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2023-12-17 16:48:08 计划 我要投稿

复习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复习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 篇1

  一、工作目标

  学生将在11月参加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内容为两个必修模块《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以及一个选修模块物理选修3—1。面对复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形势,我们将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研究考纲和课标,明确考点;研究动态,把握热点,学习借鉴,摸准方向;周密计划,狠抓落实。为了使学生对水平测试涵盖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其应用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尽最大努力提高人平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特制定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

  二、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课堂教学,结合几次模块考试成绩,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面大,厌学物理情况较严重,不仅是文科班,理科班也有部分。有的文科班学生基本不学物理,教材、资料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听讲。各个理科班也都有一被完全不搞学习的学困生。

  2、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类型、物理公式都记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对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的确定,功能关系无法自主地理解和应用。

  3、审题不严密,运算能力差,犯低级错误。如指数的运算、分式的通分,甚至连百以内的加减乘除都算不对。经常看错题目、误解题目。

  4、理解能力差。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读不懂题意,无法正确捕捉有效的解题信息。

  5、解题不规范,格式层次不分明。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记不住,方程原形不会用字母运算,往往一开始就代数据,一点错全盘错。

  6、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习惯不好。就题做题,一错再错,从不进行总结和思考。老师要求学生错题登记,题后三思,学生总是应付了事,效果不好。

  7、物理思维基本谈不上灵活变通,与数学图象、函数,极值相关联的题束手无策,新情景问题有畏难情绪。

  三、考情分析

  1、学业水平测试大纲针对学生必修学分模块命题,突出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能力、初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2、考试题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在形式上降低了难度,但样卷中选择题在内容上、情景上有一定难度。

  四、复习策略

  1、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是控制考生优秀率在20%以上,及格率在98%以上。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所以对课本上一些较偏、较难的知识我们尽量不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本章节的知识点理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在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每学完一章,就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本章的知识,作一个单元整合,同时,进行测试,及时反馈信息,作出试卷讲评。

  2、精心组题,限时训练

  课堂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备考工作的进行,而所精选的题目的优差,也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而且文科学生上物理课的时间不多,课后能自觉复习的学生更是很少。因而,课堂效率的高低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关键。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备课组从备考复习一开始便认真分析各种信息,精选复习资料,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制度,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统一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部署有关工作,集体备课由主讲人组织,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即学案式教学。每一位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合理选题,适当精讲。

  3、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教学的进度与难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整体的推进,但更要着眼两部分临界生;一是后进生,估计不能及格的学生;二是经过努力能达优秀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下些功夫,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整个复习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把提优扶差落实到课堂上。

  在摸清各班的两类临界生基础上,对于优生采取如下措施:

  ① 每次测验时除完成全体学生必做题外,多做附加题。

  ② 综合训练与测试时,为他们准备5—10套提高题。

  ③ ③平时完成必做的作业外,可到老师处拿额外的练习卷做。

  对于后进生采取如下措施:

  ① 首先是对他们多些关心,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从而乐于投入到复习中去。

  ②加强个别辅导,督促他们背诵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公式、甚至典型例题,按考点一一排查,找出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③同样,综合训练与测试时,为他们准备5—10套基础题。

复习计划 篇2

  总计划:

  12.12 ——2.05日 复习完全部的基础知识,要求基础题的90%合格率

  2.06 —— 3.15日 重点提高中等难度题目,并且做到基础题95%合格率

  3.16 —— 3.31日 重点压轴题,适当练习,做到压轴题40%合格,中等题70%合格率

  4.01 —— 5.10日 做综合性试卷,做到基础题99%,中等题85%,压轴题50%合格率

  5.11 —— 5.25日 补遗补漏,做到基础题合格率100%,中等题90%,压轴题60%合格率

  5.26 —— 6.06日 做综合性试卷

  12.12——2.05日

  成绩目标要求

  总成绩要:550分

  语文 105

  数学:120

  英语:105

  物理: 90

  化学: 95

  生物: 55 (35

  日常:

  5:30 起床

  5:45 开始读英语,背中文不背英文,做到看英文能迅速反应出中文

  6:15 抄下刚才背的单词的英文

  吃饭

  6:45 开始默写刚才抄的'单词的中文,错误的订正做记号

  7:00 开始背诵语文

  8:00 开始复习,早上生物或者化学

  12:00 复习早上背诵的语文和英语

  13:00 休息一个小时

  14:00 开始复习,下午物理或者数学 (含吃饭,洗澡等等

  21:30 休息半个小时

  22:00 开始复习英语,听力25分钟,完型1篇,阅读3篇

  23:00 开始复习语文,做任何有关语文的事就好

  00:00 复习早上背诵的语文和英语,然后睡觉

  注: 除非特殊原因,比如有事出去,身体不适等可更改安排,其余严格按照安排执行。

复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而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结合我校实际做出20xx年我校高三数学理科二轮复习计划。

  1、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教材中还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

  2.强化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落实。学案的编写一定要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二轮复习要在强调方法与能力的同时,不忘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融会贯通。

  3.强化解题规范性与计算准确性。教师身体力行,示范解题步骤,方法、技巧、规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条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合理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效率,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

  4.重视通法训练。二轮复习中,为了实现综合能力的突破,主要以方法、技巧为主线,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而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重点知识重点复习,高考热点高度重视。

  二、具体措施

  1.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我们在继续作好知识结构调整的同时,抓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炼和升华,努力做好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的“五个转化”。 总体上,形成良好知识网络。同时总结解题规律,灵活应用通性通法,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

  2、把好教学质量关。

  从集体备课到课堂教学,到作业的批改和辅导,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集体备课的内容:备计划、课时的划分、备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交汇点、疑点,备习题、高考题的选用、备学情和学生的阶段性心理表现等。

  3、定期检测、细心批改,有效讲评。

  众所周知,取得成绩的关键是落实,每日有训练、每周有检测,限时完成,及时批阅反馈。只要布置就有检查,认真讲评,并且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习题讲评课是高考数学后期复习必须关注的一种课型,该课型要占到总课时的近一半,讲评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期高考数学复习的教学质量。4、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虽然我们不能做考试的奴隶,但适当的考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4 在平时的复习考试中应做好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三、复习进度

  总之,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目

  的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防止过分拔高,加重负担。二轮复习是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的大检阅。我们的工作任务是辛苦而艰巨的,但它也是充满希望、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向成功!

  附:高三二轮复习的做法及措施

  复习原则是:巩固[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完善[知识体系]、综合[方法、规律、解题能力]、提高[通过做题,提高能力。实行“周测”,要求阅卷不过夜,讲评不过节]。

  复习方式是:划分专题,采取“专题测验-模拟训练”并列的模式。

  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一、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

  “二轮看水平”(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试说明》,认真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试题难度,确定好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准确、科学、严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计划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特别要解决好理综这一制约我校高考成绩突破问题的研究和措施的落实,做好适合我校实际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复习工作。五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复习效率,下大力气解决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彻底减少无效劳动,做到事半功倍。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上做好工作,包括题目的精选精编、训练作业的定时布置、及时批改与反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活和实

  用。另一方面落实“临界生”缺腿学科的查漏补缺措施,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责任落实,提高上线率。同时对尖子生也要进行扬长补短、查漏补缺,弥补其不足。

  二、二轮复习中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问题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80%的学生做对的不讲,80%的学生做不对的不讲)。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

  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对答案式的讲评多。这些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二轮复习应强化师生的双边活动,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

  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住,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我们要求教师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五是信息反馈问题。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收集信息。每堂课都穿插定时定量训练,内容以检测刚复习过的知识为重点,兼顾后继复习内容。

复习计划 篇4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愈临近毕业,教师要用温馨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

  二、总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24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比和比例;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4.量的计量——2课时

  ●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名数的改写

  5.几何的初步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6.简单的统计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和讲评

  三、复习内容:

  (一)、数和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 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

  (1)借助书中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教材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的练习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1)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二)、代数初步知识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

  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 要先求出 3.5 ×4, 3/5× 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4x-14=10 2.1-x=1.4 再解。

  ●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如:2/3 x+1/2x=42, x-0.8x-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1-0.8)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11/6x=42, 0.2x-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3)引导学生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如:甲、乙两数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5,乙数相当甲数的 4/5,甲数则是乙数的1.25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 5/9 ,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 4/9等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4)训练学生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别,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 正反比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y/x=k(一定)和xy=k(一定)的关系式,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在复习简单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 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 使学生能够按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熟练地选择计算方法解答简单应用题。

  (2) 复习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3、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正确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不仅要重现应用题数量关系地训练,也要重现帮助学生建立检验的意识,掌握应用题验算的方法。

  4、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式

  (1)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等量关系式,并依关系式列出方程

  (2)重点训练是抓住题中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答有很大区别。注意习惯上用算术法的逆向思维。加强引导,以防学生思维定势。

  5、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着重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使学生弄清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着力训练学生准确观察题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有没有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根据性质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四)、量与计量

  1、常用的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却是1000。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面积、地积单位;掌握面积,地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复习面积、地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常用的重量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单位,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5 、 常用的容积单位与相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1)升、毫米虽然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联系,但绝不是说容积就是体积,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2)区别好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树立正确使用相关计量单位的意识。

  6、 常用的地积单位

  掌握地积单位间的进率

  7、常用的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强对进率的记忆。

  8、 名数的改写

  (1)着重化聚方法的复习,特别是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能力。

  (五)、 几何初步知识

  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

  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加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掌握角的分类,并能运用工具画出所要求的各类角。

  (2)教学角的概念时,应注意纠正学生把直线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误识。要从角的意义出发,看待平角或周角。

  3、认识垂直与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较熟练地画出与一条直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认识。

  (1)掌握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找出与某一个底相对应的高(重点)

  5、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

  (1)认识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注意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复习。

  6、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需充分发挥教材中网络图的作用,使学生对平面几何面积计算能形成结构。

  7、认识圆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8、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理解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9、在进行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的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地使用各个数位和单位名称。

  (2)在需取近似值时,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

  (六)、简单的统计知识要点:

  1、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

  (1)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

  (2)能够熟练地解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3)在求平均数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求得结果。

  2、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掌握数据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3、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根据需要绘制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绘制统计图着重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纸张的大小恰当的选取一定的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4、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可以增加一些根据统计表反映的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的训练。

  (七)、综合练习。

复习计划 篇5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

  一、复习要求:

  1 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区分易混声母b—d、p-q、q-g、m—n、f—t,易混韵母ei—ie、ui—iu,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2 复习拼读方法,能准确分辨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3 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及标调规则

  4 能用拼音拼读简单的词和句。

  二、复习形式和安排

  1.帮助学生巩固声母表和韵母表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方法:学生认读,回忆儿歌。区分相似。逐个口头检查。听写。

  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区分易混的字母、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一、出示巩固声母表:

  1学生认读

  2 找一找字形相近的'字母,说一说怎样区分?

  b—d、p—q、q—g、n—h、n—m、f—t重新回忆课上编的儿歌

  3抽读卡片巩固

  4 背诵声母表

  二、巩固韵母表

  1 出示后自己认读

  2 找出字形相近的韵母说一说区分的办法

  ei—ie、ui—iu、u—ü、un—ün、an—ang、en—eng、in—ing(重点区分)

  3随机抽卡片认读

  三、巩固整体认读音节表:

  1 指名读

  2 比一比:zh—zhi ch—chi si—shi r—ri z—zi c—ci s—si y—yi u—wu ü—yu ie—ye üe—yue in—yin ün—yun ing—ying

  3 练习找一找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拼读方法,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标调规则。能准确分辨两拼、三拼、整体认读音节。

  1以具体的音节为例 b—a—bah—u—a—hua帮助学生了解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2 怎样拼读?学生拼读,巩固拼读音节的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3 出示音节词语拼读后分类

  蔬菜、水果、植物、动物

  4 找错误:xü jue que xue yü yue以此巩固ü两点省写规则(重点)

  5拼读音节,会看拼音写词语。(试卷练习)

  6看图给音节标调,巩固标调规则:a母出现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相拼标后面

  拼音测评方法:逐个口头检查认读拼音,看拼音写词语试卷连线(拼音找字词或图片)

复习计划 篇6

  1、黄金时间来记忆

  我们首先要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复习,相对而言,早上的6点到7点的这个时间断,头脑最清醒的,记忆的效率比较高;而上午和下午的课程安排会比较紧张,不宜去花时间在这个时间断内;晚上临睡前可以把白天所学习的.内容重温一遍,提高复习效率。最后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然的话,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2、复习要有时间限制

  制定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要给自己适当添加压力,对每一个科目的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

  这样的做法使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并且,每复习完一部分内容,都会有一种轻松愉悦感,使自己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3、对照计划复习

  复习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定执行,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的,应当在第二天及时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复习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要准备复习些什么知识,完成了怎样奖励自己,完成不了又如何惩罚。这样的做法,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

  过了一段时间后,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复习。

复习计划 篇7

  历年真题是个宝

  采访过程中,当问及如何查漏补缺、如何进行模考练习、如何增强应试感觉时,各位资深老师的回答惊人地相似:认真领悟历年真题的出题思路及方法,用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反复练习。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历年真题是备考的最佳复习材料。

  词汇是考试的基础

  新东方GRE、六级词汇主讲老师邓弘告诉记者,词汇是六级考试的基础,词汇的掌握程度70%决定着考试最后的分数。六级考试词汇分为高频词、考点词和边缘词。其中高频词是词汇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最后冲刺阶段,应该着重检查高频词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用20%的投入去掌握占据80%的得分点。

  听力重在坚持练习

  要想听力取得好成绩,新东方六级听力主讲老师沈玫强调: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必须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听力,其中30分钟泛听,30分钟精听。泛听是指听懂文章。精听是指听清文章里的每一句话,最好能将全文听写下来。对自己听力得分有一定要求的同学,每周听写文章的练习量不能低于3篇。对于听力基础较差的同学工作量应该加倍,即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

  关于听力技巧,沈玫老师告诉我们应从“看、猜、听、记”四个方面去把握。看:充分利用的间隔时间尽可能多地扫描题干选项,把握一些可能出现的潜在信息。猜:留意一些抽象的、具有可能性的、特殊性的选项,它们有可能就是题解。听:着重听文章的重复处、转折处、举例处。记:依据题干选项记录相关的重要信息。

  熟记常见作文的篇章结构

  据介绍,六级考试一般以校园现象、社会现象作为作文的选题。可以留意英文报刊杂志来增加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在技巧上,应注意归纳一些常用表达方式,常见开篇和结尾的套用结构。

  如何有效地备考作文,新东方托福语法、六级作文的专家老师罗娉为同学们支招:

  一、认真研读历年真题,将不同类型文章的行文结构作为范本烂熟于胸。

  二、文章句子的结构以长短句结合为宜,考前应该加强长句写作的练习,避免因紧张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三、背记几种常见的文章套用结构,对于在30分钟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十分有用。

复习计划 篇8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1.进一步掌握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复习,并学会正确认读生字表(一)中400个字,掌握生字表(二)中300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3.复习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复习掌握一些多音字的正确读法,能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汉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5.复习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6.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7.进一步认识句子,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

  8.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9.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复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11.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会写日记。

  二、复习形式:分类复习、单元复习。

  三、复习顺序:拼音、字、词语、句子、查字典、标点符号、课文、写话、综合。

  四、复习类型:以宁波出版社《小学期末总复习》为主。

  五、复习措施:

  1.注重落实基础,避免重复讲解和放任自流的练习。

  2.复习练习设计要精心、把握学情、方法准确、简练,不增加学生负担。

  3.抓住本册的基础目标,系统整理,注意梳理、分类,根据教学目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4.以练习为主,实现目标,以评价促进练习。

  5.以多种形式,如单元板块式梳理、搭配,灵活处理,讲练结合,专题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避免机械重复,创设良好的复习氛围。

  6.发动学生互帮互助,互检互查,互评,并作好登记。

  7.加强家校沟通,调动家长资源理解支持和辅助复习工作顺利开展。

  8.有针对性的帮助一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精选)07-27

[精选]复习计划07-28

【经典】复习计划07-24

(精选)复习计划07-24

复习计划【经典】07-24

复习计划[精选]08-02

复习计划【精选】08-02

(精选)复习计划08-06

复习计划09-12

复习计划09-12