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登记制度>《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时间:2023-12-16 08:10:15 登记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1

  近年来,不少地方医患矛盾凸显,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尤其是“医闹”现象的出现,给依法处理医疗纠纷带来了极的负面影响,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障碍。当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医闹”问题,值得各地深思。

  一、××县“医闹”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县20家医院医疗投诉、纠纷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各种医疗纠纷的解决难度较以往明显增,理赔金额越来越,闹事场面越演越烈。经调查统计,20__年以来,该县县直医疗单位共发生医疗纠纷21起,累计赔偿各类费用79.9万元,其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件,经过“医闹”,以“私了”方式解决的有19件,索赔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所占比例高达90.9%。全县有86.9%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86.9%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聚众在医院内围攻;有30.4%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二、“医闹”的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患者认为“医闹”有利可图。“不闹不赔,一闹就赔,闹赔,小闹小赔。”现实情况中,8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认为走法律途径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赔,而利用“医闹”来解决问题,不仅快捷,而且有利可图。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尽管医院及医生尽力而为,但有些家属不理解或假装糊涂,不惜闹医患纠纷。

  二是部分医务人员沟通能力不够。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特殊性表现在高科技、高风险、病人个体差异、医疗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以及过程与结果往往不成正比等方面。医疗行为既有可能好于预期,也有可能失所望。部分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解释不清的情况,导致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三是个别媒体对医疗纠纷报道不够客观。部分媒体由于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理解,片面地将医患关系理解成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对医患矛盾的加深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有的媒体一边倒地站在医院的对立面,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医院及医生的责任。医生只要一解释,立刻就被舆论所淹没,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患者死亡原因就是医疗事故,就是医生失职。

  四是政府管理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当前,国内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混乱,药品价格不合理、收费不确定和医疗分工不合理让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然而现实中,患者往往会把矛盾最终发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医院和医生成了“替罪羊”。此外,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处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医闹”。

  三、思考对策

  医患沟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尊重和认同,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1、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使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产生“医闹”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尽管目前绝多数医疗机构诗立医院,但相当多医院的正常运行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医院设备购置、规模扩依靠收费的积累,医疗服务收入由医院自行支配。这种机制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医院过分注重经济收入而忽视群众利益,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坚持卫生事业为广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深化医疗服务体制,强化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

  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使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守键。首先,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很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第三,要学会与患者沟通。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很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第四,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往往会给患者增加舒适感。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患者对热情、真诚、幽默、可信、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也会充满尊敬和信任。

  3、患者的理解和包容使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关系和谐与否,还需要患者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一些患者误以为进了医院等于进了保险箱,认为医院是治病的,病没治好就是医院和医生的错。有些时候医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希望患者进医院看病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如果患者对医疗缺乏承担风险的意识,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出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就很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只有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理解,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4、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使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医院要高度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披露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坚持正确对待、举一三,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新闻媒体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客观如实地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与医院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2

  一、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传染病的发生,应及时、准确地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经医院确诊或实验室检查)。

  顺序:学生班主任卫生室校长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住宿部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卫生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

  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六、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七、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长发现传染病人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3

  1、凡接到临床科室映有输血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科领导及时上报院医务科和市血液中心。

  2、及时记录和核对发生输血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回收因输血应未输完的血液,用保存的标本和重新采集的标本重复交叉配血和血型的.正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则以及其它相关检测,血袋保存至少24小时,标本至少保存7天。

  4、将输血不良应调查和检测结果做好登记并及时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和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及时发现输血应,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应的能力。

  6、输血科对临床返回的输血不良应回报单及时登记和妥善保管,每月进行临床输血不良应统计并上报医务科。

  7、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扫除一次。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4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肺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制度范本,欢迎家分享。

  为了更好地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切实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加强肺结核病的报告、转诊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的传染病。

  二、门诊、病房医生对具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及咯血等症状的患者需进行X线检查,如疑似肺结核,立刻进行疫情上报,完整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并及时将病人转诊到旗结核病防治所接受诊断、治疗,不得随意开具抗肺结核药痞方。

  三、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要对可疑或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建立疑似肺结核病人登记本,及时进行疫情登记。放射科医生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人,立刻向临床首诊医生和预防保健科人员进行馈。首诊医生接到放射科医生馈后,应立刻向保健科进行疫情上报,并填写《肺结核可疑者、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及时将病人转诊至旗结核病防治所进行诊治。肺结核病人的地址要写到村、社、门牌号,并要有联系电话,以便追踪、治疗观察。

  四、保健科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在结核病人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核查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放射科医生的传染病登记本是否登记齐全,并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五、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放射科医生要对登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将病人转诊至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进行诊治,不得随意开具抗肺结核药痞方。

  六、放射科是发现肺结核病的关键科室,要加强肺结核病人的'摄片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

  七、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放射科医生发现复诊病人,且病灶为活动性需要继续用药的肺结核病人全部进行登记、报告并转诊到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进行诊治。

  八、遇有严重合并症或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积极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将病人相关资料及转诊联系单一并转到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享受免费抗结核治疗。

  九、保健科每日对本单位的肺结核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进行核对,每半月一次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转诊到位情况。

  十、保健科负责对院内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并定期做好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十一、要求结核病报告率达100%、转诊率100%以上,转诊到位率95%以上,切实提高病人的报告率、转诊率及转诊直接到位率。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5

  第一条临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由专人专册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科主任要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第二条发生事故差错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第三条发生事故差错时,当事人要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发生重事故时科主任要立即报告教务科和院领导,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第四条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第五条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专人妥善保管,任何人不得擅自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条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七条为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在家属对死因有较异议时,主管医生或科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家属宣讲尸体解剖的目的、意义;必要时由医务科可再次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常温下不得超过48小时,冰冻条件下可延长至一周。

  第八条事故差错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组织全科、全院及医院医疗事故员会相关人员进行讲座,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第九条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助目的。

  第十条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6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激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激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接种相关免疫程序的通知》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六、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七、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7

  一、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1、医生到挂号室的死亡证明存放处领取死亡证明。

  2、医生按规范填写死亡证明,填写好后加盖诊断证明章。

  3、填写好的死亡证明2日内交给直报人员,直报人员进行审查7日内上报疾控中心,上报完成后了封存在办公室长期留存。

  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编号、发放、回收管理制度

  我院死亡证明每年用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我院的死亡证明的编号有办公室、直报人员统一编号,发放责由填写医生2、3、4联发放给死亡家属。

  三、证明书填写要求

  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楚,不能涂改,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不能错项或漏项。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能用英文或者英文缩写

  四、死因编码、直报要求

  1、医疗机构因指定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人的死因编码工作

  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应在7天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亡病例编码

  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的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病例报告卡》送交市、县CDC,市、县CDC应在当天网络直报。

  4、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原因时,必须写明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并按标准进行编码。

  5、负责死亡报告和死因编码的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出现编码错误、迟报、漏报

  五、原始卡片的保存要求

  1、报告单位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报告单位应定期下载或查看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3、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4、对于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4、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情况,制订本规定。

  2、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3、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不良后果,并及时报告医务科。

  4、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科主任、护士长应立即向主管院长及医务科报告,并于24小时内补交书面报告,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5、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交医务科专人封存保管,未经主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同意,不得查阅。

  6、院、科领导对医疗事故要及时组织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患者或家属做解释。

  7、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如不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或揭发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及科领导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8、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情节,分别组织全院或有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提出今后防范措施。科室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医院。

  9、进修人员担任立值班后,发生差错事故应由本人负责,实习生在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定办,发生差错事故应由本人负责外,并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带教老师责任。

  10、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疑义或引起医疗纠纷时,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必须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以免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11、科内所有医疗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由科主任审查签字后,交医务科(护理部)备案。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8

  一、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发生医疗纠纷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必须快速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必须填写《医疗纠纷登记表》(附件),表中所列项目不得缺项。

  1、接报告有关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纠纷的;

  2、医疗纠纷的解决进入医患双方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上诉至程序的;

  3、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发生补、赔偿行为的;

  4、有关医疗纠纷越级或领导要求督办的;

  5、有关医疗纠纷新闻媒体介入调查的。

  (二)按照《医疗纠纷登记表》的内容,组织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同步记录处理情况,并注意将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处理结果及时总结上报。具体要求是:

  1、立即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调查纠纷发生经过,作好笔录。

  2、根据当事人陈述及调查笔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经院班子讨论,形成院内处理意见。

  3、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作好情况通报和解释工作。通过电话方式的,应做好电话记录;通过书面方式的,应将文字材料复印件存档。

  4、如发生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医闹事件,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机关、县卫生局报告,争取政府和机关的支持,尽量维护医疗秩序,注意保护当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5、医疗纠纷通过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人民调解或判决程序解决后,卫生院要及时将医疗纠纷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并由专人保管。已归档材料不得篡改、伪造,不得随意外借。

  6、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或家属)发生补、赔偿行为的,医疗纠纷处理完结后,应根据当事医务人员、主管人员、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程度落实责任追究,并将医疗纠纷处理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县卫生局医政科。

  二、责任科室和当事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一)接当事人报告或患方投诉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应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核实纠纷发生经过。

  (二)及时组织科室内讨论,对纠纷中映的问题,或投诉人映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明确纠纷性质和相关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三)院部应及时对科室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梳理,并对整改措施的落实进行督查。

  (四)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医务人员应如实陈述事件经过,必要时提交书面陈述报告,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认真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9

  一、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一天一小扫,每周一扫,分片包干,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要坚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坚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坚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一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5.要求幼儿服装整洁,被褥勤晒,床单每月洗1次。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坚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三、幼儿园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甲型H1N1流感是由近期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本事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师生中传播、蔓延,保障广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组织实施各项防控工作制度和措施,防范甲型H1N1流感在我园内发生传播。开展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教职工防范意识和防范本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对学校环境的整治力度;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消毒等制度;强化报告意识,完善防控、停课的应急预案。

  2、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周敏(园长)

  副组长:杨彩莹

  组员:

  3、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

  4、要早治疗

  5、要早处理。

  四、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系统,在园建立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实施对体温37.5℃以上、伴有咽痛或咳嗽之一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班主任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病症排查,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程序,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园领导小组必须立刻启动本园应急预案,园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事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五、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学校内蔓延。

  六、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幼儿园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幼儿园卫生投进,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

  3、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幼儿园供给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本事。

  1、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的传染病的预防,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本事。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幼儿及家长识别企业管理变质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七、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包括:重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应,以及其它重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期间,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3、出现团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向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八、突发事件的应急应

  一)传染病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2、幼儿园做好进进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幼儿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坚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团体活动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

  5、严格执行出进园门管理制度。

  6、如十分严重的班级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采取停课措施,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巢排和教学形式。

  二)预防接种严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理解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尽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职责人追究职责。

  九、幼儿园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白破、卡介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在百分之百。凡有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在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进托和转托手续。进取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杜尽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暴发和续发。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相关文章: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09-23

疫情登记报告制度03-23

AEFI登记报告制度03-23

门诊登记报告制度09-23

事故报告登记制度03-23

门诊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03-23

药品滥用登记及报告制度09-23

患者烫伤登记报告制度09-23

公司事故报告登记制度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