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5 12:47:3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10篇(优选)

科学教案 篇1

  植物的分身术注意要让学生理解植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这就是无性繁殖,就是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学生进行汇报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这个部分是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一个了解。学生在汇报完相关的资料后,总结植物除了用种子进行繁殖之外,其他的繁殖方式。然后出示以下植物,学生猜测这些植物(秋海棠、土豆、草莓等)使什么进行繁殖的?学生根据猜测,然后设计相应的验证试验。在学生设计实验的之前,介绍相应的无性繁殖方式——扦插,压条,嫁接,然后进行设计方案。最后学生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的问题需要注意。

  1.学生搜集资料的准备。在课上,学生资料准备不足。老师需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搜集的学习资料。

  2.有些问题老师不应讲的太多。在介绍用茎繁殖方式的时候,老师讲解的有太多。这个部分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进行学习。

科学教案 篇2

  师:同学们,平时玩过滑梯吗?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从滑梯滑下来时,身体与滑梯接触的地方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摩擦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探究活动:

  1.体会摩擦力。

  活动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师:请大家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你有什么感觉?

  师:请你在手上垫上白纸,再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么感觉?

  活动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

  师:拉动蹲在地上的体重较大的同学,说一说在拉动时你有什么感觉?

  师:拉动蹲在地上体重较轻的同学,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感觉?

  师:通过刚才两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产生了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科学上称摩擦力。推拉物体时感到很费力说明摩擦力大,感到比较省力说明摩擦力小。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实验和活动,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假设。

  (3)制定方案。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呢?

  实验方案一:选择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块木板,分别在上面用同样的速度拉动同一个木块,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别记录下来。每个实验做两次,比较两个实验用力的大小。

  实验方案二: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加放不同数量的砝码,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木块,比较两次实验用力的大小。

  (4)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改变的因素保持不变的因素我们的发现我们的结论

  (5)展示交流。

  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动物体的轻重有直接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就越小。

  3.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师: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本图片,可投影或播放有关视频)。你能说一下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汇报。(手被磨得有些疼痛。)

  学生汇报。(手磨起来要滑多了。)

  学生汇报。(拉体重较大的同学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而体重较轻的同学就要省力多了。)

  学生汇报。

  学生猜想假设并相互交流。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可能与被拉物体重量有关”等。

  各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

  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进行试验,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下来。各组学生开始试验。

  各组展示.汇报实验记录与过程。

  学生讨论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在对比活动中感受到费力和省力,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能区别铁和铁锈的区别,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提供给学生一块生锈的铁钉,一块不生锈的铁钉、电路检测器等其他生锈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买的自行车和用了一段时间后,它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铁制品生锈的情况?学生汇报。

  师:看样子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是很多,那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观察铁锈

  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钉和一块不生锈的铁钉),这两个都是铁钉,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颜色 光泽 硬度 体积

  2.师: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学生汇报观察的方法。

  (1)利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空隙;(2)用手摸摸;(3)用锤子击打;

  (4)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导电性能检测等。

  3.我们怎样做这些对比实验?分组研究活动。

  4.汇报:通过观察比较得出铁和铁锈的`不同点,得出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在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

  2.生汇报:铁器可能放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则不易;涂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不容易生锈,而在空气中的“裸”铁器则易生锈。

  3.由此可见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每一小组来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吧?

  4.小组设计实验。

  5.讨论后学生总结:

  (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我们想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变化;

  (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我们猜测是铁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器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6.那如何证明这些可能性是否成立?

  7.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设正确,则在干燥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设正确,则铁在水中并和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说法正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

  8.学生经过讨论后,顺利地分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洁净的铁钉放于干燥的试管中,用塞子塞紧;

  (2)取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用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

  (3)将洁净的长铁钉放入试管中,倒立于盛水的烧杯里,试管里只有少量的水和空气,在试管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并放置一段时间。

  四、课外延伸

  课后继续观察,做好记录。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育孩子触碰觉、嗅觉、味觉的综合能力,

  2、孩子体会秋季水果成熟的欣喜心情。

  教学预备:

  1、教学前观摩果园

  2、苹果、梨子、甘蕉(即指:香蕉)、柑橘(又称橘子)、柚子、石榴等水果数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小刀子每个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引进:今日,农村老百姓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均有哪一些水果?

  二、了解水果

  1、分组观测和察看水果(启发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来体会水果的色、香、)

  2、集合沟通探讨。勉励孩子勇敢把自个儿看见、摸到、闻见的体会告知别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孩子分组探讨:例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孩子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教师协助孩子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孩子开展点评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启发孩子品尝自个儿做的.水果拼盘,且说一说吃到的滋味怎么样

  五、教学游戏“运水果”完结。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在早上会升起来,在晚上会落下去,对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产生兴趣。

  2.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3.在游戏“太阳宝宝”中体验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可以操作用的太阳一个(背面用铁丝固定)、布置一座大山的.场景、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水彩笔一盒、每位幼儿一个“太阳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围坐在“大山”前面,引出课题。

  “今天,谁会出来和小朋友问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太阳,学说句式。

  “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我会升起来和落下去呢。”教师演示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幼儿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三、出示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请小朋友说说太阳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1、教师演示太阳慢慢升起,请小朋友说说,太阳升起来,谁醒来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2、教师演示太阳慢慢落下,请小朋友说说,太阳落下去了,谁睡觉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四、游戏:“太阳宝宝”。

  1、请幼儿说说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做得好的幼儿上来,其他幼儿跟着做一做。

  2、游戏“太阳宝宝”。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太阳宝宝,躲在小椅子后面。当太阳妈妈说“天亮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升起来的动作从椅子后面站起来;当太阳妈妈说“天黑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落下去的动作慢慢蹲下躲在椅子后面。游戏2~3遍后结束。

科学教案 篇9

  (一)内容简介

  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小猪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会破掉,大家都来洗澡了。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题分析 《肥皂泡泡》以小动物们洗澡为线索讲述故事。“洗澡”这一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进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处。同时,故事激发了幼儿喜欢洗澡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情节分析 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简单、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孩子阅读。在小猪洗澡的过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发现:原来洗澡也有如此多的乐趣,不禁也萌发了洗澡的愿望。没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这样的愿望,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过程中,它们体验、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图画分析 画面中色彩鲜艳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飘浮在空中。美丽的画面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区分大小,帮助孩子了解物体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两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的变化;感知光和作用,帮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多姿多彩的颜色,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围着浴巾的胖小猪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哦,原来小猪洗完澡了。”这只小猪可爱、爱干净又有些调皮,在洗澡的时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戏,这正是每个孩子所喜爱和向往的。所以,小猪的角色与孩子的距离是如此接近。

  小猪、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来吹泡泡。这些小动物俨然是孩子们的化身,孩子们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戏中,泡泡越吹越大,快乐也越来越多!

  (六)语言分析 语言简单,重复的语句“洗完澡,小猪变干净”、“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便于幼儿记忆。

  后缀词的运用,能加深幼儿对关键词的掌握。如“有一块奇怪的肥皂,肥皂。小猪拿去洗澡,洗澡……”读完故事,幼儿在无意记忆中加深了对“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干净”等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后缀词的运用也增强了故事的韵律节奏,使故事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故事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交替出现(肥皂、洗澡、泡泡、干净……),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书中简单重复的句型“洗完澡,××变干净,干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还有谁洗完澡也会变干净呢?由此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小狗、小猪……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洗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阅读图画书《肥皂泡泡》,看看、说说小动物们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会让人觉得舒服。幼儿通过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经验,在律动的`过程

  中进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体验洗澡的快乐。鼓励幼儿喜欢洗澡、尝试自己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书,愿意讲述小动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干净,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3、活动准备 故事《肥皂泡泡》、PPT课件

  音乐《我爱洗澡》

  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猪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小猪会用什么洗澡呢?

  一你们会自己洗澡吗?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小猪洗澡。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①观察第1页:

  一小猪会用肥皂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猪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么样的?你经常用肥皂做什么?

  ②观察第2页:

  一小猪在用肥皂干什么?几个泡泡?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泡泡,练习数数,并比较泡泡的大小、颜色。)

  ⑧游戏:吹泡泡。

  一这样的泡泡你喜欢吗?看看你能吹出怎样的泡泡。

  (提供粗细不同的吸管、瓶装的肥皂水,幼儿找空处玩“吹泡泡”。)

  ④观察第5页:

  一洗完澡,小猪变得怎样了?

  一小猪还会请谁来洗澡呢?

  ⑤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猪的朋友是谁。

  (观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观察第6页、第7页:

  一洗完澡,小熊变得怎样了?

  一洗完澡,小兔变得怎样了?

  小结:洗澡会让自己和朋友的身体变得干净又舒服,洗澡真快乐。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感受了洗澡的乐趣,并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经验。但生活中,能产生“肥皂泡泡”的趣事还有许多。此次活动依然从孩子们喜爱的“肥皂泡泡”入手,引发他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提升相关的生活经验。并且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色彩,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肥皂泡泡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

  (2)交流关于各种洗涤用品的生活经验,知道它们的作用。

  3、活动准备

  图画书《肥皂泡泡》、PPT课件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纸、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洗洁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纸、油画棒、瓶盖、棉签、颜料等

  4、活动过程(1)集体阅读,回忆故事情节

  ①出示图画书,回忆故事的名字。

  一还记得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洗澡吗?

  ②集体阅读图画书,幼儿模仿简单的故事语言。

  一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

  (2)交流经验,了解洗涤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还有哪些东西用了也会有泡泡呢?

  ~(出示各种洗涤用品,交流相关经验。)这里有哪样东西也会洗出泡泡呢?

  一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一它们都可以让东西变干净,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洗涤用品洗些什么?你用过哪些东西?

  小结:有这么多宝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脏东西都带走了,所有的东西都变干

  净了。

  (3)观察泡泡,说说泡泡的样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纸皂等不会伤害皮肤的洗涤用品。)找样东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形状、颜色……)

  一你用什么东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如:很多泡泡挤在一起,像葡萄;圆圆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颜色?看一看,洗完的东西变得怎样了?

  一想办法让你的泡泡变大。

  小结: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选择喜欢的工具画泡泡

  一把你刚才看到的美丽的泡泡画在纸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们是一家人紧紧地挤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颜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颜色?

  (三)活动拓展 1.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养成每天洗澡的习惯,能尝试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种不同的洗手用品,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是否有独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习惯。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提供图画书《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种小动物),供幼儿表演故事。

  2.美丽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棉签、自制圆形印章、油画棒、颜料,小动物吹泡泡的背景图。

  (2)玩法建议:

  ①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画泡泡,并说说自己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泡泡。

  ②用油画棒先画一个小泡泡,再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在泡泡的外圈,让泡泡越“吹”越大。

科学教案 篇10

  小班社会教案:我会搬椅子

  活动由来:

  宝贝们情绪稳定下来了,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但是,还不会将小椅子一个一个的放好,经常乱放。搬椅子的方法也不对,拖着椅子走,推着椅子走,甚至有个别孩子还把椅子扛到了头上,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椅子的本领。

  活动名称:生活游戏:我会搬椅子

  活动目标:

  1、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会一个挨着一个摆。

  2、知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人手一个、大灰狼的头饰一个。兔跳的音乐、大灰狼的音乐。

  2、场景布置:散放在活动室中的小椅子。

  3、教会幼儿说儿歌《搬椅子》

  活动过程:

  一、 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跳进活动室。

  师:“兔宝宝们在外面玩累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师生共同学小兔子跳进活动室,发现散放在地上、桌边的`小椅子。兔妈妈:“哎呀,我们的家怎么这么的乱,小椅子怎么到处乱跑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椅子摆好。

  二、幼儿一边念儿歌《搬椅子》,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模仿搬椅子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把椅子排成同字形,幼儿在中间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我们用椅子来摆个家,好吗?来,和兔妈妈一起搭我们的新家。

  兔宝宝们摆得真整齐,一定很累了,我们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吧!请林老师来当大灰狼,待会大灰狼出来的时候,小兔子们要赶快回家哦。(坐回椅子上)玩游戏两遍。

  四、请幼儿把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天黑了,小椅子要去找它的桌子妈妈了,小兔子快把它送回家

  吧。记住怎么搬椅子了吗?

  五、小结:

  兔宝宝们都学会了搬摆小椅子,长了本领,妈妈真高兴。以后,记得要用我们学会的新本领来送小椅子回家,好吗?

  附儿歌《搬椅子》

  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

  一个挨着一个放,整整齐齐真好看。

  活动后反思: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兴趣很高,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摆椅子的方法。这个活动结束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搬椅子的方法。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是学本领,而是玩游戏。以后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多思考,多找些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乐意参与,并愿意在游戏中学会的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