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1 08:33: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选]大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大班教案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每张桌子上有三个小箩筐内装陀螺,幼儿人手一份:1号筐中为形状不同的小陀螺,2号筐中为转动盘不同的小陀螺,3号筐中为轴不同的小陀螺。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玩陀螺吗?那你们谁的陀螺赢了?你的陀螺是怎样赢的?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陀螺,请大家一起来玩玩。

  2、操作探索活动。

  活动一:

  ⑴先请小朋友玩红筐里的陀螺,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⑵幼儿玩陀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比。

  ⑶交流反馈。体温:你跟谁比了?成绩如何?为什么会比他的快(慢)呢?

  ⑷验证。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到底为什么?

  ⑸师生共同: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形状有关系。

  活动二:

  ⑴下面请小朋友玩绿筐中的小陀螺,比比谁的陀螺厉害。

  ⑵教师巡回指导。

  ⑶交流反馈。

  ⑷验证。

  ⑸师生共同:陀螺旋转的`时间与陀螺的转动盘有关。

  活动三:

  ⑴再请小朋友从黄筐中拿出陀螺来比一比。

  ⑵你们看他们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样的形状,转动盘和轴也一样,现在转的时间一样长了吗?

  ⑶幼儿比赛、验证。

  ⑷: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用力的大小、速度有关系。

  3、结束:进一步探索、设疑。

  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砖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个转的时间长?这个问题老师把它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1-3的点数。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3个、香蕉2个、桔子2个、柿子3个。

  2、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一名幼儿摸一摸是什么礼物?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实物水果,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同时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1)出示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苹果?苹果和小朋友们比较谁多,谁少?每个小朋友想吃到苹果我们应该怎么办?

  (2)出示香蕉,教师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香蕉?苹果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3)出示柿子,教师提问:柿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你吃过柿子吗?有什么味道?一块数一下,有几个柿子?柿子和香蕉比较谁多,谁少?

  (4)出示桔子,教师提问:桔子是什么颜色的'?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几个桔子?桔子和香蕉比较一样多吗?柿子和苹果比较,一样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吃桔子?

  小结:秋天到了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要多吃水果,这样我们会长的更帅、更漂亮,身体也会长的更棒。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知3以内的数,进一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出示挂图,教师提问:图上都有什么?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它们一样多吗?树有几棵?气球有几个?树和气球比较一样多吗?气球和红花比较谁多,谁少?

  小结:今节课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学会数数了,会两物体间比较多、少和一样多了,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吧。

  3、做游戏《拍蚊子》学说儿歌:拍蚊子,拍蚊子拍拍拍,啪。边说儿歌边拍手,啪几下拍几个蚊子,说出数字,引导幼儿拍手。

  三、活动结束:以游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 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数字1-8及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

  2、幼儿用书的小橡皮图卡8张,小盒子2个,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分橡皮。

  2、剪贴格子33、翻片片二、归纳8的分合记录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和记的是否一样。知道8的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的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三、学习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如3和5与5和3这两组答案相像,可以将5和3省略,因为看到3和5就会想到5和3)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

  1、请幼儿选择1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将该记录单上的7组分合式全部剪开,并把两组相像的调整到一起,再尝试拿去几组相关的分合式,最后将留下的分合式重新贴在白纸上,说说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黏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并说出该张记录单上省略了那几组分合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意图

  有一天下午上完玩彩泥课,在放学的时候。我班的黄雨悦小朋友用剩下的彩泥用不同颜色都揉捏在了一起,我看到后有点生气,刚想去教训他,没想到雨悦看到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会变魔术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看到雨悦开心的表情我突然有了想法,可以运用彩泥让幼儿学习到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幼儿对彩泥很感兴趣也愿意操作所以就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探索尝试,感受颜色带来的乐趣和美感。

  2、通过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相混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活动准备

  1、彩泥。用卡纸做好的门,门锁,六色颜色娃娃及布娃娃一个

  2、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等)

  3、手工剪刀、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运用卡纸做成的颜色娃娃,激发幼儿兴趣。

  1、看看这是谁?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

  2、小结: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

  (二)探索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

  1、今天三个颜色娃娃要去彩色城玩,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听听彩色的'主人的介绍。

  2、猜猜剩下的地方可能是什么颜色?

  3、教师交代要求:三原色两两相加融合在一起,变化出一种颜色,并将变化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4、幼儿运用彩泥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介绍各自探索结果,并由“彩色城主人”确认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现在六种颜色都找到了,我们可以进来了吗?

  (三)制作彩色帽图形,感受多种颜色组合带来的美感。

  1、颜色娃娃想交给我们我你一个新任务,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老师演示彩色图形的制作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用色。

  3、给幼儿布置任务,把颜色娃娃送的彩色图形减下来放在美工区,做好后送给喜欢的人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心情。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对设计的课件很感兴趣,在观看时聚精会神,很认真也很仔细。但是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用彩泥来揉捏让它们融合变色,因为怕孩子自己配的颜色比例不同造成颜色的深浅不同,所以我把发给孩子的彩泥都分得很平均。可是没有预设到的是孩子的力道是不一样的,所以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太一样,不过大部分孩子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交代要求的时候没说清楚,下回一定注意。通过这一点让我了解到课前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活动中是否出现,都应该提前预设突发情况。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们都打到了预设的目标。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幼儿兴趣很高。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8-12

大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大班教案10-02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0

(精选)大班教案09-12

(精选)大班教案09-15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