读。

  2、学生试读(小组合作)。

  3、全班齐读。

  4、诗歌中,小朋友们向老树提了哪些问题?

  设计分析:

  老师范读配上动画课件,让孩子对老树的形象有较具体的感知。孩子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初读诗歌后,将诗歌几小节的内容用一个个问号串起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一、 抓住问题,分小节学习诗歌。

  1、“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你有一百岁了吗?

  (1)[投影插图]看着画面,大胆地想象,老树有多大呢?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2)(生展开想象,小组内先交流。)

  (3)生朗读,互评。

  2、“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和你谈过话?”

  (1)[播放《鸟的天堂》相关画面] “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只鸟儿呢?”——数不清。

  (2)小组朗读挑战赛。(互评)

  3、“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从哪儿来的?唱的都是什么歌?”

  (1)[播放各种鸟的叫声] “它是谁呀?正在说些什么呢?”

  (2)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3)鸟儿唱歌可真好听,小朋友朗读也得点儿。(生朗读)

  4、“老树,老树,告诉我吧,告诉我——所有的故事和童话。”

  (1)你能向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关于老树的故事吗?

  (2)生说。(不要求完整,鼓励加入更多的想象。)

  5、全文感情朗读。(配乐)

  (设计分析:利用电教设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学习的领空快乐地飞翔。)

  二、 课本剧表演。(准备头饰)

  四人小组中一人为老树,其余为提出不同问题的小朋友。(鼓励“老树”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设计分析:

  将诗歌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孩子表现欲强的特点。惟妙惟肖地为老树配音,更显出他们的天真可爱。让孩子真正动起来。

  三、 你还想对老树提什么问题呢?

  1、[幻灯出示句式] 练说。

  老树,老树,告诉我吧,__________?

  2、“可是有一天,老树变样了……”[简笔画——哭泣的树桩]

  “发生了什么事呢?你又想问老树什么问题?”

  3、你能找得到答案吗?(生想象,讨论。)

  4、(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设计分析:

  续《老树的故事》,让孩子所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b,p,m,f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

  3,学会音节的四声,要求带调拼读音节.

  【重难点,关键】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教具准备】

  1.b,p,m,f四个声母的教学挂图.

  2,h,p,m,f四个声母卡片.(写在四线格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

  2.指名抽读带调的单韵母.

  3.听音抽取自制的小卡片.

  二,导入揭题.

  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还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方法.声母一共23个,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四个声母.

  三,学习声母b,p,m,f.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教学挂图第一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b的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就行了.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

  把b与收音机重叠,问:b的一竖像收音机的什么东西(像收音机的电线.)b的'半圆像收音机的哪一部分(像收音机的机体),学生回答后,教读顺口溜:b b b,听广播.

  5.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让学生观察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声母b,先写丨,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右半圆

  写在中格,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二)学习声母p.

  1.出示教学挂图第二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泼水)

  2.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泼水的泼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p的读音.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区别b与p的发音.

  a) 教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b) 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c) 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

  d) 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5.启发学生的记忆字形.

  把p字与图中的盆重叠,问:声母p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p的一竖像一盆水泼出去时,水顺盆边往下流,所以这一竖是向下的,右半圆像个盆.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p,p,p把水泼.

  6.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和p,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四线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②指导写声母p.先写|,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第二条起笔,写到第三格的中间,右半圆写在中格,也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三)学习声母m.

  3 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两个小朋友在玩摸人的游戏,一个孩子躲在门后,另一个孩子朝两扇门摸去.启发学生把摸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m的音.

  2.出示声母m卡片,齐读,个别读并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教学图片和声母m,问:m像什么!(像两扇门)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两个门洞m m m.

  4.指导书写.

  出示声母m卡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m字有三笔都写在中格上.先写一竖,接着写两笔左弯竖.

  (四)学习声母f.

  2 示教学图片第四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托着的是什么(老爷爷手里托着工艺品佛像)启发学生把佛像的佛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f的音.

  7 出示声母卡片f. 老师示范发音,提醒注意老师的牙齿和嘴唇.(发音时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唇上,猛放开就是f的音.)

  9 学生挨次序仿读,老师逐个正音.

  10 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卡片f问:这个声音像老爷爷手里的什么(拐杖)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根拐杖f f f.

  12 指导书写.

  ①观察声母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f.分两笔写,第一笔占中上格,一横写在第二线上.

  四,巩固练习.

  1.听顺口溜录音.

  顺口溜: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b p m f我会读,b p m f我会记.

  老师领读两遍,然后一边拍手一边齐读.

  2.抽读b p m f四个声母的卡片.

  3.猜字母游戏.

  ①像一根拐杖的声母怎么读(f)

  ②一竖在上,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b)

  ③一竖在下,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p)

  ④两个门洞是什么声母(m)

  五.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b p m f的发音,会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声母b,p,m,f.

  2 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4

  【教学准备】

  1 声母b,p,m,f卡片和a,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 单韵母a四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b,p,m,f四个声母的卡片和ɑ,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听音抽取卡片o(火柴盒里的卡片)

  3.抽读带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学习拼音.声母和韵母交朋友,拼成一个新的音就叫拼音.

  三.学习声母b,p,m,f和单韵母ɑ,i,u相拼.

  1.出示课文中拼音:老师示范拼读:b ɑ >bɑ.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边读边教拼音口诀:前者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教bɑ的四声.

  ①出示音节b ā7 >bā7 b >b b ǎ2 >bǎ2 b >b和四幅插图,学生试读,老师正音.

  ②拼读看图说词.

  bā7 八个的八,b拔草的拔,

  bǎ2 打靶的靶,b爸爸的爸.

  4.出示下列音节,训练拼读.

  b b

  p u p i

  m m

  f

  四,指导读书..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老师巡回检查.(要求用手指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

  【教学回顾】

  能掌握b p m f与单韵母得拼读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有兴趣地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下雨图,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过渡: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启发学生思考: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你们数清了吗?

  (2)过渡: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吗?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引导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过渡: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组织学生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

  (2)出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并适时评价。

  (3)组织同桌分角色读。

  (4)组织男、女生分角色读。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雨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感受。

  (3)引导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思考服务。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录音。

  2、电影《城南旧事》剪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读感悟,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

  “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

  问妈妈为什么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3、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小组内对照交流。

  2、集体检查。

  生字:

  ①读音:咀嚼读作:jǔ júe、“慢慢的嚼”的“嚼”读“jiáo”、

  ②书写:“卸”9画,第七笔是“提”,“傻”的右上部分不是“夕”。

  词语:重临:重新到来。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抄写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④分角色朗读

  3、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①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②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③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④小结: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布置作业,回味童年

  1、布置写作:学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和作者一样回忆起了小时候的某些事或人吧。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⑴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⑵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⑶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

  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⑷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⑴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⑵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⑶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少年英雄。

  孩子无父无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利用偏旁识字的方法,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每道题目的特点,在读中积累词语,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字、词、句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及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快看,这个大花园里,风景多美呀!这就是(板书)语文百花园。你们想不想去逛一逛?走呀,咱们瞧瞧去!

  二、新课:

  1汉字真有趣:

  进了百花园,首先看到了什么?(带有汉字的花)

  读读这些汉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这些字有的偏旁是艹、有的偏旁是宀、有的偏旁是穴)

  艹、宀、穴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花字第一个跑出来,看看它应该站在哪个队?谁该站在它后面?(图片出示6个字)

  其他的字呢?

  下面请你们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

  (1)草字头:请一位同学读字。你能说说“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

  (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

  教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以后再看到带艹的字,就知道它和草本植物有关,其他的偏旁的字是不是也能表示字的意思呢?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偏旁。

  (2)宝盖头:读字。你们猜猜“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系?

  “宝”(出图及甲骨文)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什么?在一间屋子里,有贝(表示财富)有玉(表示珍宝)这些都是珍贵的东西。猜旁边的甲骨文念什么?

  “安”:(出图及甲骨文)先看图,你能猜出甲骨文念什么?能看图说说甲骨文的意思?

  女子坐在屋顶下。表现了一个人安宁的感受,就像女子静坐在家中,没有灾祸及战争,平静的生活。安定、安全。

  猜猜这个字念什么?你能看图说说它的意思吗?

  你发现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了吗?

  (3)穴宝盖:

  读一读,穴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你们有问题吗?

  谁知道空为什么用“穴宝盖”?

  “穿”:“穿”字可有趣了。牙把食物咬个洞。也是穿衣、穿针的穿。

  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

  教师: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想到用偏旁表示字的意思,使汉字成为惟一能表示字义的文字,他们多聪明呀。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字,看来你们都很会学习和积累。

  你们听,这些偏旁在告诉我们什么?

  草字头:同学们,在汉字花海中,我可是个大家族,我有5百多个呢。

  宀盖头:字典中收录我的兄弟姐妹有90个。

  穴字头:和他们俩相比,我是小弟弟,我才有52个兄弟姐妹。

  教师:今天我们只是对这三个偏旁的字有初步的了解,的汉字还有好多,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你们可要努力呀!

  2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赏过了百花,继续向前走,一条河挡住

  了去路,看,那有一座小桥(出示第二题的6个成语),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桥上有字)

  多有意思的桥呀,我把每块砖上的字抄下来了。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呀?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读)是四个字的词语组成的,第一和第三个字是数字。

  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词语都是成语,自己读读这些成语,想一想成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和同学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还不懂的再提出来。

  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一干二净:十分干净,一点不剩。

  七上八下:形容心情十分慌乱。

  三心二意: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九牛二虎:极大的力气。

  四面八方:指周围各处。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或花样繁多。

  小桥看见你们很高兴,听,它和你们打招呼呢!(我是小桥,欢迎你们。现在我们做个游戏,你们能说出一些像我身上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就能从我这儿过去。)

  你们快想想,互相商量商量,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成语是汉语独特的词语形式,像这样带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你们看,语文百花园里不仅汉字有趣,词语也很有意思呢!小桥,我们能过桥了吗?

  (你们真聪明,积累的词语真多,说出这么多带有数字的词语,现在请你们过桥吧。)

  3看图填词语,读句子。

  过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很快过了小桥,这边一片绿草地,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看,它们是谁?

  它们在哪?做什么?你能看图说说吗?

  小明也写了三句话,请你读读:

  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

  鸭子在小河里游水。

  你听,他又说什么?(小朋友们,我想用上这三个词把句子写具体,不知怎样加,你能帮助我吗?)

  我们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构相同XX的形容颜色、形状、程度等

  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区别?

  怎么加呢,看图想一想,()的草地、()的荷叶、()的小河。小组商量,再填写。

  (学生动笔写后,实物投影。指名读读)

  出示三个句子,句式,出示在句子上边:

  谁在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

  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加上这些词语句子就更具体了。

  看还有好多小动物呢(将动物图补充在中),你能具体地说出谁在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请你选择一种最喜爱的小动物说一句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语文百花园,在花丛中赏花时,我们发现了许多汉字,它们的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在过桥的时候,还积累了一些带有数字的成语,最后我们在绿草地上,帮助小明把句子写具体,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你们真能干!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96——99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难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光荣之家、车轮、轮船、星期、日期、第一名、班主任、公式、郑州。

  3、读句子识字。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4)狮了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是万兽之王了!”

  4、固识字: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效果。

  5、写字指导:重点指导“之”,点不宜太大,捺要写平,“第”竹字头要写小些。“轮”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之 轮 期 第 任 惯 式 眯 郑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别人。

  二、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读课文,与学习伙伴交流体会。

  (二)朗读感悟。

  1、出示图片:狮子在开头结尾分别宣布了两个决定,读一读狮子说的话,看看两个决定有什么联系。

  2、学生读后说出:前面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后面却说;“不用再往下轮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小猴子已经做得最好,并且已经得到了动物的拥护。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3、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读一读,体会一下角色的特点,读出语气。

  4、朗读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伙立刻欢呼起来。(小猴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6、如让你当“万兽之王”,你准备怎样做?

  四、板书设计。

  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语文教案 篇10

  单元教学设想:

  1、本单元是文艺评论,此文体知识在教学中穿插介绍;

  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宜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迁移训练,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每篇课文安排一课时。如作二课时,那么第一课时阅读学习课文,第二课时进行扩展迁移训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2、举一反三,用课文中阐述的道理来解释古代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以时间为序,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我国古代小说作一次“大盘点”,有东晋《搜神志》中的《宋定伯捉鬼》,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唐传奇《柳毅传》,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节选,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清代《聊斋志异》中的《狼》和《促织》,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节选。这一篇篇魅力无穷的文学精品,展示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其民族的风格。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梳理回顾一下其发展史,认识和总结一下其发展的规律。

  二、阅读课文

  思考:1、梳理思路;2、完成练习一。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把握,梳理思路

  思考: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明确:题目表明本文论述的对象——是我国的小说,不是外国的.;是我国古代的小说,不是现代小说。题目表明了文章的内容:一是论述发展史,二是论述规律。

  由此可以将课文分为二部分。

  小结:如果把第一部分看成是从纵的方面论述历程的话,那么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的规律。发展及规律互补,纵横交织,使本文条理清晰,行文简洁,论证严密。

  2、具体研习,把握基本内容

  完成练习一。

  四、拓展迁移

  1、完成练习三

  2、完成练习四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上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