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1 11:16:1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在中班已经对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对物体的沉浮实验非常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进行深入探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中“大班幼儿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要求,我设计了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科学实验活动。通过提供各种能够帮助幼儿成功完成实验的材料,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助合作、探索发现各种改变沉浮的方法,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尝试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

  2、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不同方法

  3、感受沉与浮实验中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

  难点: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铁制汤匙、积木、钥匙、纸船、泡沫板、石头、塑料蜻蜓、铁夹子、装满水的可乐瓶、橡皮泥、水盆、盘子、记录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做个科学小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二、基本部分:

  (一)物体的沉浮状态分类、记录:

  1、师:老师想请你们给这些物品分个类,你们看看哪些会沉在水底的,哪些会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准确地分类吗?

  2、幼儿操作分类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把材料放入水中,结果出来后将浮在水面的物体放入盘中并记录分类结果。

  (二)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1、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1)师:现在有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怎样能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大家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商量一下好办法。

  2)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可以用泡沫板、纸杯、小船等帮助下沉的物体上浮。

  2、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1)师:怎样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在水底呢?(请大家合作探索)

  2)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可以用铁夹子、石头、绳子、装满水的可乐瓶等帮助上浮的物体下沉。

  3)小结:小朋友都是借助其他材料帮助,让上浮的物体沉在了水底,下沉的物体浮在了水面,那想一想不借助辅助材料能否改变物体原有的沉浮状态呢?

  3、不借助辅助物让下沉物体上浮

  1)师:沉在水底的橡皮泥不借助其他物体帮忙,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浮在水面?

  2)想想其他下沉的物品不借助其他物品的帮助能否浮在水面?请小朋友试一试。

  3)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小朋友真聪明把橡皮泥变成了小船,使橡皮泥浮在了水面,装满水的瓶子倒掉后可以浮在水面,塑料卡片平放在水面,可以浮在水面

  4、不借助辅助物让上浮物体下沉

  1)师:想一想上浮的物体不借助辅助材料能否让它下沉?

  2)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空瓶子装满水下沉;塑料卡片侧放可以下沉;橡皮泥小船捏成团可以下沉。

  活动总结

  三、结束部分

  原来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放入水中的方向,增加或减轻物体的重量等方式改变物体原来的沉浮状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知淀粉遇碘会变成蓝。

  3.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慢羊羊村长头饰、馒头、土豆、白菜、胡萝卜、香蕉、梨、标有字母a与b的奶粉,棉签、图卡、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碘伏。

  1.(师)慢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伏。"提问:我们来看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闻闻它的气味。

  2.(师)慢羊羊:"碘伏有消毒的功能,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细菌看见它就跑,最近我发现它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来看看桌子上的食物,从中随便选一个馒头,看看它加入碘伏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慢羊羊: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带领幼儿认识图卡。"

  二、幼儿操作。

  1. 让幼儿试一试,将碘伏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三、问题解决--运用。

  1.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帮警长辨别a与b瓶中谁是假奶粉。

  2.让幼儿自由选择a与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试一试,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结束游戏。

  让幼儿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1. 积极参加细致观察、交流表达、验证修正的活动,主动建构自己对叶脉的科学认知。

  2. 感受细致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性,对科学了解叶脉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感兴趣,有乐意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行动。

  活动准备:

  橡皮泥平铺的垫板人手一份,叶片轮廓图上下两幅。

  “叶脉的工作”课件。

  各种树叶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印叶子,发现叶脉

  1.请小朋友任取树叶观察树叶:说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树叶。

  2.把树叶小心地按在橡皮泥上,轻轻揭开树叶,看看在橡皮泥上留下了什么?

  3.思考:为什么会留下印痕呢?

  4.小结:原来树叶上有叶脉,叶脉突起在叶片上,所以能在橡皮泥上留下印痕。

  (二) 初步感受叶脉的生长特征并做记录

  1.树叶有叶脉,那叶脉在叶片上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在树叶的轮廓图中来记录下来。

  2.将画好的叶脉图送到展示板上,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有些什么不一样?

  (三) 细致观察感受叶脉的生长特点调整记录

  1.仔细观察叶脉的生长特点并交流观察结果。

  观察要点:

  (1)叶脉的粗细差异(2)相互间是怎样连接的?

  (3)叶脉的生长规律?

  2.小结:原来,叶脉是有主次的。从叶柄生长出来的叶脉叫主脉。从主脉上再生长出来的叶脉叫侧脉,主脉粗,侧脉细。侧脉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有的树叶还会从侧脉还会生长出更细更密的细脉,所有脉纹相互贯通,遍布整个叶片。

  3.现在,通过细致的观察,对叶脉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你的叶脉图需要做调整呢,请你在叶片轮廓图中作新的叶脉记录。

  (四)思考并感受叶脉的用途

  1.看来,仔细观察真的很有用,让我们重新科学地认识了叶脉的`生长特点。

  2.观察:所有的叶片,它们的叶脉都是主脉、侧脉相连的吗?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更多的叶片。

  3.你们的观察结果是怎样的?

  4.思考:叶脉有什么用?叶脉间为什么主脉、侧脉之间都是相连的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5.演示叶脉课件:简单了解叶脉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传输营养、支撑叶片)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视机、电脑、2个课件;

  2、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你猜一猜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都住在什么地方。

  二、向幼儿介绍地球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地球仪就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3、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请幼儿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回答)

  大班科学活动:吃奶的和下蛋的

  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黑猫警长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2.通过滚动、包围、两个对应点间测量等方法测量圈的周长和直径,对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能大胆交流。

  活动重点:

  探索学习包括测量、对应点间测量以及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

  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自然测量。

  物质准备:大小相近两个圈、绳子、记录表、笔、纸筒、彩纸、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圈类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说说是什么?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中间怎么样?(空的)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像圈一样,圆圆的,中间是空的。

  (评析: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充分了解圈类物品,知道圈类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围绕,中间是空的。本环节旨在让幼儿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圈)这儿有两个圈,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小)

  2.(出示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这两个圈呢?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地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测量)

  (评析:通过一大一小和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激发幼儿比较圈的大小的兴趣。一大一小的两个圈一看就知道,但是两个大小不明显的圈很难看出.除了用重叠比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这样就引出活动的主题:圈的测量。)

  三、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1.你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尺、绳子、小棒、吸管等等)

  2.上次我们用绳子测量了书、椅子等东西,今天我们也用绳子来测量这两个圈,比一比谁大谁小,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操作)

  (评析:大班幼儿已经有自然测量的经验,但是对圆弧形的圈类物品还没有测量过。本次活动运用绳子作为测量工具,因为绳子柔软,可塑性大,利于幼儿对圆弧形进行多种方法测量。同时,通过记录测量结果,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四、交流学习圈的测量方法

  1.谁来说说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红圈大,黄圈小;黄圈大,红圈小)

  2.现在有两种答案,那你们说说是怎么测量的?

  (1)绳子沿着圈围一圈(幼儿演示)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圈一周的长度了。

  (2)量圈中间的长度

  中间的`长度怎么量就准确了呢?(看课件)

  (先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然后在它的对应的地方再画一个点,用绳子的一头对准一个固定点,另一头对准另一个固定点,然后在绳子上做上标记,就测量出了两个对应点间的长度。)

  (3)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谁有不同的办法?

  还有一种方法也能测量圈呢,一起看下。(看课件)

  这是什么方法?(滚动的方法)

  怎么测量的?

  (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固定点对准绳子的顶端,然后沿绳子慢慢向前滚动,滚到固定点的时候停止,在绳子上做个标记,这样就测量出了圈滚动一周的长度。)

  (4)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用滚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圈到底谁大谁小。(幼儿再次操作)

  (5)现在你知道哪个圈大,哪个圈小?(红圈大,黄圈小)

  小结:测量圈有用绳子围一圈的方法、有从中间两个对应点测量的方法,还有滚动测量的方法。

  (评析:在幼儿的交流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幼儿交流探索出的测量方法。幼儿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围一圈测量和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测量,还有一种滚动测量的方法是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到的,在随后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求幼儿运用滚动测量方法来验证到底哪个圈大.哪个圈小,找到正确答案。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滚动测量的方法又是活动的难点,重点难点在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中顺利化解。对于幼儿操作结果的判定.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了验证.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五、生活实践活动

  1.马上要过节了,中班的弟弟妹妹要用纸筒做节日礼物,可是这个纸筒不好看,他们要请你们帮个忙,用彩纸把纸筒外面包起来。想一想需要多长的彩纸就可以正好把纸筒包起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一起来做一做吧。

  2.评价。

  看,这两个纸筒包的怎样?(一个彩纸多出来了,一个没有全包住)

  怎样就正好了?(要量准确了)

  对了,我们要把彩纸在纸筒上量准确了,再剪下来粘贴,就可以正好包住了。

  3.现在一起把漂亮的纸筒送给弟弟妹妹吧。

  (评析:学以致用。幼儿学会了圈的测量方法.怎样运用在生活中?于是设计了为纸筒装饰的环节。纸筒其实就是一个立体的圈.要测量出彩纸的长度,这就用到了圈的测量的方法:围一圈或滚动的测量方法。本环节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思想。)

  六、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尺、吸管、小棒等测量工具,让幼儿用不同测量工具进行圈的测量。

  (评析:不同的测量工具有不同的测量方法。绳子是一种柔软的测量工具,可弯可直,而尺、吸管、小棒等不能弯曲,用这样的测量工具怎样对圈进行测量,值得幼儿深入探索。同时,幼儿可以用尺进行精确测量,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的能力,更引发了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市河阳中心幼儿园)

  点评专家

  江苏雀丹阳市教牺发展中心教研员

  顾丽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吴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闻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如何知道不同圈的大小?这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探究,尝试用多样测量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1.幼儿活动兴趣浓厚,探究过程积极投入。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活动中,教师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玩玩、看看、说说中探究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两个圈的大小?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积极、大胆探索提供了保证。教师每一次的启发、设问和等待,都较好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每一次的撂索都为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积累了经验。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体现了傲中学的理念。

  2.教学手段有效多样,巧妙解决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重难点上,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了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比较死板的教育理念:“老师说你做”或“老师说你学”的现象。课件形象生动,能牢牢转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较好地把教师难以表述的道理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幼儿眼前,为幼几创谩了多感官的外部刺激。教师还把幼儿在活动申获得的经验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体现了生活及教育的本真。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06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现象。

  2.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回形针、小铁片、铁钉、鞋扣、铁夹子等小型铁制品;积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铁制品;铁丝、毛线绳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盘子。其中一个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活动过程: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出示磁铁,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领。

  (2)请幼儿操作磁铁,看看磁铁能吸起盘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盘子里。

  (3)请幼儿用磁铁在活动室操作,看看磁铁还能吸起室内哪些物品。

  :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

  2.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

  (1)请幼儿想办法用磁铁把刚才吸不起来的东西重新吸起来,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铁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一比谁吸的最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来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4.请幼儿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怎样,感知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现象。

  5.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到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出了怎样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在用磁铁吸铁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了磁化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感知到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铁钉,幼儿感受到磁化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6.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电视及讲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畅谈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儿树立理想上,我应该创设一些人类保护地球的成就情景,让幼儿有更丰富的体验。我会不断地总结和努力,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汽车在不同角度斜坡上行驶的情况。通过记录总结出车子在角度过大的斜坡上行驶会翻车。

  2、通过实验、记录从小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积木、板、小汽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昨天,我们讨论了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汽车跑得快,跑得远?这个问题。有的小朋友认为汽车在斜坡上会跑得快些。有的认为在冰面上或像玻璃一样光滑的路面上会跑得快些。还有的`幼儿认为用得力气越大汽车就会跑得越快越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汽车在斜坡上行驶的情况。

  二、幼儿实验。

  (1)交代比赛的要求和规则。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板和积木。等会请大家自己设计斜坡进行比赛。规则是不能用手推,要让小汽车自己从斜坡上开下去。

  (2)介绍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

  “怎么知道谁的小汽车跑得最快呢?在什么样的斜坡上跑得快呢?”“我们就要把每一次比赛的成绩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格,讲解记录方法。如果我的汽车跑得快,超过了红线,就用笔在红线的下面打“√”,超过了绿线就在绿线的下面“√”。翻车在×下面记录。

  表示没有到达红线。用几块积木搭得斜坡就记录在画有几块积木后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幼儿三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进行记录,指导幼儿的记录方法。鼓励幼儿把实验的结果和同伴进行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情况。

  “请大家说说你的最好成绩是在放几块积木搭成的斜坡上取得的。”

  “最好成绩是用两块积木时取得的,三块积木时斜坡太陡翻车严重。”

  “是不是斜坡越陡越好呢?”(不是)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小汽车在斜坡上行驶的情况。知道了斜坡太陡行车很危险。如果我们小朋友乘坐的汽车在山区很陡的路面上行驶时要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下次我们再讨论是不是用得力气越大汽车就会跑得越快越远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